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连接腔室,所述连接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存水腔室,且存水腔室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分别贯穿存水腔室和连接腔室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底座的外侧,所述连接腔室内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弧型加热板,且两个弧型加热板均与连接座密封贴合,所述弧型加热板上设有进气腔室,所述进气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L型管。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通过向进气腔室内进行供热,同时启动驱动电机,此时就可以对水进行均匀的加热,避免水在加热时出现受热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连接腔室(2),所述连接腔室(2)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座(3),所述连接座(3)上设有存水腔室(4),且存水腔室(4)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一端分别贯穿存水腔室(4)和连接腔室(2)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侧,所述连接腔室(2)内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弧型加热板(5),且两个弧型加热板(5)均与连接座(3)密封贴合,所述弧型加热板(5)上设有进气腔室(6),所述进气腔室(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L型管(8),且两个L型管(8)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连接管(7)相连接,所述连接管(7)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13),所述连接管(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座(14),所述固定座(14)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6),所述安装槽(1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座(19),所述安装座(19)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20),且两个安装孔(20)内均固定安装有外接管(15),两个外接管(15)的一端均贯穿安装槽(16)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固定座(14)的外侧,且两个外接管(15)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供热管和供水管。
设计方案
1.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有连接腔室(2),所述连接腔室(2)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座(3),所述连接座(3)上设有存水腔室(4),且存水腔室(4)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的一端分别贯穿存水腔室(4)和连接腔室(2)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侧,所述连接腔室(2)内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弧型加热板(5),且两个弧型加热板(5)均与连接座(3)密封贴合,所述弧型加热板(5)上设有进气腔室(6),所述进气腔室(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L型管(8),且两个L型管(8)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连接管(7)相连接,所述连接管(7)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13),所述连接管(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座(14),所述固定座(14)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6),所述安装槽(1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座(19),所述安装座(19)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20),且两个安装孔(20)内均固定安装有外接管(15),两个外接管(15)的一端均贯穿安装槽(16)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固定座(14)的外侧,且两个外接管(15)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供热管和供水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腔室(6)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9),且L型管(8)的另一端与第一电磁阀(9)相连通,所述连接管(7)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0),且第二电磁阀(10)位于L型管(8)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1),所述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12),所述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相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7)上密封固定套设有第二连接环(18),且固定座(14)上密封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环(17),所述第一连接环(17)与第二连接环(18)密封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19)的一侧密封滑动连接有盖板(21),且盖板(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丝杆(22),所述丝杆(22)的顶端贯穿安装槽(16)的顶部内壁并延伸至固定座(14)的上方,所述固定座(1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母(23),所述丝杆(22)贯穿螺母(23)并与螺母(23)螺纹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管(7)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出水孔,且连接管(7)的顶部和底部均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多个叶片。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热回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余热是指受历史、技术、理念等的局限性,在已投运的工业耗能装置中,原始设计未被合理利用的显热和潜热,公告号:CN106524811A公开了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制作成本低、有效回收利用、能带来较大收益的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有底板、7型支架、缸体、大水箱、活塞、电机、圆盘、第一皮带轮、推杆、连接杆、进气管、第一单向阀等;底板上从左至右依次设有7型支架、缸体和大水箱,大水箱侧壁内设有腔体,7型支架内侧壁上安装有电机。本发明利用钢铁厂余热对大水箱内的冷水进行加热,加热后用水泵抽出,再经多孔管喷出,又利用压板上下运动,使消毒液进入多孔管。
此发明中在利用余热对水箱加热时,只是将余热输送至密闭腔室内,所以水箱内的水在受热时,不能进行均匀的受热,容易影响到对水的正常使用,所以我们提出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用于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连接腔室,所述连接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上设有存水腔室,且存水腔室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分别贯穿存水腔室和连接腔室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底座的外侧,所述连接腔室内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弧型加热板,且两个弧型加热板均与连接座密封贴合,所述弧型加热板上设有进气腔室,所述进气腔室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L型管,且两个L型管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连接管相连接,所述连接管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连接管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且两个安装孔内均固定安装有外接管,两个外接管的一端均贯穿安装槽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固定座的外侧,且两个外接管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供热管和供水管。
优选的,所述进气腔室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且L型管的另一端与第一电磁阀相连通,所述连接管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且第二电磁阀位于L型管的一侧。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上密封固定套设有第二连接环,且固定座上密封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与第二连接环密封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的一侧密封滑动连接有盖板,且盖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的顶端贯穿安装槽的顶部内壁并延伸至固定座的上方,所述固定座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母,所述丝杆贯穿螺母并与螺母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出水孔,且连接管的顶部和底部均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多个叶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首先转动螺母带动盖板进行移动,使得盖板对与供水管相连接的外接管进行封堵,之后启动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在第一齿轮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齿轮进行转动,此时就可以带动连接管进行转动,在连接管进行转动时,可以通过L型管带动弧型加热板进行环形位移,且可以使得叶片进行环形位移,这时供热管可以将热量传输至连接管内,此时第一电磁阀处于关闭,第二电磁阀处于开启状态,所以热量就会通过L型管向进气腔室内输送,对弧型加热板进行加热,之后就可以利用弧型加热板对水进行加热,使得水均匀的受热。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通过向进气腔室内进行供热,同时启动驱动电机,此时就可以对水进行均匀的加热,避免水在加热时出现受热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固定座结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的A结构放大图。
图中:1底座、2连接腔室、3连接座、4存水腔室、5弧型加热板、6进气腔室、7连接管、8 L型管、9第一电磁阀、10第二电磁阀、11驱动电机、12第一齿轮、13第二齿轮、14固定座、15外接管、16安装槽、17第一连接环、18第二连接环、19安装座、20安装孔、21盖板、22丝杆、23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钢铁厂余热回收利用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设有连接腔室2,连接腔室2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连接座3,连接座3上设有存水腔室4,且存水腔室4的一侧内壁上转动连接有连接管7,连接管7的一端分别贯穿存水腔室4和连接腔室2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底座1的外侧,连接腔室2内对称滑动连接有两个弧型加热板5,且两个弧型加热板5均与连接座3密封贴合,弧型加热板5上设有进气腔室6,进气腔室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L型管8,且两个L型管8相互靠近的一端均与连接管7相连接,连接管7上固定套设有第二齿轮13,连接管7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座14,固定座14的一侧开设有安装槽16,安装槽16的一侧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安装座19,安装座19上对称开设有两个安装孔20,且两个安装孔20内均固定安装有外接管15,两个外接管15的一端均贯穿安装槽16的一侧内壁并延伸至固定座14的外侧,且两个外接管15的一端分别连接有供热管和供水管,首先转动螺母23带动盖板21进行移动,使得盖板21对与供水管相连接的外接管15进行封堵,之后启动驱动电机11带动第一齿轮12进行转动,在第一齿轮12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齿轮13进行转动,此时就可以带动连接管7进行转动,在连接管7进行转动时,可以通过L型管8带动弧型加热板5进行环形位移,且可以使得叶片进行环形位移,这时供热管可以将热量传输至连接管内7,此时第一电磁阀9处于关闭,第二电磁阀10处于开启状态,所以热量就会通过L型管8向进气腔室6内输送,对弧型加热板5进行加热,之后就可以利用弧型加热板5对水进行加热,使得水均匀的受热,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通过向进气腔室6内进行供热,同时启动驱动电机11,此时就可以对水进行均匀的加热,避免水在加热时出现受热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第一电磁阀9和第二电磁阀10的型均为:KL2231020,驱动电机11的型号:86BYGH35011840。
本实用新型中,进气腔室6内固定安装有第一电磁阀9,且L型管8的另一端与第一电磁阀9相连通,连接管7内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0,且第二电磁阀10位于L型管8的一侧,可以方便控制水或者热量的流向,底座1的一侧顶部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11,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齿轮12,第一齿轮12与第二齿轮13相啮合,可以方便使得连接管7和弧型加热板5进行转动,均匀的对水进行加热,连接管7上密封固定套设有第二连接环18,且固定座14上密封固定套设有第一连接环17,第一连接环17与第二连接环18密封转动连接,在连接管7进行转动时,可以使得固定座14不随之转动,避免出现机械故障,安装座19的一侧密封滑动连接有盖板21,且盖板2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丝杆22,丝杆22的顶端贯穿安装槽16的顶部内壁并延伸至固定座14的上方,固定座14的顶部转动连接有螺母23,丝杆22贯穿螺母23并与螺母23螺纹连接,可以方便的进行控制热量或水的注入,同时避免热量或者水进入供水管或者供热管,连接管7的顶部内壁和底部内壁上均等间距开设有多个出水孔,且连接管7的顶部和底部均等间距固定安装有多个叶片,便于向存水腔室4内注水,同时可以利用叶片进行搅拌,首先转动螺母23带动盖板21进行移动,使得盖板21对与供水管相连接的外接管15进行封堵,之后启动驱动电机11带动第一齿轮12进行转动,在第一齿轮12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齿轮13进行转动,此时就可以带动连接管7进行转动,在连接管7进行转动时,可以通过L型管8带动弧型加热板5进行环形位移,且可以使得叶片进行环形位移,这时供热管可以将热量传输至连接管内7,此时第一电磁阀9处于关闭,第二电磁阀10处于开启状态,所以热量就会通过L型管8向进气腔室6内输送,对弧型加热板5进行加热,之后就可以利用弧型加热板5对水进行加热,使得水均匀的受热,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通过向进气腔室6内进行供热,同时启动驱动电机11,此时就可以对水进行均匀的加热,避免水在加热时出现受热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
工作原理:在使用时,首先转动螺母23带动盖板21进行移动并对与供热管相连接的外接管15进行封堵,且开启第一电磁阀9关闭第二电磁阀10,此时与供水管相连接的外接管15就会向连接管7内进行供水,之后水就会通过出水孔进入存水腔室4内,在水充满存水腔室4内时,此时关闭第一电磁阀9,开启第二电磁阀10,同时转动螺母23带动盖板21进行移动,使得盖板21对与供水管相连接的外接管15进行封堵,之后启动驱动电机11带动第一齿轮12进行转动,在第一齿轮12进行转动时,可以带动第二齿轮13进行转动,此时就可以带动连接管7进行转动,在连接管7进行转动时,可以通过L型管8带动弧型加热板5进行环形位移,且可以使得叶片进行环形位移,这时供热管可以将热量传输至连接管内7,由于第一电磁阀9处于关闭,第二电磁阀10处于开启状态,所以热量就会通过L型管8向进气腔室6内输送,对弧型加热板5进行加热,之后就可以利用弧型加热板5对水进行加热,使得水均匀的受热,避免水在加热时出现受热不均的问题,不会影响到正常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01381.0
申请日:2019-01-22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13(河北)
授权编号:CN209726891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F28D21/00
专利分类号:F28D21/00;F28F27/02
范畴分类:35F;
申请人:武安市广普焦化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武安市广普焦化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056305 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阳邑镇北华村北
发明人:陈建超;张胜利;王瑞华;王智聪;郭潇;任新凯;刘柱
第一发明人:陈建超
当前权利人:武安市广普焦化有限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