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成因及引导策略

浅谈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成因及引导策略

张丽王晓辉山东省龙口市兰高镇兰高学校小学部265721

摘要:近年来,不良攀比现象已悄悄走入小学校园,这对小学生的身心及学习都有很大的消极影响。笔者通过对影响小学生攀比心理形成的家庭、学校及社会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了家长做好表率、减轻孩子心理负担、鼓励学生自己与自己比、学校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竞争、转移不合理兴奋点、社会创造良好文化氛围等策略。

关键词:攀比成因引导策略

一、小学生攀比心理的主要表现

攀比心理虽然在青少年、成年人中普遍存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小学生攀比心理也不可忽视。根据对我校100多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有75%的学生有过攀比别人的衣物、手机等现象。攀比心理是一种不愿落后于人、超群好强、物欲性强的内心综合流露,这种心理在特定情况下能起到积极性作用,但长此以往会给小学生身心健康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

那小学生之间都攀比些什么呢?

1.比物质。同学之间经常攀比谁的衣服好看、贵,谁的衣服是名牌;比通讯工具,谁有小灵通,谁有手机,谁的手机更高档,有更新更先进的功能,比比谁的零用钱多,谁大方,谁会把东西分给其他东西。

2.比家庭条件。同学之间经常会讨论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谁的家长是当官的、当老板的,谁家有车,谁家的车高档,谁家住的房子大、漂亮,甚至谁家有更高档的电器等。

3.比荣誉。比谁在班里当的“官”大,比谁受教师的喜欢,比谁获得的奖次高。

4.比外表。比长相、比身高、比身材等。

二、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成因

1.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是小学生心理攀比产生的社会根源。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外在物质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甚至对物质的追求出现了一些偏差,腐败奢侈之风也在社会中盛行。这些报道多少都会使孩子的心灵受到一定影响。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一些大人也经常会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高档产品的渴望以及跟别人的攀比谈话。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便逐渐注重起穿着打扮了,甚至会模仿电视电影里的造型。

2.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是造成攀比心理的重要原因。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小学生攀比心理提供了经济基础。现如今,人民生活水平比起过去来已经有了质的飞跃。现在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全家人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一个孩子身上,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买什么,看到别的孩子有的东西,自己的孩子也不能落后。在吃穿用方面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和迁就,使孩子们滋生了依赖心理,在与同学们的交往中,必然会造成攀比心理。

3.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小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天真幼稚的天性为攀比提供了心理基础。小学生普遍喜欢争强好胜,喜欢表现自己、炫耀自己,因此他们一旦有好玩好看的东西,就会迫不及待地在同学、朋友面前炫耀,听到同学的惊叹,心理上会获得无比的满足感、自豪感。互相炫耀、互相攀比是孩子的天性。适度的攀比、炫耀无须担心,但是一旦这种炫耀、攀比被无限放大的话,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三、小学生攀比心理的引导与教育策略

1.家长要做好孩子的榜样和表率。家长的一言一行就像一面镜子,孩子的心灵受父母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当发现因自己的因素给孩子带来不良影响时,家长要认真反思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样,不超前消费,不违法乱纪,不奢侈腐化,以身作则,孩子的心态自然也会平和许多。

2.家长要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作为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提出合理要求。当孩子出现上述现象时应因势利导,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诉孩子人和人生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从而减轻孩子的心理负担,激发孩子的斗志,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

3.要转移不合理的攀比兴奋点。小学阶段的孩子表现的欲望都很强,很多同学具有与别人“比”的欲望。然而许多小学生没有真正理解“比”的内涵,使得竞争比较的兴奋点发生了倾斜,热衷于物质的、金钱的、浅层的攀比。同时还应看到,小学生有攀比心理,说明他们的内心有竞争的倾向或意识,想达到别人同样的水平或者试图超越别人。因此,学校要抓住小学生这种上进的心理,改变他们攀比吃穿、消费的倾向,引导孩子在学习、才能、品德、良好习惯等方面进行攀比。

4.创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有的小学生会“变脸术”,在家像个乖孩子,走进了社会和进入学校时却完全像变了个人似地;也有的学生在家不愿听父母的言教,但在学校很积极。所以,家长和学校应该有经常的联系,并和学校从不同的途径了解学生在社会上的表现,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共同探讨教育策略,关爱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让他们感觉自己生活在理解与携持之中、信任与关怀之中,让下一代生活在健康、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之中。

参考文献

[1]黄希庭著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05)。

[2]郑雪著人格心理学[M].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09)。

[3]林崇德著发展心理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何艳如主编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M].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10)。

标签:;  ;  ;  

浅谈小学生攀比心理的成因及引导策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