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调构词论文_程珊珊

导读:本文包含了变调构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变调,语义,莱阳,屈折,音变,贞丰,实词。

变调构词论文文献综述

程珊珊[1](2018)在《汉语变调构词中的语义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汉语变调构词考辨》(2015)的材料进行语义演变的研究,通过考察1075对原始词和滋生词的变调类型,及其体现的词性和词义的相关关系,得出以下结论:(1)变调构词的语义演变总体呈现综合性提高的特点,即滋生动词对论元搭配的要求更具体(即"词义缩小")时或者名词所指范围缩小时,更倾向于以变调来固定;(2)在一对动名转类中,名词(原始词或滋生词)越偏离对应动词的主体论元,滋生词发生变调的可能性越高,即当滋生名词位于主体>客体>旁体序列中越靠后的位置,或者滋生动词是将序列中越靠后的语义角色打包进动词中,越倾向于发生变调;(3)大量"使动式""被动式"和"既事式"由于发生了核心论元的变化,也倾向于以变调来进行标记。(本文来源于《语言学论丛》期刊2018年01期)

宫钦第[2](2017)在《山东莱阳话的“四声别义”变调构词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古代汉语的"四声别义"通过语音内部屈折形式派生新词,山东莱阳话仍然使用这种变调构词方式派生新词,特别是古入声字舒化后仍然通过舒声变调构成新词。古代汉语的"四声别义"通常限于单音节词,在莱阳话里,除了单音节词之外,多音节词语也可以通过变调来区别词性和意义。(本文来源于《语言研究》期刊2017年02期)

梁逍[3](2016)在《近二十年的汉语变调构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变调构词又名四声别义,是上古汉语最能产的构词方法之一,在古代文献音注等材料中大量存在。文章对1990年以来学界对汉语变调构词的研究进行梳理,通过归纳和对比的方法,管窥汉语变调构词研究的发展、变化和趋势。(本文来源于《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期刊2016年05期)

本刊讯[4](2015)在《《汉语变调构词考辨》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孙玉文教授《汉语变调构词考辨》(全二册)于2015年1月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收录清代以前见于文献的汉语变调构词的配对词1000余对(组),并对每一对(组)配对词进行了两方面的解析:其一,音义分析和前人时贤意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解析原始词和滋生词的音义,二是详述贾昌朝、马建忠、周祖谟、唐纳(Downer)、周法高、唐作藩诸家字表以及《说文》《玉篇》《广韵》《集韵》对该对(组)(本文来源于《语文研究》期刊2015年03期)

孙玉文[5](2013)在《变调构词研究和诗歌的鉴赏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一方面,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文学。另一方面,我们欣赏文学作品,把握其思想内容和它的其他艺术形式,必须从语言入手。有时候,人们强调:在解决文学作品中某一个疑难字词的时候,要注意上下文的语境,包括作品的思想内容。这并不能证明理解文学作品,先理解内容,后理解语言。道理很简单:人们说通过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疑难字词时,这个业已存在的"思想内容"是从作品的语言获得的,只是上下文中某一个或某一些疑难字词人们还不懂得,需要结(本文来源于《中国训诂学报》期刊2013年00期)

谭飞[6](2013)在《仙桃方言里的变调构词》一文中研究指出孙玉文指出"变调构词指利用声调的变化构造意义有联系的新词。"汉语在历史上有变调造词的情形,如衣,甲骨文作,本义为上衣,为名词;后来有了动词的用法,作穿衣服讲。词性不同,音也有差异,《群经音辨·辨字音清浊》"衣,身章也,于希切。施诸身曰衣,于既切。"这些词在古代作不同的词用时,读音是有区别的,但在历史演变中均只有一个留存了下来。因此,不少学者将它们视为词类活用。实际上,仙桃方言中仍保留着一些变调构词的例子,现撷取十例进行讨论。(本文来源于《汉字文化》期刊2013年04期)

徐薇[7](2011)在《贞丰方言词语变调构词现象简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普通话的影响使得贞丰方言中保存的少量的变调构词正在逐渐退出社会生活。文章清理了该方言中的变调构词,并结合历史文献对这些词语的意义来源、演变发展进行梳理。(本文来源于《重庆叁峡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姜仁涛[8](2010)在《“教”的变调构词——兼论“教”与“学”、“教”、“交”、“叫”、“较”的音义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有复杂的音义关系。读去声的原始词"教"经过多次变调构词,形成多个滋生词"教",并与"学"、"敩"、"交"、"叫"、"较"存在复杂的音义关系。大型语文工具书在处理"教"的音、义关系时,多有疏漏。(本文来源于《汉语史学报》期刊2010年00期)

盛爱萍,朱赛萍[9](2010)在《瓯语语汇中语义层面的变调构词》一文中研究指出瓯语是南部吴语的一支,是指温州地区各县市的温州话。各县市的温州话语义大致相同,语音略有不同。本文所记的音是乐清市虹桥镇的音。语汇是语言里语的总汇。温端政先生把"语"定义为"由词和词组合成的、结构相对固定的、具有多种功能的叙述性语言单位"①。可以确认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成语是语汇的组成部分。变调构词是音变构词的(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0年11期)

盛爱萍,朱赛萍[10](2009)在《瓯语语汇中语法层面的变调构词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瓯语语汇材料入手,结合《广韵》和古汉语用例,从语法层面分析了变调构词现象。认为变调构词在瓯语语汇中仍相当活跃;语法层面的变调构词往往跟语义联系在一起;瓯语语汇里语法层面的变调构词中,名-动型的变调构词居多。(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1期)

变调构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古代汉语的"四声别义"通过语音内部屈折形式派生新词,山东莱阳话仍然使用这种变调构词方式派生新词,特别是古入声字舒化后仍然通过舒声变调构成新词。古代汉语的"四声别义"通常限于单音节词,在莱阳话里,除了单音节词之外,多音节词语也可以通过变调来区别词性和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调构词论文参考文献

[1].程珊珊.汉语变调构词中的语义演变[J].语言学论丛.2018

[2].宫钦第.山东莱阳话的“四声别义”变调构词现象[J].语言研究.2017

[3].梁逍.近二十年的汉语变调构词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

[4].本刊讯.《汉语变调构词考辨》出版[J].语文研究.2015

[5].孙玉文.变调构词研究和诗歌的鉴赏与研究[J].中国训诂学报.2013

[6].谭飞.仙桃方言里的变调构词[J].汉字文化.2013

[7].徐薇.贞丰方言词语变调构词现象简述[J].重庆叁峡学院学报.2011

[8].姜仁涛.“教”的变调构词——兼论“教”与“学”、“教”、“交”、“叫”、“较”的音义关系[J].汉语史学报.2010

[9].盛爱萍,朱赛萍.瓯语语汇中语义层面的变调构词[J].社会科学战线.2010

[10].盛爱萍,朱赛萍.瓯语语汇中语法层面的变调构词现象[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论文知识图

综上可知:法律·法规·规范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其中运用配色方案或将图案1.3.2局部运用随...其中运用配色方案或将图案1.3.2局部运用随...显示的声调扩展框架中,常州方言叁音节...显示的声调扩展框架中,常州方言叁音节...

标签:;  ;  ;  ;  ;  ;  ;  

变调构词论文_程珊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