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涉及栏杆技术领域,旨在解决普通栏杆破坏了整体空间意境的技术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所述两个横杆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红外装置,所述红外装置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电连接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第一报警装置和第二报警装置,该装置对游人起到警示作用的同时也达到了保证整体空间意境完整的效果。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包括两个立柱(1),所述立柱(1)上一体成型设置有横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横杆(2)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红外装置(3),所述红外装置(3)包括发射装置(31)和接收装置(32),所述接收装置(32)电连接有报警装置(4),所述报警装置(4)包括第一报警装置(41)和第二报警装置(42)。
设计方案
1.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包括两个立柱(1),所述立柱(1)上一体成型设置有横杆(2);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横杆(2)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红外装置(3),所述红外装置(3)包括发射装置(31)和接收装置(32),所述接收装置(32)电连接有报警装置(4),所述报警装置(4)包括第一报警装置(41)和第二报警装置(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朝向所述红外装置(3)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滑移槽(21),所述滑移槽(21)的方向沿所述横杆(2)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红外装置(3)朝向横杆(2)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滑移杆(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槽(21)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211),所述滑移杆(5)上一体成型设置有限位杆(51),所述限位杆(51)的外壁与所述限位槽(211)的内壁相互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上设置有刻度线(6)。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朝向所述红外装置(3)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性件(7),所述红外装置(3)朝向横杆(2)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磁性件(7)相吸附的第一吸附件(7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的两端转动设置有盖板(8)。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2)的两端且位于其顶部设置有第二磁性件(9),所述盖板(8)上设置有与第二磁性件(9)相吸附的第二吸附件(9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8)上一体成型设置有驱动杆(81)。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栏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
背景技术
栏杆是桥梁和建筑,滨水空间的安全设施。栏杆在使用中起分隔、导向的作用,使被分割区域边界明确清晰。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4728203U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栏杆,其包括若干个立柱,相邻的立柱之间通过上横杆和下横杆连接在一起,上横杆与下横杆之间设置有若干各个竖杆,立柱、上横杆、下横杆和竖杆都为木塑结构,上横杆为管状结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容易腐烂的栏杆,具有很好的装饰意义。
但是,从景观空间的角度出发,有些空间场设置了栏杆便破坏了整体空间的意境,不设栏杆则又无法满足规范的要求。因此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其具有有效降低破坏整体空间意境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包括两个立柱,所述立柱上一体成型设置有横杆;所述两个横杆的侧壁上分别设置有红外装置,所述红外装置包括发射装置和接收装置,所述接收装置电连接有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第一报警装置和第二报警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红外装置安装于场地的边界,并设置安全距离,游人一旦穿越安全距离,进入警示区域,红外装置所连接的第一报警装置会发出语音提示,第二报警装置会闪烁亮灯提示。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朝向所述红外装置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滑移槽,所述滑移槽的方向沿所述横杆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红外装置朝向横杆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滑移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移杆在滑移槽内滑动,从而可以随意更改红外装置在横杆上的位置,有利于控制安全区域的大小。
进一步地,所述滑移槽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所述滑移杆上一体成型设置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的外壁与所述限位槽的内壁相互贴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杆的外壁与限位槽的内相抵,有效防止滑移杆从滑移槽内发生脱落,对红外装置进行了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上设置有刻度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刻度线方便对红外装置的位置进行确定,从而有效保证发射装置与接收装置在同一条水平直线上,保证红外装置高效的工作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朝向所述红外装置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一磁性件,所述红外装置朝向横杆方向的一侧设置有与第一磁性件相吸附的第一吸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吸附件与第一磁性件相互吸附,实现红外装置与横杆之间的固定,有效防止红外装置在沿横杆长度方向随意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的两端转动设置有盖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盖板有效防止红外装置在滑移过程中发生脱落,对红外装置起到了限位的作用;当红外装置发生故障,可以转动盖板,将滑移杆滑出滑移槽,方便对红外装置进行维修更换。
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的两端且位于其顶部设置有第二磁性件,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第二磁性件相吸附的第二吸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吸附件与第二磁性件相互吸附,实现了盖板在横杆两端的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盖板上一体成型设置有驱动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驱动杆,实现对盖板的驱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利用红外装置对立柱之间进出的游人进行感应,游人一旦穿过立柱进入警示区域,报警装置会发出语音进行提示,夜间可闪烁亮灯进行提示,在起到警示游人的作用时,也实现了红外装置与景观环境的整体融合,保证了环境整体空间的意境。
2、利用滑移杆在滑移槽内进行滑动,可以随意更改红外装置在横杆侧壁的位置,从而可以随意控制警示区域的位置大小。
附图说明
图1为用于体现实施例中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体现实施例中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中:1、立柱;2、横杆;21、滑移槽;211、限位槽;3、红外装置;31、发射装置;32、接收装置;4、报警装置;41、第一报警装置;42、第二报警装置;5、滑移杆;51、限位杆;6、刻度线;7、第一磁性件;71、第一吸附件;8、盖板;81、驱动杆;9、第二磁性件;91、第二吸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红外线警示栏杆,参照图1,其包括两个立柱1,立柱1上方一体成型设置有水平的横杆2;横杆2的侧壁设置有红外装置3,红外装置3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红外线发射器作为发射装置31,红外线接收器作为接收装置32,发射装置31与接收装置32面对面设置用于传递红外信号。
参照图1,接收装置32电连接有报警装置4,报警装置4通过螺钉固定在横杆2的顶部,报警装置4包括蜂鸣器和LED灯,当游人从两立柱1之间穿过会阻隔接收装置32接收红外信号,此时蜂鸣器作为第一报警装置41进行声音报警,LED灯作为第二报警装置42进行灯光报警。
参照图1和图2,横杆2朝向红外装置3方向的一侧设置有滑移槽21,滑移槽21的方向沿横杆2的长度方向设置,红外装置3朝向横杆2方向的一侧一体成型设置有滑移杆5,滑移杆5的外壁与滑移槽21的内壁相互贴合;滑移槽21的内壁设置有限位槽211,滑移杆5远离红外装置3的一端一体成型设置有限位杆51,限位杆51与限位槽211的内壁相抵,红外装置3沿横杆2的长度方向滑移。
参照图1和图2,横杆2朝向红外装置3方向的一侧粘固设置有磁铁,磁铁作为第一磁性件7,红外装置3朝向横杆2方向的一侧粘固设置有与磁铁相吸附的磁块,磁块作为第一吸附件71,利用第一磁性件7与第一吸附件71相吸附实现对红外装置3的固定。横杆2上设置有刻度线6,方便精确控制红外装置3的位置。
参照图2,横杆2的两端通过合页转动设置有盖板8,横杆2的两侧且位于其顶部粘固设置有磁铁,磁铁作为第二磁性件9,盖板8上粘固设置有与磁铁相吸附的磁块,磁块作为第二吸附件91,利用第二吸附件91与第二磁性件9相互吸附实现对盖板8的固定;盖板8上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有驱动杆81,拉动驱动杆81方便对盖板8进行驱动。
工作原理如下:
当有人从两个立柱1之间穿过进入警示区域时,接收装置32无法接收到从发射装置31发出的红外信号,接收装置32对报警装置4做出反馈,此时第一报警装置41进行声音报警,第二报警装置42进行灯光报警,对有人进行有效的提示,起到警示的同时保证了整体空间的意境。
当红外装置3出现故障时,驱动驱动杆81旋转盖板8,将滑移杆5在滑移槽21内沿横杆2的长度方向移动,滑出滑移杆5方便对红外装置3进行有效的更换。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300545.2
申请日:2019-03-08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84(南京)
授权编号:CN209816655U
授权时间:20191220
主分类号:E01D19/10
专利分类号:E01D19/10;G08B13/181
范畴分类:36A;
申请人: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第一申请人: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申请人地址: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同仁街31号
发明人:夏嵩
第一发明人:夏嵩
当前权利人: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代理人:代理机构:代理机构编号: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