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其包括设在最底层的路基;所述路基的顶部两边设有U型排水渠;U型排水渠之间依次向上设有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水泥稳定碎石层、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乳化沥青粘结层、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橡胶沥青粘结层、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该结构中的充分利用原有路面废旧料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原有路基裂缝反射到路面面层;该结构中的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双基层结构,可以有效的提升路面的使用性能,使其具备了重载路面应有的结构强度。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最底层的路基(1);所述路基的顶部两边设有U型排水渠(2);U型排水渠(2)之间依次向上设有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3)、水泥稳定碎石层(4)、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5)、乳化沥青粘结层(6)、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8)、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9)、橡胶沥青粘结层(10)、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
设计方案
1.一种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在最底层的路基(1);所述路基的顶部两边设有U型排水渠(2);U型排水渠(2)之间依次向上设有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3)、水泥稳定碎石层(4)、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5)、乳化沥青粘结层(6)、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8)、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9)、橡胶沥青粘结层(10)、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路基(1)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渠(2)为防水水泥钢筋混凝土脱模成型制得,该混凝土中间设有防水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3)摊铺厚度15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4)摊铺厚度为20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5)厚度为1~2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摊铺厚度为8~10c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沥青粘结层(10)摊铺厚度为6c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摊铺厚度为5c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其特征在于,所述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8)、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9)、橡胶沥青粘结层(10)、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倾角为2~3度。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桥面铺装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到一种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逐步加大,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内容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沥青路面相的优势在于行车舒适性好、寿命较长、后期修复养护方便等。但是沥青路面的铺装结构导致了目前沥青路面车辙、裂缝灾害频发,严重影响到了路面的使用。目前前期大量建设的路面逐渐的都进入了频繁修复和路面破损的后养护时期。
目前微表处技术作为一种经济、快捷、有效的路面预防性养护技术,但是微表处主要是在路面表面摊铺一层孔隙率较小的封层,难以对旧路面裂缝进行修复,且微表处难以对大面积路面破损进行修复。目前解决路面大面积破损的问题主要是以再生为主,再生后的路面基本具备新建路面的使用性能且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路面废料的处理难的问题。
而目前的再生路面多在较低等级或轻交通路面中使用,重交通路面中再生后难以达到其应用性能,使用的较少。而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尤其一路一带的提出,中西部大发展的带动下会充分发挥中西部资源优势的特点,必然会伴随着重交通运输的发展。因此,如果能将废旧路面再生后可用于重交通运输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目前再生路面难以用于重交通的技术难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在充分利用原路面废料的基础上使得再生路面具备了重交通使用性能和满足其相关指标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包括设在最底层的路基1;所述路基的顶部两边设有U型排水渠2;U型排水渠2之间依次向上设有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3、水泥稳定碎石层4、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5、乳化沥青粘结层6、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8、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9、橡胶沥青粘结层10、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所述路基1是用土或石料修筑而成,一般是旧路面路基经过简单压实整平处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所述排水渠2为防水水泥钢筋混凝土脱模成型制得,该混凝土中间设有防水层。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所述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3摊铺厚度15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4摊铺厚度为20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所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5厚度为1~2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所述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摊铺厚度为8~10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所述橡胶沥青粘结层10摊铺厚度为6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所述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摊铺厚度为5cm。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所述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8、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9、橡胶沥青粘结层10、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倾角为2~3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具有以下优点:
1)该结构中的充分利用原有路面废旧料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原有路基裂缝反射到路面面层;
2)该结构中的有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双基层结构,可以有效的提升路面的使用性能,使其具备了重载路面应有的结构强度;
3)该结构中路面倾斜角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路面水分渗入地基,使得地基发生沉陷和水损等,且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下渗,进而使得路面水分经过面层倾斜结构排到排水渠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的示意图。1-路基,2-排水渠,3-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4-水泥稳定碎石,5-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6-乳化沥青粘结层,7-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8-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9-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10-橡胶沥青粘结层,11-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做进一步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包括设在最底层的路基1;所述路基的顶部两边设有U型排水渠2;U型排水渠2之间依次向上设有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3、水泥稳定碎石层4、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5、乳化沥青粘结层6、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8、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9、橡胶沥青粘结层10、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各层所用的混合料都可按现有技术直接配制。所述路基1是用土修筑而成,一般是旧路面路基经过简单压实整平处理。所述排水渠2为防水水泥钢筋混凝土脱模成型制得,该混凝土中间设有防水层。所述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3摊铺厚度15cm。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4摊铺厚度为20cm。所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5厚度为1cm。所述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摊铺厚度为8cm。所述橡胶沥青粘结层10摊铺厚度为6cm。所述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摊铺厚度为5cm。所述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8、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9、橡胶沥青粘结层10、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倾角为2度。
实施例2
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包括设在最底层的路基1;所述路基的顶部两边设有U型排水渠2;U型排水渠2之间依次向上设有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3、水泥稳定碎石层4、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5、乳化沥青粘结层6、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8、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9、橡胶沥青粘结层10、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各层所用的混合料都可按现有技术直接配制。所述路基1是用石料修筑而成,一般是旧路面路基经过简单压实整平处理。所述排水渠2为防水水泥钢筋混凝土脱模成型制得,该混凝土中间设有防水层。所述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3摊铺厚度15cm。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4摊铺厚度为20cm。所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5厚度为2cm。所述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摊铺厚度为10cm。所述橡胶沥青粘结层10摊铺厚度为6cm。所述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摊铺厚度为5cm。所述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8、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9、橡胶沥青粘结层10、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倾角为3度。
实施例3
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包括设在最底层的路基1;所述路基的顶部两边设有U型排水渠2;U型排水渠2之间依次向上设有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3、水泥稳定碎石层4、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5、乳化沥青粘结层6、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8、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9、橡胶沥青粘结层10、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所述路基1是用石料修筑而成,一般是旧路面路基经过简单压实整平处理。所述排水渠2为防水水泥钢筋混凝土脱模成型制得,该混凝土中间设有防水层。所述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3摊铺厚度15cm。所述水泥稳定碎石层4摊铺厚度为20cm。所述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5厚度为2cm。所述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摊铺厚度为10cm。所述橡胶沥青粘结层10摊铺厚度为6cm。所述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摊铺厚度为5cm。所述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8、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9、橡胶沥青粘结层10、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的截面形状均为三角形,倾角为3度。
所述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3是废旧料、水泥、乳化沥青拌合碾压而成,其中水泥掺量为5%,最大加水量为测量最佳值得70%,乳化沥青油石比2%~3%,所用的乳化沥青为改性乳化沥青,固含量65%。所述的水泥稳定碎石层4中水泥用量为3%~6%,碎石用量为76%~80%,砂子为15%~22%,含水量为4%~10%。所述的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5的橡胶沥青组成为15%~22%的80目的废旧胶粉,2%~4%的橡胶链接剂,1%~4%的温拌剂,70%~82%的90#基质沥青,碎石为9.5的碎石,摊铺量为橡胶沥青1~2kg\/m2<\/sup>,碎石为14~18kg\/m2<\/sup>,碎石覆盖率为78%~85%。所述泡沫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7中油石比2.5~3,其中泡沫沥青发泡用水量为2.5%,发泡为150℃,膨胀了为22倍,半衰期为12s,石料级配为:铣刨料(RAP):0-5mm石屑:水泥=70%:30%:1.5%。所述厂拌冷再生乳化沥青混合料中面层9是由乳化沥青、铣刨料(0~9.5)、铣刨料(9.5~31.5)、新料、水泥和矿粉组成,其配比关系为:铣刨料(9.5~31.5):铣刨料(0~9.5):新料:水泥:矿粉=28.5:50:16:2:3.5,乳化沥青用量为3.0%。所述橡胶沥青粘结层10成分组成为12%~18%的60目废旧胶粉,3%~5%的降粘剂,77%~85%的70#基质沥青。所述AC-13SBS改性沥青上面层11按照AC-13级配进行新料配合比设计,所用沥青为5%的SBS改性沥青,油石比为5.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适用于重交通的抗放射裂缝型冷再生路面结构层具有以下优点:1)该结构中的充分利用原有路面废旧料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原有路基裂缝反射到路面面层;2)该结构中的有就地乳化沥青冷再生基层和水泥稳定碎石双基层结构,可以有效的提升路面的使用性能,使其具备了重载路面应有的结构强度;3)该结构中路面倾斜角设计可以有效地防止路面水分渗入地基,使得地基发生沉陷和水损等,且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也可以有效地防止水分下渗,进而使得路面水分经过面层倾斜结构排到排水渠排出。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13859.1
申请日:2019-01-23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4(山西)
授权编号:CN209482144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E01D 19/12
专利分类号:E01D19/12;E01C7/32
范畴分类:36A;
申请人: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30032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示范区经济技术园武洛街27号
发明人:穆建青;杜素军;蔡丽娜;谢邦柱;刘哲;刘鹏飞;周亚军;陈梦
第一发明人:穆建青
当前权利人: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代理人:易卫
代理机构:11108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乳化沥青论文; 路面结构层论文; 水泥稳定碎石论文; 橡胶沥青论文; 再生混凝土论文; 混凝土裂缝论文; 应力状态论文; 路面基层论文; 水泥强度论文; 改性沥青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