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工序论文_卢晓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弯曲工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弯曲,工序,工艺,裂纹,建模,板材,寿命。

弯曲工序论文文献综述

卢晓亮[1](2018)在《多工序弯曲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多工序弯曲模设计,该制件材料为铍青铜,铍青铜弯曲后回弹较大,所以重点在于控制制件的回弹及减小回弹的方法。经过工艺分析,确定该模具为1道落料工序,3道弯曲工序。(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18年01期)

杨显红[2](2014)在《钩尾框关键工序之弯曲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钩尾框作为火车上重要的传递零件,其强度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的钩尾框生产厂家逐渐采用锻造工艺代替传统的铸造工艺。钩尾框因具有薄壁、深腔、异性大孔的大型长轴类结构的特点,锻造钩尾框的成形工艺难度较大,为了能够使锻造工艺具有可行性并最大程度的降低能耗,目前锻造钩尾框的工艺是采用框体展开模锻再弯曲成形工艺,接着运用焊接工艺把锻件两端头部颈部用连接板连接起来。随着国内铁路货车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钩尾框断裂的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可知锻造缺陷及材质疲劳是造成锻造钩尾框断裂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在锻造过程中容易出现气孔、砂眼、夹渣等缺陷大大的降低钩尾框强度,从而在大的冲击载荷下钩尾框服役寿命低于其设计寿命。为了提高钩尾框实际使用寿命,本文对锻造钩尾框进行优化时,首先对钩尾框使用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其疲劳寿命破坏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锻造钩尾框进行优化。论文主要内容如下:①根据某工厂提供的钩尾框产品数据,建立了钩尾框结构分析模型,对钩尾框进行疲劳寿命分析。静强度分析可得,钩尾框在使用过程中应力集位置主要出现在钩尾框弯曲角处;同时疲劳寿命分析也得该部位的疲劳寿命最低。②在对钩尾框疲劳寿命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工厂现有的锻造钩尾框制造工艺过程,最终确定了以优化模锻与弯曲工序作为钩尾框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工序。③对模锻工序中压弯工艺出现增厚的问题,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其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叁种不同的工艺优化方案,对比分析弯曲角处厚度变化情况最终确定了工艺优化方案,并进行了生产试制。④分析国内弯曲工艺的基础上,根据工厂现有的弯曲工艺出现拉伤等缺陷建立起叁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初始弯曲分析,得出初始弯曲工程容易出现弯曲载荷大、根部损失严重以及弯曲角根部变薄等严重影响钩尾框质量的问题,提出新型的弯曲工艺,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多目标协同优化,把优化后工艺参数应用到工厂生产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了13B型钩尾框严重制约钩尾框产品质量提高的弯曲处成形不佳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该产品的质量,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其他类型的零件的质量提高提供设计的参考依据,加速钩尾框锻造工艺的发展和应用。(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4-05-01)

丁静,陈柏金[3](2004)在《钣金件弯曲工序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工序编排问题可用解答树来描述 ,解答树的搜索空间通过采用复合弯曲、保存和重用前面的计算结果、从叁维工件到二维展开图等多种方法进行优化 .以干涉作为回溯条件得到可行的弯曲方案 ,再利用估算公式得到优化的弯曲工序 .该优化结果优于其他已知的优化方法 .(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4年04期)

杜继涛[4](2002)在《防护盖叁工序弯曲模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绍了一种活动式凸模和凹模的叁工序弯曲复合模结构、工作过程和设计要点.(本文来源于《模具制造》期刊2002年11期)

刘小思,陈为国[5](1997)在《多工序组合弯曲模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细长类零件的工艺性分析,讨论了多工序组合安排的问题,进行了多工序弯曲模的分析与设计。(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马莎,王运赣[6](1994)在《板材折弯弯曲工序的计算机辅助自动生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基于特征信息建模生成零件的设计模型,通过加工特征自动提取和制造决策知识规纳,运用知识Petri网建模,开发了板材折弯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系统。该系统根据输入的零件图形自动生成折弯工序,并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成为CAD和CAM之间联系的纽带。(本文来源于《华中理工大学学报》期刊1994年12期)

赵弼贤[7](1988)在《多工序弯曲成形模》一文中研究指出制造弹簧夹子的常规工艺是多道工序弯曲成。制造图1所示的内何弯曲成形工件的常规工艺是设计和制造叁副模具来完成该工件的弯曲成形。见图2、3、4所示。为了提高工效,确保产品质量,现设计和制造一副多工序弯曲成形模,一次行程完成叁工步的工序。见图5、6、7所示。其工作原理是当凹模(13)下降时与凸模(10)将工件进行一次弯曲。凹模(13)继续下降将带动凸模(10)同时下降,活动凸模(6)进入凹模13内框弯曲模内,将工件进行二次弯曲。凹模(13)再继续下降时、工件与成形凹模(17)接触,即对工件进行叁次弯曲。一次弯曲凸模(10)是靠气垫力的作用,二次弯曲活动凸模(6)靠橡皮(1)的作用。(本文来源于《模具技术》期刊1988年01期)

林海[8](1980)在《毛刺对后续翻边或弯曲工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冲裁毛刺通常是很难避免的,对冲裁截面要求高的制件,必须设法消除。对冲裁截面要求不高且在冲裁之后还要翻边或弯曲的制件,虽然不一定要清除毛刺,但因冲裁毛刺对后续加工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在制定冲压工艺时采取适当的处置办法也是很重要的,现以下(本文来源于《锻压机械》期刊1980年04期)

弯曲工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钩尾框作为火车上重要的传递零件,其强度和可靠性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的钩尾框生产厂家逐渐采用锻造工艺代替传统的铸造工艺。钩尾框因具有薄壁、深腔、异性大孔的大型长轴类结构的特点,锻造钩尾框的成形工艺难度较大,为了能够使锻造工艺具有可行性并最大程度的降低能耗,目前锻造钩尾框的工艺是采用框体展开模锻再弯曲成形工艺,接着运用焊接工艺把锻件两端头部颈部用连接板连接起来。随着国内铁路货车向高速重载方向发展,钩尾框断裂的趋势呈现上升的趋势。分析其原因可知锻造缺陷及材质疲劳是造成锻造钩尾框断裂的主要原因,这是由于在锻造过程中容易出现气孔、砂眼、夹渣等缺陷大大的降低钩尾框强度,从而在大的冲击载荷下钩尾框服役寿命低于其设计寿命。为了提高钩尾框实际使用寿命,本文对锻造钩尾框进行优化时,首先对钩尾框使用过程进行了分析,分析其疲劳寿命破坏点;从而有针对性的对锻造钩尾框进行优化。论文主要内容如下:①根据某工厂提供的钩尾框产品数据,建立了钩尾框结构分析模型,对钩尾框进行疲劳寿命分析。静强度分析可得,钩尾框在使用过程中应力集位置主要出现在钩尾框弯曲角处;同时疲劳寿命分析也得该部位的疲劳寿命最低。②在对钩尾框疲劳寿命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工厂现有的锻造钩尾框制造工艺过程,最终确定了以优化模锻与弯曲工序作为钩尾框产品质量提高的关键工序。③对模锻工序中压弯工艺出现增厚的问题,结合数值模拟分析其形成机理并提出了叁种不同的工艺优化方案,对比分析弯曲角处厚度变化情况最终确定了工艺优化方案,并进行了生产试制。④分析国内弯曲工艺的基础上,根据工厂现有的弯曲工艺出现拉伤等缺陷建立起叁维有限元模型,进行初始弯曲分析,得出初始弯曲工程容易出现弯曲载荷大、根部损失严重以及弯曲角根部变薄等严重影响钩尾框质量的问题,提出新型的弯曲工艺,并结合响应面分析法,进行多目标协同优化,把优化后工艺参数应用到工厂生产中。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解决了13B型钩尾框严重制约钩尾框产品质量提高的弯曲处成形不佳的问题,有效的提高了该产品的质量,给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论文的研究结果对于其他类型的零件的质量提高提供设计的参考依据,加速钩尾框锻造工艺的发展和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弯曲工序论文参考文献

[1].卢晓亮.多工序弯曲模设计[J].模具制造.2018

[2].杨显红.钩尾框关键工序之弯曲工艺研究[D].重庆大学.2014

[3].丁静,陈柏金.钣金件弯曲工序优化[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4].杜继涛.防护盖叁工序弯曲模设计[J].模具制造.2002

[5].刘小思,陈为国.多工序组合弯曲模的设计[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7

[6].马莎,王运赣.板材折弯弯曲工序的计算机辅助自动生成[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4

[7].赵弼贤.多工序弯曲成形模[J].模具技术.1988

[8].林海.毛刺对后续翻边或弯曲工序的影响[J].锻压机械.1980

论文知识图

翻孔弯曲工序后不合格的工件翻孔弯曲工序后翻孔部位高度不...6弯曲各工序的模具结构简图(a)第1变...工序图a——落料工序b——预弯曲工序弯曲工序件(下转第59页)弯曲工序件

标签:;  ;  ;  ;  ;  ;  ;  

弯曲工序论文_卢晓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