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轨道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轨道,动力学,平顺,车辆,轨道交通,曲线,轨枕。
轨道动力学论文文献综述
朱文发,马慧珍,林高翔,徐洪斌[1](2019)在《虚拟仪器在轨道动力学测试实验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轨道是铁路和地铁的行车基础,其状态关系列车运行安全。轨道动力学测试是获取轨道服役状态关键参数的主要手段。本文基于虚拟仪器技术开发一套轨道动力学测试实验系统,该系统可以完成轨道振动加速度、轮轨力的采集、处理以及传输,可以用于铁道工程本科、研究生轨道动力学测试的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最后,本文以华东地区某客运专线路为测试点,验证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10期)
陈琛,徐俊起,荣立军,潘洪亮,高定刚[2](2019)在《轨道随机不平顺下磁浮车辆非线性动力学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柔性轨道研究了随机不平顺下磁浮车辆的动力学特性,在将轨道受力分解为分段链式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磁浮车辆垂向悬浮稳定性分析方法,定义了不同悬浮力作用于各自悬浮点时柔性轨道的振动固有频率和模态矩阵;建立了轨道分段链式结构的离散形式和轨道结构的运动方程,采用虚拟激励法将轨道不平顺产生的随机激励转化为系统输入激励,并将轨道随机高低不平顺作为振动激励源进行车轨振动控制;在不同反馈控制参数下采用电压反馈双环PID控制器数值仿真车辆的悬浮状态,并分析了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下反馈控制参数对磁浮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磁浮车辆速度为50~80 km·h~(-1),位移反馈参数、速度反馈参数和电流反馈参数分别为140 000、50、500时,车辆可以从起始间隙16 mm快速定位到平衡位置间隙9 mm,在2.2 s时即可稳定悬浮,系统的超调量和稳态误差分别为1.50和0.13 mm,且系统振动频率趋近于0;当位移反馈参数、速度反馈参数和电流反馈参数分别为15 000、50、400时,磁浮车辆在轨道随机不平顺作用下的悬浮稳定性变差,系统在9 s左右逐渐趋于稳定,但仍旧在平衡位置上下浮动,且系统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分别为7 Hz和0.5 mm;当磁浮车辆的速度超出50~80 km·h~(-1)时,第1组反馈控制参数不再适用,磁浮系统在1.7 s左右发散,车辆失稳,表明在不同车辆速度和反馈控制参数的作用下,轨道随机不平顺能显着影响磁浮车辆的悬浮稳定性。(本文来源于《交通运输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常征[3](2019)在《路基上合成轨枕有砟轨道动力学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有限单元法与多体动力学理论,根据合成轨枕在有砟轨道上实际应用情况建立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对时速200 km/h工况下路基上合成轨枕有砟轨道结构进行动力学计算分析,重点研究合成轨枕密度变化对轨道结构力学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合成轨枕密度增大时,钢轨的垂向位移变化不明显,垂向加速度显着增大;合成轨枕的垂向位移变化较小,垂向加速度减小;车体的垂向加速度增大,横向加速度减小;脱轨系数和轮重减载率显着减小。(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9年15期)
郑明亮,冯鲜,杨德云[4](2019)在《基于能量分布的轨道车辆动力学系统可靠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轨道车辆随机振动系统动力可靠性,根据分析动力学中的Hamilton正则方程,建立考虑轨道不平顺与结构自身参数随机因素共同作用的车轨悬挂2自由度复合随机振动模型。将系统的广义能量停留在安全域内的概率作为动力可靠性指标,运用拟不可积Hamilton系统随机平均法,求出系统动力响应Hamilton函数幅值的均值和方差。依据顺序统计理论和随机变量函数的矩法,求出系统动力可靠度的均值和方差的计算公式。通过算例,分析轨道不平顺和车辆物理参数的随机性对系统动力可靠度随机性的影响,为系统结构参数优化设计和确定最优控制策略等奠定基础,对保证高速列车更安全平稳运行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机械设计》期刊2019年S1期)
唐士茗[5](2019)在《轨道除雪车工作小车动力学性能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轨道除雪车工作小车的结构特点,为了其运行安全性,结合线路实际情况及相关标准对其进行了分析、计算,根据GB/T 5599-1985 《铁道车辆动力学性能评定和试验鉴定规范》对其动力学性能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轨道除雪车工作小车在规定限速下的动力学性能可满足相关标准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9年21期)
郭旺旺,易思蓉,王宙[6](2019)在《160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最小竖曲线半径的动力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SIMPACK动力学软件创建了适用于160 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车线动力学仿真模型,在不同竖曲线半径的纵断面线路上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体垂向加速度最大值随着竖曲线半径的增大而减小,两者成二次降函数关系;建议160 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的车体垂向加速度允许值取0.17 m/s2,最小竖曲线半径取12 km。(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期刊2019年07期)
袁菁江,唐进锋,刘文峰,王浩[7](2019)在《客货共线铁路桥上减振型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减振层刚度动力学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客货共线铁路桥上减振型CRTS Ⅲ板式无砟轨道减振垫层的合理刚度,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精细化车辆系统,使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轨道-桥梁系统,以轮轨关系实现2个子系统的数据交换,建立车辆-减振型CRTS Ⅲ板式无砟轨道-桥梁耦合动力分析模型,探究系统在不同扣件刚度、不同减振层面刚度下的动力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客货共线条件下减振型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的扣件垂向刚度与减振层面刚度之间存在一定的匹配关系;从控制钢轨挠度,保证线路的高平顺性的角度考虑,扣件刚度宜取值70kN/mm;"受力大、振动强"是客货共线无砟轨道的显着特点,建议CRTS Ⅲ型板式无砟轨道采用减振垫层,且减振垫层合理面刚度在300~400 MPa/m之间,能有效缓解轨道板与底座板之间的动力作用,可较好地保护扣件、轨道板及桥梁下部基础。(本文来源于《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谢婷,刘景矿,庞永师[8](2019)在《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特许期决策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因其自身建设期长、造价高、不确定风险大等特点,使得其特许期的确定至关重要。通过文献阅读及前人经验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特许期因素进行识别,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建立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特许期模型,并对关键因素物业收入、年交通量、年运营成本和机动车数量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到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特许期的变动情况,确定不同影响因素对特许期的影响情况。研究结论可为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特许期的制定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工程管理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魏高恒,陈晓昊,罗世辉,马卫华[9](2019)在《轨道高低不平顺对磁浮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悬浮电磁铁产生的悬浮力为分布力这一特性,建立了多力元模拟单悬浮电磁铁线圈悬浮力的磁浮车辆垂向动力学模型,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了单力元、叁力元、五力元模拟单悬浮电磁铁线圈悬浮力的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分析比较了多力元模拟悬浮电磁铁线圈悬浮力和实际悬浮力之间的差异,并且在不同波长轨道高低不平顺激励下进行了仿真计算,利用计算结果分析了不同波长的轨道垂向激励对磁浮车辆系统动力学指标的影响规律,得到了磁浮车辆对不同波长的轨道垂向激励动力响应的基本规律,证明了单力元模拟悬浮电磁铁线圈悬浮力的磁浮车辆动力学模型在轨道短波激励仿真计算中的局限性。(本文来源于《机车电传动》期刊2019年04期)
杨建近,朱胜阳,翟婉明[10](2019)在《浮置板剪力铰对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了考虑浮置板剪力铰连接作用下的列车-钢弹簧浮置板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将浮置板视为弹性薄板,同时考虑剪力铰对浮置板的横向与垂向约束作用,分析了直线和曲线线路条件下剪力铰对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浮置板剪力铰能明显改善轮轨动力相互作用,缓解列车通过浮置板接缝时轮轨横向力和垂向力产生的冲击;浮置板剪力铰对减小地铁列车的振动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对轮对振动的影响最大,对构架振动的影响次之,对车体振动的影响最小;地铁列车通过直线线路时,浮置板剪力铰对板端扣件受力的改善作用明显;地铁列车通过曲线线路时,剪力铰对浮置板的横向位移、水平面内转动角和钢弹簧横向力的改善作用比较明显,对扣件横向力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9年11期)
轨道动力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柔性轨道研究了随机不平顺下磁浮车辆的动力学特性,在将轨道受力分解为分段链式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磁浮车辆垂向悬浮稳定性分析方法,定义了不同悬浮力作用于各自悬浮点时柔性轨道的振动固有频率和模态矩阵;建立了轨道分段链式结构的离散形式和轨道结构的运动方程,采用虚拟激励法将轨道不平顺产生的随机激励转化为系统输入激励,并将轨道随机高低不平顺作为振动激励源进行车轨振动控制;在不同反馈控制参数下采用电压反馈双环PID控制器数值仿真车辆的悬浮状态,并分析了轨道随机不平顺激励下反馈控制参数对磁浮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磁浮车辆速度为50~80 km·h~(-1),位移反馈参数、速度反馈参数和电流反馈参数分别为140 000、50、500时,车辆可以从起始间隙16 mm快速定位到平衡位置间隙9 mm,在2.2 s时即可稳定悬浮,系统的超调量和稳态误差分别为1.50和0.13 mm,且系统振动频率趋近于0;当位移反馈参数、速度反馈参数和电流反馈参数分别为15 000、50、400时,磁浮车辆在轨道随机不平顺作用下的悬浮稳定性变差,系统在9 s左右逐渐趋于稳定,但仍旧在平衡位置上下浮动,且系统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值分别为7 Hz和0.5 mm;当磁浮车辆的速度超出50~80 km·h~(-1)时,第1组反馈控制参数不再适用,磁浮系统在1.7 s左右发散,车辆失稳,表明在不同车辆速度和反馈控制参数的作用下,轨道随机不平顺能显着影响磁浮车辆的悬浮稳定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轨道动力学论文参考文献
[1].朱文发,马慧珍,林高翔,徐洪斌.虚拟仪器在轨道动力学测试实验中的应用[J].轻工科技.2019
[2].陈琛,徐俊起,荣立军,潘洪亮,高定刚.轨道随机不平顺下磁浮车辆非线性动力学特性[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19
[3].常征.路基上合成轨枕有砟轨道动力学特性研究[J].山西建筑.2019
[4].郑明亮,冯鲜,杨德云.基于能量分布的轨道车辆动力学系统可靠性分析[J].机械设计.2019
[5].唐士茗.轨道除雪车工作小车动力学性能分析研究[J].科技视界.2019
[6].郭旺旺,易思蓉,王宙.160km/h市域快速轨道交通最小竖曲线半径的动力学分析[J].铁道建筑.2019
[7].袁菁江,唐进锋,刘文峰,王浩.客货共线铁路桥上减振型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减振层刚度动力学影响分析[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9
[8].谢婷,刘景矿,庞永师.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特许期决策模型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9
[9].魏高恒,陈晓昊,罗世辉,马卫华.轨道高低不平顺对磁浮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J].机车电传动.2019
[10].杨建近,朱胜阳,翟婉明.浮置板剪力铰对列车-轨道耦合系统动力学行为的影响[J].振动与冲击.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