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口铜鱼论文_何勇凤,朱永久,吴兴兵,龚进玲,杨德国

导读:本文包含了圆口铜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金沙江,生境,渗透压,性成熟,原位,胚胎,精子。

圆口铜鱼论文文献综述

何勇凤,朱永久,吴兴兵,龚进玲,杨德国[1](2019)在《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圆口铜鱼亲子鉴定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快速有效地鉴别不同的圆口铜鱼家系及来源,研究从已发表的40个微卫星标记中筛选出20个多态性较高且稳定扩增的微卫星位点,通过对8个圆口铜鱼家系339尾个体进行微卫星基因分型检测,建立了圆口铜鱼荧光微卫星标记与多重毛细管电泳相结合的亲子鉴定技术。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圆口铜鱼8个家系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N_a)为9个,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16,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659,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691,其中子一代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明显低于亲本群体。亲子鉴定分析结果显示,当双亲基因型未知时其单亲累积排除概率(CE-1P)为0.99954473,当单亲基因型已知时其累积排除概率(CE-2P)为0.99999825,当双亲基因型未知时其双亲累积排除概率(CE-PP)为1.00000000,当使用20个微卫星位点进行亲子鉴定时, 297尾子一代均能正确找到其父母本,亲子鉴定准确率为100%。由此可见,研究建立的圆口铜鱼亲子鉴定技术是可靠的,能为圆口铜鱼的家系管理、种群遗传管理和增殖放流效果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董纯,陈小娟,万成炎,曹恒源,唐会元[2](2019)在《圆口铜鱼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鉴于金沙江梯级电站开发运行后鱼类栖息地减少、洄游通道受阻、自然繁殖受到影响、早期资源量显着下降、种群生存面临危机的现状,为了保护鱼类种质资源,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是补充其资源量的主要补救措施。利用船体网箱原位活水驯养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亲鱼,开展亲鱼驯养、人工催产和胚胎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圆口铜鱼亲鱼在船体网箱活水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成熟,可用于人工催产。2017年6月17-30日,采用二次注射法人工催产3批次,共产卵约12万粒,在水温20.5~21.9℃条件下,针距8~10 h,效应时间18~19 h,平均受精率69.3%,出苗约5万尾。圆口铜鱼卵径1.9~2.2 mm,卵膜径6.4~7.2 mm,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在水温20.5~22.5℃,溶氧7 mg/L以上条件下,历时48~62 h出膜。研究结果为圆口铜鱼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了参考,为其规模化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保障。(本文来源于《水生态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刘光霞,吴兴兵,邓智明,朱挺兵,杨德国[3](2018)在《不同渗透压下圆口铜鱼精子活力的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圆口铜鱼精子活力与渗透压的关系,本研究观察了圆口铜鱼精子在7种渗透压梯度条件下(0、50、100、150、200、250、300 mOsm/kg NaCl和KCl溶液)的活动情况。结果表明:圆口铜鱼精液的平均渗透压为252.48±4.20 mOsm/kg;在0~150 mOsm/kg渗透压梯度内,圆口铜鱼精子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随渗透压升高而不断延长,在150 mOsm/kg NaCl、KCl溶液中,圆口铜鱼精子的快速运动时间分别为35.2 s、30.8 s,寿命分别103.13 s、105.13s;在150~300m Osm/kg渗透压梯度内,圆口铜鱼精子快速运动时间和寿命均逐渐缩短,甚至为0。本研究结果可为圆口铜鱼精液保存技术提供参考依据。(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8-11-15)

鲁雪报,曲焕韬,刘勇,冯索宜[4](2018)在《驯养圆口铜鱼人工繁殖的几个细节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2014年5月,向家坝放流站驯养圆口铜鱼有效人工繁殖首次成功。5年来圆口铜鱼鱼苗繁殖量稳步上升,3年来每年放流规格鱼种约2000尾。从多年的生产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圆口铜鱼人工繁殖有关的几个细节问题。一、繁殖亲鱼的副性征繁殖季节,手摸雄鱼胸鳍条边沿有糙手的感觉,头顶皮肤也明显糙手,一般能挤出乳白色的(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8年10期)

杨志,龚云,朱迪,潘磊,董纯[5](2018)在《金沙江中下游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2013—2014在皎平渡圆口铜鱼产卵场的定点亲鱼收集(n=206)和2006—2014年在金沙江中下游金安桥至巧家干流江段的流动亲鱼采集(n=70),对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初步研究。定点亲鱼收集的结果显示:圆口铜鱼雌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全长330 mm,体质量441.0 g,年龄4龄;雄性最小性成熟个体全长352 mm,体质量396.6 g,年龄3龄;50%个体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和全长分别为雌性4.32龄406 mm,雄性4.44龄412 mm;繁殖群体雌雄性比为1.37﹕1,繁殖群体中雌性年龄为4—7龄,雄性年龄为3—7龄;雌雄个体的性成熟系数平均值均以6龄个体最高,分别为10.55%和3.45%;平均卵径为0.16 cm,卵径分布呈双峰型。定点和流动亲鱼收集的雌性性成熟个体的结果表明:圆口铜鱼绝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4055—137900粒/尾,平均值为22817粒/尾;相对繁殖力变动范围为5—73粒/g,平均值为20粒/g,75.68%个体的绝对繁殖力在10000—30000粒/尾之间,70.27%个体的相对繁殖力在15—20粒/g之间;绝对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均随着体长和体质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全长、体质量与绝对繁殖力呈指数分布函数正相关,而与相对繁殖力呈二次项函数正相关。研究结果可为长江流域圆口铜鱼资源的保护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水生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熊美华,邵科,赵修江,朱滨,史方[6](2018)在《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群体遗传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科学地开展圆口铜鱼人工繁殖和增殖放流等保护工作,研究采用9个四碱基重复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微卫星标记,对采自宜昌、叁峡库区、宜宾、永善、巧家、攀枝花6个江段的199尾圆口铜鱼样本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依照采样点不同将圆口铜鱼分成6个群体,研究结果显示,9个微卫星标记均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各群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AMOVA显示6个群体并未达到显着遗传分化水平。Structure分析将6个群体分为2组,叁峡库区群体中部分个体与宜宾群体中部分个体为一组,其他为另一组。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与Structure分析结果间存在一定差异,可能原因在于AMOVA结果是将每个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显示的,而Structure分析结果是将每个群体按照个体数所占比例来显示的。因此,为避免遗传背景污染事件的发生,进行圆口铜鱼人工繁殖的遗传管理,分析比较放流群体和野生群体的遗传结构是必须的。(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8年07期)

刘红萍,周波[7](2018)在《圆口铜鱼的生物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圆口铜鱼又称水密子,主要分布于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下游以及雅砻江等支流中,每年春季为捕捞旺季,是长江上游的特有鱼类和主要经济鱼类。圆口铜鱼是一种河流洄游型鱼类,其整个生活均在河道中完成。然而,随着金沙江、雅砻江和长江流域梯级水电的开发,水利枢纽工程阻隔了圆口铜鱼的生殖洄游通道和长江中下游圆口铜鱼对金沙江繁殖群体的补充通道,圆口铜鱼栖息地的破碎化和片段化(本文来源于《植物医生》期刊2018年01期)

曲焕韬,刘勇,胡美洪,倪勇,吕小林[8](2017)在《饥饿对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鱼早期发育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水温(22.0±1.0)℃条件下,研究饥饿状态下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仔鱼生长、初次摄食率、不可逆点(PNR)以及摄食节律。结果表明:圆口铜鱼初孵仔鱼全长(7.50±0.01)mm,卵黄囊体积(3.36±0.11)mm~3,摄食组仔鱼全长生长呈线性增加,饥饿组仔鱼生长呈先增长后下降趋势。早期仔鱼(5日龄)和晚期仔鱼(15日龄)的摄食节律相似,高峰在凌晨6:00和黄昏18:00,属于典型的晨昏摄食类型。1~3日龄仔鱼为内源性营养期;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进入混合营养期,初次摄食率约为25.1%;5日龄卵黄囊耗尽,进入外源营养期;7日龄仔鱼摄食率达到最高水平为100%,最高摄食率维持6d,PNR期为13~14日龄。在本实验水温下,圆口铜鱼仔鱼最佳投喂时间为4~6日龄。(本文来源于《水产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鲁雪报,倪勇,胡美洪,吕小林[9](2017)在《长鳍吻鮔♀×圆口铜鱼♂杂交试验及杂种(F_1)生长适应性初报》一文中研究指出一、杂交试验1.杂交组合2016年5月10日,向家坝放流站利用长鳍吻母本和圆口铜鱼父本,进行了杂交试验,获得了一批杂种(F_1),内部姑且命名为"长鳍铜"。长鳍吻属鲤科、亚科、吻属,圆口铜鱼属鲤科、亚科、铜鱼属,按亲本的亲缘关系属属间杂交。2.亲本长鳍吻为放流站2014年驯养,5~6龄,体(本文来源于《科学养鱼》期刊2017年11期)

杨志,张鹏,唐会元,龚云,董纯[10](2017)在《金沙江下游圆口铜鱼生境适宜度曲线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金沙江下游的水电梯级开发对长江上游重要特有鱼类圆口铜鱼的自然栖息生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开展生境恢复是保护其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获得圆口铜鱼的生境恢复目标,构建圆口铜鱼不同生活史阶段对关键环境因子的适宜度曲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2—2014年5—7月在金沙江下游宜宾、巧家和皎平渡断面的早期资源采样结果,以及2016年5—7月在金沙江下游攀枝花至金阳干流江段的野外个体采集和栖息地生境调查结构,分别构建了圆口铜鱼亲鱼和幼鱼群体对水温、水深、流速和底质类型的适宜度曲线,结果显示:圆口铜鱼亲鱼的最适繁殖水温范围为20—25.2℃,最适栖息水深为1.2—11.5 m,最适栖息流速为0.2—1.3 m/s,最适栖息底质类型为小型卵石、大型卵石和巨石,而圆口铜鱼幼鱼栖息的最适水温范围为19.8—25.4℃,最适水深为0.4—3.95 m,最适流速为0.1—0.7 m/s,最适底质类型为细小砾石、中型砾石、大型砾石、小型卵石和大型卵石。上述结果不仅能够为水电工程影响下关键鱼类生境质量评价提供基础数据支撑,而且能够为鱼类生境保护和修复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生态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圆口铜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鉴于金沙江梯级电站开发运行后鱼类栖息地减少、洄游通道受阻、自然繁殖受到影响、早期资源量显着下降、种群生存面临危机的现状,为了保护鱼类种质资源,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是补充其资源量的主要补救措施。利用船体网箱原位活水驯养的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亲鱼,开展亲鱼驯养、人工催产和胚胎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圆口铜鱼亲鱼在船体网箱活水驯养条件下,性腺发育成熟,可用于人工催产。2017年6月17-30日,采用二次注射法人工催产3批次,共产卵约12万粒,在水温20.5~21.9℃条件下,针距8~10 h,效应时间18~19 h,平均受精率69.3%,出苗约5万尾。圆口铜鱼卵径1.9~2.2 mm,卵膜径6.4~7.2 mm,胚胎发育过程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出膜期7个阶段,在水温20.5~22.5℃,溶氧7 mg/L以上条件下,历时48~62 h出膜。研究结果为圆口铜鱼人工繁殖技术提供了参考,为其规模化人工增殖放流提供了保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圆口铜鱼论文参考文献

[1].何勇凤,朱永久,吴兴兵,龚进玲,杨德国.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圆口铜鱼亲子鉴定技术[J].水生生物学报.2019

[2].董纯,陈小娟,万成炎,曹恒源,唐会元.圆口铜鱼人工繁殖及胚胎发育研究[J].水生态学杂志.2019

[3].刘光霞,吴兴兵,邓智明,朱挺兵,杨德国.不同渗透压下圆口铜鱼精子活力的观察[C].2018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8

[4].鲁雪报,曲焕韬,刘勇,冯索宜.驯养圆口铜鱼人工繁殖的几个细节问题[J].科学养鱼.2018

[5].杨志,龚云,朱迪,潘磊,董纯.金沙江中下游圆口铜鱼的繁殖生物学[J].水生生物学报.2018

[6].熊美华,邵科,赵修江,朱滨,史方.长江中上游圆口铜鱼群体遗传结构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8

[7].刘红萍,周波.圆口铜鱼的生物学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植物医生.2018

[8].曲焕韬,刘勇,胡美洪,倪勇,吕小林.饥饿对圆口铜鱼Coreiusguichenoti仔鱼早期发育的影响[J].水产学杂志.2017

[9].鲁雪报,倪勇,胡美洪,吕小林.长鳍吻鮔♀×圆口铜鱼♂杂交试验及杂种(F_1)生长适应性初报[J].科学养鱼.2017

[10].杨志,张鹏,唐会元,龚云,董纯.金沙江下游圆口铜鱼生境适宜度曲线的构建[J].生态科学.2017

论文知识图

圆口铜鱼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3个江段圆口铜鱼的开发率比较叁峡库区木洞江段圆口铜鱼幼鱼...叁峡库区木洞江段圆口铜鱼幼鱼...·32006·2007年圆口铜鱼产卵场分...一圆口铜鱼

标签:;  ;  ;  ;  ;  ;  ;  

圆口铜鱼论文_何勇凤,朱永久,吴兴兵,龚进玲,杨德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