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发展变化过程条件的经典论断.“两个必然”思想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两个决不会”补充了这一过程中所必须的条件,两者辩证统一.资本的逐利性决定了它会为获得更高利润而不断扩大生产,而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必然会在这一扩张性的逐利行为中为其灭亡埋下伏笔,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当然,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两个必然”的实现过程是长期的、艰巨的和复杂的,“两个决不会”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理论的最经典注解.准确理解“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论断,对正确认识当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两个必然;两个决不会;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两个必然”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1]413,也就是共产主义必然胜利、资本主义必然灭亡.“两个必然”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理论所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并不是说资本主义立即走向灭亡和共产主义社会立即就会实现,但是资本主义社会走向更高的共产主义社会是不可逆转的必然社会发展规律.尽管二战以来资本主义国家通过自我调整,在落实福利政策、依靠科技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中进一步释放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在调节社会收入、改革企业利润分配等方面提高了无产阶级的生活状态和生存质量,但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并没有在根本上得到解决,2008年资本主义世界全球范围内经济危机的爆发,充分说明了资本主义由于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而走向灭亡的必然性.20世纪末以来,在资本主义制度基础上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虽然在建设的进程中遭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但系统考察可以发现,所有发生变动的前社会主义国家,其社会制度变动的根本原因,在于其自身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旗帜自我放弃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正以其取得的辉煌彰显着马克思主义无比强大的生命力,印证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两个必然”理论的科学性.
1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136.与以往的哲学家们有所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不是以自身的主观认知在解释资本主义将怎样灭亡,而是通过亲自参加欧洲工人阶级革命斗争的实践,在实践中发现并验证了这一点.马克思恩格斯适时总结革命经验,并批判的继承吸收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以及德国古典哲学的优秀成果,创立了自己的一套科学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他们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种种不合理的做法和现象.同时对资本主义内部矛盾进行了剖析,论证了资本主义灭亡的“必然性”.
1.1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其必然灭亡的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社会的发展中不断被激化,为资本主义的灭亡埋下了伏笔.在这一基本矛盾的作用下,资本主义社会呈现出文明过度、工商业太过发达等现象.此时,整个资本主义社会所拥有的生产力已经不能再推动社会的发展,反而成为了社会继续发展的制约因素,资产阶级这种过于狭隘的关系,再也容纳不了它所创造的财富了[4].因此,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的矛盾也愈加激化,经济危机不可避免的爆发了.基于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的灭亡是不可避免的”这一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资本主义灭亡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但灭亡的过程必将是长期的、复杂的.纵观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史,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时有发生,但是,20世纪中后期以来,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以及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相对稳定与发展的态势.对此,我们必须准确认识资本主义这一系列的新变化、新调整未能改变其剥削实质,资本主义不断的扩大生产仍然是为了占有生产资料,满足自身不断扩张的利益需求.2008年美国爆发的经济危机验证了这一点,危机以一发不可收拾的态势蔓延到了整个金融领域,导致美国金融市场大乱,进而导致美国经济陷入了严重的危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的危机迅速影响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最终演变成了全球性的严重的经济危机.2008年的经济危机实质上仍然是一场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其中两款搭配四圈皮革表带,靛蓝托帕石色皮革表带或紫藤玉色皮革表带均搭配金属装饰。充斥现代感的色调折射出以意大利珠宝巨匠为代表的时尚设计师紧随时代潮流的步伐。
1.2 资本主义的利益指向为其灭亡埋下伏笔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明确指出资产阶级的价值追求就是寻求资本的集中和增值,换句话说,就是对自身利益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所维护的也只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利益,资本主义的这一利益指向为其灭亡埋下了伏笔.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了最高程度,不仅一切劳动产品都变成了商品,连人的劳动力也变成了商品.这里的商品与为了交换自己所需要的使用价值而生产的商品以及经营商品买卖的简单商品经济不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是为了取得剩余价值,使资本增值,也就是说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完全是以资产阶级的利益为指向的.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资本主义利益关系中资本和劳动是对立,而两者对立的根源就在于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劳动本来是一切社会财富的源泉,资本不过是积累起来的劳动,但现实中资本却获得了购买劳动力和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的特权,成为一种同劳动自身相异化的产物,反过来支配劳动[5].这一点,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有论述.资本和劳动的对立也使得资本主义的利益指向更加的明确,揭露出资本主义的利益指向是为了维护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的利益,而不是为了维护最广大群众的利益.
肿瘤转移是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转移前微环境的形成是肿瘤转移的关键步骤[1]。肿瘤转移研究领域先驱David Lyden教授发现原发肿瘤分泌的细胞因子为肿瘤细胞在转移灶的定植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并提出了转移前微环境的概念,彻底改变了人们对转移级联反应的认识[2]。目前已经可以确定的是,肿瘤细胞的远端转移器官不是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s)的被动接受者,而是转移扩散发生之前原发性肿瘤主动选择性修饰的“土壤”,以利于播种转移的“种子”[3]。
1.3 资本主义的发展实践加快了其灭亡步伐
(1)制定验收制度。对容易出现问题的施工节点制定验收制度,减少出现钻井施工问题的可能性。如二开固控设备验收制度、水平井下FEWD验收制度、沙河街地层验收制度等,实现问题的提前处理。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直接阐明:共产党人的利益指向是为了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而不是如资产阶级那样,只为占统治地位的少数资产阶级谋利益.社会主义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切方针政策的实施都是为了更好的保障人民利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3]44-45.无数的历史和现实都在向我们证明,能否始终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始终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决定着我们事业的成败.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各项工作开展的出发点和立脚点都是人民利益.党的十九大报告立足现实国情、围绕人民利益,做出“两个阶段”的战略部署.第一个阶段,经过15年(2020—2035)的奋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再奋斗15 年(2035 至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通过两个15 年的奋斗,更好的保障人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人民的利益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切理论、政策、方针以及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社会主义是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是为某一特殊阶级谋利益,当代中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一点,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人民立场,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也是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最大保障.
2 “共产主义必然胜利”
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主义社会里,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们不需要担心为生活下去而必须做什么事情,生存已经不再是烦恼.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着眼于丰富社会的物质文化以及精神文化财富,通过自身的发展实践,为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为共产主义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尤其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国家的整体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跃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的生活水平与日俱增.人民的关注点已经从吃的饱转移到吃的好,从穿的暖转移成穿得好,整个社会的物质丰富程度有了重大飞跃,中国在用自己的切身实践向世界证明,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实践,可以在保障人利益的同时增长社会总体财富.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克服了资本主义一味索取的剥削本质,兼顾到自然环境,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正如马克思早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就指出的人与自然是统一的,应该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的环境的变化必然带来周边环境的变化,而环境的改变也必然引起人的改变.必须摒弃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而忽略环境保护的增长模式,意识到自然与人不是二元对立的,而是同一件事物的不同方面,进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环境,建立人与自然的共生,“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3]52.
2.1 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克服了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
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分析,对其经济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意识到在资本主义社会未将自身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它决不会消失,并通过对欧洲革命经验的总结,对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也有了新的认识.在此背景下,他们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决不会”思想,即“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2]3.“两个决不会”的论断是对“两个必然”理论的补充,是“两个必然”得以实现的必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而且……是一切历史的基本条件”[1]158.也就是说,生产实践是一切社会实践中最首要、最基本的实践,人类只有在生产物质生活的实践中,才生产、创造并推动着历史.“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1]405,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在创造了极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加速了自身的灭亡,原因之一就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是被异化了的.生产实践本来应该是为了满足人民的需要、为人民谋利益、谋福祉的活动,但是,在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支配下,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被机器等这些人类自己创造、发明出来的生产工具所取代,劳动者反而成为了自己创造出来的生产工具的仆人,劳动者在这一生产过程中成为了异化的人,并且机器和技术越先进,这种异化就越严重.在这一异化了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但是很快就会发现,在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关系下,社会开始出现“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1]406,资本主义现存的市场已经不能消化他自己创造出来的庞大的生产力,于是资本主义就开始扩张世界市场.而在扩张的过程中资本主义的侵略性行为则为他的灭亡埋下了伏笔.资本主义的生产实践活动一方面使人们摆脱了落后的生活方式,创造了极大的社会物质财富,为现代文明的一切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另一方面资本主义一味索取的社会实践也给环境和资源等带来了极大地破坏.虽然资本主义国家也为此作了一些调整,但是仍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资本主义不顾后果的社会实践无疑在加速自身的灭亡.
2.2 社会主义的利益指向是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保障
通过以上对国内英语语法教学研究的回顾以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可看出这一领域经过交际教学法的衰退而又一次受到重视。如何加强英语语法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研究而切实提高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语法水平,将是未来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研究所重点关注的。
2.3 社会主义的发展实践为共产主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资本主义私有制所固有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基本矛盾、维护作为统治阶级的资产阶级利益这一目标指向、盲目追求利润和价值增值的社会实践,无一不在说明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过渡性以及其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性.虽然资本主义国家也对自身进行了一些改革与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矛盾,但是这种改革与调整并未改变资本主义的所有制形式,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其灭亡的趋势并未改变.
“两个决不会”思想补充发展了“两个必然”思想,指出了社会的更迭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作为前提条件的“两个决不会”与作为结果的“两个必然”,实际上构成了长期性和必然性的辩证统一体.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的“两个必然”思想,主要阐述的是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趋势,指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是如何发展、怎样取代,“两个决不会”给出了明确回答.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必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6].只有当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时,资本主义才会土崩瓦解;也只有当社会生产力与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时候,共产主义才会应运而生.当代的社会主义也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阶段,正如当今的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为共产主义打基础的阶段,需要不断积累社会的物质财富,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这个阶段是我们步入共产主义所必须经历的阶段.可以说,“两个决不会”是“两个必然”实现的必要的前提条件,“两个必然”是“两个决不会”的最终结果,两者揭示的是同一件事的不同方面,只不过一个侧重于结果,一个侧重于发展的过程.
3 “两个决不会”对“两个必然”的补充
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形式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因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平等带来的社会财富分配不公,以及贫富差距的问题,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更有利于社会共同富裕的实现.当代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所有制形式,并用社会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基本经济制度是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固有弊端,是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经济制度.十八大以来,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推动下,我们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社会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国内生产总值高速增长,国家的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日益提高,人民满足感不断增强,绝对贫困发生率直线下降.社会主义的所有制形式克服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因生产资料所有权不平等所内含的固有矛盾,实现生产资料的共有,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富裕.当然,现代社会主义国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但是可以发现问题与矛盾主要是围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如何让人民过得更好而展开的.2017年10月18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的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明确提出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3]11这一矛盾指出了现阶段区域、城乡之间的差异尚未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亟待解决,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式仍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3.1 “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是辨证统一的
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是一种全球流行的嗜肝 RNA 病毒,全世界约有 1.3 亿人感染 HCV。HCV 的慢性感染率高达75%~80%,而慢性 HCV 感染是导致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1-2]。针对 HCV 蛋白酶和 RNA聚合酶的新一代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 acting antivirals,DAAs)可彻底清除病毒,达到治愈丙型肝炎的目的,但其价格昂贵,且存在病毒耐药突变[3-4]、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HCV 共感染者中增强 HBV 复制[5-7]等潜在问题。
3.2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的自我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本身所固有的尖锐矛盾,减缓了其灭亡的速度,可以肯定的是这也导致资本主义走向灭亡的长期性与曲折性.虽然当下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爆发频率有所减缓,而且经济危机所带来的破坏性和冲击力相对减弱,但是经济危机爆发必然会激化资本主义矛盾,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又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一个循环.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其“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1]412,资产阶级追逐利润的这一本性也就决定了它一定会不断扩大生产,以追求更高的利润.在这一情况下,资产阶级的关系“再容纳不了它本身所造成的财富了”[1]406,危机由此爆发.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其破坏力和影响力已经不再是局限在某一个国家内部,而是形成了全球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状况.资本主义世界迫切寻求出路,企图通过一系列新的变化来调节其内部矛盾,一大批社会福利措施的落实、股份制公司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已经从经济领域拓展到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尤其是2008年经济危机以来,资本主义为了不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不断调整自身的生产关系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些新变化也的确扰乱了大众的视线,使人误以为资本主义国家变成了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型国家.但是我们要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资本主义福利政策看似使一大批工人农民的生活得到保障,实际上社会财富依然掌握在少部分大资本家手中,那些表面上的福利政策其实都在诉说着“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故事.不管资本主义国家如何调整,资本家和工人的关系都不会发生变化,永远都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工人想要真正获得自己的劳动应得,就必须勇敢揭露资本家的罪行,推翻他的统治.
3.3 资本主义走向共产主义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指的是生产力对生产关系起决定作用,而生产关系又反过来推动或者制约生产力的发展.也就是说,在社会发展中,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它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生产关系则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而只有当这种阻碍到了克服不了的地步时,旧的生产关系才会彻底瓦解,新的生产关系才能应运而生[7].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为了缓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固有矛盾,维持社会的照常运转,资本主义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通过税收,社会救助、社会补贴等方式,对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进行调节,保障公民最基本的生存权利;借助科技革命所带来的新技术,调整产业结构,相对减少产业工人的数量,不断扩大依靠知识和新技术为生的中间阶层的数量等.资本主义的这些自我调整,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的矛盾,使得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种平衡.当然,资本主义社会的这种变革由于不是根本意义上的革命,所以必然不会从根本上解决其固有的矛盾.
4 结语
当今世界与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面对的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不断改变自身,进行自我调整,落实了一大批福利政策,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尖锐矛盾,这也使得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面临严峻挑战,让人不禁想要问道“两个必然”在当下是否仍然适用、仍然具有现实意义.我们要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资本主义的这一系列新变化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所有制形式,那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一直存在,矛盾在社会运行中被不断激化,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而经济危机的爆发又必然会加速资本主义的灭亡.“两个必然”作为一种社会发展趋势,是作为结果出现的,但是正如“两个决不会”所指出的那样,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资本主义社会没有将它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准确认识“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论断,可以使我们在坚定自身信念的同时,也清醒地认识到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谨防盲目乐观或者盲目悲观.作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先进性与优越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3]69.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 路晓锋.马克思主义视域下逻辑与历史统一问题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2.
[5] 闫丽娟.科技革命视域下的资本主义发展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党校,2015.
[6] 张洁,杨晨晨.正确认识“两个必然”的科学论断:纪念《共产党宣言》170周年[J].学理论,2018(12):51-53.
[7] 李纪红.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及其当代价值[D].吉林:吉林农业大学,2018.
On"two inevitabilities"thought of Marxism
HAN Ye
(School of Marxism,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Abstract:"Two inevitabilities"and"Two Nevers"are the classical judgments put forward by Marx and Engels on the law of human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ditions of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and change.The thought of"two inevitabilities"points out the inevitable trend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and"two nevers"supplements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in this process,and the two are dialectically unified.The profit-seeking nature of capital determines that it will continue to expand production in order to obtain higher profits.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socialization of capitalist production and private possession of means of production will inevitably lay the groundwork for its demise in this expansionary profit-seeking behavior.It is inevitable for socialism to replace capitalism in historical development.Of course,we must clearly realize that the process of realizing the"two inevitabilities"is long-term,arduous and complex and"two nevers"is the most classical commentary of Marx and Engels on this theory.Accurate understanding of the scientific judgments of"two inevitabilities"and"two nevers"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m and capitalism today.
Key words:two inevitabilities;two nevers;capitalism;socialism;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A 8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3550(2019)01-0092-04
收稿日期:2018-12-20
基金项目: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研究”(KYCX18-2166)
作者简介:
韩叶,女,江苏淮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意识形态.
E-mail:2223958379@qq.com
(责任编辑:梁赛平)
标签:资本主义论文; 恩格斯论文; 马克思论文; 两个论文; 社会论文; 马克思主义论文; 列宁主义论文; 毛泽东思想论文; 邓小平理论论文; 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恩格斯著作的学习和研究论文;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年第2期论文; 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习近平意识形态话语权思想研究”(KYCX18-2166)论文; 江苏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