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旱性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性状,自交系,小麦,抗旱性,农艺,土壤,产量。
抗旱性状论文文献综述
周洲[1](2019)在《蛋白质水解物对葡萄性状和抗旱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9.108784),来自意大利维罗纳大学生物技术部的研究人员研究了蛋白质水解物对葡萄的性状和抗旱性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田间评估了动物和植物来源的蛋白水解物(PHs),即酪蛋白(Cas)、大豆(Soy)和羽扇豆(Lup)在改善酿酒葡萄品种"Corvina"性状和水分胁迫耐受性的作用。从着果到定果每10天喷施一次PHs,连喷3次,喷(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闫金龙,张俊灵,张东旭,冯丽云,张树彬[2](2019)在《旱作雨养条件下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及抗旱性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挖掘旱地小麦育种中可选择的表型性状,以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长6878×长4738)F3的22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在旱作雨养(drought stress,DS)和正常灌溉(well-watered,WW)2种条件下种植,在旱作雨养条件下测量成株期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分蘖数、千粒质量和小区产量,正常灌溉条件下测量其小区产量,计算抗旱指数,并分析农艺性状与旱作产量、抗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群体各性状指数表型变异广泛,由大到小依次为抗旱指数>不育小穗数>干旱产量>灌溉产量>分蘖数>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每穗小穗数;旱作雨养条件下的产量与株高、千粒质量、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0.331,0.169,0.211,与分蘖数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48;旱作雨养条件下株高与千粒质量、穗长、不育小穗数、抗旱指数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1,0.193,0.138,0.242;旱作雨养条件下分蘖数与产量、千粒质量、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8,-0.155,-0.157,-0.242,-0.326;抗旱指数与株高、千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分蘖数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42,0.306,0.141,-0.212。表明旱作条件下的株高、千粒质量、穗粒数、每穗小穗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品种的抗旱性,可以作为旱地小麦品种选育的表型指标;旱作条件下分蘖过多会影响小麦穗部性状的发育,降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在旱地品种选育中,应选择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的品种;旱作条件下品种的抗旱性对最终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旱地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应选择旱作丰产性好的品种。(本文来源于《山西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0期)
屈春艳,王玉海,马慧慧,郭营,赵岩[3](2019)在《普通小麦重要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高产、广适是小麦育种的主要目标。小麦的产量性状和抗旱性都是复杂的数量性状,小麦产量受到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小穗数等多个农艺性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如抗旱性等多种抗逆性状的影响。在本研究中,将134个小麦品种/系种植于雨养和灌溉两种水分条件共12个环境中进行表型分析,并用8650个SNPs进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共有143个SNPs分布在21条染色体上的91个位点处,与11个小麦农艺性状和小麦抗旱性显着相关,解释表型变异的8.1-19.3%。有21个重要的SNPs位点与两个以上的农艺性状相关,其中17个SNPs位点同时与农艺性状和抗旱性相关。这些结果,为小麦农艺性状和抗旱性的候选基因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为了解产量和抗旱之间的遗传共变提供了参考,或成为为加速小麦改良的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徐建伟,刘锡建,孙健,武亚瑞,刘红伟[4](2019)在《小麦根系性状抗旱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气温的升高,降雨量逐年减少,干旱日益成为制约小麦产量的胁迫之一。为了了解抗旱性的遗传和分子基础,本研究以190份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通过正常条件和模拟干旱条件下(PEG胁迫)对供试品种的根长、根直径,连接数、根尖数、根体积和根面积进行测量,并利用5000个SNP标记对190个自然群体进行基因型扫描,对其进行表型和基因型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正常条件下检测到与6个根系性状相关联的203个显着位点,其中贡献率大于10%的有48个。在PEG胁迫条件下检测到与6个根系性状相关联的325个显着位点,其中贡献率大于10%的有109个。在1D染色体AX-111618602~AX-110463025区段检测到与根长,根体积,连接数和根尖数的抗旱系数相关的QTL簇;在3B染色体AX-108738488~AX-110999535区段检测到与根体积,根面积,根长,根直径,根尖数和连接数的抗旱系数相关的QTL簇;在4A染色体AX-109316918~AX-108857013区段同时检测到与根直径,根体积,根面积和根长的抗旱系数相关的QTL簇;在6B染色体AX-110993744~AX-109344577区段同时检测到与根体积,根长,根面积和根尖数的抗旱系数相关的QTL簇;在7B染色体AX-109000697~AX-108747675区段同时检测到与根体积,根长,根面积,连接数和根尖数的抗旱系数相关QTL簇。这些抗旱系数QTL簇可能是控制小麦抗旱性的重要区域,本研究对小麦抗旱性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抗旱基因的克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孙艳艳,王冬雪,李浩,范可欣,宁堂原[5](2019)在《小麦萌发期抗旱相关性状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但是由于全球气候变化以及工业污染等因素,使得小麦生育期内严重缺水。我们以"山农01-35"×"藁城9411"的173个重组自交系为材料,测定对照条件(砂床含水量为15%)和干旱胁迫条件(砂床含水量为2%)下小麦萌发期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并进行QTL分析。共定位到25个QTL位点,可解释表型变异率6.014%-10.741%。其中QSH2D.3-60和QRFW2D.3-60是在2D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同时控制苗高和地下部鲜重的主要QTL位点,增效效应都来自母本山农01-35,遗传贡献率分别是6.904%和8.711%。QRWLR5B.4-64是5B染色体上控制地下部失水率的主要QTL位点,其增效效应来自母本山农01-35,遗传贡献率达到10.741%。本研究为小麦萌发期抗旱基因的挖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期刊2019-08-11)
满君霞,张国华,徐加利,吴盼盼,韩旭[6](2019)在《小麦RIL群体苗期抗旱性状的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给小麦抗旱基因克隆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以小麦"泰农18×临麦6号"RIL群体的184个家系为材料,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对小麦苗期抗旱相关性状进行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3个QTL,位于除1B、3D、4D、5A、5D、6D和7A外的14条染色体上,其中,控制根数的QTL 9个、苗高的QTL 5个、最大根长的QTL 5个、苗鲜重的QTL 3个、根鲜重的QTL 6个、苗干重的QTL 1个、根干重的QTL 3个、鲜重根冠比的QTL 3个、干重根冠比的QTL 3个,控制抗旱系数的QTL为5个。单一QTL可解释3.39%~32.63%的表型变异。28个QTL为正值,表明QTL的增加效应来自于母本泰农18;30个QTL表现为负值,表明其增加效应来自于父本临麦6号。11个QTL为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环境下检测到的相对高频QTL(RHF-QTL)。在4B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QTL簇,包括4个形态性状(苗高、苗鲜重、苗干重、鲜重根冠比)的RHF-QTL( QSh-4B-1、 QSfw-4B-1、 QSdw-4B-1、 QRsfw-4B-1)和1个抗旱系数QTL( QRsfw-D-4B-1),其贡献率均超过10%。该QTL簇的分子标记可以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本文来源于《麦类作物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玉环,程红玉,陈万红,秦嘉海,罗海[7](2019)在《抗旱性复混肥对土壤物理性状、持水量和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抗旱性复混肥配方及其对土壤物理性质、持水量和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影响,以期筛选出抗旱性复合肥最佳配方和施用量。结果表明:影响马铃薯产量的因素由大到小依次为:马铃薯专用肥>废弃物组合肥>保水剂,抗旱性复合肥最佳配方组合为废弃物组合肥3 000 kg/hm~2、保水剂37.50kg/hm~2、马铃薯专用肥2 230 kg/hm~2。随着抗旱性复混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总孔隙度、持水量、马铃薯块茎质量和产量在增加,土壤容重在降低。经回归统计分析,抗旱性复混肥与马铃薯产量间的回归方程为:y=28.87+1.771 3x-0.035 4x2,最佳施肥量为5.28 t/hm~2,计算结果与田间施用抗旱性复混肥5.28 t/hm~2相吻合。(本文来源于《蔬菜》期刊2019年07期)
富海江[8](2019)在《杂种冰草与扁穗冰草耐盐性、抗旱性及综合性状的比较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冰草作为一种很有潜力的优良牧草,不仅营养丰富、饲用价值高,而且也具有较强的抗寒、抗旱性和适度的耐盐性。蒙农杂种蒙冰草与扁穗冰草在内蒙古地区分布较广,同时在抗逆性和适应性等方面表现较为突出,基于此种原因,采用田间观测和室内分析测试的方法,从农艺性状、抗旱性和耐盐性等方面分别对蒙农杂种冰草和扁穗冰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为筛选适宜内蒙古中部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冰草品种以及冰草种质资源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的栽培环境下,蒙农杂种冰草的株高、叶长、节间长、越冬率、鲜草产量方面均显着高于扁穗冰草(P<0.05);蒙农杂种冰草的平均株高可达76.52cm,约比扁穗冰草高近10cm,叶长也比扁穗冰草长近2cm;在蜡熟期2种冰草鲜草产量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6135.57kg·hm-2、13961.24kg·hm-2;2种冰草材料在试验地区均能正常越冬,越冬率均大于90%;扁穗冰草返青较早,且青绿持续期较长(155d),约比蒙农杂种冰草多12d;2种冰草在叶宽、丛径大小、茎粗、生长速度、茎叶比和鲜干比方面均无显着性差异。在抽穗期2种冰草材料的生长速度最快。(2)在高浓度盐胁迫下,蒙农杂种冰草种子的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发芽指数、简化活力指数均显着高于扁穗冰草;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指标之间均存在极显着的相关性(P<0.01)。扁穗冰草植株体内SOD、POD、CAT比活力均显着高于蒙农杂种冰草,蒙农杂种冰草脯氨酸含量显着高于扁穗冰草;通过相关分析发现MDA、Pro、SP叁者间互相存在极显着的正相关关系(P<0.01),SOD、POD、CAT叁者间存在显着正相关性关系(P<0.05)。耐盐性隶属函数综合分析表明耐盐性:蒙农杂种冰草(0.528)>扁穗冰草(0.476)。(3)重度干旱胁迫对扁穗冰草的初始荧光(Fo)、最大荧光(Fm)、Fv/Fm和Fv/Fo值、叶片单位面积叶绿素的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胞间CO2浓度、水分利用效率、电导率、脯氨酸含量的影响较大;通过对光合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除水分利用效率外,其余指标相互间均显着相关。运用隶属函数对2种冰草抗旱性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抗旱性强弱次序为:蒙农杂种冰草(0.472)>扁穗冰草(0.464)。(4)蒙农杂种冰草植株相对高大,饲草产量高,耐旱、耐盐性较强,适宜在试验区及毗邻地区推广种植,而扁穗冰草在试验区应用的价值在于饲草生长的青绿持续期较长。(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农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闫金龙,张俊灵,张东旭,冯丽云,张树彬[9](2019)在《不同水分下小麦生理性状与产量及抗旱节水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挖掘与小麦产量、抗旱性、节水性相关的生理性状,以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长6878’/‘长4738’的F_3代220个株系为材料,在旱作雨养(drought stress, DS)和正常灌溉(well-watered, WW)两种条件下,花后不同时期测量冠气温差(canopy temperature depression, CTD)、旗叶叶绿素含量(chlorophyll content, ChlC)、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tial vegetation index, NDVI)叁个生理性状,并分析其与小区籽粒产量(plot yield, PY),抗旱指数(drought index, DI)和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ield high-water efficient utilization index,YHWEUI)之间相关性。结果表明旱作雨养条件下的各生理性状值均低于灌溉条件下的值,两种条件均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变异系数范围为5.61%~36.34%。NDVI在旱作雨养条件下的表型变异高于正常灌溉(DS:25.8%~36.34%, WW:11.84%~23.12%)。两种条件下CTD、ChlC均随灌浆的进行而降低。旱作雨养条件下各时期的NDVI显着低于灌溉处理,在旱作雨养条件下,小麦花后7~14 d期归一化植被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品种(系)丰产性及抗旱性的有效指标。在灌溉条件下,小麦花后7~21 d期归一化植被指数可以作为评价品种(系)节水丰产性的有效指标。(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9年17期)
孙艳艳[10](2019)在《小麦RIL群体萌发期抗旱相关性状QTL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是人类最重要的粮食作物,近两年在我国播种面积达到全国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20%-27%,但是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季节及地区分布不均、工业污染等因素,使得小麦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严重缺水,造成小麦减产。因此,研究小麦抗旱相关性状与抗旱性的关系,发掘与抗旱性状紧密连锁的标记,培育抗旱节水的新品种是当前小麦育种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本研究以173个株系的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以“山农01-35”ד藁城9411”,F_(8:9))为材料,在对照条件(砂床含水量为15%)和干旱胁迫条件(砂床含水量为2%)下对小麦萌发期的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等抗旱相关指标进行测定。借助主成分分析及隶属函数对小麦萌发期的抗旱性状进行筛选,利用综合抗旱能力系数(D值)对家系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对所测性状进行QTL分析,定位与抗旱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萌发期抗旱机理研究及基因的挖掘提供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抗旱性状的表型分析:在对照条件和干旱胁迫两种环境下,只有4个指标的变异系数小于10%,其中地上部失水率和地下部失水率在两个环境下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地下部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异系数在两种水分环境下均大于20%,其中在两种水分条件下变异系数都最高的是脯氨酸含量,说明该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变异。2.抗旱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苗高、最大根长、地上部和地下部鲜重、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等形态指标之间在两种环境下均互为极显着相关;在两种水分环境下,可溶性糖含量与地上部干重、地上部失水率,脯氨酸含量与地下部鲜重等性状之间都有显着或极显着的相关性。3.主成分分析及抗旱综合评价:利用主成分分析将所有抗旱相关性状归纳为4个综合指标,分别是生物量、根系干物质因子、可溶性糖含量和胚芽鞘长,累计贡献率为74.65%,可将上述综合指标作为后期小麦抗旱性评价的参考指标。通过抗旱综合评价可以得出:群体中11个家系的抗旱性较强,127个家系的抗旱性一般,28个系的抗旱性较差。其中系143的D值最小(0.152),表明其抗旱性最差;系136的D值最大(0.757),表示其抗旱能力最强,可为后续抗旱性育种提供基础材料。4.抗旱相关性状QTL定位:本研究通过对小麦萌发期的各项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进行QTL定位,共定位到25个QTL位点,主要分布在1A、1B、2B、2D、3A、4B、5B、6A、6B、6D、7B共11条染色体上,可解释表型变异率6.014%-10.741%。在干旱胁迫条件下定位到15个QTL,在对照环境下定位到10个QTL。有14个QTL的增效效应来自于母本山农01-35,11个QTL的增效效应来自于父本藁城9411。QSH2D.3-60和QRFW2D.3-60是在2D染色体上检测到的同时控制苗高和地下部鲜重的QTL位点,遗传贡献率分别是6.904%和8.711%。QRWLR5B.4-64是控制地下部失水率的主要QTL位点,其遗传贡献率达到10.741%。5.抗旱相关性状的条件QTL分析:以对照条件下的性状值为给定条件对小麦萌发期各项指标进行了条件QTL定位,共检测到13个条件QTL位点。其中有5个QTL位点在条件和非条件QTL分析中共同检测到,表明这些位点受干旱胁迫影响;8个新的QTL位点仅在条件QTL分析中检测到,说明这些位点可能是控制性状的重要位点。(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9-03-27)
抗旱性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挖掘旱地小麦育种中可选择的表型性状,以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长6878×长4738)F3的22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在旱作雨养(drought stress,DS)和正常灌溉(well-watered,WW)2种条件下种植,在旱作雨养条件下测量成株期株高、穗长、每穗小穗数、不育小穗数、穗粒数、分蘖数、千粒质量和小区产量,正常灌溉条件下测量其小区产量,计算抗旱指数,并分析农艺性状与旱作产量、抗旱指数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群体各性状指数表型变异广泛,由大到小依次为抗旱指数>不育小穗数>干旱产量>灌溉产量>分蘖数>穗粒数>穗长>千粒质量>株高>每穗小穗数;旱作雨养条件下的产量与株高、千粒质量、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极显着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358,0.331,0.169,0.211,与分蘖数呈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148;旱作雨养条件下株高与千粒质量、穗长、不育小穗数、抗旱指数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1,0.193,0.138,0.242;旱作雨养条件下分蘖数与产量、千粒质量、穗长、每穗小穗数、穗粒数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48,-0.155,-0.157,-0.242,-0.326;抗旱指数与株高、千粒质量、每穗小穗数、分蘖数呈显着或极显着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242,0.306,0.141,-0.212。表明旱作条件下的株高、千粒质量、穗粒数、每穗小穗数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品种的抗旱性,可以作为旱地小麦品种选育的表型指标;旱作条件下分蘖过多会影响小麦穗部性状的发育,降低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在旱地品种选育中,应选择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的品种;旱作条件下品种的抗旱性对最终产量的形成至关重要,在旱地品种选育和推广中应选择旱作丰产性好的品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旱性状论文参考文献
[1].周洲.蛋白质水解物对葡萄性状和抗旱性的影响[J].中国果业信息.2019
[2].闫金龙,张俊灵,张东旭,冯丽云,张树彬.旱作雨养条件下小麦农艺性状与产量及抗旱性的关系[J].山西农业科学.2019
[3].屈春艳,王玉海,马慧慧,郭营,赵岩.普通小麦重要农艺性状与抗旱性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4].徐建伟,刘锡建,孙健,武亚瑞,刘红伟.小麦根系性状抗旱性全基因组关联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5].孙艳艳,王冬雪,李浩,范可欣,宁堂原.小麦萌发期抗旱相关性状QTL分析[C].第十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摘要集.2019
[6].满君霞,张国华,徐加利,吴盼盼,韩旭.小麦RIL群体苗期抗旱性状的QTL分析[J].麦类作物学报.2019
[7].刘玉环,程红玉,陈万红,秦嘉海,罗海.抗旱性复混肥对土壤物理性状、持水量和马铃薯经济效益的影响[J].蔬菜.2019
[8].富海江.杂种冰草与扁穗冰草耐盐性、抗旱性及综合性状的比较评价[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9
[9].闫金龙,张俊灵,张东旭,冯丽云,张树彬.不同水分下小麦生理性状与产量及抗旱节水性[J].分子植物育种.2019
[10].孙艳艳.小麦RIL群体萌发期抗旱相关性状QTL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