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家坝镇中心卫生院贵州/思南565100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和治法。方法:从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的病因病机出发,以祛风散寒除湿、活血通络止痛为原则,对患者以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1个月。结果: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及晨僵症状消失,随访8年未见复发。结论: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效果明显,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关键词】: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类风湿关节炎中药疗法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的范畴,纵观历代文献,类风湿性关节炎与中医痹证的"历节病"、"白虎历节"、"痹"、"骨痹"、"筋痹"、"顽痹"、"鹤膝风"等极为相似.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一些疗效好、副作用少的药物与方法不断出现,显示了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特色和优势.现就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诊治体会作一介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患者王某女56岁因“双手掌指关节肿痛1月”就诊,患者于1月前出现双手关节肿胀疼痛,重着不移,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伴晨僵等,曾就诊于县医院检查类风湿因子阳性,予以“芬必得”、“强的松”等药口服,病情有所减轻,但停药后病情明显加重,现症见:双手掌指关节肿胀、疼痛明显关节活动不利,肌肤麻木不仁,舌质淡,胎白厚腻。查:T36.8°C,P86次/分,R20次/分,BP110/72mmHg,双手二、三、四掌指关节肿大明显,功能障碍、压痛明显。
1.2治疗方法根据中医辨证分析:正气不足和风寒湿邪乘虚伤人是致病的内外因素,而经络闭塞,气血不通,脉络绌急是肢节痹病的病机所在,寒湿留注经络关节而致关节肌肉重着疼痛,痛有定处;湿阻气机,血行不畅,而致肢体关节麻木不仁、晨僵等,湿邪留滞肌肉关节,而致肢体关节沉重,活动不便;舌质淡,胎白厚腻为湿邪偏胜之象。故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和血通络止痛为主,佐以健脾之品。方选:蠲痹汤合独活寄生汤加减方药:独活15克、桑寄生15克、秦艽15克、防风12克、细辛3克、川芎12克、当归12克、赤芍12克、桂枝10克、桑枝12克、乳香12克、海风藤12克、稀签草12克、制川乌6克、制草乌6克、杜仲10克、牛膝12克、苡仁30克、苍术15克、甘草6克,上述药物用水煎服,一日一剂,水煎约300ml分三次口服,7天为一疗程,疗程之间间隔3天。
1.3观察指标:分别观察患者关节肿胀、疼痛、麻木情况,治疗时间
2、结果患者服药一疗程后关节肿胀、疼痛、麻木等有明显改善,服用完第二疗程后关节轻微肿胀、麻木,未见明显疼痛感,偶有晨僵等症,服用第三疗程时停用制川乌、制草乌。三疗程结束患者上述症状消失,随访8年未见复发。所以一般病程短的实证,若治疗得当,多可治愈,预后也佳。
3、讨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症范畴,气血不通,经络痹阻,所致肢体关节疼痛,是肢节痹病共有的症候学特征,论痹首见于《内经》。<素问?痹论>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以冬遇此者为骨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着痹也”阐明了痹证是由于风寒湿三邪侵袭人体,留滞肌肉经络,导致气血闭阻,引起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症并治》之“历节”,即在本病范围之内。《医宗必读》对痹证治疗原则作了很好的概括,主张分清主次,采用祛风、除湿、散寒治疗,行痹应参以补血,痛痹参以补火,着痹应参以补脾补气。在古代医书中如:《千金药方?诸风》、《外台秘要》收载了较多治痹的方剂,现在仍常用的独活寄生汤即首载于《千金药方?诸风》,因此,该患者考虑为痹病之着痹,治疗以祛风散寒除湿、和血通络止痛为主,佐以健脾之品,方中独活、桑寄生、海风藤、秦艽、桂枝、稀签草、防风、细辛祛风散寒除湿;当归、川芎、乳香、桑枝、甘草、杜仲、牛膝和血通络止痛;苡仁、苍术健脾渗湿;制川乌、制草乌祛风除湿、温通经络,并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甘草健脾和中、调和诸药以缓急止痛。所以诸药合用而得到治愈功效。
[参考文献]
[1]郑和平.扶正蠲痹汤配合外用中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35例.河北中医,2007年29卷第09期
[2]贾作民.扶正蠲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122例.中国民间疗法,2006年14卷第12期
[3]卢思俭,邵璟,程香兰.中医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策略探讨.四川中医,2005年23卷第03期
[4]韩金库.中医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7卷第02期
[5]凌志兰,李娟;中医学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认识及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0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