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非急性感染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艾滋病,男男性行为者,HIV急性感染期,心理护理
非急性感染期论文文献综述
周月芳,田明霞,王晓兰,张彤[1](2019)在《男男性行为者新发HIV急性感染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发HIV急性感染期(acute HIV infection, AHI)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6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MSM中新发的AHI感染者200例,对AHI感染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评价护理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 AHI感染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后,负面情绪状况较干预前明显减轻,并且自身总评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心理护理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对MSM中AHI感染者进行临床随访时,需充分结合其心理特征、心理需求,采取人性化的护理,进而改善AHI感染者的负面情绪,提高其生存和生命质量。(本文来源于《北京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裴翰廷[2](2019)在《血清PCT、IL-6、TNF-α水平检测对慢性肾炎急性感染期的评估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血清PCT、IL-6、TNF-α水平检测对慢性肾炎急性感染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6例慢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急性感染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非急性感染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清WBC、PCT、IL-6、TNF-α水平,分析血清WBC、PCT、IL-6、TNF-α水平诊断急性感染期慢性肾炎ROC曲线及急性感染期慢性肾炎患者血清PCT、IL-6、TNF-α对肝、肾、肺功能影响;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4、48h观察组血清WBC、PCT、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提高(P<0.05),治疗后72h两组血清WBC、PCT、IL-6、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CT、IL-6、TNF-α的AUC均高于WBC,且PCT、IL-6、TNF-α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WBC,PCT≥11.10ng/mL、IL-6≥287.20ng/L、TNF≥α-248pg/mL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AaDO2、PaO2/FiO2均显着升高(P<0.05);结论急性感染期慢性肾炎患者血清PCT、IL-6、TNF-α水平上升,加重对肝肾肺的损伤,严密监测患者血清PCT、IL-6、TNF-α水平有利于评估病情,指导治疗,促进预后的改善,值得推广。(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43期)
陈关征,孙婵娟,魏俊洁,马富强[3](2019)在《皮内针穴位埋针治疗非急性感染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皮内针穴位埋针治疗非急性感染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门诊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非急性感染期RRTI患儿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脾氨肽冻干粉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皮内针穴位埋针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平均每月发病次数均比治疗前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治疗后恶风/寒、少气懒言、形体消瘦、纳呆、乏力、次症等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组少气懒言、形体消瘦、纳呆、乏力、次症积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对照组愈显率68. 75%,治疗组愈显率84. 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皮内针穴位埋针可有效改善RRTI非急性感染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9年05期)
郭利芹,张灵灵,张彩凤,陶瑾,韩晓静[4](2019)在《慢性肾炎急性感染期PCT与IL-6和TNF-α的变化及对器官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慢性肾炎患者急性感染期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及对器官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2017年6月43例慢性肾炎急性感染期患者为感染组,45例慢性肾炎患者为未感染组、22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收集入组时叁组研究对象和慢性肾炎患者治疗24h、治疗48h和治疗72h后,白细胞计数(WBC)、血清降钙素原(PCT)、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情况,分析炎症指标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和肺功能的相关性。结果入组时叁组研究对象WBC计数、PCT、IL-6、TNF-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对照组,未感染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h、48h,血清WBC计数、PCT、IL-6、TNF-α水平和APACHEⅡ评分,感染组高于未感染组(P<0.05);PCT、IL-6、TNF-α评价急性感染病情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均高于WBC计数;当炎症因子水平PCT≥11.1ng/ml、IL-6≥287.20ng/L和TNF-α≥248.00pg/ml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和肺功能较差。结论慢性肾炎急性感染期患者血清PCT、IL-6、TNF-α水平进一步升高,加重肺、肝、肾功能负担,造成器官不同程度损伤,致病情恶化;加强血清PCT、IL-6、TNF-α水平动态监测,利于评价病情、指导临床、改善预后,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02期)
宋爱心,杨小东,黄晓婕,吴昊[5](2018)在《HIV-1急性感染期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急性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感染期(AHI)包括一系列非特异性急性"反转录病毒综合征"症状和实验室检测异常。AHI处于HIV-1抗体血清阳转之前的阶段,诊断有赖于HIV-1核糖核酸和p24抗原的检测。大约50%HIV-1传播发生在急性期阶段,对急性期尽早诊断并给予抗病毒治疗,能明显减少HIV-1的传播,对感染者个体也有显着益处。研究显示,急性期抗病毒治疗能够使病毒得以长期抑制,并能保持甚至增加HIV-1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但治疗长期临床益处以及停药后病毒长期控制预测指标还没有足够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中国艾滋病性病》期刊2018年11期)
王亚伟,袁雪晶[6](2018)在《艾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临床疗效》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艾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ecurrent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RRTI)非急性感染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RRTI非急性感染期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基于辨体质取穴,选取清艾条,采用温和灸法,对照组口服脾氨肽冻干粉,疗程均为4周,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发病次数、证候积分、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平均每月发病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反复外感积分、面色积分、形体积分、汗出积分、乏力积分及次症积分均较治疗前显着减少(P<0.05),其中治疗组在改善汗出、乏力、次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能够有效改善RRTI非急性感染期患儿的临床症状,减少其呼吸道感染复发次数,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本文来源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胡争波,李文虎,袁艾东,张浩波,蓝文兴[7](2018)在《含PBMC自体PRP在四肢软组织非急性感染创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含单核细胞(PMBC)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四肢非急性感染创面中的治疗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四肢非急性感染创面病例共87例,分为叁组,非PRP治疗组(n=33)、自体PRP治疗组(n=28)、含PMBC自体PRP治疗组(n=26)。通过收集患者的炎症指标包括白细胞计数(WBC)、全血红细胞沉降率(ES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白/球蛋白比(A/G)、病原体构成、抗生素使用种类和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临床愈合出院率等分析评价含PMBC自体PRP在治疗四肢软组织非急性感染创面中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结果:治疗前的炎症指标WBC、ESR、hs-CRP、PCT、A/G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治疗后首次复查时,与非PRP组比较,自体PRP组和含PMBC自体PRP组,hs-CRP、PCT和A/G恢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WBC、E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病例虽然在抗生素使用种类、手术次数、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出院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自体PRP组的手术次数少、创面愈合时间短、创面愈合出院率高,且抗生素使用时间少、住院时间短和住院总费用少;其中含PBMC自体PRP最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自体PRP在治疗四肢非急性感染创面时,能够抑制炎症反应,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总费用;含PMBC自体PRP能更好地促进创面修复,具有潜在的抗菌消炎效果,可在临床上应用推广。(本文来源于《转化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1期)
邱蓉,丛丽[8](2015)在《加减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反复气管支气管炎非急性感染期虚寒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加减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反复气管支气管炎非急性期(虚寒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8例口服加减小青龙汤(桂枝、白芍、细辛、制半夏等)治疗,对照组30例不作特别用药,观察6周,对比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38%,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3.33%(P<0.01),治疗组畏寒、遇冷咳嗽、流涕等中医症状明显改善,虚寒体质明显改善。结论加减小青龙汤能明显减轻小儿反复气管支气管炎的发病程度,改善中医虚寒体质,并减少复发。(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张娇,骆嫣,邱蓉,李仁瑞,丛丽[9](2015)在《小儿反复支气管炎非急性感染期证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小儿反复支气管炎非急性感染期的主要证型。方法用"两步聚类法"对反复支气管炎非急性感染期患儿的症状、体征进行分类。结果 202例患儿聚为8类,归纳为2个证型,肺脾气虚型占43%,痰湿蕴肺型占33%。结论小儿反复支气管炎非急性感染期的主要证型有肺脾气虚型和痰湿蕴肺型,且以肺脾气虚型为主。(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李宁[10](2015)在《急性感染期患者HIV-1 DNA在强化抗病毒治疗后的动态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在急性期的临床特点以及接受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 48周过程中的免疫学和病毒学应答变化,并进一步分析艾生特强化治疗和雷公藤多甙片(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TwHF)对病毒储存库和免疫激活是否有影响,从而寻找对急性期HIV感染者的临床干预措施,有助于深化对早期强化治疗的认识,并为达到艾滋病功能性治愈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1.横断面研究:招募44例未接受过ART的HIV急性期感染者,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收集临床流行病学资料,描述急性期的临床症状,分析CD4+T及CD8+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异常免疫激活、血浆病毒载量、感染途径、感染时间等指标之间的相关性。2.队列研究:筛选27例急性期HIV感染者,根据CD4+T细胞计数进行1:1匹配原则选取27例慢性期感染者作为对照,规律ART并于基线、治疗后4、12、24、36、48周进行随访,观察启动ART后两组人群在CD4+T细胞计数、CD4/CD8比值、血浆病毒载量和CD8+T细胞上HLA-DR、CD38表达水平的动态改变。进一步将27例急性期HIV感染者根据接受ART方案的不同分为叁个亚组,第一组为11例患者接受含艾生特(Raltegravir,RAL)的ART,并于ART 24周时加用TwHF;第二组为10例患者仅接受四联强化ART;第叁组为6例患者接受标准叁联ART,分别在基线、治疗4、8、12、24、36及48周共7个时间点进行规律随访。观察叁组人群CD4+T细胞计数、病毒载量及CD8+T细胞上HLA-DR、CD38表达水平的动态改变。3.队列研究:分别从上述队列中筛选出16例急性期和慢性期初治HIV感染者,分别检测基线、4、12、24及48周共5个时间点PBMC中的HIV DNA的动态变化,并分析与CD4+T细胞计数、血浆病毒载量及CD8+T细胞上HLA-DR、CD38表达水平的相关性。进一步分析+TwHF组(6例)、-TwHF组(4例)和对照组(6例)叁组人群中急性期感染者在上述5个时间点的HIV DNA的动态变化是否有差异。[结果]:1.横断面研究:44例急性期HIV感染者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28例(63.6%)、颈部淋巴结肿大23例(52.3%)、皮肤黏膜损害8例(18.2%)、腹泻9例(20.5%)、咽痛、咳嗽各4例(9.1%)等;少见首诊症状和体征包括:1例(2.3%)格林巴利综合征、1例(2.3%)上臂蜂窝织炎、1例(2.3%)头痛呕吐、1例(2.3%)肛周脓肿、1例(2.3%)血小板减少。其中7例(15.9%)患者无明显症状。其中32例患者(72.7%)可以明确具体感染时间,平均为85(IQR:51,118)天,25例(56.8%)出现了淋巴细胞比例升高,CD4+T细胞计数中位数为413/ul(IQR: 359/ul,620/ul), CD8+T细胞计数中位数1521/ul(IQR:1054/ul,2226/ul),最大值高达7984/ul, CD4/CD8平均为0.29(0.15,0.37),其中42例(95.5%)患者呈现明显的倒置现象。血浆病毒载量中位数为4.89 lg拷贝/ml(IQR:4.59 lg拷贝/ml,5.43 lg拷贝/ml)。CD8+T细胞表面的HLA-DRCD38表达比例分别为74.4%±16.2%和84.7%±12.5%。CD4+T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之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r=0.49,p=0.001),CD8+T细胞的HLA-DR和CD38表达比例与血浆病毒载量有显着的正相关趋势(r=0.43,p=0.005;r=0.50,p= 0.0008).2. 队列研究:27例急性期和27例慢性期HIV感染者经过48周ART,血浆病毒载量分别降低了3.68 lg拷贝/ml和3.32 lg拷贝/ml,两组CD4+T细胞计数分别增长了223/ul和121/ul(p=0.032), CD8+T细胞计数分别减少1102/u1和271/ul(p=0.004)。ART 48周时,两组CD4+T细胞计数及比例、CD8+T细胞计数及比例和CD4/CD8 b值大于1的患者所占的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CD8+T细胞的HLA-DR表达比例分别降低48.9%和35.4%,CD38表达比例分别降低45.1%和22.3%,发现AHI组的CD38表达比例变化量明显高于CHI组(p=0.006),而两组的HLA-DR表达比例无统计学差异(p=0.081)。在+TwHF组、TwHF组和对照组中,强化治疗组的血浆病毒载量的下降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19),CD4+T细胞计数在48周内的变化量分别151/ul、227/ul、193/ul (p=0.57),CD8+T细胞计数变化量分别为1527/ul、1112/ul 1550/ul(p=0.74),叁组人群之间HLA-DR和CD38表达比例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 队列研究:基线时,AHI组和CHI组PBMC中HIV DNA分别为2.11[1.81,2.45]和2.22[2.05,2.54]lg拷贝/106PBMC,p=0.57),CHI组HIV DNA与血浆病毒载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P=0.026,r=0.05),AHI组未发现两者之间的相关性。规律ART后,两组人群平均HIV DNA含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各个时间点之间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8周时,+TwHF组、-TwHF组和对照组的HIV DNA分别为1.17(0.06,1.25)、1.77(0.86,2.08)和1.11(0.38,1.35)拷贝/106PBMC,叁组人群之间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IV急性期感染者常见临床表现是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皮疹及腹泻:CD8+T细胞计数显着升高,CD4/CD8倒置明显和异常升高免疫激活是急性期的特征性表现,病毒载量和T细胞激活亚群检测,尤其是CD4/CD8比值有助于早期诊断急性期HIV感染。相比慢性期,对急性期HIV感染者进行早期ART治疗,不仅可以早期将病毒载量控制在检测下限以下,而且可以更显着降低CD8+T上CD38和HLA-DR的表达,艾生特强化治疗可以快速降低病毒载量,但不能影响机体的免疫学的应答。从病毒储存库方面分析发现,病毒储存库在急性期的早期即开始建立,急性期和慢性期病毒载量和HIV DNA在治疗后衰减呈正相关,说明任何阶段抗病毒治疗都可以起到减少病毒储藏库的作用。急性期患者接受雷公藤多甙联合艾生特强化治疗48周,观测到PBMC中HIV-1 DNA的含量呈降低的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5-04-01)
非急性感染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分析血清PCT、IL-6、TNF-α水平检测对慢性肾炎急性感染期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96例慢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急性感染期患者作为观察组,非急性感染期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血清WBC、PCT、IL-6、TNF-α水平,分析血清WBC、PCT、IL-6、TNF-α水平诊断急性感染期慢性肾炎ROC曲线及急性感染期慢性肾炎患者血清PCT、IL-6、TNF-α对肝、肾、肺功能影响;结果治疗前、治疗后24、48h观察组血清WBC、PCT、IL-6、TNF-α水平较对照组显著性提高(P<0.05),治疗后72h两组血清WBC、PCT、IL-6、TNF-α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PCT、IL-6、TNF-α的AUC均高于WBC,且PCT、IL-6、TNF-α的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WBC,PCT≥11.10ng/mL、IL-6≥287.20ng/L、TNF≥α-248pg/mL的患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肌酐、尿素氮、AaDO2、PaO2/FiO2均显着升高(P<0.05);结论急性感染期慢性肾炎患者血清PCT、IL-6、TNF-α水平上升,加重对肝肾肺的损伤,严密监测患者血清PCT、IL-6、TNF-α水平有利于评估病情,指导治疗,促进预后的改善,值得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急性感染期论文参考文献
[1].周月芳,田明霞,王晓兰,张彤.男男性行为者新发HIV急性感染期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评价[J].北京医学.2019
[2].裴翰廷.血清PCT、IL-6、TNF-α水平检测对慢性肾炎急性感染期的评估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3].陈关征,孙婵娟,魏俊洁,马富强.皮内针穴位埋针治疗非急性感染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J].河南中医.2019
[4].郭利芹,张灵灵,张彩凤,陶瑾,韩晓静.慢性肾炎急性感染期PCT与IL-6和TNF-α的变化及对器官功能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5].宋爱心,杨小东,黄晓婕,吴昊.HIV-1急性感染期抗病毒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8
[6].王亚伟,袁雪晶.艾灸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非急性感染期临床疗效[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7].胡争波,李文虎,袁艾东,张浩波,蓝文兴.含PBMC自体PRP在四肢软组织非急性感染创面中的临床应用研究[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8
[8].邱蓉,丛丽.加减小青龙汤治疗小儿反复气管支气管炎非急性感染期虚寒型[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9].张娇,骆嫣,邱蓉,李仁瑞,丛丽.小儿反复支气管炎非急性感染期证型研究[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
[10].李宁.急性感染期患者HIV-1DNA在强化抗病毒治疗后的动态变化[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