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融式冰盘管论文-管卫华,林用满

内融式冰盘管论文-管卫华,林用满

导读:本文包含了内融式冰盘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内融冰盘管式,蓄冰系统,温度场,数值模拟

内融式冰盘管论文文献综述

管卫华,林用满[1](2011)在《基于FLUENT内融冰盘管式蓄冷系统蓄冰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融冰盘管式蓄冷系统成为蓄冷系统的研究热点之一。研究表明,研究蓄冰特性对蓄冷系统结构设计有一定指导意义。以Calmac1190A型号产品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模拟蓄冰特性。模拟结果显示了随着冰层增长,蓄冰率在减弱;不同高度对蓄冰生长情况,以及蓄冰装置内部的温度场分布。模拟结果对合理控制蓄冰时间,以实现不完全结冰提供了参考,进而对蓄冰系统的控制系统的设计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机械制造》期刊2011年02期)

曹业玲,蒋彦龙,宋保银,姜善峰,余莉[2](2007)在《内融冰盘管动态蓄冰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焓法建立了管外结冰过程的二维动态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冰层沿换热管径向及长度方向的动态生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载冷剂进口温度、流量变化和不同结冰时间等对冰层动态生长及蓄冷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结冰初期的2 h内冰层厚度及动态蓄冷量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误差较大,而在蓄冰过程结束时二者吻合较好,误差在10%以内;沿载冷剂流动方向冰层厚度逐渐减小,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验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6期)

朱煜,陈国邦[3](2006)在《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原有的不完全冻结式内融冰蓄冰槽进行了外融冰改造及外融取冷实验。结果表明,鼓气扰动对外融冰取冷特性起着关键作用。具体分析了初始蓄冷量、取冷水流量、鼓气量对外融冰取冷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06年03期)

周伟坤,李海军,陈国邦[4](2005)在《内融式冰盘管完全冻结与不完全冻结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比较了两种冻结方式在蓄冷和释冷过程中的传热性能,结果表明,不完全冻结方式在释冷过程中盘管出口温度更稳定、释冷速率更高,给出了不完全冻结必须满足的条件。(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05年08期)

张茂勇,李先庭,赵庆珠[5](2002)在《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在外融冰式冰盘管实验台上所作的外融冰槽取冷特性实验研究 ,揭示了影响外融冰槽热工特性的流量、进口水温、负荷强度、初始蓄冷量、取冷水流进出口方式等主要因素及其作用规律 ,评论了冰盘管蓄冷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02年04期)

赵龙,范林,黄兴华[6](2000)在《内融冰盘管式蓄冰槽结构参数优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数学模型的求解,定性分析了盘管式蓄冰槽的盘管结构参数对蓄冰槽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00年01期)

赵龙,范林,陆震[7](1999)在《内融冰盘管式蓄冰槽结构参数优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盘管式蓄冰槽实质上是一种壳侧为静止相变材料的管壳式换热器。盘管的结构参数对蓄冰槽的性能有很显着的影响。在设计阶段如何选择盘管材料及冰盘管直径、管长及管间距等结构参数而避免盲目性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通过数学模型的求解,定性分析了盘管结构参数对蓄冰槽性能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9-11-01)

赵龙,范林,陆震[8](1999)在《内融冰盘管式蓄冰槽相变传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盘管式蓄冰槽是一种壳侧有相变材料的换热器。进行深入的相变传热分析,研究蓄冷介质的物性及边界条件对蓄冷释冷过程的影响,掌握其相界面运动的变化规律.对蓄冰槽的设计、性能的准确预示及系统的优化控制有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盘管蓄冰槽相变传热机理及其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1999-11-01)

朱颖心,张雁[9](1999)在《内融冰式冰盘管蓄冷槽传热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融冰式冰盘管蓄冷槽是一种广泛应用的空调蓄冷装置,对这种蓄冷槽传热性能的掌握对于工程应用非常重要.现有的这种蓄冰槽模型均为同心圆柱模型,不能反映冰水密度差对这种蓄冰槽传热性能的显着影响.本文对内融冰式冰盘管蓄冷槽的蓄冷(结冰)和取冷(融冰)实验结果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建立了传热性能动态模型.采用同心圆柱模型描述蓄冷过程,而对取冷过程采用了准同心圆阶段、偏心阶段和碎冰阶段的叁段动态模型.合理地反映了融冰过程不同阶段由于冰水密度差造成的换热速率变化的机理,因此模型的适应性强,预测性好.实验对比的结果也说明该模型能够准确地反映不同入口流量、入口温度蓄/取冷过程的蓄/取冷速率、出口温度的变化,因此可直接为工程应用服务(本文来源于《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1999年03期)

方贵银[10](1999)在《内融式冰盘管融冰放冷动态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内融式冰盘管融冰放冷过程的动态特性,建立了相应的数理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分析了一放冷过程的性能变化。该模型可为冰盘管放冷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1999年03期)

内融式冰盘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焓法建立了管外结冰过程的二维动态数学模型,数值模拟了冰层沿换热管径向及长度方向的动态生长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载冷剂进口温度、流量变化和不同结冰时间等对冰层动态生长及蓄冷特性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在结冰初期的2 h内冰层厚度及动态蓄冷量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误差较大,而在蓄冰过程结束时二者吻合较好,误差在10%以内;沿载冷剂流动方向冰层厚度逐渐减小,数值模拟与实验结果基本吻合。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相符,验证了建立的数学模型的合理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内融式冰盘管论文参考文献

[1].管卫华,林用满.基于FLUENT内融冰盘管式蓄冷系统蓄冰特性的研究[J].机械制造.2011

[2].曹业玲,蒋彦龙,宋保银,姜善峰,余莉.内融冰盘管动态蓄冰特性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7

[3].朱煜,陈国邦.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06

[4].周伟坤,李海军,陈国邦.内融式冰盘管完全冻结与不完全冻结的比较[J].暖通空调.2005

[5].张茂勇,李先庭,赵庆珠.外融式冰盘管取冷特性的实验研究[J].暖通空调.2002

[6].赵龙,范林,黄兴华.内融冰盘管式蓄冰槽结构参数优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J].流体机械.2000

[7].赵龙,范林,陆震.内融冰盘管式蓄冰槽结构参数优化及其对性能的影响[C].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999

[8].赵龙,范林,陆震.内融冰盘管式蓄冰槽相变传热分析[C].上海市制冷学会一九九九年学术年会论文集.1999

[9].朱颖心,张雁.内融冰式冰盘管蓄冷槽传热性能研究[J].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1999

[10].方贵银.内融式冰盘管融冰放冷动态模型研究[J].热能动力工程.1999

标签:;  ;  ;  ;  

内融式冰盘管论文-管卫华,林用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