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本意识教育

试论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本意识教育

高乐(吉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118)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摘要:21世纪的高等教育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强化人本意识,注重对大学生人格、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结合人性化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达到培养更多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教育目标。地方院校教育和军队院校教育均应如此。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本意识

强化人本意识,必须以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在注重人性化教育的同时,充分发挥素质教育的作用,并使创新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得到应有的体现。这是广大教育者的共识,也是实施“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所要遵循的原则。21世纪的高等教育将更加重视对于大学生的人格、知识、能力的全面培养。未来社会将是更加高度社会化、国际化的社会,愈加需要未来的人才具有公共的法规、道德观和宽厚的自然科学、社会人文知识基础和探索知识及运用知识,创造发展,服务社会的观念和能力。未来的高等教育更应重视基础,激励创新,注重素质,发展个性,完善人格。因此,强化人本意识是高等教育工作中一个重要环节。

一、关于人性化教育

教育人性化理念之一就是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尊重人的需要,包括生理、安全、社交、相互尊重、自我潜能发挥等需要。在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上,要充分体现尊重人性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一个强调生存权、发展权、人格权的时代,学校教育提出人性化理念是必然的,人性化理念要求我们尊重学生的健康、价值、潜能、兴趣、选择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人性化理念要求学校教育体察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价值选择;在教学过程中,人性化理念要求课堂形成一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气氛,要求教师以平等的对话和讨论的方式实施指导工作;从教学方法上讲,人性化理念要求我们摆脱单纯地讲授、讲解、讲演,多采用一些读书指导、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使学生的积极性得以调动,让学生在一种轻松思考的氛围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高等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大学生的心理和其他方面的发展施加系统影响的活动。高等教育能够根据一定的社会需求,按照既定的方向,选择适当的内容,采取有针对性的方法,利用集中的时间,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训练与培养,使他们获得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形成和发展个性。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大学时代是人生观形成和价值观定位的重要时期,而大学生在这个时期受环境的影响非常大,有时因一念之差就可误入歧途,所以应该加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使其正确认识社会,并引导其向正确的追求目标迈进。同时,要在大学里设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针对大学生心理的健康状况对其积极引导,消除大学生的人格障碍,增强其对是非问题的认识能力,提高其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尊、自爱和相互谅解的意识,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上,不在生活中相互攀比,自觉抵制各种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袭。同时,我们应该看到,道德观念、良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也绝非权力所能奏效,所以说,对大学生的教育,应该以正面教育为主,处分为辅。

二、关于素质教育

从素质的观念出发,构成人才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素质。人才的素质又可分为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因此,高等教育工作中素质教育具有普遍性、前瞻性(也称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性)、针对性和阶段性。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个体的四大素质,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这四大素质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割的,对个体的发展而言是一个系统整体。

首先,要注重知识教育的完整性。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过于强调专业人才的培养,在学生知识结构的设计上紧密围绕专业设置课程,使学生的专业知识面过于狭窄,培养出的学生只掌握本专业知识,对相关专业知识知之甚少,难以胜任所学专业之外的其他工作。为了培养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要明确加强高等学校的文化素质教育,正确处理好专业知识与非专业知识之间的关系。在保证专业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精选一些人文课程作为必修课,让学生广泛涉猎文、史、哲、艺术以及国内外文化精品,了解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强化人文教育,努力使学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和谐、全面地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的要求。

其次,要注重能力与技能的培养。

第一,对一些基本能力的要求要进行重点培养,使每一个学生能受到这种能力的训练。如获取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和基本专业技能;

第二,对不同专业的人才在能力的培养上要有所侧重。能力的培养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持久的过程,应克服浮躁的心理,在实践中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从学生入学就开始着手,从基础能力培养做起,持之以恒,才能真正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第三,重视实践环节的训练。在能力培养中要增强实践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相应的能力,这方面,教学部门、团委、学生会、学生社团之间应紧密合作,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再次,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做人是德育的出发点,也是德育的归宿,德育应建立在人性的基础之上,它的实施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我们的德育过程不仅要关注道德认识的形成,还要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与合作环境。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在深刻的情感体验中,形成责任心和义务感。人以德立身,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可以使学生正确地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形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良好伦理道德品质。在道德素质教育中,应注重挖掘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文化中的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得以继承和发展。

三、开展创新教育

实施创新教育要紧密围绕培养创新高级人才的要求,大力改革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在教学体系中融入创新教育。多年来,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改革虽然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仍然没有脱离原有的框架,显得过于刻板、僵化,较难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灵活地进行自我调整,缺少可持续发展性。为此,以创新能力培养为重点,学习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调整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应强调建立灵活的综合化的课程体系;应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建立相应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增加前沿新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内容,拓宽有助于提高分析能力、创新能力的知识结构。要注重潜能开发,用多层次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训练培养,使学生具备优化的智慧品质。因此,应告别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强调人本意识;要实行开放式教学模式即改变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将单一课堂讲授扩大到学生自学、讨论、科研和实践。把知识的传授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解决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创新;要让教师把知识的传授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注重解决知识的应用和知识的创新;要让教师以激发学生的潜能为本,强调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要更新教学手段,应高度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提高学生创造性水平的作用,大力加强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脑科学和心理技术在教学领域中的应用。大力推广普及在教学中运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

参考文献:

[1]杨叔子.做好“三提高”I作.培养“全人”一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回顾与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1999.23.5-6;

[2]周远清.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于高等教育思想观念改革的再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0.98).3-5;

[3]徐通模.中国大学的未来发展走向一对21世纪中国大学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1.(1):25-30;

[4]江擒虎.高校的创新教育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0.(6).60-61;

[5]冉昌光.文化素质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1999.(24).18-19;

[6]韩宪洲.加强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0.(2).1-4。

标签:;  ;  ;  

试论高校应当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人本意识教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