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企业选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企业,规制,环境,互联网,出口加工区,避难所,创意。
企业选址论文文献综述
翟书颖,李茹,李婧,李波[1](2019)在《一种融合多源数据的连锁企业选址推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连锁企业快速发展,新开设连锁店铺如何有效选址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已有关于商业选址推荐的工作大多致力于构建特征的学习模型,在同一个城市为同一个目标进行选址推荐。文中提出一种面向企业内部规模的选址推荐方法,能对不同地址所适合的店铺规模进行推荐。首先利用多源城市数据从地理特征、商业特征和规模特征等多个维度对候选地周围环境进行刻画,在此基础上,针对已知规模的位置推荐和已知位置的规模推荐两种情况,分别提出基于回归和分类的推荐方法。采用真实数据集进行验证,证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子技术》期刊2019年22期)
曾祥炎,曾小明,成鹏飞[2](2019)在《人力资本外溢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城市作为企业选址的备选空间单元,利用负二项回归考察了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对工业部门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溢出是影响新建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同溢出效应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差异:(1)从地理空间看,在全国范围,中心城市的人力资本溢出有利于非中心城市吸引新企业进入,而在省域范围,省会城市的人力资本溢出对非省会城市企业选址的影响并不显着;(2)从企业类型看,人力资本溢出对大型企业选址的作用要强于中小企业,对非出口企业选址的作用要强于出口企业。鉴于新建企业选址对产业空间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影响,这一研究结论对促进我国各地区产业政策的实施,乃至园区与城镇化建设均具有较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来源于《系统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薄文广,崔博博,陈璐琳[3](2019)在《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基于微观已有企业和新建企业数据的比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288个地级市微观的工业新建企业和已有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匹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2013)和相关年份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深入分析了环境规制对已有企业和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区域、不同污染程度及不同规模等细分数据方面存在的差异。实证结果表明,样本期内环境规制对已有企业和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均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中国大多数地级市环境规制强度均低于转折点,且已有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大于新建企业环境规制转折点,稳健性检验、内生性检验和细分结果也支持这个结论。细分结果还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的影响存在着区域、污染程度及规模的异质性特征。环境规制对东部地区新建企业选址更多发挥抑制作用,而对东部地区已有企业及中部地区企业选址更多发挥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对轻污染企业和大型企业选址发挥促进作用的范围更广,对重污染企业和中小型企业选址发挥约束作用的程度更强。(本文来源于《南开经济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林子欣[4](2019)在《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工业企业选址》一文中研究指出从全国范围内来看,我国地区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由于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经济政策与科技发展等各种因素的作用,尤其是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之间的发展状况存在较大的差异。近年来,我国东部地区经济高速发展、产业迅速升级整合。东部地区工业发展势头迅猛、产业市场逐渐趋向饱和,自然资源也无法继续支持产业的高速发展的脚步。随着中部崛起战略的稳步推进,东南沿海地区的一些产业开始像中部地区逐渐转移。我国中部六省抓住机遇、开拓进取,不仅实现了经济增长的大幅提升,在一定程度上也实现了工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工业经济实力的飞速提升。企业选址是产业发展的第一步,产业的分布与发展是企业选址的行为结果,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从地区发展方面来看,研究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工业企业选址问题,能够推动中部地域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升其整体工业实力,增强、提升区域内产业竞争力。从而进一步推动中部地区经济、产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积极推动产业的资源整合与结构优化。从全国资源整合与产业承接的角度来看,本研究在促进全国范围内工业产业的稳步承接与转移、缩小国内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05年—2013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城市统计年鉴》,筛选出每年各个地级市新建企业的数量与各个地级市的城市特性指标,以山西省、河南省、安徽省、湖北省、江西省、湖南省六个省份组成的中部地区(六省八十个地级市)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面板数据回归模型中的泊松回归模型与负二项回归模型,着重探讨了近年来国内工业产业调整分工、转移承接的时代背景下,新建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因素及机制。结果表明,对于中部地区来说,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与人口红利优势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而工业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环境的逐步改善和对外开放进程的不断推进强有力的吸引着工业企业在中部地区落户,同时,劳动力质量的提升对企业选址决策的影响力也在逐渐增强。在对城市特性指标的影响研究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政治不确定性与官员异质性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以官员更替频率与工作环境是否改变为代表的政治不确定性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是复杂的;而在官员异质性方面,高学历且有工业企业任职背景的党政一把手所在的省区更能吸引企业选址落户。最后,本文对此提出一些政策性建议,如中部地区应抓住产业转移与承接的机遇,因地制宜,发掘、依托自身优势,提升自主创新与产业更新能力,协调发展优势工业,推动产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产业的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官员任命方面,应力求找到官员调动的频繁性与任期长短之间的平衡,任命学历较高且有工业任职背景的地方官员。(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5-01)
郭庆东[5](2019)在《企业选址为何变成一件难事》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址是企业进行实际投入运营前的重要一步,选址的决策问题通常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收益、运营成本、税收政策优惠、销售渠道、企业竞争力、企业资源利用以及企业的持续发展等多个方面。影响企业选址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业定位产业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市场环(本文来源于《智慧中国》期刊2019年01期)
栾峰,何瑛,张引[6](2019)在《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园区布局规划导引策略——基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企业选址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中心城区为例,依托经济普查数据,采用定量结合定性的方法,从企业选址层面,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归纳分析。在整体层面上,呈现出向老城区单核聚集且集聚度圈层式递减,以及叁个空间集聚层面且分层面多聚点散布的特征;在分规模维度上,呈现出老城区内汇聚和小微企业多层面集聚,以及小微企业在地区层面上分层且在老城区内集聚热点区域均衡分布,在街区层面上老城区内带状簇群汇聚的特征;在分行业维度上,呈现出明显的集聚度分类梯度递减的特征,并且可以根据集聚度和集聚形态差异划分3大行业类型,以及街区层面上按照汇聚形态差异划分4大行业分类。研究优化归纳了叁大重要区位因素,即高等级公共中心、大容量公共交通、高等院校等智源机构附近500m范围的显着集聚区域。提出了叁项规划导引策略,分别是在整体层面上扶持小微企业、建构多层级空间平台;在分区层面上实施老城区政策普惠并强化示范和试验导向,边缘区遵循重要区位因素优化布局;在分行业层面上注重行业优势区位,强化多规模类型汇聚的差异化导引策略。(本文来源于《城市规划学刊》期刊2019年01期)
张彩云,盛斌,苏丹妮[7](2018)在《环境规制、政绩考核与企业选址》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污染避难所效应"等相关理论,环境规制能否影响企业选址?在此过程中,政府治理目标设定,即政绩考核指标设定如何发挥作用?目前国内相关研究极少。本文通过研究环境规制以及政绩考核指标对不同类型企业的影响,以此明确两者在优化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作用,以促进经济-环境双赢。从中国现实出发,本文将2003—2008年的《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进行匹配,采用负二项回归方法,验证环境规制和政绩考核指标对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企业选址呈现倒"N"型影响,大部分样本依然处于第一阶段,环境规制不利于企业选址,而且环境规制对低污染、低生产率企业选址的影响较大;加强对环境绩效的要求,从总效应来看,对低污染、低效率企业选址的抑制作用更大;强调经济绩效指标更能促进低污染、低效率的企业选址。本研究结果对环境规制作用的发挥提供了一定启示,不仅丰富了环境规制与资源配置领域的文献,还有助于理清政府治理目标与微观企业选址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经济管理》期刊2018年11期)
师杰[8](2018)在《山西省焦化企业选址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焦化行业是工业领域的基础产业,选址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项目的建设与运营。本文从影响焦化项目选址的因素展开理论分析,并实例研究。(本文来源于《化工管理》期刊2018年31期)
许华,刘佳华,程书强[9](2018)在《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造纸企业选址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课题从造纸企业选址决策目标出发,首先分析造纸企业的选址现状以及造纸企业的选址决策因素,其次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造纸企业选址决策模型,通过计算确定影响企业选址准则层因素的综合权重,最后建立模糊评价模型;对随机选取的3个备选地点洛阳、太仓、湖州进行评价,确定出太仓为造纸企业选址的最优决策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造纸》期刊2018年10期)
叶修群[10](2018)在《保税区与出口加工区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重要的地方指向型对外开放政策,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能够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和贸易便利化措施降低工业企业的贸易成本,进而吸引工业企业在园区及其周边地区投资设厂。笔者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面板负二项回归实证检验了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研究发现: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显着提高了所在地区对工业企业的吸引力,且两者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但区位劣势限制了保税区对工业企业的吸引作用;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有利于私营工业企业选址,但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关系;同时,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也促进了国有和外资工业企业由东向西转移。据此,笔者得出相关研究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性建议:政府应该利用自由贸易试验区整合保税区和出口加工区,并在园区内试验制度创新,创造竞争中立的投资环境,实现引进企业所有制类型多元化,不同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招商引资应各有侧重,等等。(本文来源于《中央财经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10期)
企业选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城市作为企业选址的备选空间单元,利用负二项回归考察了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对工业部门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结果显示人力资本溢出是影响新建企业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但不同溢出效应的影响作用存在一定差异:(1)从地理空间看,在全国范围,中心城市的人力资本溢出有利于非中心城市吸引新企业进入,而在省域范围,省会城市的人力资本溢出对非省会城市企业选址的影响并不显着;(2)从企业类型看,人力资本溢出对大型企业选址的作用要强于中小企业,对非出口企业选址的作用要强于出口企业。鉴于新建企业选址对产业空间结构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影响,这一研究结论对促进我国各地区产业政策的实施,乃至园区与城镇化建设均具有较重要的政策含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企业选址论文参考文献
[1].翟书颖,李茹,李婧,李波.一种融合多源数据的连锁企业选址推荐方法[J].现代电子技术.2019
[2].曾祥炎,曾小明,成鹏飞.人力资本外溢对新建企业选址的影响——来自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证据[J].系统工程.2019
[3].薄文广,崔博博,陈璐琳.环境规制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基于微观已有企业和新建企业数据的比较分析[J].南开经济研究.2019
[4].林子欣.产业转移视角下的工业企业选址[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5].郭庆东.企业选址为何变成一件难事[J].智慧中国.2019
[6].栾峰,何瑛,张引.文化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与园区布局规划导引策略——基于上海中心城区的企业选址解析[J].城市规划学刊.2019
[7].张彩云,盛斌,苏丹妮.环境规制、政绩考核与企业选址[J].经济管理.2018
[8].师杰.山西省焦化企业选址影响因素分析[J].化工管理.2018
[9].许华,刘佳华,程书强.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造纸企业选址策略研究[J].中国造纸.2018
[10].叶修群.保税区与出口加工区对工业企业选址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