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振抑制论文_王明军

导读:本文包含了颤振抑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弹性,抑制,阻尼,椭圆,惯性力,模型,蜂群。

颤振抑制论文文献综述

王明军[1](2019)在《风电机组叶片气动弹性与颤振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风电机组大型化趋势的发展,叶片长度也不断增加,叶片断裂事故时有发生。更有甚者,个别机组在并网风速远低于切除风速的情况下,投运不久就出现了叶片断裂。大型风电机组是一个复杂的流-固耦合系统,在自然风条件下运行时,作用在机组上的空气动力、自身惯性力和弹性力等交变载荷会使结构产生变形或振动,进而对来流产生影响。因此,在叶片结构设计时,不仅需要满足强度和刚度(本文来源于《风能》期刊2019年10期)

张华[2](2019)在《从蜻蜓翅痣谈飞机机翼颤振及其抑制》一文中研究指出1.蜻蜓翅痣对平稳飞行的重要性在蜻蜓长长的翅膀端部前缘都能发现一小块加厚的角质层,这一小块角质层称为翅痣,参见图1所示。翅痣对于蜻蜓的平稳飞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将蜻蜓翅痣人为破坏或去除掉,则蜻蜓将失去平稳飞行的能力,飞行会变得摇摇晃晃。实(本文来源于《现代物理知识》期刊2019年02期)

卢明明,陈建中,周家康,林洁琼,谷岩[3](2019)在《改进人工蜂群在叁维椭圆振动切削颤振抑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叁维椭圆振动切削在精密光学元件加工过程中颤振会降低光学元件加工质量的问题,对3D-EVC过程中的颤振进行研究。抑制颤振可看作切削参数的优化问题,即利用智能优化算法寻优获得最佳切削参数以满足颤振抑制参数的要求。为此提出一种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应用于叁维椭圆振动切削加工过程中以进行切削参数的优化,从而抑制切削过程中的颤振现象。并且将蜜蜂进化策略同粒子群算法中算子移动的"认知"和"社会"两部分进行结合,通过引入惯性权重来提高全局最优解的搜索能力及收敛性能;并且建立了刀触点振动幅值、切削深度、进给量及主轴转速之间的数学模型,最后应用改进人工蜂群(PABC)算法对理论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参数优化后,刀尖点振动幅值显着下降,且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了70%。验证了利用该方法对3D-EVC过程中颤振现象进行抑制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光学精密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丁伟涛,吴志刚,黄玉平,杨超,李建明[4](2019)在《高超声速飞行器空气舵系统耦合特性分析及颤振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防高超声速飞行器空气舵系统流、固、热、电、磁等多物理场的耦合作用所引发颤振失稳开展颤振抑制研究,建立了将热环境下舵面结构动力特性、高超声速非定常气动力、舵机环节非线性动力学特性耦合起来的舵机-舵面耦合系统数学模型和颤振特性分析方法;对某舵系统进行了数值分析,研究了热环境、电动舵机设计参数以及指令信号幅值对颤振速度的影响,提出在舵机电流环加入超前滞后环节的颤振抑制措施。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舵系统的颤振速度。(本文来源于《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张钊[5](2018)在《薄壁结构铣削过程颤振分析及抑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铣削加工技术作为一项常见的机械加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装备制造业。但是在铣削加工过程中,常常会因为选用不合理的加工参数而导致铣削颤振的发生,从而影响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特别是对于薄壁结构而言,由于其自身刚度相对较低,在加工过程中更容易诱发颤振。为了避免和抑制铣削颤振的发生,需要系统性地探讨影响铣削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建立快速有效的稳定域计算方法,发展面向工程应用的铣削颤振控制策略。目前,针对铣削颤振问题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铣削过程稳定性分析和颤振控制两方面。通过预测加工过程的稳定域,可以为优化加工参数、避免铣削颤振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颤振控制的研究工作则主要集中在运用主动或被动的控制方法提高加工过程的稳定域,达到无颤振铣削和提高生产效率的目的。本文围绕薄壁结构铣削加工过程中的颤振问题,从铣削力系数标定、铣削稳定性预测、薄壁结构铣削动力学分析及颤振抑制研究等几个方面开展了如下工作:第一,针对铣削过程中铣削力的预测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可以同时标定铣削力系数及偏心参数的方法。该方法考虑铣刀的偏心效应,建立了瞬时铣削力与铣削力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最终采用循环迭代的方法实现铣削力系数及偏心参数的标定。实验结果表明,和目前通用的平均法相比,该方法具有更高的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第二,针对铣削过程稳定域的计算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数值积分法的铣削过程稳定域预报方法。该方法将时滞微分方程的求解过程视为常微分方程的初值问题,在采用数值积分公式获得了相邻两个铣削周期的状态传递矩阵之后,基于Floquet理论,实现了铣削过程稳定性的预测。另外,考虑到铣削加工过程的复杂性,即使严格按照稳定域瓣图选取加工参数,也不能完全避免铣削颤振的发生。因此,针对铣削颤振的在线识别和监测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能量集聚效应的铣削颤振监测方法。该方法以采样信号的能量熵和能量分布作为判别铣削状态的特征值,实现了铣削颤振的在线监测。第叁,本文提出了基于液体粘性阻尼的铣削颤振抑制的方法。粘性液体介质对铣削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叁方面:首先,液体的粘性阻尼增加了铣削系统的系统阻尼;其次,由于粘性液体的附加质量效应导致铣削系统的固有频率减小;最后,粘性液体的润滑作用降低了铣削力系数。实验结果表明,粘性液体介质可以有效地避免和抑制铣削颤振的发生,提高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最后,针对薄壁结构的铣削颤振问题,本文以悬臂板结构为研究对象,基于模态迭加法建立了薄壁结构铣削动力学方程,采用数值积分法计算了铣削过程的稳定域,探讨了铣刀刚度和薄壁结构截断模态对铣削系统稳定域的影响。另外,为了实现薄壁结构的铣削颤振抑制,采用将铣削系统浸入粘性液体介质的工艺方法,通过实验检验了该方法对薄壁结构铣削颤振抑制的有效性。本文针对薄壁结构铣削加工过程中颤振问题,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手段,分别就铣削力预测、铣削稳定性分析和颤振监测、铣削颤振控制以及薄壁结构铣削动力学分析等问题开展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研究结果发展和丰富了铣削动力学研究的基础理论及分析方法。(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8-11-01)

吴胜利,邵毅敏,邢文婷,简晓春,袁意林[6](2018)在《轧辊磨床颤振的变速抑制方法与动力学建模》一文中研究指出轧辊磨削过程中受磨削参数和外界因素的影响,会诱发颤振导致轧辊表面产生振纹,严重影响磨削质量与效率。为了解决磨削中颤振带来的磨削质量问题,基于磨床双时延模型,考虑轧辊与砂轮转速的周期性变化,推导了变速工况下磨削力求解公式,建立了轧辊磨床砂轮与轧辊变速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不同转速变化周期、幅值时轧辊磨床的振动特征,模拟了轧辊磨床不同磨削阶段的轧辊磨床颤振抑制方法。同时,将仿真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为有效地抑制颤振和提高磨削质量提供了一个新的方法与手段。(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27期)

许军[7](2018)在《飞翼无人机颤振抑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飞翼式无人机为例,采用频域偶极子网格法建立飞翼式无人机颤振主动抑制的气动弹性模型,针对经过模型降阶处理后低阶的最小状态近似转换后时域气动弹性状态方程设计相关控制律,对比分析飞翼式无人机开环与闭环颤振特性。研究结果和结论可为飞翼式无人机的研制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与试验》期刊2018年03期)

郑晓珂,唐炜,王立博,王波[8](2018)在《颤振主动抑制的LPV控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飞行器的气动弹性特性随飞行状态发生改变,因此,颤振主动抑制控制器需在一定的飞行包线内保证其控制性能。线性变参数(LPV)控制设计因其考虑了系统参数的时变特性而被广泛关注。在此基础上,一种LPV控制器设计方法被研究用于颤振主动抑制,首先,针对原始气动弹性模型阶次偏高的问题,采用LPV斜投影法建立了低阶LPV模型;随后,在离散网格法基础上设计了LPV控制器;最后,以Goland Wing机翼为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的LPV控制器设计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得到的LPV降阶模型可有效表征气弹系统的动力学特性,所设计的LPV控制器能够保证较宽飞行包线范围内颤振有效抑制。(本文来源于《振动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03期)

周家康[9](2018)在《叁维椭圆振动切削过程中颤振辨识及抑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椭圆振动切削(Three-dimensional Elliptical Vibration Cutting,3D-EVC)是一种具有很大发展潜力的超精密切削技术,其特有的间歇性切削、摩擦力逆转及便于排屑等优点具体体现在改善超精密加工性能、创成复杂自由曲面和提高难加工材料可加工性等方面。自3D-EVC技术提出以来,其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装置设计、系统控制、路径规划以及切削性能检测等方面,但是关于3D-EVC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颤振问题还缺少相关研究。为此,本文基于自主研制的非共振型3D-EVC装置对其加工过程中颤振现象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本课题组自主研制的非共振型3D-EVC装置,对装置切削原理进行分析,并建立刀位点模型;通过改变驱动信号相位,利用MATLAB软件对不同相位下刀尖点的椭圆运动轨迹进行拟合;通过具体测试实验合成最初的叁维椭圆运动轨迹。(2)提出一种非共振型3D-EVC过程中颤振辨识方法。辨识策略主要包括基于傅里叶变换的初步辨识和基于经验模态分解的特征值辨识两部分:初步辨识对3D-EVC过程划分为叁种不同切削状态(稳定切削状态、过渡状态和颤振状态),特征值辨识过程利用经验模态分解得到的本征模函数,提取其表征颤振的特征值并分析其变化情况。最后通过切削实验验证辨识方法的准确性。(3)建立3D-EVC过程中切削参数与表征颤振特征之间的模型,利用对工件表面质量影响最为显着的切削参数(主轴转速、切削深度、进给量)与切削表面特征值(刀尖点振动幅值均值)之间的联系,正确描述3D-EVC过程中颤振的发生情况,为进一步颤振抑制提供理论模型。(4)提出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算子移动规律改进的人工蜂群算法,并应用于3D-EVC颤振模型参数优化实现了颤振抑制。PABC算法将粒子群算法中算子移动的“认知”部分和“社会”部分融合进采蜜蜂进化策略,并引入惯性权重,提高全局最优解附近的搜索能力及收敛性能;基准测试函数测试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优化算法,PABC算法在寻优精度和收敛速度上均具有良好的收敛性能;最后利用PABC算法对3D-EVC颤振模型进行参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PABC算法对3D-EVC过程中切削参数优化后,刀尖点振动幅值明显降低,且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57%-76%,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长春工业大学》期刊2018-06-01)

郭嘉瑞,关世玺,孟凡冲,贾凯,常晶[10](2018)在《非线性减振槽在不同排布方式下抑制深孔镗削颤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减振槽能有效地抑制深孔镗削过程中的颤振,其镗刀系统输出阻尼的大小受非线性减振槽排布的影响。因此,设计了3种不同排布方式的非线性减振槽双镗杆结构:螺旋排布、交错排布以及直列排布。首先,通过Fluent软件对3种不同排布方式下的非线性减振槽的阻尼流场进行仿真,得出螺旋排布的非线性减振槽阻尼通道输出的阻尼效果更好;其次,运用Simulink软件对其动力学模型进行仿真,得出振动时域图,直观地显示了螺旋排布的非线性减振槽双镗杆结构抑制深孔镗削过程中的颤振效果更优。(本文来源于《制造技术与机床》期刊2018年05期)

颤振抑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蜻蜓翅痣对平稳飞行的重要性在蜻蜓长长的翅膀端部前缘都能发现一小块加厚的角质层,这一小块角质层称为翅痣,参见图1所示。翅痣对于蜻蜓的平稳飞行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将蜻蜓翅痣人为破坏或去除掉,则蜻蜓将失去平稳飞行的能力,飞行会变得摇摇晃晃。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颤振抑制论文参考文献

[1].王明军.风电机组叶片气动弹性与颤振抑制[J].风能.2019

[2].张华.从蜻蜓翅痣谈飞机机翼颤振及其抑制[J].现代物理知识.2019

[3].卢明明,陈建中,周家康,林洁琼,谷岩.改进人工蜂群在叁维椭圆振动切削颤振抑制中的应用[J].光学精密工程.2019

[4].丁伟涛,吴志刚,黄玉平,杨超,李建明.高超声速飞行器空气舵系统耦合特性分析及颤振抑制研究[J].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2019

[5].张钊.薄壁结构铣削过程颤振分析及抑制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8

[6].吴胜利,邵毅敏,邢文婷,简晓春,袁意林.轧辊磨床颤振的变速抑制方法与动力学建模[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7].许军.飞翼无人机颤振抑制仿真研究[J].工程与试验.2018

[8].郑晓珂,唐炜,王立博,王波.颤振主动抑制的LPV控制设计[J].振动工程学报.2018

[9].周家康.叁维椭圆振动切削过程中颤振辨识及抑制方法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8

[10].郭嘉瑞,关世玺,孟凡冲,贾凯,常晶.非线性减振槽在不同排布方式下抑制深孔镗削颤振的研究[J].制造技术与机床.2018

论文知识图

颤振抑制装置动态特性测试系统不同电场强度下颤振抑制装置的静...采用压电驱动器进行颤振抑制的...不同电场强度下颤振抑制装置的...不同控制器对颤振的抑制效果车削加工过程颤振抑制试验

标签:;  ;  ;  ;  ;  ;  ;  

颤振抑制论文_王明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