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微乳剂论文_梁迪

导读:本文包含了亚微乳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乳剂,浓度,丁香,尼莫地平,最小,紫杉醇,病原菌。

亚微乳剂论文文献综述

梁迪[1](2013)在《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微乳、亚微乳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萘普生、氟比洛芬为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的代表性药物,具有抗炎、止痛等功效。研究表明长期口服此类药物易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溃疡及由此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穿孔等。利用非甾体抗炎药中的羧酸基团将其制备为前药可有效降低其胃肠道的毒副作用是目前可行的方法之一。丁香酚为植物丁香挥发油的主要成分,近年来研究表明具有抑菌、镇痛、麻醉等活性,临床主要用于牙科龋齿、牙髓止痛。但由于其结构中含有酚羟基,久置空气中易被氧化变质,且有特殊气味,不易长期保存及制剂。本文利用前药原理将具有相近药理活性的萘普生、氟比洛芬与丁香酚拼合成前体药物,期望寻找到即可以降低非甾体类抗炎药的引起的胃肠道副作用,同时又能够增强丁香酚的稳定性的前体药物。本文首先合成了两个前体药物,系统研究了前体药物的理化性质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制备了可供口服的微乳和可供静脉注射的亚微乳,并对此两种制剂进行了体内的药动学、组织分布和药效学研究,旨在通过研究为该类药物的结构改造和制剂探索方向。以萘普生(或氟比洛芬)和丁香酚为原料药,以草酰氯(或二氯亚砜)为酰化剂,通过酰化反应合成了前体药物萘普生丁香酚酯(NEE)和氟比洛芬丁香酚酯(FEE);所得化合物结构均经过IR、MS和1H-NMR确认了结构。建立了NEE、FEE体外分析方法,对NEE和FEE的初步稳定性及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稳定性研究表明NEE和FEE在光照、高温、高湿条件下均很稳定。溶解性实验表明NEE和FEE皆为水难溶性药物,而FEE在短链醇及油中的溶解性较NEE好,考虑到以乳剂为载体的药物要在油相中具有一定溶解性才能满足载药量的前提,本文选用FEE为模拟药物进行制剂及药动学方面的研究。在不同pH缓冲液的稳定性研究表明,FEE在中性和偏酸性条件下较为稳定,碱性条件下极不稳定。为了改善药物的溶解性、提高生物利用度,在理化性质研究基础上,选用微乳为药物载体,制备了可供口服的微乳剂。以滴定法绘制伪叁元相图,以叁元相图中的O/W微乳区的面积大小为评价指标,考察了不同的油相、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组成变化对微乳形成的影响,最终确定了以油酸乙酯(EO)为油相、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为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PEG-400)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了微乳制剂,确定了微乳的最佳处方组成(EO:Cremophor EL:PEG-400:Water=5:20:10:65)。考察了微乳的理化性质,微乳透射电镜下呈圆球状,平均粒径为26.74±5.52nm,Zeta电位为-7.88±2.88mV,电导率为48.8μs/cm,粘度为59.7mPa s,相变温度为72℃。对微乳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考察,实验表明在高温条件下该体系不稳定。为了扩展不同的给药途径,满足不同患者的给药需求,本文还采用两步均质法制备了FEE可供静脉注射用的亚微乳制剂。以粒径、电位及稳定系数Ke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考察了亚微乳制剂的处方组成及工艺条件。最终确定了以20%的注射用大豆油为油相,乳化剂总量为1.5%(大豆磷脂:F68=3:1),油酸用量为0.1%,以高速剪切分散机8000rpm/min在60℃条件下剪切分散8min制备初乳,将初乳移至高压均质机中以12000psi压力均质12次,充氮气灌封,121℃灭菌15min。理化性质研究表明以此法制得的叁批亚微乳平均粒径为220nm左右,zeta电位为-40mV左右。稳定性试验表明:本品经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稀释后,其粒径、电位无明显变化;高温、光照、低温实验表明该制剂应尽量避光保存。建立了血浆及组织匀浆中氟比洛芬测定的HPLC法,体外血浆及肝匀浆的降解动力学实验表明,FEE可迅速转化为氟比洛芬,具备成为前药的条件。以大鼠为试验对象,对FEE口服微乳和静脉注射用亚微乳进行体内药动学研究,并以自制的氟比洛芬混悬剂和注射剂为参比制剂进行比较,以药动学软件BAPP2.0计算了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1)灌胃氟比洛芬混悬剂药动学过程符合一室开放模型,FEE微乳符合二室开放模型;FEE微乳与氟比洛芬混悬剂药动学参数相比,Tmax有所延长,AUC有显着性增加。(2)FEE亚微乳和氟比洛芬溶液组的药动学过程符合二室模型,药时曲线和药动学参数无明显差异。组织分布研究表明,FEE亚微乳大鼠尾静脉注射后,其在肝、肺分布较多,在脑中含量最低。急性毒性试验表明,口服微乳的LD50为514.4mg/kg,静脉注射亚微乳的LD50279.7mg/kg;安全性试验表明FEE亚微乳制剂体外不引起溶血,对家兔的耳缘静脉注射无刺激性。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口服微乳或静脉注射亚微乳,对醋酸扭体和热板法所致小鼠疼痛的镇痛效果与参比制剂相当,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也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3-06-01)

崔向磊,曹青日,张文芳,崔京浩[2](2012)在《伏立康唑冻干亚微乳剂的大鼠体内组织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自制伏立康唑亚微乳剂与市售制剂的大鼠静脉给药后的组织分布。方法:制备伏立康唑冻干亚微乳剂,按照36 mg.kg-1的给药剂量大鼠尾静脉给药,考察伏立康唑在预定时间的组织分布情况。HPLC测定大鼠血浆和各组织中伏立康唑的浓度。结果:给予2种伏立康唑制剂后,在0.5,2和8 h时大鼠各组织内药物分布接近。在脂肪、肝、心等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偏高,在肌肉、盲肠、子宫等组织内浓度相对较低。结论:大鼠给予伏立康唑亚微乳和注射用伏立康唑后,二者在大鼠体内具有类似的组织分布行为。(本文来源于《中国新药杂志》期刊2012年21期)

袁海兰,黄小丽,杨先乐[3](2012)在《桉叶油亚微乳剂对几种常见鱼类病原菌抗菌活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测定桉叶油亚微乳剂对几种常见鱼类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探讨桉叶油亚微乳剂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采用NCCLS推荐的微量稀释法测定桉叶油亚微乳剂对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海豚链球菌(Strptococcus iniae)4种鱼类常见病原菌和一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体外抑菌效果。【结果】桉叶油亚微乳剂对鳗弧菌、维氏气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海豚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MIC分别为9.290mg/ml、18.58mgml、9.290mg/ml、0.2904mg/ml、9.290mg/ml。其中,对海豚链球菌抑菌作用最明显。桉叶油亚微乳剂仅对海豚链球菌具有较好的杀菌作用,MBC为0.5808mg/ml,对其余供试菌株均杀菌作用不明显或无杀菌作用。【结论】本实验首次将桉叶油运用于鱼类细菌致病菌研究,初步了解桉叶油对鱼类细菌性疾病防治的疗效,为新型高疗效中草药渔药开发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1-06)

高朝阳,李娟,芦霜[4](2012)在《水飞蓟宾口服亚微乳剂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水飞蓟宾口服亚微乳并研究其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方法:采用薄膜分散-探头超声法制备水飞蓟宾亚微乳。大鼠分别灌服水林佳(市售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胶囊)和水飞蓟宾亚微乳,于不同时间点取血,HPLC法测定血药浓度,采用DAS(Date Acquisition System)软件求算药动学参数。结果:水飞蓟宾亚微乳制剂的平均粒径为(155.9±2.2)nm,Zeta电位为-(29.62±0.03)mV,体外释放动力学符合Weibull方程;大鼠灌服水林佳和水飞蓟宾亚微乳后MRT分别为(1.73±0.03)h和(3.44±0.08)h,AUC0-∞分别为(1.83±0.38)mg·h·L-1和(4.72±0.48)mg·h·L-1。水飞蓟宾亚微乳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257.9%。结论:水飞蓟宾制成亚微乳制剂后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提高了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本文来源于《药学与临床研究》期刊2012年04期)

秦雪,王成港,任晓文[5](2012)在《普罗布考亚微乳剂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中链甘油叁酯为油相,蛋黄卵磷脂和泊洛沙姆188为乳化剂,采用高压乳匀法制备普罗布考亚微乳剂。以平均粒径、多分散系数(PDI)、电位和稳定性等评价指标优化了处方。按优化条件制得的普罗布考亚微乳稳定性良好,平均粒径(168.8±1.5)nm,电位(-50.1±1.7)mV,载药量为(4.2±1.6)mg/ml。(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工业杂志》期刊2012年05期)

班俊峰[6](2012)在《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增加难溶性物质的溶解度是药剂学研究热点之一,溶解度低、稳定性差物质的研究是其中最为突出的难点问题。本文采用纳米粒和水包油亚微乳相结合的给药体系,拟制备将纳米粒包载于亚微乳体系中的给药系统,体系中亚微乳对难溶性物质起到增溶作用,包载与亚微乳油相中的纳米粒,达到增加制剂中药物稳定性与载药量的目的。制剂中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辅料,安全性好,制备工艺简单,可实现工业化大生产。将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剂进一步制成干乳剂,提高了不稳定性物质在制剂中的稳定性。番茄红素(Lycopene,LYCO)是脂溶性不饱和碳氢化合物,为类胡萝卜素中的一种,具有良好的抗衰老、防辐射、防止紫外线对皮肤的损害作用及抗氧化作用。但番茄红素分子结构中共轭多不饱和脂肪烃结构的存在,导致其稳定性差、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低。本研究以其为模型药物,采用生物相容性好的辅料制备了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剂,可提高其溶解度与稳定性;同时针对制剂自身稳定性差的特点,进一步制成干乳剂,提高LYCO在制剂中的稳定性。本课题建立了LYCO的HPLC含量测定法,进行了不同乳化剂对LYCO增溶能力的考察,在油溶液中LYCO的溶解度较水溶液及与乳化剂混合溶液中高,大豆油、花生油与乳化剂的配伍使用均可以增加LYCO的溶解度。以大豆油、大豆磷脂、丙叁醇和SPAN-40为油相,水、TWEEN-20为水相,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剂。外观呈现橙红色,体系中无油花,不挂壁,用水稀释后有淡蓝色乳光。平均粒径为(180±15)nm(PDI0.092±0.01),Zeta电位为(-31.83±1.64)mV,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中药物含量为(1.02±0.16) mg·mL~(-1),载药量为番茄红素水包油亚微乳最高载药量的3.9倍。分别在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下观察不同粒径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的形态。结果显示,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体系中乳滴呈球状,大小均匀,边缘光滑,且乳滴中包含有颗粒状物质,番茄红素水包油亚微乳中则未观察到有颗粒状物质存在。考察了LYCO在纳米粒亚微乳体系中的分布情况,经测定LYCO在纳米粒亚微乳剂中溶解在水相中的药物量占3.18%,存在于油相中的药物有26.58%以上。其中70.05%的药物存在于纳米粒当中。优选冻干保护剂为蔗糖:甘露醇(3:1),制备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剂的冻干乳剂,干乳中冻干保护剂与油相的比例为2:1(V/V)。冻干过程为冻干保护剂与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混合均匀后,冷阱冷却预冻6小时,-40℃真空干燥8小时,-40℃~0℃干燥8小时,升温至20℃持续4小时去除残余水分,冻干过程中压力保持在10MPa,冷凝器温度控制在-60℃。以2%HPMC(E3)水溶液为黏合剂,乳糖:蔗糖(97:3)为载体材料,高速剪切搅拌制粒机制备空白颗粒,控制流化床进口温度:50~60℃;喷雾压力:14~18Bar;喷液速率:3~5g·min~(-1);可制备2.37mg·g-1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干颗粒。采用甘露醇:蔗糖(4:1)为载体,按照载体与乳剂1:10(m/m)的比例加入固体载体材料,磁力低速搅拌,混合均匀,控制进口温度130℃、雾化压力20psi,一旦溶液喷完,降低进口温度至110℃,使出口温度维持在50℃~60℃左右约10min,使LYCO喷雾干燥粉末含水量降低。使用本法对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剂进行干燥解决了采用流化床颗粒干燥法发生纳米颗粒的不可逆团聚,保持了纳米的优势。考察了LYCO、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剂和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干乳剂的稳定性。结果表明,LYCO对光照、温度和湿度均敏感,故因选择在低温、干燥且避光条件下保存。考察了LYCO在溶液中的稳定情况。与LYCO相比,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剂的稳定性已有提高,但对温度仍然敏感,在光照条件下不稳定。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剂需放置在4℃,冲氮避光密闭保存。对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的干乳剂进行了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观察,25℃长期留样观察6个月内制剂性状、药物含量符合规定,复溶时间略微延长,粒径分布、Zeta电位没有显着变化。在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干乳剂质量稳定,长期试验仍在进行中。通过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剂的处方与工艺筛选、制剂特征、稳定性、安全性考察表明水包油包纳米粒亚微乳剂有以下优点:⑴增加制剂中难溶性物质的载药量;⑵使用生物相容性好的辅料,制剂安全性好;⑶以亚微乳作为纳米粒的载体,可增加纳米制剂的物理稳定性;⑷可进一步制成干乳剂,增加不稳定药物的化学稳定性;⑸易于工业化生产。本课题为番茄红素工业化生产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为不稳定性的难溶性物质研发提供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广东药学院》期刊2012-04-01)

李彩兰,郭杨庆,曾玉兰[7](2011)在《尼莫地平亚微乳剂制备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制备尼莫地平亚微乳并对其性质进行考察。方法:本实验通过正交试验设计优选了尼莫地平并亚徽乳的最佳处方及制备工艺,通过ξ电位的测定、含量测定、包封率的测定和稳定性的考察等研究了尼莫地平尼高亚微乳的性质。结果:尼莫地平亚微乳的最佳处方工艺组合为磷脂与泊洛沙姆的比例为2:1(w:w),高速搅拌乳化时间为10min,制备温度为70℃,所制备的乳剂包封率为98.9%,ξ电位为-32.5 mV,平均粒径为143nm。稳定性考察表明该乳剂在常温及加速3个月条件下均较稳定。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尼莫地平亚微乳粒度分布范围窄,稳定性较好,包封率较高。(本文来源于《求医问药(下半月)》期刊2011年06期)

李建勋,华海婴,李瑞[8](2010)在《紫苏醇亚微乳剂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紫苏醇亚微乳剂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作用。方法:以紫苏醇溶液为对照,采用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0、50、100、200、400、800μmol·L-1)紫苏醇亚微乳剂处理不同时间(24、48、72h)后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抑制率及半数抑制量(IC50)值,并设立空白组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试验组与对照组在作用24h、浓度高于400μmol·L-1,48h、浓度高于100μmol·L-1,72h、浓度高于50μmol·L-1时均表现出明显抑制作用(P<0.05);后2组抑制作用比较无显着性差异;试验组与对照组对MCF-7细胞株的IC50值分别为353.9、377.9μmol·L-1。结论:紫苏醇制成亚微乳剂后与其溶液比较,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具有相同的抑制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药房》期刊2010年45期)

董武军,刘玉玲[9](2009)在《HPLC法测定黄芩素静脉注射亚微乳剂的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黄芩素静脉注射亚微乳剂中黄芩素含量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化学破乳法,以无水乙醇为破乳剂破坏乳剂界面性质,制备供试品溶液;以kromasil(C18(5μm,4.6mm×250mm)为色谱柱,甲醇-0.05%磷酸(65∶35)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检测波长275nm,外标法测定。结果:乳剂中加入50倍无水乙醇可获得澄清透明的供试品溶液;在1.2~48.0μg·mL-1浓度范围内,峰面积与黄芩素浓度的线性方程为A=56.23C-2.703,r=0.9999;低、中、高浓度连续进样的RSD分别为1.1%,0.23%,0.10%;8h内样品溶液稳定,样品重复测定的RSD为1.2%;平均回收率为100.7%(n=9)。结论:无水乙醇具有良好的破乳效果,空白乳剂对测定无干扰,方法简便、准确,能够满足黄芩素亚微乳剂中黄芩素含量测定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药物分析杂志》期刊2009年12期)

和素娜[10](2009)在《多烯紫杉醇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建立了多烯紫杉醇(Docetaxel,DCT)的HPLC体外分析方法,测定了DCT在不同介质中的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考察了DCT在强酸、强碱条件下的稳定性,以及高温条件下水对药物的影响,结果表明,DCT在油中和水中溶解性都很差,在强酸、强碱以及高温条件下水中的稳定性均较差。本研究中用大豆卵磷脂将其制备成磷脂复合物,并进一步制备成静脉注射用亚微乳剂,以最终制备的亚微乳剂的外观和稳定性常数为评价指标,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磷脂复合物,通过单因素考察优化出多烯紫杉醇磷脂复合物的最佳制备工艺,即反应溶剂为乙醚,反应时间为0.5h,药物浓度为10 mg·mL-1,药物与磷脂的最佳摩尔比为1:2;并用差示量热分析法(DSC)和红外光谱分析法(IR)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形成了磷脂复合物这一新的物相。最后测定了DCT磷脂复合物在大豆油、MCT中的溶解度和正辛醇-水系统中的油、水分配系数分别为8104.6 ug·mL-1.13909.09 ug.mL-1和1116.7。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了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对处方中的油相、乳化剂、乳剂的pH值、均质压力和灭菌方法等通过单因素实验进行了筛选。以所制备乳剂的稳定性常数(Ke)为考察指标,对处方中油相的用量、乳化剂的用量、大豆卵磷脂与吐温-80的比例、油酸的用量等几个主要影响因素通过正交设计实验进行了优化,最终确定出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的最佳处方组成为:MCT15%,大豆磷脂2.4%,Tween.80 0.6%,DCT0.4%,油酸0.4%,VE0.01%,甘油2.25%;最佳制备工艺为:初乳化温度为70℃,高速搅拌乳化时间为10 min,均质压力为30 Mpa,均质次数为4次,121℃灭菌15min。对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的性质进行了考察。所制备的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为白色乳状液体,有兰色乳光,平均粒径为150nm左右,pH值为5.5-6.5,含量为98.3%,包封率为99.4%,符合静脉注射标准;配伍稳定性实验表明,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与5%葡萄糖和0.9%氯化钠配伍后6h内使用安全;冷冻-融化循环试验表明,冷冻对乳剂的物理稳定性影响较大,不能将该乳剂放置冰箱中冷冻;对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的稳定性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在(25+2)℃加速实验条件下放置2个月后,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外观性状没有发生变化,pH值和DCT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长期实验中,在(4±2)℃避光条件下放置2个月,乳剂的外观、粒径、pH值和DCT含量均无明显变化,表明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在低温条件下稳定性良好。溶血性实验表明,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体外不引起溶血或凝血。本文进行了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建立了血浆样品中DCT的HPLC分析方法,内标为卡马西平。通过大鼠尾静脉注射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和注射液,用HPLC法测定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用3P87实验药代动力学计算机程序,对血药浓度-时间曲线分别进行隔室模型拟合,结果表明,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静脉注射后,其药动学在大鼠体内符合一隔室模型。采用统计矩的非隔室动力学理论计算各项药动学参数,结果表明:与DCT注射液相比,DCT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在大鼠体内的平均滞留时间延长,呈现一定的缓释效果。(本文来源于《沈阳药科大学》期刊2009-05-01)

亚微乳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自制伏立康唑亚微乳剂与市售制剂的大鼠静脉给药后的组织分布。方法:制备伏立康唑冻干亚微乳剂,按照36 mg.kg-1的给药剂量大鼠尾静脉给药,考察伏立康唑在预定时间的组织分布情况。HPLC测定大鼠血浆和各组织中伏立康唑的浓度。结果:给予2种伏立康唑制剂后,在0.5,2和8 h时大鼠各组织内药物分布接近。在脂肪、肝、心等组织内的药物浓度偏高,在肌肉、盲肠、子宫等组织内浓度相对较低。结论:大鼠给予伏立康唑亚微乳和注射用伏立康唑后,二者在大鼠体内具有类似的组织分布行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亚微乳剂论文参考文献

[1].梁迪.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前体药物的合成及其微乳、亚微乳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崔向磊,曹青日,张文芳,崔京浩.伏立康唑冻干亚微乳剂的大鼠体内组织分布[J].中国新药杂志.2012

[3].袁海兰,黄小丽,杨先乐.桉叶油亚微乳剂对几种常见鱼类病原菌抗菌活性的研究[C].2012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2

[4].高朝阳,李娟,芦霜.水飞蓟宾口服亚微乳剂的制备及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J].药学与临床研究.2012

[5].秦雪,王成港,任晓文.普罗布考亚微乳剂的制备[J].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

[6].班俊峰.番茄红素纳米粒亚微乳剂的研究[D].广东药学院.2012

[7].李彩兰,郭杨庆,曾玉兰.尼莫地平亚微乳剂制备工艺研究[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1

[8].李建勋,华海婴,李瑞.紫苏醇亚微乳剂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J].中国药房.2010

[9].董武军,刘玉玲.HPLC法测定黄芩素静脉注射亚微乳剂的含量[J].药物分析杂志.2009

[10].和素娜.多烯紫杉醇磷脂复合物亚微乳剂的研究[D].沈阳药科大学.2009

论文知识图

},日02豆怕P云饱n丘目《由竹,肋堪酬】...紫杉醇亚微乳剂体外累计释放曲...CsA亚微乳剂的粒径分布图一2sB在亚微乳剂中的分布图一亚乳的示意图一微渗析原理示意图

标签:;  ;  ;  ;  ;  ;  ;  

亚微乳剂论文_梁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