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凝素蛋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血凝素,病毒,蛋白,禽流感病毒,麻疹,流感,基因。
血凝素蛋白论文文献综述
[1](2019)在《科学家深度解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跨种传播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A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virus,IAV)属于正黏病毒科,是一个有囊膜的、分节段的单股负链的RNA病毒。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在历史上曾引起多次流感大流行事件以及散发性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感染人事件,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流感病毒表面有两个重要的囊膜蛋白——血凝素蛋白(Hemagglutinin,HA)和神经氨酸酶(Neuraminidase,NA)。不同亚型流感病毒与受体的结(本文来源于《江西饲料》期刊2019年06期)
孙一,李如梦,李军,马春喜,赵以恒[2](2019)在《表达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免疫效果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有效防控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研制能够预防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的疫苗非常必要。研究基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EVS),构建并拯救了一株表达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HA)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GD15H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免疫印迹试验鉴定结果表明rBac-GD15HA的HA蛋白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重组病毒细胞传代试验结果表明rBac-GD15HA在传代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病毒滴度,且遗传稳定;鸡的免疫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疫苗在一次免疫后即能诱导较高水平的针对H7N9 AIV的抗体应答,并能提供针对高致病性H7N9 AIV 100%的临床保护。因此,研究结果可作为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研发策略的参考,为其防控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也为今后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奠定一定的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9年18期)
宋颖超,袁润余,武婕[3](2019)在《2006-2018年广东省By系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基因进化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2006-2018年广东省流行的By系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基因进化特点,部分阐明2017年冬季流感流行的病原学原因。方法采用时空抽样方法对2006-2018年广东省流行的By系流感病毒进行抽样、鉴定、分离和HA基因序列测定,应用Mega7.0和BioEdit7.1.9软件对HA基因核苷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广东省2006-2018年流行的By系病毒HA基因进化与时间推移相关,与地域分布无关,相同年份HA基因病毒在HA基因进化树中位于同一分支。2006-2008年广东By系病毒与2013-2015年推荐的北半球疫苗株B/Massachusetts/2/2012位于Clade2分支,HA蛋白发生R48K、K88R、P108A、G132R、D196N、S229G、E478D和I554V等8个氨基酸位点的突变。2008-2011年是广东省By系病毒交替时期,部分病毒的HA出现K48R、A108P和R132G等3个位点的回复突变,且新增S150I、N165Y和N202S和S229D等4个氨基酸位点突变,进化成Clade3分支,Clade3和Clade2分支病毒同时存在。2012年起Clase3分支完全取代Clade2分支成为广东主要流行分支,且与2015-2018年推荐的北半球疫苗株B/Phuket/3073/2013位于相同分支。2017年冬季广东省流行的By系病毒仍属于Clade3分支,氨基酸突变位点的频率增加,但突变位点均不在抗原表位区。结论 2017年冬季广东省流感流行的主要原因不是By系流感病毒突变,而是人群免疫压力的缺失,推行接种包括By系在内的四价流感疫苗,可预防或减少流感的发生和传播。(本文来源于《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研究论坛论文集》期刊2019-09-24)
徐岩[4](2019)在《基于H1N1血凝素蛋白的广谱甲型流感病毒多肽免疫原设计及免疫原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并具有一定季节性。流感病毒会不定期地引起大流行,导致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很高。流感病毒完整基因片段的重组形成新亚型,而且由于人群缺少对新亚型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从而引起大流行。历史上所记载的流感大流行都是由重组病毒株引起的。病毒基因突变的发生以及新亚型的病毒的出现,都引起了人们对健康问题的担忧。对于流感的治疗,流感病毒药物,如奥司他韦、扎那米韦,对流感病毒有一定控制作用,但由于耐药性的产生,流感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所以疫苗接种是预防和控制流感的主要策略。由于免疫系统很容易识别的病毒蛋白中不断变化的基因,使得病毒能够逃避接种疫苗产生的抗体反应。这些基因变化引发新的高致病性菌株,有可能导致流感大流行。因此需要经常更新疫苗,以确保其有效性。研究表明,HA头部抗原的快速进化,使其特有的免疫系统对即将到来的流感季节中出现的漂移株可能没有效果。相比之下,在亚型间高度保守的HA茎部区表位引发的免疫应答,可以产生更广泛的交叉保护性免疫。因此,一种能够将免疫反应集中在HA2表位上的疫苗,可能是对漂移的流感病毒株提供交叉反应免疫的关键。并且针对高度保守的HA2茎部区域最近被提出作为设计通用流感疫苗的有用策略。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本研究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新型的表位多肽免疫原,此多肽免疫原保守性较高,包含简短的线性的优势表位,并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较好的中和活性。首先针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内1934年到2016年5989条流感病毒红细胞凝集素(HA)序列进行保守性分析、B细胞表位预测、T细胞表位预测以及对HA结构模拟,从中获得了高度保守并含有B、T细胞优势表位的嵌合的八条多肽序列。化学合成偶联KLH载体,并通过一系列包被不同抗原的免疫原性检测,我们确定了叁条免疫原性较高的多肽免疫原。并且基于此初步筛选的多肽序列,经过免疫原优化设计,再次偶联Ferritin载体,拟增加免疫原的免疫原性。ELISA结果显示重组蛋白免疫血清具有较高的结合活性。体外微中和实验结果表明重组蛋白免后抗体血清对H1N1亚型和H3N2亚型病毒均有中和活性。这种交叉中和活性间接证明了我们设计的流感表位的广谱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的筛选、设计、制备和评价了H1N1流感病毒HA茎部保守区表位多肽免疫原,此免疫原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和良好的中和活性。本研究设计的免疫原在流感病毒疫苗应用中不仅能够降低研发成本,而且能够缩短研发周期,有效的应对流感大爆发。此段高保守性HA2茎部表位的设计及中和活性的检测,能够为未来开发广谱流感疫苗奠定了理论基础,并对流感病毒临床免疫治疗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单元春,王爽,周剑惠,吴东林,杨尧[5](2019)在《吉林省2001-2016年成人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亲缘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吉林省成人麻疹病毒血凝素(Hemagglutinin, H)蛋白亲缘关系。方法选取2001-2016年吉林省成人麻疹病毒流行株,进行毒株复苏、H蛋白扩增和测序,分析H蛋白的亲缘关系和同源性。结果共获得吉林省2001-2016年30株成人麻疹病毒流行株,均为H1a基因亚型。这些流行株与H1a基因型代表株China93-4/H1a之间H蛋白的亲缘关系随时间推移呈逐渐疏远趋势。流行株之间、流行株与H1a基因型代表株之间以及流行株与疫苗株S191之间,H蛋白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均随年代推移而逐渐减小。结论吉林省2001-2016年成人麻疹病毒流行株H蛋白的亲缘性呈减小趋势。建议持续开展毒株变异监测以及麻疹流行病学和疫苗有效性研究,进一步探索成人麻疹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9年03期)
赖天莹,李永刚,单颖[6](2019)在《含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VSV假病毒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含有H6N2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HA)的疱疹口炎病毒(VSV)。方法以H6N2亚型禽流感病毒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为模板,扩增HA基因,并与pcDNA3.1+载体连接;使用VSVΔG*-G病毒感染制备VSVΔG*-HA假病毒,并对其血凝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成功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cDNA3.1HA;HA蛋白表达于293T细胞;荧光显微镜证实VSVΔG*-HA假病毒包装成功;活性试验显示VSVΔG*-HA假病毒具有与禽流感病毒相似的血凝活性。结论含有H6N2型禽流感病毒HA蛋白的VSV假病毒安全、可靠,为进一步对禽流感病毒受体等研究及筛选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思路。(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9年08期)
单元春,王爽,周剑惠,吴东林,杨尧[7](2019)在《吉林省成人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素蛋白抗原位点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吉林省成人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素(Hemagglutinin,H)蛋白抗原位点变异。方法选取吉林省2001-2016年成人麻疹病毒株,经复苏传代、提取核酸、基因扩增获得麻疹病毒H蛋白的分段产物,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本研究获得吉林省30株成人麻疹病毒株,与疫苗株S191、H1a基因型代表株China93-4相比,其H蛋白的组间遗传距离分别从2001年的0.050、0.005增加到2016年的0.055、0.011。H蛋白抗原决定簇位点211、240和303发生氨基酸变异,多个位于H蛋白外膜表面的位点发生变异,变异情况与熵值分析结果一致。所有麻疹病毒株H蛋白均保留了前4个糖基化位点,第5个糖基化位点NLS238-240缺失。结论吉林省2001-2016年成人麻疹病毒H蛋白的遗传距离呈逐年增大趋势,部分抗原决定簇位点和外膜表面位点发生氨基酸变异。(本文来源于《中国疫苗和免疫》期刊2019年02期)
胡增垒,刘晓文,胡娇,顾晗,石磊[8](2018)在《表达分泌型与膜结合型HH7N9 AIV血凝素蛋白重组NDV载体疫苗的免疫原性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以新城疫病毒(NDV)弱毒株LX为载体,构建了一株表达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H7N9 AIV)血凝素(HA)胞外区的重组病毒(LXs HA),并与一株前期构建的表达膜结合型HA的重组病毒(LXHAF)进行比较。生物学特性评价显示,两株病毒均为弱毒且在鸡胚中的繁殖性能较强。此外,LXs HA主要以分泌形式表达HA蛋白,而LXHAF则以膜结合形式表达HA。鸡的免疫试验显示,两株重组病毒在一次免疫后均能诱导针对NDV载体的血凝抑制抗体,但LXHAF能够诱导较高水平的H7N9 AIV特异性Ig Y抗体,而LXs HA不能诱导H7N9 AIV抗体应答。结果表明,表达膜结合型HA的重组病毒具有针对H7N9 AIV较好的免疫原性,而表达分泌型HA的重组病毒免疫原性较差。这为研发H7N9亚型禽流感载体疫苗提供新的信息与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家禽》期刊2018年14期)
孙颖[9](2018)在《来源于H5N1禽流感患者的广谱抗血凝素蛋白抗体筛选及其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世纪初流感大流行暴发以来,几乎每年都有流感疫情的发生。近年来,除了引发季节性流感的H1N1、H3N2和B型流感病毒之外,一些跨越种属屏障的、新发禽流感病毒(包括H5N1、H5N6、H6N2、H9N2、H7N9和H10N8等)直接感染人,对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威胁,因此,寻找有效的流感治疗措施十分重要。血凝素(Hemagglutinin,HA)是流感病毒表面重要的糖蛋白,也是诱导机体产生抗流感免疫的重要抗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保护性体液免疫。流感病毒感染或者流感疫苗接种所诱导产生的HA抗体主要针对HA头部,可以阻断病毒与唾液酸受体的结合,对机体起到保护作用,但此类抗体常常具有毒株特异性,不能有效抵抗新发或突发流感病毒的感染。近年来,研究者发现大量可以对不同型或亚型流感病毒产生交叉保护作用的抗HA广谱中和抗体。这类抗体主要靶向HA茎部的保守区域,也有少数靶向头部受体结合区以及其他保守区域,从而有效应对由HA抗原的高度变异所导致的免疫逃逸,对流感的防治具有重大意义。为筛选获得广谱抗HA抗体,本研究体外培养H5N1患者外周血B细胞,通过HA结合筛选、H5N1假病毒中和筛选及分子克隆技术,获得了功能性B细胞的抗体基因。随后利用293T细胞表达系统体外表达抗体,使用ELISA及假病毒中和试验筛选潜在的广谱抗体,并进一步鉴定了抗体功能,分析了抗体基因及功能域特点。本课题共筛选4例H5N1患者的6份PBMC标本,主要发现如下:1.成功培养3例H5N1患者不同时间点的4份外周血标本内的B淋巴细胞,发现4份标本中均存在能够分泌H5反应性IgG的B淋巴细胞,部分交叉结合H5和H7。2.从采集时间最早的2#样本(感染后12天)筛选获得124孔H5反应性B细胞,占培养总数的5.78%,其中,23孔可与H7交叉反应(占培养总数的1.07%),7孔对GX-H5N1假病毒的中和百分率在80%以上(占培养总数的0.33%),提示抗H5或H5/H7交叉反应性B淋巴细胞已存在于机体内,病毒感染后可被激活进入外周循环。3.3#和4#样本分别采集于感染后21天和18天,H5反应性B细胞各占1.3%和3.17%,6#样本采集于感染后357天,H5反应性B细胞占培养总数的0.63%,而H5/H7交叉反应性B细胞占H5-B细胞的80%。提示外周血中H5反应性细胞比率随愈后时间增加明显降低。H5反应性或H5/H7反应性B淋巴细胞可参与外周循环,感染后一年也能检测到。4.筛选获得44株H5反应或H5/H7反应性抗体,41株与H5和H7交叉反应,2株分别由VH1-69和VH1-2编码的广谱抗体具有体外中和效应。5.分析2#样本所得抗体基因使用频率,发现VH1-69和VH3-30基因占据主要优势。VH1-69编码的Ab2-12D5和Ab2-12G8识别HA茎部,与已报道的抗Group1 HA广谱中和抗体CR6261识别相似的抗原表位。两株抗体均具有VH1-69抗体特征性的识别HA茎部的IFY区域。Ab2-12D5可识别Group1不同亚型HA,对2009pdm H1N1,H5N1和H5N6具有广谱中和作用;而Ab2-12G8不具有中和活性,但可与Group1和Group2HA交叉反应,识别谱更广。两株抗体均可在体外诱导产生抗体依赖的细胞毒效应(ADCC)作用。6.从3#样本中获得VH1-2编码的广谱抗HA抗体:Ab3-32G7.1。该抗体可有效结合Group1不同亚型HA,并能够中和2009pdm H1N1,H5N1和H5N6毒株。7.2#样本中编码交叉反应性抗体的VH3-30基因CDR区变异程度不同,对H5、H7的亲和力不同。CDR3中的111位的长疏水区MIVGAVL,LCDR3的99位D可能参与对HA茎部helixA的作用,从而影响对H5及H7的结合。结论:1.广谱反应性抗HA抗体也能在H5N1患者体内发现,可识别HA茎部表位,具有中和活性或ADCC效应。2.H5N1病毒感染人可快速诱导机体产生广谱保护性抗体,这很有可能是机体记忆性B细胞被激活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期刊2018-06-30)
Hao,Song,Jianxun,Qi,Haixia,Xiao,Yuhai,Bi,Wei,Zhang[10](2018)在《H4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从结合禽源到人源受体适应的分子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简介低致病性禽流感H7N9病毒在人类的暴发传播使得人们对低致病性禽流感的潜在威胁有了新的认识。H4亚型流感病毒属低致病性禽流感,在野禽及家禽中都有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及北美的许多国家和地区广泛流行。除了感染禽类,H4亚型流感病毒已经在海豹和猪等哺乳动物中分离到,特别是在加拿大分离到的(本文来源于《科学新闻》期刊2018年04期)
血凝素蛋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有效防控H7N9亚型禽流感疫情,研制能够预防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的疫苗非常必要。研究基于昆虫杆状病毒表达载体系统(BEVS),构建并拯救了一株表达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血凝素蛋白(HA)的重组杆状病毒rBac-GD15H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及免疫印迹试验鉴定结果表明rBac-GD15HA的HA蛋白在Sf9细胞中成功表达;重组病毒细胞传代试验结果表明rBac-GD15HA在传代过程中能保持较高的病毒滴度,且遗传稳定;鸡的免疫试验结果显示,重组疫苗在一次免疫后即能诱导较高水平的针对H7N9 AIV的抗体应答,并能提供针对高致病性H7N9 AIV 100%的临床保护。因此,研究结果可作为H7N9亚型禽流感疫苗研发策略的参考,为其防控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也为今后广谱流感疫苗的研发奠定一定的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凝素蛋白论文参考文献
[1]..科学家深度解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跨种传播机制[J].江西饲料.2019
[2].孙一,李如梦,李军,马春喜,赵以恒.表达高致病性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的重组杆状病毒疫苗候选株的构建与免疫效果评估[J].中国家禽.2019
[3].宋颖超,袁润余,武婕.2006-2018年广东省By系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基因进化特点[C].新发与再发传染病研究论坛论文集.2019
[4].徐岩.基于H1N1血凝素蛋白的广谱甲型流感病毒多肽免疫原设计及免疫原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9
[5].单元春,王爽,周剑惠,吴东林,杨尧.吉林省2001-2016年成人麻疹病毒血凝素蛋白亲缘关系分析[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9
[6].赖天莹,李永刚,单颖.含禽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VSV假病毒制备[J].中国公共卫生.2019
[7].单元春,王爽,周剑惠,吴东林,杨尧.吉林省成人麻疹病毒流行株血凝素蛋白抗原位点变异研究[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9
[8].胡增垒,刘晓文,胡娇,顾晗,石磊.表达分泌型与膜结合型HH7N9AIV血凝素蛋白重组NDV载体疫苗的免疫原性比较[J].中国家禽.2018
[9].孙颖.来源于H5N1禽流感患者的广谱抗血凝素蛋白抗体筛选及其功能研究[D].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8
[10].Hao,Song,Jianxun,Qi,Haixia,Xiao,Yuhai,Bi,Wei,Zhang.H4亚型流感病毒血凝素蛋白从结合禽源到人源受体适应的分子基础[J].科学新闻.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