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解毒消痈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激活的影响。方法 将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型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解毒消痈方,两组均连续用药3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治疗前后6 min 步行试验水平。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ng Ⅱ、ALD 水平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LVEF、FS 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6 min 步行试验距离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联用解毒消痈方可有效降低冠心病心衰患者Ang Ⅱ、ALD 水平,并明显提高心功能相关指标。
关键词:解毒消痈方;冠心病心力衰竭;RAAS 激活;改善心功能
0 引言
冠心病心力衰竭是冠心病发展至终末期的特殊类型,是因长期冠脉病变引起心肌组织长乏氧缺血,引起心肌细胞死亡,心肌弥漫纤维化,出现一系列心脏失代偿改变[1-2]。近几十年来,冠心病心力衰竭在我国的发病率仍呈现持续上升态势,严重影响我国国民生存健康,已成为我国公共卫生需要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3-4]。目前,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主要治疗方法仍然是药物控制、机械辅助和外科手术等,费用高、疗效差、依从性不佳,导致治疗效果受限。中医药治疗靶点广泛,整体调节、副作用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显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以及降低终点事件及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以解毒消痈方在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治疗中收获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明责”立规矩。年初与中层及以上领导干部签订责任状,真正做到上下左右目标同向、思想同心、工作同步,做到权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形成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强大合力。明确党委领导班子、党委书记、党委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等各个层面共54项责任清单,形成可检查、可考核、可问责的责任体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8 年6 月至2019 年5 月我院门诊及住院的冠心病心力衰竭痰瘀互结型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 例。其中观察组男23 例,女17 例,年龄42~77岁,平均(62.31±5.81)岁;对照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44~76 岁,平均(63.58±6.2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诊断标准
中医辨证标准:中医辨证为痰瘀互结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诊断标准[5];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心功能Ⅱ级以上(NYHA),有心梗病史或已经冠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伴有左室增大及LVEF ≤40%,心衰病史≥3 个月,NT-proBNP>125 ng/L。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对心力衰竭的药物治疗,包括常规应用ACEI、ARB、抗血小板、硝酸酯类药物、他汀、利尿药、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等。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用解毒消痈方:金银花30 g,丹参20 g,川芎10 g,半夏10 g,瓜蒌25 g,地龙10 g,水蛭5 g,黄连10 g,知母10 g,水煎取汁300 mg,早晚分服,两组患者治疗周期同为3 周。
经治疗后两组患者6 min 步行试验距离较疗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6 min 步行距离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3。
1.4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经治疗Ang Ⅱ、ALD 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Ang Ⅱ、ALD 水平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1。
1.5 统计学处理
两组患者经治疗后LVEF、FS 较治疗前均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LVEF、FS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见表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Ang Ⅱ、ALD 指标对比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醛固酮(AL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两组患者治疗前后6 min 步行试验水平测定。
女人吸掉半包摩尔烟时,天光跟着就暗了些,也有不少人站起身离开咖啡馆,女人不时地看腕上的手表,想何时给自己叫东西吃。
表1 两组患者Ang Ⅱ、ALD 指标对比
?
2.2 两组患者LVEF、FS 指标对比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20.0 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表示,采用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LVEF、FS 指标对比
?
2.3 两组患者6 min 步行试验距离对比
徐复观以思想史研究所构建的解释学,对传统的义理与考据两种阐释方式采取了兼取而用之的态度,对现代以西释中与科学考据的实证方法采取了双重批判的立场。而对此立场的理解,尤需放置于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危机的文化背景里来理解。徐复观的解释学立场带有显著的比较视野,落实于如何恰当地对中国思想进行现代阐释。
表3 两组患者6 min 步行试验距离对比
?
3 讨论
据我国心衰注册登记研究(China-HF)结果显示心肌缺血导致的相关病变是引起心衰的主要病因[6],冠心病心力衰竭是冠心病长期发展,迁延不愈带来的直接靶器官病变,严重降低了冠心病患者生存质量。心室重构是该病变恶化发展的关键机制,而RAAS 的过度激活其中最重要的成分Ang Ⅱ、ALD 目前被认为是心室重构的主导因素,在心衰的病理改变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7]。
目前,常规西医治疗方法已进入平台期,晚期心脏移植可能是唯一治疗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在中医学中可归为“心衰”“心悸”“喘证”疾病范畴。痰瘀互结是冠心病相关心血管事件链的重要病变机制[8-9],据此,以络病学说为理论基础、以痰瘀伏络为致病中心机制,以解毒消痈通络为中医药干预冠心病心衰的治则治法可以作为目前西医治疗平台期的重要补充和提高疗效手段。解毒消痈方中金银花为君,以清热解毒,配以黄连、知母以强化解热解毒之力,丹参、川芎寒温并用,活血散瘀不留邪,瓜蒌、半夏温通辛行祛痰化浊,水蛭、地龙血肉有情引诸药入于心络,全方共奏解毒消痈、豁痰通络之效。
本研究结果提示解毒消痈方可明显抑制冠心病心衰患者Ang Ⅱ、ALD 分泌过渡,可在一定程度抑制交感分泌激活,具有明显提高冠心病心衰患者心功能作用,以络病理论为基础的冠心病相关心血管事件干预疗法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与VCT相比,PITC途径发现的HIV感染者晚发现比例较高,与金霞等[17]研究一致。可能的原因有:2013年开始在医疗机构实施PITC,因实施PITC扩大了检测覆盖面,实施PITC之前未被发现的感染者得以发现,导致晚发现比例高[18];部分就诊者受“症状就医”观念的影响,发生高危行为后未及时就医检查,直到出现临床症状才就诊,导致发现时已经是艾滋病期[19]。感染者晚发现的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Yokoshiki H, Mitsuyama H, Watanabe M, et al, Cardia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in ischemic and 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J].J Arrhythm,2017,33(5):410-416.
[2] 欧发邦.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现状与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6,12(4):153-154.
[3] 于彤彤,王传合,王菁菁,等.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15,34(9):947-950.
[4] Gajanana D, Shah M, Junpapart P, et al. Mortality in systolic heart failure revisited:ischemic versus non-ischemic cardiomyopathy[J].Int J Cardiol,2016,224(15):15-17.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57-63.
[6] 张健,张宇辉.多中心、前瞻性中国心力衰竭注册登记研究—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初步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5,30(5):413-416.
[7] Kawano H, Do YS, Kawano Y, et al. Angiotensin Ⅱh-as multiple profibrotic effects in human cardiac fibroblasts[J].Circulation,2000,101(10):1130-1137.
[8] 邓悦,吴宗贵,陈颖,等.痰瘀伏络是心血管疾病链的主要机制[J].中医杂志,2011,52(20):1733-1735.
[9] 于丹.从痰瘀浅析冠心病[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4(6):208-209.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B
DOI:10.19613/j.cnki.1671-3141.2019.87.135
本文引用格式:石锐,常立萍.解毒消痈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的干预疗效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87):212,217.
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90303166SF)。
作者简介:石锐,男,硕士,主治医师,主要从事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通讯作者*:常立萍,女,硕士,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心脑血管相关疾病。
标签:冠心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心衰论文; 医药论文; 卫生论文; 内科学论文; 心脏论文; 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 心脏疾病论文;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87期论文;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资助项目(20190303166SF)论文; 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