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蛙皮肤论文_张湑泽,彭飞,侯业茂,付林,沈迎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林蛙皮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林蛙,皮肤,多肽,纺丝,创伤,组织学,敷料。

林蛙皮肤论文文献综述

张湑泽,彭飞,侯业茂,付林,沈迎芳[1](2018)在《高原林蛙不同部位皮肤组织结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是青藏高原特有的两栖类动物,已适应青藏高原高海拔低温、缺氧、强紫外线的自然环境。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和H.E染色及扫描电镜技术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高原林蛙头部、背部、腹部、侧部皮肤结构进行观察。高原林蛙各部位皮肤均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是角质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不同部位表皮层厚度接近,真皮层厚度不同,头部真皮层的厚度最厚,为(197.86±29.73)μm,侧部最薄,为(55.33±5.22)μm。高原林蛙真皮疏松层中分布有颗粒腺、黏液腺和嗜酸腺。颗粒腺主要分布于头背部;黏液腺在头部数目最多,侧部最少;嗜酸腺在机体各部位均匀分布。高原林蛙头部、背部、侧部色素细胞含量丰富,腹部色素细胞含量较少。毛细血管分布于真皮疏松层腺体周围,表皮中也有少量分布。这些结构特征可能是高原林蛙对青藏高原环境的适应策略。(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石洪宇[2](2018)在《皮肤外用林蛙皮多肽纳米乳与冻干粉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多肽由于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细胞毒性低、分子量小、易吸收等特点,在美容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东北特种经济动物的林蛙具有优良的药用、食用、美容、保健等功能,然而目前林蛙的生物利用度极低,利用干林蛙皮提取干林蛙皮多肽,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纯天然的生物活性多肽,另一方面可大大的提高林蛙的生物利用度。首先,本研究采用酸解与酶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干林蛙皮多肽的提取。通过优化干林蛙皮多肽的提取条件,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溶剂为4%HAc与0.1%中性蛋白酶混合液,p H为4.5,浸提时间6h,浸提温度37℃,料液比为5:1。此条件下得到粗制干林蛙皮多肽的提取率为2.528%。之后对制备所得的干林蛙皮多肽进行理化性质检测,通过紫外全波长扫描对干林蛙皮多肽水溶液进行检测,确定其是否有多肽特征吸收峰和杂质吸收峰,结果表明,干林蛙皮多肽在220nm处存在最大吸收峰,在280nm处存在微弱吸收峰。随后对干林蛙皮多肽进行单次及多次皮肤刺激实验,实验表明100mg/m L的干林蛙皮多肽溶液未见皮肤刺激性。最后进行了干林蛙皮多肽长期保存、离心等稳定性试验,结果证明其稳定性符合化妆品原料要求。以上结果表明,建立了干林蛙皮多肽的酸、酶提取工艺,无皮肤刺激性,且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后续实验中。然后,本研究采用乳化剂滴定法对纳米乳空白体系进行筛选,通过筛选不同的油相、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筛选出最佳的纳米乳空白体系为:油相为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质量比为5.68%,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质量比为32.38%,助表面活性剂为1,2-丙二醇,质量比为10.79%,水相所占比例为51.15%。制备方法为:将油相、水相、乳化剂、助乳化剂按上述比例混合在烧杯中,室温下磁力搅拌30min,可观察到此时形成澄清的空白纳米乳。进一步研究其理化性质可得知,该空白纳米乳为O/W型纳米乳,平均粒径为72.3nm,电位值为-55.01m 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单次及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未见该空白纳米乳存在皮肤刺激性。故以此空白纳米乳体系为载体制备出含0.25%干林蛙皮多肽纳米乳,经检测平均粒径为113.9nm。最后,本研究采用单因素优化实验,以观察外观、复溶时间、冻干损失率为指标,优化含有干林蛙皮多肽的冻干粉制备工艺,确定了最佳的冻干工艺为:冻干保护剂为4%甘氨酸+1%甘露醇,干林蛙皮多肽0.25%,冻干体积1.2m L,冻干时间为20h。本实验通过制备干林蛙皮多肽冻干粉可以极大的保留多肽的生物活性。本实验以干林蛙皮多肽为核心原料,建立了含有干林蛙皮多肽的纳米乳以及干林蛙皮多肽冻干粉制备工艺,旨在应用于皮肤浅表损伤人群,期望能够为美容创伤后防感染及快速修复提供良好产品。(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6-01)

别佳[3](2018)在《东北林蛙皮肤细菌群落分析及药浴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东北林蛙是东北地区两栖动物的优势物种之一,也是名贵的经济蛙种。东北林蛙易患病,对养殖业来说,林蛙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是养殖能否成功获利的关键因素。东北林蛙的皮肤上寄居着大量细菌,这些细菌与林蛙的健康息息相关,本实验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了野生和养殖东北林蛙皮肤的菌群结构,旨在全面了解东北林蛙皮肤细菌的种类和丰度及不同环境中东北林蛙皮肤菌群结构和潜在致病菌属的差异;由于东北林蛙患病后注射和饲喂的给药方式较难实现,所以考虑林蛙皮肤的特殊结构和功能,用药浴方式使药物透皮吸收。本实验通过对东北林蛙进行药浴,探索药物药浴后东北林蛙皮肤的菌群结构和潜在致病菌属的变化,进而了解药浴对菌群结构及潜在致病菌属的影响。实验进行了野生与养殖东北林蛙皮肤菌群结构检测及对比分析(野生组n=7,养殖组n=7);抗生素(庆大霉素)、益生菌(枯草芽孢杆菌)和中药(大黄粉水煎液)药浴对养殖东北林蛙皮肤菌群结构的影响分析(对照组n=7,抗生素组n=14,益生菌组n=7,中药组n=7)。分别取野生和养殖东北林蛙的皮肤样本和不同药物药浴后的皮肤样本,测序分析后得到样本菌群的物种组成和丰度信息。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和潜在致病菌属比对等步骤,考察和比较各组的菌群多样性和结构及潜在致病菌属的差异。实验结果:(1)野生与养殖东北林蛙皮肤菌群的Alpha多样性和Beta多样性差异显着。养殖组主要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变形杆菌门和放线菌门;野生组为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分析得到7个潜在致病菌属,养殖组中的柠檬酸杆菌属、变形菌属和葡萄球菌属显着高于野生组;野生组中假单胞菌属显着高于养殖组;气单胞菌属、金黄杆菌属和链球菌属在两组中差异不显着。(2)抗生素药浴对菌群Alpha多样性影响不显着,对Beta多样性影响显着。药浴后优势菌门为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等;优势菌属为节杆菌属、伊丽莎白菌属、假单胞菌属等。抗生素药浴对潜在致病菌属气单胞菌属和金黄杆菌属有显着抑制作用。(3)益生菌药浴对菌群Alpha多样性影响不显着,对Beta多样性影响显着。药浴后优势菌门为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放线菌门等;优势菌属为伊丽莎白菌属、金黄杆菌属、节杆菌属等。益生菌药浴对气单胞菌属有显着抑制作用。(4)中药药浴对菌群Alpha多样性影响不显着,对Beta多样性影响显着。药浴后优势菌门为拟杆菌门、变形杆菌门、放线菌门等;优势菌属为伊丽莎白菌属、节杆菌属、黄杆菌属等。中药药浴对气单胞菌属有显着抑制作用。(5)对抗生素、益生菌和中药叁种药浴处理进行综合比较分析,ANOSIM分析结果表明抗生素组与对照组、中药组、益生菌组均有显着差异,益生菌组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益生菌组与中药组无显着差异,中药组与对照组有显着差异。综上实验得出结论:养殖与野生东北林蛙皮肤菌群差异显着。养殖组中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变形杆菌门、放线菌门、绿屈挠菌门、梭杆菌门、拟杆菌门和蓝细菌门;野生组的优势菌门为变形杆菌门、拟杆菌门、厚壁菌门和放线菌门。庆大霉素,枯草芽孢杆菌和大黄粉水煎液药浴对东北林蛙皮肤菌群Beta多样性影响显着,对几种潜在致病菌属有抑制作用。本研究为东北林蛙物种的研究保护提供基础资料,为养殖中药物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赵媛媛,王战勇,张晶,苏婷婷,李萍[4](2017)在《中国林蛙皮肤胶原蛋白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国林蛙皮肤为实验原料,采用酶解法水解提取其胶原蛋白。考察了提取次数、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以及酶用量等因素对胶原蛋白提取效率的影响,确定中国林蛙皮肤胶原蛋白的提取条件为:胃蛋白酶提取,提取次数2次,料液比1∶60(g/mL),提取时间36 h,提取温度37℃,酶用量1∶100。还进一步考察了林蛙皮肤胶原蛋白的体外抗氧化能力。结果显示,林蛙皮胶原蛋白具有较强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但实验范围内其超氧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弱。(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工》期刊2017年04期)

沈鹏,付丽,谷佳明,程诚,贾鸿瑶[5](2017)在《林蛙皮多肽凝胶制剂对兔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林蛙皮多肽是从林蛙皮中提取出的活性多肽,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细胞因子,对皮肤修复具有重要作用,但其水溶液不利于临床使用。试验拟将提纯的林蛙皮多肽与其他皮肤调理剂制备成凝胶制剂并通过建立兔背部皮肤创伤模型来探究林蛙皮多肽凝胶制剂在兔皮肤创伤愈合中的作用。通过观察伤口红肿、出血、渗出和结痂,计算创面愈合,以及通过病理组织学变化评估林蛙皮多肽凝胶制剂的作用。结果表明:林蛙皮多肽凝胶制剂减少炎症反应,促进兔皮肤创伤愈合,提高肉芽组织中新生血管密度和成纤维细胞数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米志平,廖文波[6](2016)在《林蛙属3物种皮肤的组织结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技术,对蛙科(Ranidae)林蛙属(Rana)高原林蛙(R.kukunoris)、昭觉林蛙(R.chaochiaoensis)和峨眉林蛙(R.omeimontis)的皮肤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皮肤的厚度、皮肤腺的相对数量和面积作了比较分析。3物种皮肤的基本结构相似,都由表皮和真皮组成。表皮是角质化的复层扁平上皮,由角质层、颗粒层、棘细胞层和生发层构成。真皮又分为疏松层和致密层,疏松层内分布有黏液腺、颗粒腺和脂腺3种类型的皮肤腺,黏液腺在体背和体腹皮肤内基本均匀分布,而颗粒腺主要以团块聚集形式散布在体背皮肤中。在高原林蛙皮肤中还发现了1种与以往描述不同的特殊嗜酸性腺体。皮肤厚度存在种间差异和部位差异。高原林蛙的表皮里有少量毛细血管和发达的色素细胞分布,真皮疏松层里有发达的腺体,这些可能是其对高海拔、低氧、低温和强紫外线辐射生活环境的适应策略。在峨眉林蛙和昭觉林蛙皮肤真皮的疏松层和致密层相邻处,发现有呈波浪条带状的、H.E染色呈蓝色的钙化层结构,体背部的钙化层比体腹部的发达。钙化层的功能可能包括防止体内水分散失、贮存钙离子、构成与体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屏障等方面。(本文来源于《动物学杂志》期刊2016年05期)

王雅丽,蔡玉峰,郝镯,李楠,王承宇[7](2016)在《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序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栖类动物的生活环境温暖潮湿,且含有复杂的微生物,由于其皮肤湿润、裸露,比较适合微生物生长,因此两栖类动物的皮肤成为微生物生存的极好环境。赖仞等[1]研究表明,两栖类动物皮肤的分泌液中含有大量的抵御天敌、灭杀微生物的生物胺和活性多肽,含量要比其在哺乳动物体内的含量高,因此两栖类动物被人们称为是生物胺和活性多肽的巨大储(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畜牧兽医》期刊2016年11期)

田婷[8](2016)在《中国林蛙、高原林蛙及倭蛙皮肤抗菌肽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菌株耐药性问题的日益加深,新类型抗菌药物的研发提上日程。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AMPs)分子量小,由特定基因编码,核糖体合成,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先天免疫系统中,普遍具有抑菌活性。它们结构简单易投产、亲水易溶易改造、不易产生耐药性,除了广谱、高效的抑菌功能外,还有抗真菌、抗病毒、抗氧化、抗肿瘤细胞和免疫调节等生物活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蛙类动物在长期自然进化中形成了可大量分泌抗菌肽的皮肤腺体,成为了抗菌肽资源的天然宝库,本研究以中国林蛙、高原林蛙及倭蛙为研究对象,对其皮肤抗菌肽的生物学活性进行研究,以期为多肽类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发积累数据资料。本课题组前期从中国林蛙、高原林蛙及倭蛙的皮肤cDNA文库中筛选获得多种不同抗菌肽cDNA序列,进而分析得到氨基酸序列,分别选择合成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抗菌肽:Brevinin-2CE、Chensinin-1CEb、Chensinin-3CE、Palustrin-2CE、Temporin-1CEe(来源于中国林蛙Ranachensinensis),Brevinin-1Ka、Brevinin-2Ka、Chensinin-3Kb、Kukunorin-1K、Palustrin-2ka、Palustrin-2kb(来源于高原林蛙Rana kukunoris),Pleskein-2NPL、Pleskein-3NPL(来源于倭蛙Nanorana pleskei),共 13种。本研究对这13种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检测。主要结果如下:1、抑菌结果表明,多数抗菌肽具有广谱抗菌性,且每种抗菌肽对野生型大肠杆菌和耐药型大肠杆菌的最小抑制浓度基本保持一致;在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药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实验中得到类似的结果。多数传统抗生素对耐药菌的疗效较野生菌降低甚至无效,提示抗菌肽的作用机制不同于传统抗生素。2、抗肿瘤活性方面,一些抗菌肽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尤其Brevinin-2CE、Brevinin-2Ka、Kukunorin-1K、Temporin-1CEe、Palustrin-2CE、Palustrin-2Ka 和Palustrin-2Kb 对 HL-60、K562、Jurkat、Raji、U937 这些血液系统肿瘤细胞的 IC50(半数抑制浓度)远远小于HC50(半数溶血浓度),提示这几种抗菌肽对血液系统肿瘤细胞有更为特异的抗肿瘤活性。3、抗氧化活性方面,除Palustrin-2Kb外,其余抗菌肽均表现出DPPH自由基清除效果,但是仅有少数抗菌肽可以清除羟基自由基和具有还原力。另外,抗菌肽 Chensinin-1CEb、Chensinin-3CE、Chensinin-3Kb、Pleskein-2NPL 和 Pleskein-3NPL虽然没有表现出抑菌和抗肿瘤能力,却都表现出了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Chensinin-3Kb和Pleskein-3NPL还表现出了清除羟基自由基能力。4、免疫调节实验检测结果表明,除了 Chensinin-1CEb、Chensinin-3CE、Chensinin-3Kb、Pleskein-2NPL和Pleskein-3NPL外,其余抗菌肽均可活化肥大细胞,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β-氨基糖苷酶、组胺等细胞因子,这些细胞因子可调节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本实验通过检测13种抗菌肽的生物学功能,以期获得在不同领域具有应用前景的抗菌肽,为新型药物研发提供分子模板。(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6-06-01)

沈鹏[9](2016)在《林蛙皮多肽对兔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林蛙皮中提取出的活性多肽含有多种氨基酸和细胞因子,被报道可促进皮肤修复和再生。林蛙皮抗菌肽在医学研究上广泛应用。但林蛙皮多肽对细胞凋亡是否有抑制作用,以及能否促进创伤的修复目前尚未阐述。论文拟将提纯的林蛙多肽凝胶制剂应用于兔背部皮肤创伤试验中,探究林蛙皮多肽对于创伤的修复作用。首先,实验通过模拟日光紫外线30m J/cm2照射皮肤建立紫外线辐射诱导细胞凋亡模型,评估林蛙皮多肽是否能够抑制Ha Ca T的细胞凋亡。其次,以新西兰大耳白兔的全层皮肤损伤为模型,进行创面恢复评估,HE染色,计算创面愈合率。最后,综合分析林蛙皮多肽对创伤愈合的作用。林蛙皮多肽对Ha Ca T的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和空白对照组相比,UV B条件下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而在UVB条件下,EPR800和APR800的实验组显着的抑制了Ha Ca T细胞凋亡率的增加;创面宏观评估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林蛙皮多肽实验组炎性红肿分数略低,结痂时间更早。而林蛙皮多肽实验组中剂量组(20mg/m L)愈合效果最优;愈合率结果表明:第1、3、6、9、12天,林蛙皮多肽C1、C2、C3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愈合率明显增加;其中,C2组愈合率效果更为显着;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和阴性对照组相比林蛙皮多肽实验组炎性细胞浸润数目明显减少,并且C2和C3实验组新生的毛细血管和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数目明显比阴性对照组多,有利于创面的增生修复。综上所述,林蛙皮多肽能够抑制Ha Ca T细胞的凋亡;林蛙皮多肽具有促进兔全层皮肤创伤的修复作用。实验组当中林蛙皮多肽中剂量组(20mg/m L)浓度组创伤愈合时间最短,结痂最快,创伤愈合效果最好。(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李雪琪[10](2016)在《不同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载林蛙皮肤多肽的PLLA/Zein纳米纤维膜的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因为不同的原因造成皮肤的创伤在所难免。创伤敷料能够在伤口护理恢复过程中有效地防止伤口感染、保护伤口防止二次受伤、促进伤口愈合,这种医用材料成为了伤口创伤治疗过程中的有力手段之一。运用生物相容性较好的材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制备的叁维空间结构纤维膜,可以有效地模拟细胞生长的理想环境,具备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愈合功能性等一系列性能,能够为皮肤创伤创造有利于愈合的细胞生长环境,是理想的创伤敷料之一。理想的创伤敷料在满足生物特性的同时,必须以拥有一定的形貌特征、化学性质、力学性能等基础性能为前提,目前关于静电纺丝纤维膜性能评价的研究中,不同的材料类型、溶液浓度、推进器推进速率、工作距离、工作电压等均可以改变纤维膜的性能。然而,有较少的文献对比不同纺丝工艺方法对纤维膜性能的影响。本课题立足于利用不同静电纺丝工艺制备新型伤口创伤敷料,以玉米醇溶蛋白(zein)和左旋聚乳酸(PLLA)为原材料,比较不同静电纺丝工艺对于纳米纤维膜性能的影响;载入由林蛙皮粉碎、分离、提取出的林蛙皮肤多肽(RCSPs),制备PLLA/zein-RCSPs纳米纤维膜,对纤维膜的基本性能和生物性能进行评价。利用共混、同轴、双喷头静电纺丝法,制得PLLA/zein纳米纤维膜纤维平滑、完整,没有串珠缺陷现象。叁种纤维膜的形貌特征、化学性质、力学性能等基础性能受到PLLA组分和zein组分的相对存在位置与方式的影响。PLLA和zein分子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zein和PLLA分子之间有可能形成了氢键。共混纤维膜的力学性能由于均匀混合的zein充分地破坏了PLLA的结晶生长结构而较差,同轴连续的PLLA核层结构为同轴纤维膜提供了力学支撑,双喷头中纯PLLA纤维的存在为纤维膜的较好力学性能起到最主要作用。利用共混、同轴静电纺丝法,制得的PLLA/zein-RCSPs纳米纤维膜拥有较好的形态,且纤维膜直径大于PLLA/zein纤维膜,分子量较小的RCSPs分子链短,不易缠结,使得zein-RCSPs组分粘度降低,组分内带电量减少,导致纤维直径增加。PLLA/zein-RCSPs纤维膜红外光谱中酰胺II带向低频转变,说明zein和RCSPs分子间有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氢键。PLLA/zein-RCSPs纤维膜比PLLA/zein纤维膜有着更好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正是因为新的氢键造成了影响。加入RCSPs后,zein-RCSPs组分中氨基酸组成发生变化,亲水性能随之有小范围变化。PLLA/zein-RCSPs和PLLA/zein纳米纤维膜的生物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将人包皮成纤维细胞在纤维膜上经过5天的培养,PLLA/zein-RCSPs纤维膜有效快速地提高纤维膜的生物相容性,促进细胞生长和粘附。实验结果证明,加入RCSPs的PLLA/zein纳米纤维膜,既拥有良好的形貌特征、化学性质、力学性能等基础性能,且有效地促进细胞增殖和粘附,可作为创伤敷料的理想选择。(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5-01)

林蛙皮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物多肽由于具有较高的生物活性、细胞毒性低、分子量小、易吸收等特点,在美容化妆品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作为东北特种经济动物的林蛙具有优良的药用、食用、美容、保健等功能,然而目前林蛙的生物利用度极低,利用干林蛙皮提取干林蛙皮多肽,一方面可提供一种纯天然的生物活性多肽,另一方面可大大的提高林蛙的生物利用度。首先,本研究采用酸解与酶解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干林蛙皮多肽的提取。通过优化干林蛙皮多肽的提取条件,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浸提溶剂为4%HAc与0.1%中性蛋白酶混合液,p H为4.5,浸提时间6h,浸提温度37℃,料液比为5:1。此条件下得到粗制干林蛙皮多肽的提取率为2.528%。之后对制备所得的干林蛙皮多肽进行理化性质检测,通过紫外全波长扫描对干林蛙皮多肽水溶液进行检测,确定其是否有多肽特征吸收峰和杂质吸收峰,结果表明,干林蛙皮多肽在220nm处存在最大吸收峰,在280nm处存在微弱吸收峰。随后对干林蛙皮多肽进行单次及多次皮肤刺激实验,实验表明100mg/m L的干林蛙皮多肽溶液未见皮肤刺激性。最后进行了干林蛙皮多肽长期保存、离心等稳定性试验,结果证明其稳定性符合化妆品原料要求。以上结果表明,建立了干林蛙皮多肽的酸、酶提取工艺,无皮肤刺激性,且稳定性良好,可用于后续实验中。然后,本研究采用乳化剂滴定法对纳米乳空白体系进行筛选,通过筛选不同的油相、表面活性剂以及助表面活性剂,筛选出最佳的纳米乳空白体系为:油相为肉豆蔻酸异丙酯(IPM),质量比为5.68%,表面活性剂为聚氧乙蓖麻油聚氧乙烯醚(EL-40),质量比为32.38%,助表面活性剂为1,2-丙二醇,质量比为10.79%,水相所占比例为51.15%。制备方法为:将油相、水相、乳化剂、助乳化剂按上述比例混合在烧杯中,室温下磁力搅拌30min,可观察到此时形成澄清的空白纳米乳。进一步研究其理化性质可得知,该空白纳米乳为O/W型纳米乳,平均粒径为72.3nm,电位值为-55.01m V,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单次及多次皮肤刺激性试验未见该空白纳米乳存在皮肤刺激性。故以此空白纳米乳体系为载体制备出含0.25%干林蛙皮多肽纳米乳,经检测平均粒径为113.9nm。最后,本研究采用单因素优化实验,以观察外观、复溶时间、冻干损失率为指标,优化含有干林蛙皮多肽的冻干粉制备工艺,确定了最佳的冻干工艺为:冻干保护剂为4%甘氨酸+1%甘露醇,干林蛙皮多肽0.25%,冻干体积1.2m L,冻干时间为20h。本实验通过制备干林蛙皮多肽冻干粉可以极大的保留多肽的生物活性。本实验以干林蛙皮多肽为核心原料,建立了含有干林蛙皮多肽的纳米乳以及干林蛙皮多肽冻干粉制备工艺,旨在应用于皮肤浅表损伤人群,期望能够为美容创伤后防感染及快速修复提供良好产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林蛙皮肤论文参考文献

[1].张湑泽,彭飞,侯业茂,付林,沈迎芳.高原林蛙不同部位皮肤组织结构比较[J].动物学杂志.2018

[2].石洪宇.皮肤外用林蛙皮多肽纳米乳与冻干粉的制备[D].吉林大学.2018

[3].别佳.东北林蛙皮肤细菌群落分析及药浴影响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8

[4].赵媛媛,王战勇,张晶,苏婷婷,李萍.中国林蛙皮肤胶原蛋白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J].应用化工.2017

[5].沈鹏,付丽,谷佳明,程诚,贾鸿瑶.林蛙皮多肽凝胶制剂对兔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7

[6].米志平,廖文波.林蛙属3物种皮肤的组织结构比较[J].动物学杂志.2016

[7].王雅丽,蔡玉峰,郝镯,李楠,王承宇.中国林蛙皮肤抗菌肽的分离、纯化及序列分析[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

[8].田婷.中国林蛙、高原林蛙及倭蛙皮肤抗菌肽功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6

[9].沈鹏.林蛙皮多肽对兔皮肤损伤的修复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6

[10].李雪琪.不同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载林蛙皮肤多肽的PLLA/Zein纳米纤维膜的性能研究[D].吉林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一1注射中国林蛙皮肤生物活性肤组...一4东北林蛙皮肤活性肤dyb口、)s...东北林蛙皮肤总RNA琼脂糖凝胶电泳...一14经过中国林蛙皮肤生物活性肤中国林蛙皮肤丝氨酸蛋白酶抑制...

标签:;  ;  ;  ;  ;  ;  ;  

林蛙皮肤论文_张湑泽,彭飞,侯业茂,付林,沈迎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