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十六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催化剂,硝酸,动力学,阿霉素,馏分,异构,分子筛。
十六烷论文文献综述
任成龙,闻环[1](2019)在《中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柴油中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中红外光谱法测定柴油中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在优化的红外光谱条件下,样品直接进样,操作简单快速,没有任何前处理过程。选取柴油中常用的十六烷值改进剂硝酸异辛酯建立校正模型,结果显示,柴油中硝酸异辛酯含量在0.02%(v/v)~0.5%(v/v)范围内,在1635 cm~(-1)和1275 cm~(-1)附近波段均呈现良好的线性,校正模型相关系数(Corr.coeff)均大于0.999,样品重复测定5次,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5%,加标回收率在92.3%~103.3%之间。本方法还与国标方法进行比对试验,得到良好的对应关系。(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9期)
黄卫国,方文秀,康小洪[2](2019)在《正十六烷在Pt/SAPO-11上的临氢异构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制备了Pt/SAPO-11双功能催化剂,采用XRD、NH_3吸附-脱附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对正十六烷在Pt/SAPO-11双功能催化剂上的临氢异构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氢分压、反应温度、氢烃体积比和液态空速等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Pt/SAPO-11双功能催化剂的孔结构对性能影响较小,而催化剂的弱酸性有利于异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氢分压高对于烷烃临氢异构反应活性有不利的影响,而反应温度的选择需兼顾异构活性及选择性,氢烃体积比对反应无明显影响;催化剂的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和异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制备的催化剂有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期刊2019年08期)
马强,林日亿,韩超杰,刘浩[3](2019)在《硫酸盐与正十六烷热化学还原生成H_2S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稠油注汽热采过程中通常伴随着H_2S的产生,针对此现象,以稠油非含硫模型化合物正十六烷及4种金属盐(MgSO_4、Al_2(SO_4)_3、Na_2SO_4及CaSO_4)为研究对象,开展热模拟实验,对稠油热采过程中硫酸盐热化学还原(TSR)生成H_2S机理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反应产物以烃类(C_1~C_5)、无机气体(H_2、CO_2、H_2S)、MgO以及噻吩类、硫醇和硫醚类物质为主;4种金属盐TSR生成H_2S量顺序为:Al_2(SO_4)_3>CaSO_4>MgSO_4>Na_2SO_4;生成CO_2量顺序为:Al_2(SO_4)_3>Na_2SO_4>MgSO_4>CaSO_4。原因在于金属阳离子电荷数越大自催化作用越强,产生H_2S越多;不同硫酸盐体系反应路径不同。推导了正十六烷与MgSO_4的TSR反应过程:包括质子化作用、热解反应、硫代硫酸盐向有机硫化物转化、H_2S自催化作用及硫化物热解和水解等反应,其中自催化作用是生成H_2S的主要途径。最后,通过计算得到正十六烷与MgSO_4的TSR反应活化能为61.498 kJ/mol。(本文来源于《石油与天然气化工》期刊2019年04期)
崔哲,曹均丰,刘昶,郝文月,杜艳泽[4](2019)在《减压蜡油加氢裂化工艺柴油产品十六烷值的分析与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了现有十六烷指数计算公式对多产中间馏分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柴油的适用性,提出了计算多产中间馏分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柴油十六烷值与轻油转化率、链烷烃含量、环烷烃含量、芳烃含量和密度的关联式。结果表明:采用常用计算十六烷值公式、石油化工行业标准SH/T0694、国家标准GB11139和ASTM D976-80方法计算得到的十六烷值的偏差分别为0.97、0.91、0.84和0.96,当实测的十六烷值越小时,采用上述方法计算十六烷值的偏差越大,均不能有效预测多产中间馏分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柴油的十六烷值;所建关联式能够很好地预测多产中间馏分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柴油的十六烷值,计算十六烷值与实测十六烷值偏差不超过5%。(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王宝和,强伟丽,于志家[5](2019)在《水-正十六烷混合物纳米液滴润湿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水-正十六烷混合物纳米液滴在光滑及粗糙壁面上的润湿特性。模拟结果表明,对于光滑的疏液性和亲液性壁面,随着温度的升高,混合物纳米液滴的接触角呈总体增大的趋势;随着正十六烷体积百分数的增加,混合物纳米液滴的接触角增大。对于疏液性粗糙壁面,随着凸起高度的增加,混合物纳米液滴的接触状态由Wenzel模式转换成Cassie模式,其接触角逐渐增大;随着凹陷宽度的增加,混合纳米液滴的接触状态由Cassie态转变为Wenzel态,其接触角总体上是减小的。对于亲液性粗糙壁面,混合物纳米液滴的接触状态均为Wenzel模式;随着凸起高度的增加,接触角呈总体增加的趋势。(本文来源于《河南化工》期刊2019年07期)
金剑,李瑞娜[6](2019)在《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作用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柴油机燃料中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能够有效缩短滞燃期。以甲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为基础燃料,通过柴油机台架试验,考察了硝酸异辛酯、硝酸环己酯改善燃料着火的效果;并从燃料自由基浓度、分子裂解能、链式反应的角度分析了十六烷值改进剂改善燃料着火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在甲醇/生物柴油混合燃料中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能有效缩短滞燃期,改进剂的分子裂解能比燃料分子的裂解能低,添加十六烷值改进剂可以增加混合燃料的自由基浓度,能在较低温度时产生链式反应引发剂,促使着火链式反应的发生,缩短滞燃期。(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1期)
胡海航[7](2019)在《pt基催化剂上正十六烷临氢异构化反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链烷烃临氢异构化技术在生产生物质燃料、柴油临氢降凝、润滑油异构脱蜡、费托合成油加氢提质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以正十六烷为模型反应物,对其在Pt基催化剂上的临氢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首先,通过考察以ZSM-22、SAPO-11、HY、AlMCM-41为载体的Pt基催化剂,发现Pt/SAPO-11具有最佳的反应性能。分析表明,分子筛载体的酸强度是决定催化剂活性的首要因素,酸量也对催化剂的活性有重要影响。而分子筛的孔道结构则会影响异构十六烷的选择性。经正硅酸四乙酯液相化学沉积改性后,分子筛的比表面积和孔容有所下降,酸性位也有所减少,但催化剂上单甲基异构十六烷的选择性则由49.2%提高至54.5%。其次,以正硅酸四乙酯改性后的SAPO-11分子筛为载体,对Pt的负载量进行了研究,发现负载Pt后,中强酸位、强酸位的数量有所增加,而比表面积、孔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随着Pt负载量的增加,PtOx物种在分子筛外表面的分布也提高了。在Pt负载量为0.3 5wt%的基础上,还发现添加Mg作为助剂后的催化剂上异构十六烷选择性提高至74.4%。最后,研究了工艺条件对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并在最优工艺条件下,对催化剂进行了稳定性评价,360小时内正十六烷转化率保持在70%~80%之间,异构十六烷选择性也维持在70%附近。(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5-21)
黎穗子[8](2019)在《青稞苗二十六烷醇的制备及其对脂肪性肝损伤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青稞苗在抗炎、降糖、降脂等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功效活性,二十六烷醇作为青稞苗中检测到的有效成分,极有可能参与到部分生理功能的调节过程之中。本文以产自云南省迪庆地区的青稞嫩苗作为研究对象,优化提取工艺制备得到青稞苗二十六烷醇(BS-Hex,Hexacosanol extracted from Barley Seedlings),在此基础上探究BS-Hex的抗油脂氧化能力,进一步构建体外模型研究BS-Hex对HepG2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的改善作用,并结合体内动物实验评价BS-Hex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效果,旨在为高原特色作物青稞的深加工应用开发,提供基础理论支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作为提取剂提取BS-Hex,工艺优化结果如下:提取料液比(w/v)1:10、提取时间为3.0h、提取温度在85℃、氢氧化钠乙醇浓度为8%。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每100 g青稞苗(干重,DW)中能提取得到700±20 mg的BS-Hex。通过比较过氧化值(POV)测定结果,16 mg以上BS-Hex具有良好的抗油脂氧化活性,相当于8 mg常用食品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的作用效果。(2)本研究成功构建了棕榈酸(PA)诱导的HepG2细胞脂质过氧化损伤模型,筛选出诱导时间12h,PA浓度0.10 mmol/L为最佳造模条件。此时,细胞明显损伤,形态发生变小皱缩、边缘不清晰甚至变圆脱落的现象;细胞内活性氧(ROS)的荧光强度显着增强;胞内脂滴大量堆积;甘油叁酯(TG)和丙二醛(MDA)含量分别升高为正常细胞的1.21倍和4.29倍。(3)研究发现,BS-Hex对HepG2细胞脂质过氧化(LPO)损伤具有改善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加入BS-Hex后LPO损伤细胞的形态明显改善,与模型组相比,BS-Hex(20、40、60 μg/mL)分别:①使细胞内ROS水平降低34.16%、55.54%、60.89%;②将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提高82.80%、73.45%、74.85%;③将细胞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提高27.15%、44.59%、44.37%;④使培养上清中谷丙转氨酶(ALT)水平降低66.49%、59.43%和74.86%;⑤使培养上清中谷草转氨酶(AST)水平降低60.65%、69.74%和55.72%;⑥让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降低22.99%、49.87%、57.26%;⑦让细胞白介素-1β(IL-1β)水平降低6.75%、23.08%、25.81%;⑧让细胞白介素-6(IL-6)水平降低6.62%、27.30%、35.10%。(4)进一步研究发现,BS-Hex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实验结果显示,正常组、模型组、BS-Hex组(0.5、1.0 mg/mL)小鼠:①3h内发生醉酒的时间分别为180 min、84 min、142 min、134 min,醉酒率0%、70%、60%、40%;②给酒45 min后实时血糖值分别是4.0 mmol/L、7.5 mmol/L、6.1 mmol/L、6.1 mmol/L;③肝重量系数分别为4.086%、4.651%、4.291%、4.247%;④血清ALT水平分别为32 U/L、65 U/L、43U/L、38U/L;⑤血清AST水平分别是114U/L、171U/L、139 U/L、131U/L;⑥血清淀粉酶(AMS)含量分别是1094U/L、1317U/L、1244U/L、1110U/L;⑦血清TG含量分别为0.81 mmol/L、0.95 mmol/L、0.85 mmol/L、0.81 mmol/L。同时,组织病理学观察BS-Hex能预防小鼠肝细胞肿大、脂肪性变以及空质化现象。(本文来源于《华东理工大学》期刊2019-04-12)
黄超[9](2019)在《阿霉素与棕榈酰化抑制剂溴代十六烷酸联合应用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骨肉瘤(Osteosarcoma)是原发性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种骨肿瘤,常发于儿童与青少年。自上世纪70年代起,临床上骨肉瘤的治疗方案主要是截肢手术配合新辅助化疗,其中化疗的一线用药为阿霉素、甲氨蝶呤、顺铂、异环磷酰胺等,患者五年生存率约65%-70%。然而近几十年来,骨肉瘤的治疗一直停滞不前,患者的五年生存率未见提高,亟待寻找新的化疗方案。阿霉素(Adriamycin,ADR)对骨肉瘤有良好的疗效,主要通过破坏DNA叁级结构并促进细胞产生氧化应激从而达到治疗目的。但是阿霉素极易在心肌细胞蓄积,导致严重的心脏毒性。此外,一定数量的患者在接受阿霉素辅助治疗后存在复发、转移以及原发或继发性耐药现象,限制了阿霉素在临床上更广泛的应用。因此,如何基于阿霉素对骨肉瘤的治疗方案进行新的探索,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蛋白质棕榈酰化修饰是一种最普遍的翻译后脂质修饰形式,包括不可逆型N-棕榈酰化和可逆型S-棕榈酰化。S-棕榈酰化指饱和的含16个碳的棕榈酸通过硫脂键与蛋白质半胱氨酸残基共价结合的过程,可由DHHC蛋白介导。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棕榈酰化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抑制与癌症相关的蛋白棕榈酰化能够有效治疗肿瘤。因此,本课题拟通过实验研究蛋白棕榈酰化抑制剂溴代十六烷酸(2-Bromopalmitate,2-BP)与阿霉素(Adriamycin,ADR)联合应用,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效应,并进一步探讨其内在的分子机制。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棕榈酰化抑制剂2-Bromopalmitate(2-BP)对阿霉素(ADR)抗骨肉瘤作用的影响,并进一步阐明其内在的分子机制。具体分为两部分:1)验证棕榈酰化抑制剂2-BP协同阿霉素治疗骨肉瘤的效果。2)阐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诱导的内质网应激在2-BP协同阿霉素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探究两药联合应用后内质网应激下游信号的变化。研究方法:选用人骨肉瘤细胞株(U20S和MG63)与骨肉瘤病人的原代细胞样本(OS14、OS15、OS20和OS21)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2-BP与ADR联合应用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采用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法检测骨肉瘤细胞增殖情况;采用碘化丙唆(Propidium Iodide,PI)单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比例;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染色法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采用膜联蛋白V/碘化丙啶(Annexin V/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采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oly-ADP-Ribose Polymerase,PARP)、Caspase 8、Caspase 3的裂解情况;加入不同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抑制剂后,采用PI单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细胞死亡比例,并结合Western Blot观察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裂解变化,进一步探究加入细胞程序性死亡抑制剂后各组细胞凋亡变化情况。选用人骨肉瘤细胞株U20S和骨肉瘤病人的原代细胞样本OS21为主要研究对象,考察2-BP协同ADR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采用PI单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DNA损伤应答相关蛋白ATM、ATR、CHK1和CHK2的磷酸化水平;加入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清除剂 N-乙酰-L-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和 L-谷胱甘肽(L-Glutathione,GSH)后采用PI单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骨肉瘤细胞周期分布变化;采用荧光探针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Carboxy-Dichlorofluorescein Acetic Acid,Carboxy-DCFDA)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加入内质网应激诱导剂衣霉素(Tunicamycin,Tu)后采用PI单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死亡比例变化;采用Western Blot和半定量PCR分别检测细胞内质网应激下游信号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on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激活转录因子 6(Activation Transcription Factor 6,ATF6)和 X 盒结合蛋白 1(X-box Binding Protein 1,XBP1)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的同源蛋白(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 Homologous Protein,CHOP)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HOP蛋白表达水平;加入ROS清除剂后采用Western Blot检测CHOP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用siCHOPs转染后,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CHOP mRNA的表达水平验证沉默效率,再采用PI单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变化,并采用AV/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检测沉默CHOP后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蛋白PARP、Caspase 8、Caspase 3的裂解变化情况。研究结果:1)2-BP协同ADR引起骨肉瘤细胞增殖抑制,诱导细胞凋亡2-BP可以增强ADR抑制骨肉瘤细胞和人源骨肉瘤原代细胞增殖的能力,且呈良好的浓度关系;各浓度合用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均小于1;同时,2-BP能够有效降低骨肉瘤细胞和人源骨肉瘤原代细胞上阿霉素的IC50。PI单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和AV-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实验结果提示2-BP与ADR联合应用可上调细胞凋亡比例;DAPI染色后可观察到合用组引起的细胞核的破碎以及凋亡小体的数量均多于单用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合用组能够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 8、Caspase 3的裂解,且呈浓度相关;此外,细胞凋亡抑制剂能够逆转2-BP协同ADR诱导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2)2-BP协同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与活性氧产生相关首先,2-BP未能显着增强阿霉素诱导的骨肉瘤细胞周期阻滞效果;与单用组相比,ADR和2-BP合用组DNA损伤应答相关蛋白ATM、CHK1、ATR和CHK2的磷酸化水平没有明显提高。上述结果提示2-BP协同ADR诱导骨肉瘤细胞发生凋亡与DNA损伤的机制没有明显相关。另一方面,在骨肉瘤细胞株和人源骨肉瘤原代细胞上,ROS清除剂NAC和GSH均能有效缓解两药合用诱导的细胞凋亡;检测细胞活性氧水平发现ADR单用组ROS水平有一定提高,但是ADR与2-BP合用组的ROS水平与其相比未有明显上调。3)2-BP协同阿霉素激活内质网应激下游CHOP信号内质网应激诱导剂衣霉素(Tunicamycin,Tu)能够加重ADR、2-BP以及两者合用诱导的细胞凋亡;另一方面,2-BP对ADR诱导细胞凋亡的协同效果比其协同Tu的效果更明显。检测未折迭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下游信号ATF4,ATF6和XBP1表达水平发现,2-BP能够增强ADR上调ATF4蛋白表达水平的能力,而ATF6和XBP1的表达水平在给药前后无明显差别。2-BP与ADR联合应用能够显着上调CHOP的转录表达水平,且呈作用时间依赖性和浓度依赖性;同时,两药合用也能显着上调CHOP蛋白表达水平;加入ROS清除剂NAC后,ADR与2-BP合用导致的CHOP蛋白表达水平的上调被明显抑制;此外,沉默CHOP蛋白表达能够逆转2-BP协同阿霉素诱导的细胞凋亡:PI单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和AV-PI双染法结合流式细胞术军检测到合用组细胞凋亡比例降低,而且细胞凋亡相关蛋白PARP、Caspase 8、Caspase 3的裂解被明显削弱。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了蛋白质棕榈酖化抑制剂2-溴代十六烷酸(2-Bromopalmitate,2-BP)能够增强阿霉素对骨肉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阐明了活性氧诱导的CHOP信号活化在2-BP协同阿霉素诱导骨肉瘤细胞凋亡中起关键作用。本研究首次提出了 2-BP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具有良好的抗骨肉瘤疗效,为临床治疗骨肉瘤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4-01)
赵振海,杨芳[10](2019)在《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十六烷值改进剂硝酸2-乙基己酯的纯度》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氢火焰离子检测器气相色谱测定法,根据组分保留时间和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归一化法对柴油十六烷值改进剂硝酸2-乙基己酯样品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考察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样品2次平行测定结果的差值不大于0.3%,均小于平均值的0.5%;重复测试5次的相对误差均不大于0.5%,该方法真实可靠,可满足样品纯度分析的要求。(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十六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制备了Pt/SAPO-11双功能催化剂,采用XRD、NH_3吸附-脱附等分析方法对制备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对正十六烷在Pt/SAPO-11双功能催化剂上的临氢异构反应进行了研究,考察了氢分压、反应温度、氢烃体积比和液态空速等反应条件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催化剂的焙烧温度和还原温度对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表征结果显示,Pt/SAPO-11双功能催化剂的孔结构对性能影响较小,而催化剂的弱酸性有利于异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氢分压高对于烷烃临氢异构反应活性有不利的影响,而反应温度的选择需兼顾异构活性及选择性,氢烃体积比对反应无明显影响;催化剂的焙烧温度、还原温度对催化剂的活性和异构选择性有较大影响,在适当的温度范围内制备的催化剂有较好的活性和选择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六烷论文参考文献
[1].任成龙,闻环.中红外光谱法快速测定柴油中硝酸酯型十六烷值改进剂[J].广东化工.2019
[2].黄卫国,方文秀,康小洪.正十六烷在Pt/SAPO-11上的临氢异构反应[J].石油化工.2019
[3].马强,林日亿,韩超杰,刘浩.硫酸盐与正十六烷热化学还原生成H_2S实验研究[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19
[4].崔哲,曹均丰,刘昶,郝文月,杜艳泽.减压蜡油加氢裂化工艺柴油产品十六烷值的分析与预测[J].当代化工.2019
[5].王宝和,强伟丽,于志家.水-正十六烷混合物纳米液滴润湿特性的分子动力学模拟[J].河南化工.2019
[6].金剑,李瑞娜.十六烷值改进剂的作用机理研究[J].广东化工.2019
[7].胡海航.pt基催化剂上正十六烷临氢异构化反应的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8].黎穗子.青稞苗二十六烷醇的制备及其对脂肪性肝损伤作用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9
[9].黄超.阿霉素与棕榈酰化抑制剂溴代十六烷酸联合应用抑制骨肉瘤细胞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19
[10].赵振海,杨芳.采用气相色谱分析十六烷值改进剂硝酸2-乙基己酯的纯度[J].石化技术与应用.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