传粉昆虫论文_郑晋鸣,王昕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粉昆虫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昆虫,俄勒冈,森林,多样性,达尔文,蜜蜂,熊蜂。

传粉昆虫论文文献综述

郑晋鸣,王昕宇[1](2019)在《一枚琥珀,破解达尔文“讨厌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是什么时候开始传播花粉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给出的答案是:一亿年前。近日,该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们与美国学者合作,发现了一枚为被子植物传粉的昆虫标本。这一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上,古生物学家们认为,该发现直接将昆虫(本文来源于《光明日报》期刊2019-11-17)

周立垚[2](2019)在《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群落特征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国各地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为干扰已成为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群落内部原有的生存环境、物种组成、以及竞争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群落中优势类群原有生态位特征发生不同情况的改变,从而引起生物多样性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农业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既是传粉服务、害虫控制、疾病防疫、食物供给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条件,也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关健要素。传粉昆虫是主要的传粉媒介,更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授粉活动具有时空生态位补偿性。因此,准确评估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物种群落的影响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巩义市为研究区,提取研究区1 m分辨率的数据源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可将本研究区划分为7种景观要素,分别是:林地、灌丛、农田、水域、公路、居民区、其他用地。在景观类型分类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人为干扰指数赋值表和干扰强度计算公式,将景观划分为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强度干扰3类干扰强度,在划分成为不同干扰强度的样地中,研究景观干扰强度情况并得出巩义市人为干扰分布图。本研究于2017年5月,采用彩色陷阱法(Colors pan traps)在巩义辖区内进行传粉昆虫取样,同时采用法瑞学派的取样方法对传粉昆虫周边植物群落调查,分析该研究内不同样地中,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及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优势类群生态位的影响。运用ArcGIS10.3软件处理分析景观数据,利用R软件进行物种多样性数据分析,应用SPSS.20对生态位宽度进行聚类分析,采用软件Excel for Mac平台软件进行制图。探讨不同干扰强度对传粉昆虫群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共捕获传粉昆虫15431头,6目,134科,分属于双翅目类、膜翅目类、鞘翅目类、鳞翅目类、半翅目类与缨翅目类六种传粉类别,其中双翅目类(6471头)、膜翅目类(6098头)、鞘翅目类(1141头)为主要传粉昆虫,分别占总捕获量的34.83%、32.82%、6.14%。其他传粉功能类群占比8.88%。在总的捕获样本中,传粉昆虫优势类群为胡蜂科(Vespidae)、蠓科(Ceratopogonidea);常见类群有食蚜蝇科(Syrphidae)、丽蝇科(Calliphoridae)、蕈蚊科(Mycetophilidae)、蚤蝇科(Daphnia)、麻蝇科(Sarcophagidae)、胡蜂科(Vespidae)、蜜蜂科(Apoidea)、茧蜂科(Braconidea)、金龟子科(Sarabaeus)。(2)叁种干扰强度类型中,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水平存在呈显着差异(P<0.05)。双翅目物种多样性水平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表现为:轻度干扰>强度干扰>中度干扰。膜翅目中,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中度干扰>轻度干扰>强度干扰,其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中度干扰>强度干扰>轻度干扰。鞘翅目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随着干扰强度的不断加深呈明显降低趋势。(3)各种类别的传份昆虫生态位宽度对干扰的响应不同。在双翅目群落中,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丽蝇科占据较低的生态位宽度,适应范围变窄,而蠓科、蕈蚊科生态位宽度变宽,蚤蝇科与食蚜蝇科的生态位宽度,随着干扰强度的加大表现为先变高后降低的走势;在不同干扰强度下,膜翅目的代表胡蜂科的生态宽度均居于前例,地位作用大,蜜蜂科的生态位宽度随着干扰强度的加深而不断增大,茧蜂科的生态位宽度随着干扰强度的增高而不断减窄;鞘翅目中的金龟子科的生态位宽度一直处于下层水平。(4)各种类别的传份昆虫生态位重迭对干扰的响应也不同,但在传粉昆虫类群中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迭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双翅目群落中,所有类群的生态位重迭的均值,都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加深,呈现出先变大后变低的趋势,且蠓科、食蚜蝇科、蚤蝇科在中度干扰下分别达到最大重迭值;在膜翅目群落中,胡蜂科与其他物种生态位重迭的均值表现为中度干扰>轻度干扰>强度干扰,茧蜂科的生态位重迭在中度干扰下达到最高,蜜蜂科随着干扰强度加大,生态位重迭值不断增加;鞘翅目金龟子科在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强度干扰生态位重迭值没有出现明显变化。(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钟义海,高景林,赵冬香,王释婕,赵珊[3](2019)在《海南益智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海南省种植的益智访花昆虫种类、访花频次、时间及访花行为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益智访花昆虫有4个目(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鳞翅目),7个科,13种昆虫,根据其访花频次及访花行为的观察,明确中华蜜蜂和大蜜蜂为益智的主要传粉昆虫。日活动规律观察表明,中华蜜蜂属于双峰型,访花高峰为9:00~9:30和16:00~16:30;大蜜蜂属于单峰型,访花高峰在13:00~13:30。(本文来源于《蜜蜂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刘娅萌[4](2019)在《不同景观背景下传粉昆虫多样性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多样性是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在维持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物质循环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自然—半自然等非农生境镶嵌在农业景观生态系统中,非农生境的存在为传粉昆虫类群提供丰富的食物来源,适宜性栖息地与繁殖地、庇护所等资源,同时对维持农业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水平的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物和野生植物的授粉是最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之一,传粉昆虫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粉昆虫类群可以通过自身种群结构和数量的变化以及对环境的响应等可以反映出生态环境状况。由不同类型的半自然生境(如农田边界、片状林地、沟渠和树篱等)和集约化农业用地组成的景观镶嵌体,造就了多尺度水平上的异质性农业景观,异质性的存在对于维持农业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集约化农业生产模式中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导致农业景观中的生境破碎化加剧,栖息地破坏是生态系统的主要威胁,这是近些年来全球生物多样性骤减的重要原因。农业生态系统中,传粉昆虫多样性丧失导致农业生产水平下降,不利于生态系统服务与功能的稳定性。为探究较大景观尺度下传粉昆虫群落的多样性特征,本研究在豫西山地景观和豫东平原景观这一景观尺度下分别选取巩义市和民权县为研究区,以农田、人工林以及自然林叁种生境类型为研究对象,探讨景观尺度和生境尺度上景观异质性水平对传粉昆虫群落结构的影响。在景观尺度上,提取两个研究区的遥感图像进行矢量化分析,提取景观指数,制成土地利用分类图,探讨两个研究区的景观异质性差异特征。截取不同半径缓冲区,分析不同景观组成中传粉昆虫的最优尺度特征。野外采样分别于2017年春季4-5月和秋季9-10月进行,利用叁色陷阱诱捕法对两个研究区内的传粉昆虫进行取样。分析在生境尺度上,传粉昆虫多样性对景观异质性的响应变化以及不同研究区内传粉昆虫的季节动态变化。通过对不同景观异质性水平下传粉昆虫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以及季节变化进行相关分析,进而探究传粉昆虫的类群特征对景观尺度的响应,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传粉昆虫群落的相关性,使用95%置信系数的区间和相关性程度(P值)来比较不同生境内优势类群传粉昆虫群落的相关性,来辨识不同生境中传粉昆虫生物多样性指示类群。景观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采用ARCGIS 10.3和Fragstats 4.0。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春季巩义研究区内累计捕获传粉昆虫18576头,共10个目,94科;秋季累计捕获传粉昆虫27167头,共9个目,88科。春季民权研究区内捕获传粉昆虫共计18518头,分为9个目,84科,秋季共捕获传粉昆虫18289头,共8个目,81科。主要的传粉昆虫功能群为双翅目(Diptera)、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和鳞翅目(Lepidoptera);其中春季两个研究区共同存在的优势类群为胡蜂科(Vespidae)、蜜蜂科(Apidea),秋季则为胡蜂科、丽蝇科(Calliphoridae)。农田生境不同季节所捕获昆虫数量均为最多。春季两地的农田生境中均以双翅目蜜蜂科相对多度最高,个体数目最多;巩义研究区的自然林和人工林以双翅目胡蜂科个体数目最多;民权人工林以双翅目叶蜂科(Tenthredinidae)最多。秋季两地的农田生境中均表现为食蚜蝇科(Syrphidae)相对多度最高;巩义人工林和自然林优势类群分别为丽蝇科和蕈蚊科(Mycetophilidae),民权人工林中优势类群为拟食虫虻科(Mydaidae)为。春秋季传粉类群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双翅目和膜翅目。(2)景观异质性更高的巩义研究区维持了较高水平的传粉昆虫多样性水平。春秋季的生物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巩义研究区传粉昆虫多样性、丰富度以及均匀度均显着高于民权研究区(P﹤0.05);但春季的民权研究区更有利于较多数量的传粉昆虫的分布,其中传粉昆虫在民权农田生境分布最多;两个研究区生境间,林地的传粉昆虫丰富度低于农田。秋季在局地尺度上,巩义人工林物种丰富度显着高于巩义自然林,在景观尺度上,巩义区内农田生境物种丰富度显着高于民权农田,而巩义人工林则显着高于民权林地。(3)从景观指数来看,巩义的景观异质性水平显着高于民权,生物多样性水平随着景观尺度的变化发生改变。在景观指数水平上,斑块密度指数(PD)、斑块丰富度指数(PR)以及香农多样性指数(SHDI)均表现为巩义大于民权。就景观指数的变化趋势来看,两个研究区内的CONTAG、PR、SHDI叁个指数均表现为随着景观尺度的增大而增大,PD则表现为随着景观尺度的增大而减小。但民权研究区CONTAG、PD、PR、SHDI四个指数均显着小于巩义研究区。巩义研究区在2000m的特征尺度上,传粉昆虫多样性与景观指数的相关性最为显着,2000m的特征尺度可作为巩义传粉昆虫的最优特征尺度;民权则在500m特征尺度上,传粉昆虫多样性对景观的响应最为显着,故500m的特征尺度可作为民权传粉昆虫的最优特征尺度。(4)不同生境类型传粉昆虫主要功能群的指示作用存在差异。春秋季传粉昆虫主要功能群在生境中对传粉昆虫群落的响应也大有不同,鞘翅目和鳞翅目在秋季的巩义人工林中与传粉昆虫群落的相关性最为显着(P﹤0.01),春季的民权区内,双翅目、膜翅目以及鳞翅目均表现出在人工林中与传粉昆虫群落的相关性最为显着,且秋季鳞翅目在人工林中仍与传粉昆虫群落呈现显着相关。不论季节变化,鳞翅目均可作为人工林中的指示类群。景观异质性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是显着的,高水平的景观异质性以及较好的生境连通性都能更好的维持生物多样性水平。适当增加景观中生境的连通性,以及农业景观中非农生境的组成异质性,调整不同生境之间的构型异质性,对景观进行合理的空间配置能够有效的增加生物多样性。在农业生产中,保护半自然生境,优化景观组成和配置是实现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维护农业景观生态功能的重要措施。同时在小尺度上关注不同昆虫群落,予以保护,争取最优化提高生物多样性水平。(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朝雅,杨培,王波,彭艳琼[5](2019)在《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优势植物假海桐的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假海桐(Pittosporopsis kerrii)是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林下的优势植物,为探讨其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针对其开花特性、花气味及访花昆虫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假海桐开花早,种群内花期持续时间长,主要集中在2~3月份,单花期3~4d,单株盛花期8~10d。访花昆虫54种,大蜜蜂(Apis dorsata)是最为优势的传粉昆虫。鉴定出花气味的13种化合物,主要由萜类、脂肪酸衍生物和芳香族化合物叁大类构成,含量最高的是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基甲醇。传粉后花气味中没有化合物消失,但有2种化合物含量显着减少、3种化合物含量显着增加,并新增1种化合物。深入研究传粉前后含量变化大,对优势传粉昆虫具引诱活性的化合物,有助于揭示林下假海桐的传粉繁殖特点,为热带雨林物种保护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罗长维,陈友,张涛[6](2019)在《油用牡丹‘凤丹’主要传粉昆虫的传粉行为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显花植物大多具有多种传粉者,判断最有效传粉者的直接证据是对主要传粉者的传粉效率进行研究。‘凤丹’(Paeonia ostii‘Feng Dan’)为一种新型木本食用油料植物,繁育系统为部分自交亲和、异交,需要传粉者活动才能完成授粉过程。笔者对‘凤丹’居群的访花昆虫种类及其传粉行为进行研究,旨在查清‘凤丹’主要传粉昆虫种类及其传粉效率,为提高‘凤丹’结籽率、改善种子质量、加大栽培规模提供传粉生物学参考。【方法】采用定点调查法对‘凤丹’主要传粉昆虫及其访花频率、单花停留时间、访花时柱头接触率进行观测,采用跟踪调查法对主要传粉昆虫连续两次访花的飞行距离、访固定花朵数目时的被访植株数进行观测,通过田间采集与室内镜检对主要传粉昆虫体表携粉量与单次访花后柱头花粉落置量进行统计。【结果】‘凤丹’访花昆虫主要有蜂类、蚁类、甲虫类及蝇类共4个类群,主要传粉昆虫为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中华蜜蜂(A.cerana)与黄熊蜂(Bombus flavescens)。意大利蜜蜂与中华蜜蜂的访花行为相似。黄熊蜂的访花频率极显着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单花停留时间极显着低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黄熊蜂的柱头接触率与意大利蜜蜂及中华蜜蜂的差异不显着。黄熊蜂的访花飞行距离极显着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访固定花朵数目时的被访植株数极显着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更能促进植株的异交授粉。黄熊蜂的体表携粉量极显着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单次访花后柱头花粉落置量极显着高于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的(P<0.01),花粉转移能力更高。【结论】黄熊蜂、意大利蜜蜂和中华蜜蜂均为‘凤丹’有效传粉昆虫,以黄熊蜂传粉效率最高,中华蜜蜂与意大利蜜蜂其次,二者具有相近传粉效率。(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孙淑范,骆望龙,张勃[7](2019)在《毛地黄鼠尾草花部性状的变异及其对传粉昆虫访花偏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植物种群花性状(包括花报酬)的变异性及其对传粉昆虫访花行为的影响.【方法】以毛地黄鼠尾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该植物自然种群中花部性状和花蜜产量的变异性及相互关系,同时观测了该种群的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结果】毛地黄鼠尾草的花部性状在个体间和个体内均存在较大变异,其个体间的变异程度明显大于个体内.花蜜量和小花数的变异系数最大,分别为45%和29%,柱头位置相关性状的变异程度居中(19%~24%),其他花结构性状的变异程度最小.花蜜产量与花大小性状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在同一株内,传粉者更倾向于访问相对较大的花,其拜访花的花性状值显着大于未访花(P<0.001);而在不同个体间,传粉者未表现出明显的访花偏好.【结论】毛地黄鼠尾草的花部性状存在较大的可塑性,但个体间相对更大的遗传变异反映出该物种具有通过传粉者选择而不断进化的潜力.(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曹天棋,王悦,杨洪升,李佳琳,纪艳[8](2018)在《建叁江湿地机场传粉昆虫种类调查与分类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建叁江湿地机场草坪内的传粉昆虫进行了专项调查,采集并观察到传粉昆虫共1307只,隶属于6目22科67种。通过调查建叁江机场内传粉昆虫的种类、数量与分布规律,可以分析机场中鸟类对昆虫的取食和活动规律有所帮助,为制订建叁江机场的鸟击防范措施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林副特产》期刊2018年06期)

王方[9](2018)在《针叶林或为传粉昆虫提供重要栖息地》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一项发表于《林业学报》(Journal of Forestry)的研究表明,积极的针叶林管理策略可以为传粉昆虫提供重要的栖息地,有助于全球粮食作物和其他开花植物的繁殖与欣欣向荣。由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林业学院动物生态学家Jim Rivers(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报》期刊2018-11-21)

赵龙龙,胡增丽,李庆亮,刘朝红,张未仲[10](2018)在《山楂传粉昆虫种类及其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山楂传粉昆虫种类、访花频率、访花行为进行观察和调查表明,山楂传粉昆虫有15科20种,隶属于膜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缨翅目、鳞翅目。其中以膜翅目和双翅目昆虫传粉效率较高,为主要的传粉昆虫类群,但以鞘翅目昆虫数量最多。受农药干扰后的山楂传粉昆虫种类和数量明显下降。在出场顺序上,蜜蜂科和食蚜蝇科传粉昆虫日活动规律呈互补,蜜蜂科传粉昆虫主要在上午活动,食蚜蝇科传粉昆虫主要在下午活动。(本文来源于《山西果树》期刊2018年06期)

传粉昆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全国各地城镇化的迅速发展,人为干扰已成为影响农业生态系统及其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程度的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群落内部原有的生存环境、物种组成、以及竞争能力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群落中优势类群原有生态位特征发生不同情况的改变,从而引起生物多样性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农业景观中的生物多样性既是传粉服务、害虫控制、疾病防疫、食物供给等生态系统服务的基础条件,也是生态系统保持稳定的关健要素。传粉昆虫是主要的传粉媒介,更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授粉活动具有时空生态位补偿性。因此,准确评估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物种群落的影响已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选取河南省巩义市为研究区,提取研究区1 m分辨率的数据源进行人工目视解译,可将本研究区划分为7种景观要素,分别是:林地、灌丛、农田、水域、公路、居民区、其他用地。在景观类型分类与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依据人为干扰指数赋值表和干扰强度计算公式,将景观划分为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强度干扰3类干扰强度,在划分成为不同干扰强度的样地中,研究景观干扰强度情况并得出巩义市人为干扰分布图。本研究于2017年5月,采用彩色陷阱法(Colors pan traps)在巩义辖区内进行传粉昆虫取样,同时采用法瑞学派的取样方法对传粉昆虫周边植物群落调查,分析该研究内不同样地中,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的影响以及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优势类群生态位的影响。运用ArcGIS10.3软件处理分析景观数据,利用R软件进行物种多样性数据分析,应用SPSS.20对生态位宽度进行聚类分析,采用软件Excel for Mac平台软件进行制图。探讨不同干扰强度对传粉昆虫群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本研究共捕获传粉昆虫15431头,6目,134科,分属于双翅目类、膜翅目类、鞘翅目类、鳞翅目类、半翅目类与缨翅目类六种传粉类别,其中双翅目类(6471头)、膜翅目类(6098头)、鞘翅目类(1141头)为主要传粉昆虫,分别占总捕获量的34.83%、32.82%、6.14%。其他传粉功能类群占比8.88%。在总的捕获样本中,传粉昆虫优势类群为胡蜂科(Vespidae)、蠓科(Ceratopogonidea);常见类群有食蚜蝇科(Syrphidae)、丽蝇科(Calliphoridae)、蕈蚊科(Mycetophilidae)、蚤蝇科(Daphnia)、麻蝇科(Sarcophagidae)、胡蜂科(Vespidae)、蜜蜂科(Apoidea)、茧蜂科(Braconidea)、金龟子科(Sarabaeus)。(2)叁种干扰强度类型中,传粉昆虫物种多样性水平存在呈显着差异(P<0.05)。双翅目物种多样性水平在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下表现为:轻度干扰>强度干扰>中度干扰。膜翅目中,丰富度指数表现为中度干扰>轻度干扰>强度干扰,其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表现为中度干扰>强度干扰>轻度干扰。鞘翅目多样性指数表现为随着干扰强度的不断加深呈明显降低趋势。(3)各种类别的传份昆虫生态位宽度对干扰的响应不同。在双翅目群落中,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丽蝇科占据较低的生态位宽度,适应范围变窄,而蠓科、蕈蚊科生态位宽度变宽,蚤蝇科与食蚜蝇科的生态位宽度,随着干扰强度的加大表现为先变高后降低的走势;在不同干扰强度下,膜翅目的代表胡蜂科的生态宽度均居于前例,地位作用大,蜜蜂科的生态位宽度随着干扰强度的加深而不断增大,茧蜂科的生态位宽度随着干扰强度的增高而不断减窄;鞘翅目中的金龟子科的生态位宽度一直处于下层水平。(4)各种类别的传份昆虫生态位重迭对干扰的响应也不同,但在传粉昆虫类群中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迭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在双翅目群落中,所有类群的生态位重迭的均值,都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加深,呈现出先变大后变低的趋势,且蠓科、食蚜蝇科、蚤蝇科在中度干扰下分别达到最大重迭值;在膜翅目群落中,胡蜂科与其他物种生态位重迭的均值表现为中度干扰>轻度干扰>强度干扰,茧蜂科的生态位重迭在中度干扰下达到最高,蜜蜂科随着干扰强度加大,生态位重迭值不断增加;鞘翅目金龟子科在轻度干扰、中度干扰、强度干扰生态位重迭值没有出现明显变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粉昆虫论文参考文献

[1].郑晋鸣,王昕宇.一枚琥珀,破解达尔文“讨厌之谜”[N].光明日报.2019

[2].周立垚.人为干扰对传粉昆虫群落特征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19

[3].钟义海,高景林,赵冬香,王释婕,赵珊.海南益智传粉昆虫及其访花行为的初步研究[J].蜜蜂杂志.2019

[4].刘娅萌.不同景观背景下传粉昆虫多样性特征分析[D].河南大学.2019

[5].王朝雅,杨培,王波,彭艳琼.西双版纳热带雨林优势植物假海桐的花气味及传粉昆虫多样性[J].绿色科技.2019

[6].罗长维,陈友,张涛.油用牡丹‘凤丹’主要传粉昆虫的传粉行为比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孙淑范,骆望龙,张勃.毛地黄鼠尾草花部性状的变异及其对传粉昆虫访花偏好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9

[8].曹天棋,王悦,杨洪升,李佳琳,纪艳.建叁江湿地机场传粉昆虫种类调查与分类学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18

[9].王方.针叶林或为传粉昆虫提供重要栖息地[N].中国科学报.2018

[10].赵龙龙,胡增丽,李庆亮,刘朝红,张未仲.山楂传粉昆虫种类及其行为研究[J].山西果树.2018

论文知识图

黄花刺茄的传粉昆虫乌拉尔甘草和光果甘草的主要传粉昆虫显花植物-双翅目传粉昆虫相互作...长梗杜鹃单一有效传粉昆虫Bomb...传粉昆虫丰富度随景观特征变化...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

标签:;  ;  ;  ;  ;  ;  ;  

传粉昆虫论文_郑晋鸣,王昕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