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有鲜
(井研县教育科学研究室井研613100)教学的核心问题就是教学效益,即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所谓有效,主要是指教师通过一定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较好的进步或发展。怎样才能提高化学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教学有效性理念的再认识
1、教学有效性是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有效的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必须树立学生主体地位和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思想,在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2、教学有效性要求教师有时间和效益的观念。教师在课程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效益的问题,不能为追求形式抛弃对教学效益的追求。
3、教学有效性与教师自身的发展直接相关。在新课程的理念下,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师采取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教学反思的能力,这些与教学有效性正相关的因素都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发展。
4、教学有效性以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重要条件。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实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5、教学的有效性还要关注教师的教学策略。在保证教学有效性的条件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占有重要地位。教师应具备运用教学设备、教学实施、教学手段和教学评价的知识和技能。
二、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1、教学目标单纯关注学生的认知,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往的教学也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技能和情感三个领域,但是受传统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始终把反复练习、训练的方式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手段。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重视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偏差,导致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辛苦,其结果就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教师不得不靠占用课外时间来弥补没有完成的任务,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不能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学生不是自主发展,往往是教师“强制”下的一种发展,这种发展压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被动发展的结果是,造成学生发展的两极分化,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压制,学生的发展是片面的,导致学习效率的低下。
3、师生互动性不强。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师、学生的活动。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活动实现知识信息和各种情感的交流,实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仍然是单向的,即教师——学生,使本来应该鲜活的课堂教学变得枯燥死板,学生的积极性很难调动,教学效率就低。
4、学习方式单一呆板。一些教师仍然固守原有的教学方式一成不变,虽然传统的接受式的学习方式不完全是低效的或者无效的,但是通过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能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学习动机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个重要条件。
5、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在现实教学中,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的情况比较普遍,一般采用分组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合作,且无论什么样的课都采用。从表面上看,课堂气氛比较活跃,课堂教学热热闹闹,而实际上学生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与技能,教师也没有全面完成好教学目标。
三、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1、兴趣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兴趣常见的方法有:(1)实验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做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能激发学生的兴趣。(2)设疑法。“学则须疑”,通过设疑引发学生兴趣,然后经过讨论分析,明白道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3)竞争法。学习需要营造竞争的氛围,使压力变为动力。例如可组织学生进行化学方程式书写比赛。(4)开展课外活动法。通过制作教具、模型,举办化学讲座,化学课外实验,化学竞赛,化学晚会,化学展览会,参观与化学有关的工厂农业生产等活动开阔学生视野。
2、生活化教学策略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学生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实施生活化教学要注意三点:(1)要进行师生角色转换,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学会倾听、欣赏和关注每一个学生。(2)让学生走进生活,弥补课堂传授间接经验的不足,多组织一些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3)致力人文关怀,关爱每一位学困生,关心帮助他们以达到共同进步。
3、信息化教学策略
信息化教学策略最终目的是学生不再是信息的机械接受者,而要让学生成为信息的运用者,在互动的信息中将知识进行重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施信息化教学要注意三点:(1)内容不只局限于化学课本,要紧跟化学发展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世界上化学发展动态和化学研究新成果。(2)形式不再局限于口授耳听,多开展实践活动,如进行辨论、采访、上网、观看有关化学知识的影片和参观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工厂等。(3)授课者不仅是教师,也可以是工程师、研究人员或者是具有丰富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
4、探究性教学策略
学生通过实验过程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实施探究性教学要注意五点:(1)树立新的课堂观和学生观,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观念,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关注学习方法的形成,情感和态度的培养。(2)利用推理进行探究,在探究中寻找规律。教学时要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要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要让学生经历过程,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思维和推理中诱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3)在实验中进行研究,在研究中获得体会。由于实验者或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的实验产物也不相同,如果对实验后的产物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可激发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开展化学课外活动。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心理特征、知识层次和能力水平,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5)开展专题研讨式教学。专题研讨式教学,体现化学教学的探究性,实践性特点。在教学中设置一些新颖、活泼、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学、讨论、查阅资料,提问、质疑和尝试解决问题,安排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各抒已见,并且答案是开放式的而不唯一。
总之,有效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为检验目标。教师们应在实践中加强研究,科学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方式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机互动的过程,真正成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活动的过程,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全面发展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