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蓝斑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氧化酶,色素,细胞,神经元,结肠,血尿,染色质。
蓝斑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朱青艳,王华,陈泽斌,刘溪泉,金鑫[1](2015)在《针刺上巨虚抑制结肠扩张诱发蓝斑核神经元放电反应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上巨虚与大肠相关的可能机制。方法选用SD大鼠40只,采用末段结肠扩张作为伤害性结肠传入刺激,应用微电极细胞外记录蓝斑核(LC)神经元活动。针刺大肠下合穴上巨虚和大肠经合穴合谷,观察LC神经元放电反应的一般特性、结肠扩张刺激诱发LC神经元放电反应及针刺上巨虚、曲池对结肠扩张刺激诱发LC神经元放电反应的影响。结果结肠扩张可以诱发LC神经元放电增加,增加率为127.33%±45.48%,针刺上巨虚和合谷均能抑制这种伤害性反应,抑制率分别为38.24%±7.69%和21.29%±13.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上巨虚和结肠伤害性传入信号在LC神经元发生会聚和相互作用,针刺上巨虚能显着抑制结肠扩张激活的LC神经元放电,可能是上巨虚和大肠相关的机制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5年05期)
孔令玲[2](2011)在《大鼠脑蓝斑核固定方法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索大鼠脑蓝斑核固定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蓝斑核神经元功能变化奠定基础。方法取出大鼠脑后将大脑置于10%中性甲醛固定液中固定24h;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从固定液中取出大脑后,标记大鼠前囟在大脑纵裂所对应的点,做大脑纵裂的垂直线,以该线所在的冠状面为标准平面,其后方在9.16~10.52mm区间定位蓝斑核,切取该区间脑组织进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蓝斑核位于第4脑室外侧,细胞胞体大小不一,边缘清晰,呈椭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质深染,其中可见细小的颗粒;神经元之间稀疏分布着神经胶质细胞。结论 10%中性甲醛固定液中固定24h可较好地观察蓝斑核神经元的形态。(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杂志》期刊2011年04期)
李慢,韩芳,石玉秀[3](2010)在《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蓝斑核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蓝斑核神经元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连续单一刺激(single prolonged stress,SPS)模型1d、4d、7d、14d组和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和RT-PCR方法检测PTSD大鼠蓝斑核神经元Caspase-3和Caspase-9的表达变化。结果SPS刺激后1d,4d,Caspase-9的表达逐渐增强,7d和14d逐渐下降,Caspase-3于SPS刺激后7d表达最多,14d出现下降。结论蓝斑神经元细胞凋亡可能是导致PTSD患者蓝斑功能失调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10年01期)
李慢,韩芳,石玉秀[4](2009)在《PTSD大鼠蓝斑神经元细胞色素C氧化酶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研究表明PTSD患者蓝斑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线粒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内死亡信号途径重要的感受器和放大器。细胞色素C氧化酶是评价线粒体呼吸链完整性的重要指标,在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研究了蓝斑神经元细胞色素C氧化酶表达的变化,探(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李慢,韩芳,石玉秀[5](2009)在《PTSD大鼠蓝斑神经元细胞色素C氧化酶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研究表明PTSD患者蓝斑神经元细胞数目减少,线粒体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细胞内死亡信号途径重要的感受器和放大器。细胞色素C氧化酶是评价线粒体呼吸链完整性的重要指标,在细胞凋亡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我们研究了蓝斑神经元细胞色素C氧化酶表达的变化,探讨蓝斑神经元数目减少是否由凋亡引起。本研究采用国际认定的SPS方法建立PTSD模型,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SPS模型1d,4d,7d(本文来源于《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期刊2009-07-26)
殷伟平,郭试瑜,印其章,李国帅,赵学谦[6](1995)在《损毁双侧蓝斑区引起血尿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解损毁方法损毁Wistar成年雄性大鼠的双侧蓝斑区。结果出现膀胱扩张、尿液潴留和血尿等,膀胱和输尿管尿液有大量红细胞和血红蛋白,膀胱粘膜和肾脏充血.结果表明:损毁双侧蓝斑区后不仅有膀胱出血,还有肾脏出血。这个实验可用作研究“特发性”血尿的动物模型。(本文来源于《苏州医学院学报》期刊1995年02期)
崔志潭,张铁民,苏长海[7](1987)在《脑老化的形态学研究——蓝斑的变化与衰老(动物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20只大白鼠分叁组,即幼龄鼠组、成龄鼠组和老龄鼠组。用苏木素一伊红染色、尼氏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用吖啶橙 RNA 和 DNA 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及用超薄切片在电镜下观察。组织学变化如下:比较叁组动物的蓝斑细胞,在老化过程中呈现各种改变。在光镜下观察,随龄增长,蓝斑核的细胞密度减低。除去细胞缺失外,残存细胞显示缩小和尼氏体减少。若干细胞呈细胞固缩、核质溶解及胞质内 RNA 消失。围绕溃变细胞周围有卫星细胞增多。在电镜下观察,老化细胞显示异染色质增多和常染色质减少。细胞器亦显示若干变化,如核蛋白体减少,线粒体改变及脂褐素增多。这些老化改变对神经元蛋白质合成和功能方面可有严重影响。(本文来源于《天津医药》期刊1987年06期)
蓝斑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索大鼠脑蓝斑核固定的方法,为进一步研究蓝斑核神经元功能变化奠定基础。方法取出大鼠脑后将大脑置于10%中性甲醛固定液中固定24h;参照大鼠脑立体定位图谱,从固定液中取出大脑后,标记大鼠前囟在大脑纵裂所对应的点,做大脑纵裂的垂直线,以该线所在的冠状面为标准平面,其后方在9.16~10.52mm区间定位蓝斑核,切取该区间脑组织进行石蜡包埋、组织切片、HE染色。结果蓝斑核位于第4脑室外侧,细胞胞体大小不一,边缘清晰,呈椭圆形或多角形,细胞质深染,其中可见细小的颗粒;神经元之间稀疏分布着神经胶质细胞。结论 10%中性甲醛固定液中固定24h可较好地观察蓝斑核神经元的形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蓝斑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朱青艳,王华,陈泽斌,刘溪泉,金鑫.针刺上巨虚抑制结肠扩张诱发蓝斑核神经元放电反应的实验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
[2].孔令玲.大鼠脑蓝斑核固定方法的实验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2011
[3].李慢,韩芳,石玉秀.创伤后应激障碍大鼠蓝斑核神经元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0
[4].李慢,韩芳,石玉秀.PTSD大鼠蓝斑神经元细胞色素C氧化酶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09
[5].李慢,韩芳,石玉秀.PTSD大鼠蓝斑神经元细胞色素C氧化酶表达变化的实验研究[C].中国解剖学会第十一届全国组织学与胚胎学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2009
[6].殷伟平,郭试瑜,印其章,李国帅,赵学谦.损毁双侧蓝斑区引起血尿的实验研究[J].苏州医学院学报.1995
[7].崔志潭,张铁民,苏长海.脑老化的形态学研究——蓝斑的变化与衰老(动物实验)[J].天津医药.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