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合川区大南街幼儿园
《指南》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表演游戏相较其他游戏,是一种主动的再现活动,不是以演给别人看为目的,是为了让幼儿满足表演的愿望和快乐,对幼儿的角色意识及游戏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表演内容的选择及材料的投放对表演游戏的成功进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不懂得如何选择游戏材料、使用替代物的能力差等问题引发了幼儿多元而有序的游戏,萌发了幼儿以美的感受释放玩的天性,提高了游戏的兴趣,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自我表现能力的提高。本文结合幼儿园表演游戏的开展,就表演区如何投放游戏材料进行了相关的探索。
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丰富游戏资源
教师为幼儿提供多样性、开放性、多层次、多元化、足量的材料,以满足幼儿自由选择不同和相同材料的需求,以满足游戏情节发展的需要。
自然资源巧利用。可结合园所的地域特点,利用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如房前屋后的树枝、树叶、果实、小石头等进行一定的巧妙加工、制作及安全处理,让他们成为幼儿喜欢又能激发幼儿表演的游戏材料。
废旧物品变为宝。收集和使用一些卫生、安全的废旧物品,如包装盒、纸袋、纸箱、旧衣服、饮料瓶、泡沫板等,将这些材料进行消毒处理或清洗晾晒,再制作成可以被利用的表演游戏材料。这样,既丰富了游戏材料,也培养了幼儿的环保意识,让幼儿初步懂得资源的再利用。
表演材料多元化。创设初期投放的材料若种类较少、数量不多,易导致幼儿装扮风格单一,发挥不了多元化设计与打扮,会造成幼儿对游戏没有兴趣,持续时间较短。因此,教师可根据主题增添多元化的材料。如"我们是一家人"主题时投放不同国家民族的服饰、不同风格的帽子、各种款式颜色的围巾、假发、领带、包包及一些化妆工具、一面大镜子等。多元化的材料激发了孩子对游戏的兴趣和无限的创造力,也使孩子学会了多元化的装扮。
二、尊重主体、有的放矢,合理投放游戏材料
表演区游戏材料单一,不能满足幼儿在游戏中的需求,过于丰富多彩也会令幼儿无从下手,不知所措。投放游戏材料前教师要了解本班幼儿的游戏特点和认知水平并认真分析,循序渐进地提供游戏材料。
(一)遵循幼儿特点投放表演游戏材料
表演区应根据幼儿的年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游戏材料,既有计划性,也有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如小班幼儿年龄小,喜欢进行简单的扮演和敲敲打打唱唱,可多提供一些小动物头饰和动漫角色的装扮材料,简单的道具和乐器,避免幼儿因为要用同一种材料而出现争抢。中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表演的欲望更强,会随着表演的主题简单的加工和使用辅助材料。教师可提供一些半成品给幼儿,引导他们尝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完成简单的制作,感受成功的喜悦。大班幼儿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物代物的能力更强,对于辅助材料的逼真化要求更高,教师可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原始材料,激发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自主设计、制作道具和游戏材料的愿望,促进其成为游戏的主人。
(二)随主题和兴趣及时调整游戏材料
投放表演游戏材料时,一方面要遵循游戏的主题和目标,适度投入游戏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灵活地更换和增添游戏材料,关注幼儿在表演区游戏中游戏材料的使用新鲜感,激发他们主动去寻找合适的游戏材料,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在游戏中发展新的游戏主题。
(三)投放材料要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会存在差异,应允许幼儿以适合自己的方式、速度去游戏、探索,这样才能让每个幼儿都体验到成功。在表演区游戏中,可根据不同的能力水平和需要,让幼儿自由选择成品或者半成品的材料,还可以将一些操作材料放置在"加工厂"或者美工区,让有需要的幼儿自己寻找材料去大胆想象、创造,满足不同幼儿不同层次的需求,激发幼儿一物多用的能力。
三、启发诱导、优化材料,引领幼儿大胆使用辅助材料
随着游戏的发展,我们发现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为幼儿制作的高结构材料反而会局限幼儿的思维,不利于他们创想和表现。所以应多增加低结构材料,鼓励孩子能结合角色和情节的发展自助寻找表演游戏的辅助材料。
(一)启发诱导,激发幼儿产生使用辅助材料的愿望和积极性
在表演《借你一把伞》时,孩子们用事先准备的头饰、道具根据故事情节表演。几名幼儿一起表演的时候,剩下几名幼儿当观众。时间一长,当观众的小朋友就没有兴趣,于是带着孩子们讨论:"还有谁没带伞呢?谁会借给他们一把伞?一把什么样的伞?"带着这些问题,孩子们就纷纷发表意见。老师便引导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重新寻找利用替代物,动手制作新的头饰、道具等。孩子们不再像之前那样无所事事,他们有合作、有商议,一起学着动手制作。
(二)优化材料,与幼儿一起制作道具,以物代物
在表演游戏指导的过程中,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幼儿需要什么材料?是否能够自行解决?当幼儿使用制作辅助材料遇到困难时,可组织幼儿讨论、协商,共同解决问题。通过教师的巧妙参与和幼儿的协商,师幼儿正确使用辅助材料,满足幼儿扮演的意愿,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环境渲染、隐性暗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利于对环境的创设,充分发挥区域暗示作用,让环境成为默默的"提醒者"。通过环境的渲染,暗示引导孩子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一)创设表演区规则牌,形成规则。
教师先和孩子一起商讨表演区规则,创设规则牌,并隐性提示孩子们遵守游戏规则、爱护物品、离开区域前要把物品放回原处。幼儿之间还会相互监督,进而自我管理。
(二)制作材料标签,便于幼儿归位。
制作材料标签是将表演游戏材料拍成照片打印塑封,再打洞穿线制成标签,然后贴在柜子、衣架或篮子上。有了材料标签,孩子们游戏时就会有序的整理、送材料回家,不再出现材料堆积、乱放的现象。
表演区中浓厚的舞台氛围、多元化的材料,会引发孩子的自主性游戏。他们由无目的、单纯地打扮、走秀、摆造型到结合主题有目的地表演,并将表演内容延伸到多个领域之中。经过材料的调整和优化,孩子们能有序地整理收拾、装扮、表演、游戏。在表演中,有人拍摄、有人绘画剧本,用多种方式记录精彩的瞬间。每个孩子都感受到表演的乐趣,成功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