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质诱变论文_王金斌,李文,张俊沛,赵妍,陈建中

导读:本文包含了原生质诱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质体,酵母,曲霉,微生物,紫外线,原生质,深黄。

原生质诱变论文文献综述

王金斌,李文,张俊沛,赵妍,陈建中[1](2017)在《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及诱变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草菇原生质体在筛选耐低温突变筛选的诱变效率,建立基于草菇原生质体制备产量及再生率的响应面模型,优化草菇原生质体制备体系。本研究以草菇V23为材料,利用Design-Expert 8.0.6软件进行二次回归分析对参数菌龄、酶的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等进行了系统的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溶壁酶的浓度为1.71%,酶解温度为31.4℃,菌丝体菌龄为3.42 d,酶解时间为3.21 h,草菇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达到2.57×107个/m L;用1.84%的溶壁酶在31.2℃条件下对菌龄为3.68 d的菌丝体酶解3.38 h,原生质体再生率最高,为14.1%。并利用紫外诱变和化学诱变技术对草菇原生质体进行了耐低温诱变初探,筛选获得5株抗冻能力提高的突变菌株。草菇V23原生质体产量和再生率的优化条件的建立,为提高草菇在遗传转化、基因组重排、基因编辑技术等后续分子遗传学操作实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7年10期)

何璞,任泽焕,何润清,王瑞霞[2](2014)在《红法夫酵母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及紫外诱变高产虾青素菌株筛选》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红法夫酵母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虾青素高产菌株。结果表明:菌龄18 h、蜗牛酶浓度1%、30℃处理2 h,在以蔗糖为渗透压稳定剂的情况下较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在70%~85%的致死率条件下筛选到1株高产诱变菌株,虾青素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85.6%。(本文来源于《上海农业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黄伟,刘永乐,王发祥,俞健,李向红[3](2014)在《原生质诱变选育高产酸性α-淀粉酶黑曲霉菌株》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产酸性α-淀粉酶的黑曲霉0-2-1为出发菌,选用180s的紫外线照射剂量对其孢子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利用固体平板透明圈法初筛和发酵液酶活测定复筛;筛选到3株酶活有较大提高的突变株UV9、UV17、UV31,其酸性α-淀粉酶活力分别为184.66、162.73、167.31U/mL,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了54.9%、38.1%和42.0%,遗传稳定性实验证明3株突变株传代过程中均保持相对稳定的较高酸性α-淀粉酶活力。(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科技》期刊2014年03期)

窦会娟,孙连海,李林珂,刘新胜[4](2011)在《高抑菌活性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及诱变选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链霉菌A01的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从酶、渗透压稳定剂、培养时间等方面研究原生质体的制备条件,并采用紫外线对制得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结果表明:30℃时菌丝体培养8d,以0.6mol/L甘露醇溶液配制的1%蜗牛酶+1%溶壁酶的混合酶液进行酶解,原生质体的产量最高。紫外线照射25s,抑菌圈最大,直径能达到19.1mm,抑菌活力提高了47%,且性能稳定。(本文来源于《中国酿造》期刊2011年12期)

王谦,刘敏,张亚从[5](2011)在《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及紫外诱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进行了研究,并确定了最佳条件组合:选用15 g/L的纤维素酶+15 g/L的蜗牛酶的混合酶来酶解菌丝,0.6 mol/L的甘露醇作为渗透压稳定剂,菌龄为3 d,酶解温度30℃,酶解时间2.5 h,在此条件下制得的原生质体产量最高达1.70×107mL-1.本实验还对紫外线对大球盖菇原生质体的诱变效应进行了探究,选取35 s为最佳诱变照射时间,致死率是73.33%.(本文来源于《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钱志伟,杨丹丹,方尚玲,李小强,陈茂彬[6](2009)在《酯化红曲霉原生质体制备及紫外线诱变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红色红曲霉(Monascus ruber)为出发菌株,用混合酶制取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形成条件进行探讨,并进行紫外诱变选育。采用50h菌龄的菌丝体,使用蜗牛酶(0.6%)+溶菌酶(0.4%)+纤维素酶(0.6%)的复合酶液,30℃酶解2h,在该条件下原生质体浓度可达7.8×106个/mL,再生率为7.3%。在最佳紫外照射时间80s下,突变株经筛选,得到一株酯化酶活显着提高、遗传性能稳定的诱变株HN215-6,其酶活达468.4mg/100mL,比出发菌株HN215提高了1.66倍。(本文来源于《酿酒》期刊2009年06期)

葛衡[7](2009)在《疣孢漆斑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和诱变育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漆酶是一种含铜的多酚氧化酶,能催化酚类化合物的氧化,广泛地应用于工农业生产中。为了获得高产菌株,本文研究了产漆酶疣孢漆斑菌Ws2-6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因子,在此基础上用NTG对制备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筛选了高酶活的优良菌株,并优化了产酶条件。通过对酶的种类、酶的组合、酶液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渗透压稳定剂等因素的研究获得了制备疣孢漆斑菌Ws2-6原生质体的有效条件。采用0.7 mol/L氯化钠为渗透压稳定剂,在pH6的磷酸缓冲体系中,以15 mg/ml溶壁酶、5 mg/ml纤维素酶R-10和10 mg/ml蜗牛酶的混合酶液处理培养18h的菌丝体,30℃、80 r?min振荡酶解6小时,原生质体产生量达到最大值7.83×106个/ml。在单层PDA培养基上30℃培养, Ws2-6原生质体形成率达82 %,再生率为8.7 %。此外,对原生质体释放的跟踪观察发现,疣孢漆斑菌原生质体释放有顶端、侧端释放两种方式。以NTG为诱变剂处理原生质体,采用含致死剂量的愈创木酚选择性平板筛选了高产漆酶菌株。确定了愈创木酚对Ws2-6的致死浓度为0.2 %。NTG对疣孢漆斑菌Ws2-6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利用平板初筛和摇瓶复筛,获得了叁株酶活提高的突变菌株N-001、N-003和N-004,产酶活力由原来的750 U/ml提高到1300 U/ml、1825 U/ml和3075 U/ml。突变菌株经过5代传代,酶活稳定。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了影响酶活的因素,获得了最佳产酶条件。叁株突变菌产酶的最适碳源均为葡萄糖,其酶活最高值分别为1325 U/ml、1675 U/ml和2925 U/ml;Ws2-6最适氮源为酵母粉,其酶活最高值分别为1525 U/ml、1950 U/ml和5525 U/ml;检测了Azure-B、ABTS、碱木素和愈创木酚对突变菌株的诱导作用,结果发现,均能促进突变株N-001产酶,其最佳诱导作用的物质为Azure-B,酶活可达1575 U/ml;N-003的最佳诱导作用的物质为Azure-B,酶活可达1825U /ml,其余几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N-004的最佳诱导作用的物质为Azure-B,酶活可达3075 U/ml,ABTS有一定得促进作用,而其余几种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09-06-01)

武敏敏[8](2009)在《~(60)Co-γ射线诱变粘红酵母及其原生质体制备微生物油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全球性能源短缺与环境恶化日益严重,人们不得不从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角度出发,积极开发替代化石燃料的可再生新能源。生物柴油就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可再生清洁能源,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备微生物油脂,可为生物柴油的制备提供更加廉价而广泛的原料。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通过对野生菌进行诱变、定向进化等手段都可能获得具有更高产油能力的菌株,从而提高产油微生物的应用效率。本文首先考察了粘红酵母As2.107的批式发酵特性。粘红酵母利用葡萄糖产生微生物油脂产率最高,以木糖为碳源时,粘红酵母产油脂能力较差,以混合糖和水解液为碳源时,粘红酵母产油脂的能力明显优于仅以木糖为碳源的情况,批式发酵结果表明,分别以葡萄糖、木糖、混合糖和水解液为碳源时,油脂产量和含量分别达到3.96g/L、28.33%;1.4 g/L、11.71%;3.02 g/L、20.42%以及2.2 g/L、16.45%。本文还研究了粘红酵母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经优化菌株最佳的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条件为用0.2%β-巯基乙醇和0.5%的EDTA预处理菌体30min;再用1%蜗牛酶+0.5%溶菌酶+0.5%纤维素水解酶液处理菌悬液10h,原生质体形成率可达83.3%。在此基础上采用60Co-γ射线分别对粘红酵母细胞及其原生质体进行诱变,最佳的辐照条件为在剂量率5GY/min下分别选择剂量为500Gy和100Gy辐照粘红酵母细胞和原生质体,其致死率分别可达90.2%和88%,再生率为12%。经反复筛选,最终获得两株具有较高葡萄糖代谢能力的变异菌株WM3、WY4和一株具有较高木糖代谢能力的菌株WZ1。与对照组相比较,WM3和WY4其批式发酵油脂含量和产量分别比对照提高50%、42.2%和34%、40%。以木糖为底物,菌株WZ1批式发酵油脂产量和含量分别可达2.44g/L和16.55%,分别比对照提高了74.3%和41.3%。采用补料发酵,菌株WM3和WZ1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可达到8.42 g/L、52.63%和4.06 g/L、29.6%,较批式发酵分别提高了41.5%、35.6%和54.4%、48.4%。进而,本文研究了菌株WZ1以混合糖及纤维素水解液为碳源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的特性。模拟蔗渣水解液,以混合糖为碳源时,其菌体生物量和油脂产量达到14.96g/L和3.75g/L。补料发酵可以明显提高油脂产量和含量,最优的补料条件为向发酵液中补加混合糖(木糖:葡萄糖为9:1),补料时间为发酵69小时,补料浓度为20g/L。通过补料其生物量、油脂产量和油脂含量可达到17.06、5.35 g/L和31.36%,较批式发酵分别提高14%、42.7%以及26.4%。在混合糖研究基础上,本文以蔗渣水解液为原料,采用补料发酵生产微生物油脂,其生物量、油脂产量以及油脂含量分别达到16.0 g/L、4.97 g/L和31.06%。论文还对微生物油脂的成分进行了分析,气相色谱结果表明,与大豆油相比较,微生物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到50%以上,其中软脂酸、硬脂酸、油酸和亚油酸为主要成分,含量最高的是油酸。结果表明微生物油脂其组成与植物油组成相似,因此可初步判定该微生物油脂可作为生产生物柴油的原料。该研究对粘红酵母的诱变育种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并对提高微生物油脂产量,促进生物柴油油脂原料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太原理工大学》期刊2009-05-01)

于长青,李丽娜[9](2009)在《深黄被孢霉高产花生四烯酸菌株的紫外诱变原生质体育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了获得一株生长活力较强,产花生四烯酸能力强的菌株。【方法】我们以干菌重、微生物油脂产量和花生四烯酸产量为评价指标,采用紫外线诱变原生质体的方法。我们利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了紫外线诱变剂量,并采用气相色谱分析了花生四烯酸含量。【结果】试验结果表明:紫外灯功率20 W,照射距离30cm,照射时间40 s,其致死率为79.5%。【结论】经过诱变及菌种筛选所获得高产菌株YZ-124的生物量为36.5 g/L,微生物油脂含量为19.2 g/L,花生四烯酸含量为4.72 g/L,花生四烯酸产量比出发菌株AS3.3410提高576%,并且遗传性能稳定。(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孙金旭[10](2008)在《乳酒酵母紫外诱变原生质体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乳酒酵母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影响单因素研究的基础上,对菌龄、酶解温度、酶解时间、酶浓度、稳渗剂采用L1(6 4)5正交试验,评价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得出适宜该菌原生质体制备的条件。结果表明,菌龄12 h、酶浓度1.0%、酶解时间1 h、酶解温度28℃、稳渗剂选用KCl的条件下,原生质体形成率76%,再生率62%。(本文来源于《酿酒科技》期刊2008年06期)

原生质诱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红法夫酵母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并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虾青素高产菌株。结果表明:菌龄18 h、蜗牛酶浓度1%、30℃处理2 h,在以蔗糖为渗透压稳定剂的情况下较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形成与再生;在70%~85%的致死率条件下筛选到1株高产诱变菌株,虾青素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85.6%。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生质诱变论文参考文献

[1].王金斌,李文,张俊沛,赵妍,陈建中.草菇原生质体制备、再生条件的响应面法优化及诱变效应[J].分子植物育种.2017

[2].何璞,任泽焕,何润清,王瑞霞.红法夫酵母原生质体制备条件优化及紫外诱变高产虾青素菌株筛选[J].上海农业学报.2014

[3].黄伟,刘永乐,王发祥,俞健,李向红.原生质诱变选育高产酸性α-淀粉酶黑曲霉菌株[J].食品工业科技.2014

[4].窦会娟,孙连海,李林珂,刘新胜.高抑菌活性链霉菌的原生质体制备及诱变选育[J].中国酿造.2011

[5].王谦,刘敏,张亚从.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及紫外诱变[J].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6].钱志伟,杨丹丹,方尚玲,李小强,陈茂彬.酯化红曲霉原生质体制备及紫外线诱变育种[J].酿酒.2009

[7].葛衡.疣孢漆斑菌原生质体制备、再生和诱变育种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

[8].武敏敏.~(60)Co-γ射线诱变粘红酵母及其原生质体制备微生物油脂的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09

[9].于长青,李丽娜.深黄被孢霉高产花生四烯酸菌株的紫外诱变原生质体育种[J].微生物学报.2009

[10].孙金旭.乳酒酵母紫外诱变原生质体制备研究[J].酿酒科技.2008

论文知识图

桑黄原生质体低能离子诱变剂量效应曲...一8平板筛选图片诱变前后抑菌活性的变化经MNNG处理的原生质体再生细胞成活率和...青霉素对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的影响诱变桑黄菌株生长速度

标签:;  ;  ;  ;  ;  ;  ;  

原生质诱变论文_王金斌,李文,张俊沛,赵妍,陈建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