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战争遗留问题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共产党,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中日关系
战争遗留问题论文文献综述
闫立光[1](2019)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一衣带水,两千多年来,和平友好是主旋律,两国人民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不仅促进了各自的发展,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近代,日本在军国主义思想的支配下曾一度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并先后发动了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特别是1931年至1945年间进行的长达十四年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由此产生和引发的系列战争遗留问题对中日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之后,转变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为恢复发展中日邦交关系和维护国家人民的利益,在抗日战争胜利初期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区政权初步处理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基础上,通过制定灵活性的政策、采取多元化的举措,开展了努力推进该问题解决的大量工作。长期以来,学术界关于这一研究主要集中在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阶段,更多侧重于微观维度的考察,而从宏观维度系统探究较为薄弱。加之,201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四十周年,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因此,无论是着力于学术研究点而言,还是基于时间节点来说,全面检视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实践,总结经验,启迪未来,十分必要,也意义深远。正是基于以上考虑,本文在承继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为基本要素和切入点,立足于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坚持问题导向,综合运用文献分析、系统分析、历史分析、交叉研究等方法,多源爬梳、搜集和挖掘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文献、档案馆馆藏档案、代表性党报承载的报道和国外的部分史料等,从宏观透视和微观探究的双重向度历史地、系统地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实践逻辑,进而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并为今后更好地解决问题给出了启示、提出了浅薄建议。具体而言,本论文主要分六章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进行研究。第一章是绪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选题背景,分析了其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分类的方式对国内外学术界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研究的相关方面进行了述评。在该基础上,说明了本文研究的逻辑框架、采用的研究方法,以及创新之处。由此,系统回答了为什么要开展这一研究、如何进行研究等问题。第二章是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相关概述。本部分主要阐释了核心概念的基本方面,重点对作为本文研究的关键词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产生根源、主要内涵、基本特点等叁个维度进行了探究。首先,从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及其投降的性质、国民党挑起内战影响对日罪行的清查、战后世界冷战及美国对日政策的转变等方面分析了该问题产生的背景根源。其次,在明确本文研究的内涵之后,从历史认知、战争赔偿、领土争端、日遗化武、日本战犯与日侨等方面论及了该问题包括的基本要素。在以上两个方面的基础上,概括了该问题所具有的特点。这一章节主要回答了是什么的元问题,为下面开展研究提供了逻辑前提。第叁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依据及基础。本部分主要分析了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主要依据什么,以什么思想为指导,在什么实践基础上解决该问题。国际上形成的涉及处理战后遗留问题的法律性文件、惯例以及邦交正常化以来中日两国发表或签署的相关文件为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历届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的相关论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和解放区中国共产党对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早期处理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解决该问题奠定了实践基础。第四章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中日邦交正常化这一期间中国共产党推进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实践。具体而言,该章节以问题意识为导向,较为详细地回顾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借助民间外交灵活解决日侨回国问题,坚持人道主义原则改造审判酌情释放以宽大处理日本战犯问题,着眼大局对日提出并解决国家层面战争赔偿问题,通过临时集中掩埋初步处理日遗化武问题等方面。之后,简要总结了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实践成效及其对于中日恢复邦交关系具有的积极推动作用。第五章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实践。本部分主要梳理和分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中国共产党对新与旧、历史与现实并存或凸显的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应对与处理的推进实践。其与上一章节共同构成了本文研究的重点内容。具体而言,这一章节仍然坚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系统回顾和概括了中国共产党驳斥纠正日本右翼势力错误的历史认知问题,深入处理日遗化武问题,应对中日钓鱼岛领土争端问题以及表态支持民间对日索赔问题等方面的实践。之后,简要总结了这一阶段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成效及其对于维护历史事实、和平正义、国家和人民利益,以及捍卫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意义。第六章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是规律性凝练与前瞻性启示。这一章节,首先对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历史进程总结出其始终坚持原则性问题不动摇、始终着眼中日发展大局、始终重视民间友好力量、始终遵循国际法和国际惯例等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在此基础上,结合尚未彻底解决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以贯之地同日本右翼势力做坚决斗争,争取日本友好力量的支持与人民的理解,遵循国际法推进领土争端问题的和平解决,制定多元化保障措施彻底销毁日遗化武,加强党和政府对民间索赔工作支持力度等前瞻性启示和建议。总而言之,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政府在推进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上做出了巨大的努力,无论是从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还是恢复和发展中日邦交关系,抑或是捍卫和平与正义来讲,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因此,系统梳理和透视这一期间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实践逻辑,深刻总结基本经验,提出启示建议对于今后最终解决问题或有所裨益。(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郭永虎,暴占杰[2](2017)在《回顾与前瞻:近十年来中国学界关于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侵华战争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但战争遗留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成为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屏障。我国学界对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从未停止。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新史料的不断涌现,中国学界关于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学术史角度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在当前中日关系背景之下,更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王芳[3](2015)在《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31—1945年日本侵略者发动了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尽管现在距离过去那段战争越来越远,但历史遗留下来的一些关键问题,至今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妨碍了中日关系的改善与发展。(本文来源于《学理论》期刊2015年33期)
包树芳[4](2015)在《两次中日战争以及战争遗留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以来,中日之间发生了两次大规模战争,一次是1894-1895年间的甲午战争,另一次即我们普遍称作的抗日战争:始自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1937年中国全面抗战,直至1945年中国抗战胜利。中日之间的这两次战争,对日本来说是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对中国来说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两次中日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灾难,影响了中国的近代化路程,改变了中国的命运。战争虽早已结束,但因日本的侵略及罪行而遗留下来的诸多问题延续至(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15年03期)
刘立伟[5](2013)在《中日战争遗留问题的源头——东京审判与《旧金山和约》》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中日围绕钓鱼岛问题、否认侵略罪行的教科书问题、右翼势力参拜靖国神社问题争端不断,不但阻碍了两国人民的友好交流往来,且制约了中日政治、经济、外交各方面的交流及发展。本文试图从影响中日战争遗留问题的两个重要国际事件(东京审判、《旧金山和约》)对中日历史遗留问题追根溯源,进行深入分析。通过分析,东京审判的不彻底性及美国对《旧金山和约》的主导,使得中日留下至今都难以解决的历史问题。(本文来源于《沧桑》期刊2013年02期)
严海玉[6](2012)在《评析日本法院对侵略战争遗留问题的不当判决——以“浮岛丸”事件的不当判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是,侵略战争结束后在日本京都府舞鹤发生的神秘的"浮岛丸"事件又夺走了数百名朝鲜人的生命。1992年,居住在韩国的幸存劳工及死难者家属在日本提起诉讼。诉讼在第一审阶段部分胜诉,第二、叁审阶段日本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则完全驳回了原告的诉讼请求。日本高等法院和最高法院的判决是无视当事人的人格和尊严,侵害当事人的人权的行为。(本文来源于《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2年06期)
徐勇[7](2011)在《解决日本战争遗留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战争遗留问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经由盟军的东京审判等战后处置而未能完成的日本战争犯罪及其责任的追究。大体有战争责任判断与历史认识类,如靖国神社、教科书等;由日本侵略战争所影响的包括战争赔偿、领土、海洋经济区等国家利益关系类;民间战争受害类,如劳工、慰安妇、军票等叁大类。战争遗留问题根源于近代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战争与殖民统治。日本政府对历史上的战争责任的道歉并不彻底,对于战争遗留问题则坚持否定与不赔偿立场。研究和解决日本战争遗留问题,不仅十分紧迫,也是可能的。战后国际成例与国际法都提供了认识与解决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期刊2011-08-15)
冯东兴[8](2010)在《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中美从朝鲜撤军的外交战》一文中研究指出1958年2月,中国宣布从朝鲜撤出人民志愿军,以实际行动表达中国谋求朝鲜半岛和平的诚意。中国的撤军使同样在朝鲜驻有大量军队的美国陷入尴尬。然而,面对中国的撤军行动与和平外交诚意,美国巧言令色,并利用自己当时能够操控联合国的(本文来源于《传承》期刊2010年16期)
鲍梦隐[9](2010)在《黄河堵口:南京国民政府关于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1938年6月,黄河在花园口决口,以水代兵,阻敌西进,为国民政府的持久抗战赢得时机;但黄河决口泛滥也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其因战争而起却又因战争期间无法解决。抗战胜利后,黄河堵口便成为解决这一系列战争遗留问题的关键,也是战后复员工作中心的首要任务,’围绕着这一水利史上空前巨大的黄河工程,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秉承善后救济的原则,进行了大量的物资和技术上的援助,上自南京国民政府中央、下至县乡地方政府全方位参与了黄河堵口,地方民众尤其是黄泛区灾民以工赈形式在黄河堵口工程中获得救济。国际社会的援助、国家包括地方政府的督导,以及民间社会的广泛参与,促成了黄河堵口的成功。黄河堵口工程也凸显诸多现代化因素。尽管在黄河堵口进程中,各种不利因素曾导致堵口工程几度失败,进展曲折,但在应对重大灾害的举措层面上,黄河堵口体现出国际、国家、民间叁方的良性互动,不失为一个成功的范例。(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0-05-01)
王瑛[10](2009)在《从国际人道法看中日战争遗留爆炸物问题的解决》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战争遗留爆炸物问题造成大量的平民伤亡,也给当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而社会各界都在探讨该问题的解决方法。国际人道法的核心是保护战争受难者,适用国际人道法来解决中日战争遗留爆炸物问题符合国际人道法的宗旨和目标,增加了保护人权的积极途径,符合《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的规定,符合关于战争遗留爆炸物问题的议定书的相关规定,是可行的。其主要方法包括设定警告义务、明确清除责任、明确赔偿责任、建立监督机制等。(本文来源于《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6期)
战争遗留问题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日本侵华战争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但战争遗留问题至今悬而未决,成为影响中日关系正常发展的屏障。我国学界对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起从未停止。特别是近10年来,随着新史料的不断涌现,中国学界关于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从学术史角度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在当前中日关系背景之下,更具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战争遗留问题论文参考文献
[1].闫立光.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解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郭永虎,暴占杰.回顾与前瞻:近十年来中国学界关于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3].王芳.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探析[J].学理论.2015
[4].包树芳.两次中日战争以及战争遗留问题[J].历史教学问题.2015
[5].刘立伟.中日战争遗留问题的源头——东京审判与《旧金山和约》[J].沧桑.2013
[6].严海玉.评析日本法院对侵略战争遗留问题的不当判决——以“浮岛丸”事件的不当判决为例[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
[7].徐勇.解决日本战争遗留问题的必要性和可能性[C].北京中国抗日战争史研究会建会20周年学术论文集.2011
[8].冯东兴.朝鲜战争的遗留问题:中美从朝鲜撤军的外交战[J].传承.2010
[9].鲍梦隐.黄河堵口:南京国民政府关于战争遗留问题的解决[D].河南大学.2010
[10].王瑛.从国际人道法看中日战争遗留爆炸物问题的解决[J].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
标签:中国共产党; 日本侵华战争遗留问题; 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