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所述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均为半圆柱形套筒,所述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的一侧分别通过铰链与铰链安装座配合安装,且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远离铰链安装座的一侧设置通孔,且下固定筒固定设置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贯穿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侧边的通孔,且固定带的两端均设置魔术贴,且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内部设置气垫,所述气垫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本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采用组合式套筒结构,方便手臂固定,且能够对手臂进行支撑,且采用固定器与悬挂杆固定,有效防止滑动,且固定器角度可调,固定不受限制。
主设计要求
1.一种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均为半圆柱形套筒,所述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的一侧分别通过铰链与铰链安装座(3)配合安装,且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远离铰链安装座(3)的一侧设置通孔,且下固定筒(2)外部固定设置固定带(6),所述固定带(6)贯穿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侧边的通孔,且固定带(6)的两端均设置魔术贴,且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内部设置气垫(7),所述气垫(7)通过气管与气泵(9)连接,所述气泵(9)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置电源电连接,所述气泵(9)固定安装在铰链安装座(3)内部,所述铰链安装座(3)远离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的一侧设置固定器(4)。
设计方案
1.一种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均为半圆柱形套筒,所述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的一侧分别通过铰链与铰链安装座(3)配合安装,且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远离铰链安装座(3)的一侧设置通孔,且下固定筒(2)外部固定设置固定带(6),所述固定带(6)贯穿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侧边的通孔,且固定带(6)的两端均设置魔术贴,且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内部设置气垫(7),所述气垫(7)通过气管与气泵(9)连接,所述气泵(9)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置电源电连接,所述气泵(9)固定安装在铰链安装座(3)内部,所述铰链安装座(3)远离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的一侧设置固定器(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链安装座(3)远离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的一侧表面两端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柱塞(8),所述柱塞(8)处于铰链安装座(3)外部的部分固定设置固定器(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器(4)为单侧开口的环状结构,且固定器(4)的开口处设有耳部,耳部上设置通孔,且通孔轴线与固定器(4)的轴线垂直,所述固定器(4)的轴线与柱塞(8)轴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均为塑料套筒,且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的外表面均设置长条形的透气孔(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垫(7)为空心气囊,且气垫(7)为齿形结构。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在手术中,有时需要对患者手臂进行悬吊固定,一般采用拿布包、用绷带固定,同时采用魔术贴与悬挂杆固定,但是,固定效果较差,往往会沿悬挂杆移动,而且用布包裹手臂,不能对手臂进行支撑,容易使手臂造成二次伤害,不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采用组合式套筒结构,方便手臂固定,且能够对手臂进行支撑,且采用固定器与悬挂杆固定,有效防止滑动,且固定器角度可调,固定不受限制,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所述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均为半圆柱形套筒,所述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的一侧分别通过铰链与铰链安装座配合安装,且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远离铰链安装座的一侧设置通孔,且下固定筒固定设置固定带,所述固定带贯穿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侧边的通孔,且固定带的两端均设置魔术贴,且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内部设置气垫,所述气垫通过气管与气泵连接,所述气泵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置电源电连接,所述气泵固定安装在铰链安装座内部,所述铰链安装座远离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的一侧设置固定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铰链安装座远离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的一侧表面两端设置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柱塞,所述柱塞处于铰链安装座外部的部分固定设置固定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固定器为单侧开口的环状结构,且固定器的开口处设置通孔,且通孔轴线与固定器的轴线垂直,所述固定器的轴线与柱塞轴线垂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均为塑料套筒,且上固定筒和下固定筒的外表面均设置长条形的透气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气垫为空心气囊,且气垫为齿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采用组合式套筒结构,方便手臂固定,且能够对手臂进行支撑,且采用固定器与悬挂杆固定,有效防止滑动,且固定器角度可调,固定不受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背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固定器装配示意图。
图中:1上固定筒、2下固定筒、3铰链安装座、4固定器、5透气孔、6固定带、7气垫、8柱塞、9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手术时的手臂悬置固定装置,包括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均为半圆柱形套筒,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的一侧分别通过铰链与铰链安装座3配合安装,采用组合式套筒结构,方便手臂的固定,并且能够对手臂进行支撑,防止二次伤害,且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远离铰链安装座3的一侧设置通孔,且下固定筒2固定设置固定带6,固定带6贯穿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侧边的通孔,且固定带6的两端均设置魔术贴,且一端为毛面,一端为刺面,通过魔术贴将固定带6两端固定,从而使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结合,且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内部设置气垫7,通过气垫7充气膨胀,使气垫7内部空间变小,从而将手臂固定,且气垫7具有一定的弹性,不会造成手臂血液堵塞,气垫7通过气管与气泵9连接,气泵9通过控制开关与外置电源电连接,气泵9固定安装在铰链安装座3内部,通过气泵抽气和放气,可以调节手臂固定的松紧,铰链安装座3远离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的一侧设置固定器4;
铰链安装座3远离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的一侧表面两端设置安装孔,安装孔内部通过轴承副配合安装柱塞8,柱塞8处于铰链安装座3外部的部分固定设置固定器4,从而使固定器4能够旋转,使本实用新型的固定不受悬挂杆角度的限制;
固定器4为单侧开口的环状结构,方便固定器4与悬挂杆进行装配,且固定器4的开口处设置通孔,在通孔内部设置连接螺栓,从而使固定器4与悬挂杆固定,且通孔轴线与固定器4的轴线垂直,固定器4的轴线与柱塞8轴线垂直;
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均为塑料套筒,且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的外表面均设置长条形的透气孔5,便于透气;
气垫7为空心气囊,且气垫7为齿形结构,减少气垫7与手臂的接触面积,保证手臂皮肤的透气性。
在使用时:将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分离,然后将手臂放置在气垫7的中间,随后将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接合,并将固定带6穿过上固定筒1和下固定筒2的通孔,并利用魔术贴将固定带6固定,气泵9作用,使气垫7充气膨胀,从而将手臂夹紧固定,然后旋转固定器4,使固定器4轴线与悬挂杆的轴线重叠,将固定器4与悬挂杆装配。
本实用新型采用组合式套筒结构,方便手臂固定,且能够对手臂进行支撑,且采用固定器4与悬挂杆固定,有效防止滑动,且固定器4角度可调,固定不受限制。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2586.7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45(广西)
授权编号:CN209713558U
授权时间:20191203
主分类号:A61G13/12
专利分类号:A61G13/12
范畴分类:申请人:柳州市人民医院
第一申请人:柳州市人民医院
申请人地址:545006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城中区文昌路8号
发明人:戴素良;梁艳华;何婷;吴艳华;李简懿
第一发明人:戴素良
当前权利人:柳州市人民医院
代理人:方明
代理机构:45119
代理机构编号:南宁新途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5119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气泵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