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元友陈结(重庆市彭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649600)
【中图分类号】R54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9-0237-01
心房颤动[1,2]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随年龄而增加。Framinghan研究表明,50~59岁人均房颤的发生率为0.5%,60~69岁为1.8%,70~79岁为4.8%,80~89岁为8.8%,60岁以后显著增加,平均为10年发病率增加1倍。
心房颤动的治疗应评估转复窦性心律的必要性,适当的时间,以及恰当的方法。现对我院2005年~2011年12月的58例(60±17.8岁)心房颤动的患者的治疗作分析(男性36例,女性22例)。
一、治疗情况
治疗分药物治疗[3]、非药物治疗,目前房颤的治疗主要围绕消除房颤的触发因素和改善心房的异常基质两方面进行。
1、转复房颤为窦性心律,阵发性房颤、新近(24小时内)发生的房颤及局灶性房颤适合转变为窦性心律,并且易于维持窦性节律。对20例阵发性房颤行转复,年龄小于50岁,一般情况好;10例在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行直流电转复。转复成功9例,后用索地洛尔80mg/d,维持24月,复发3例。10例用胺碘酮[4]转复或或预防其发展均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2、控制心室率年龄大于55岁的28例,心力衰竭严重的先纠正心力衰竭,洋地黄治疗,在控制房颤心室率方面仍然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药物;β-受体阻滞剂同时使用,3月一次动态心电图,临床加以评价,23例控制较理想,2例发生过尖端扭转性室速,对症处理后好转。
3、手术治疗13例(行手术治疗,射频消融术[5]9例(3例有复发),4例行房室结消融术及起搏器植入。
二、结论
房颤的治疗[6]主要是室率控制和节律控制结合抗栓治疗被认为是治疗房颤的基本策略,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恢复窦性心律是理想的治疗终点之一。为尽快提高我国治疗房颤的水平,及时总结经验及成果。毫无疑问,药物治疗仍然是一线治疗手段。对症状明显、药物治疗效果差的患者,非药物治疗将起越来越大的作用,这些方法的准确发作方向与正在进行的关于引起房颤所导致的电生理的分子改变的研究密切联系。展望未来的十年令人激动,我们可能最终会征服被当地称作“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最后一道重大障碍”的防治的挑战。
参考文献
[1]陆再英,钟南云.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郭继鸿.心律失常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教材2010.7.103页.
[3]郭继鸿.心律失常新进展,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教材2012.7.181页.
[4]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2008).
[5]徐燕萍,殷跃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年4月第39卷.第4期.372.
[6]陈少杰,殷跃辉,等.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年1月第40卷.第1期.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