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关注用心呵护——浅谈如何弥补“留守儿童”的教育空缺

用爱关注用心呵护——浅谈如何弥补“留守儿童”的教育空缺

湖南省邵阳市绥宁县绿洲中学422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父母为了谋生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了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甚至是亲戚朋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可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地学习引导和管理,便出现了性格内向、自我封闭、“心理老化”、缺乏自信、不求上进、不负责任、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也已成为班主任工作中的大难题。那么如何弥补“留守儿童”的教育空缺呢?工作中,我在借鉴了一些成功经验的同时,也摸索出了一些教育方法,现在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一、用“留守”档案捕捉信息

开学伊始,我都要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并为他们建立了动态专门档案。其主要内容为:家长姓名、学生的基本情况、家庭详细地址、联系电话;家长务工单位详细地址、联系电话;监护人或其委托监护人的职业、详细地址、联系电话、身体状况、年龄等情况,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告诉学生及其监护人,以便及时联系。同时,根据本班学生的变动情况,及时补充或变更档案的相关内容。这样做法,有效地建立起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方便沟通的渠道,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关爱联系网络。

二、用“微信”搭建亲情桥梁

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上的创伤。又加上孩子对父母的思念和期盼也是任何亲情无法替代的。于是,我就利用微信这个平台,经常晒上孩子的各种照片、班级活动的精彩瞬间视频。同时还利用微信架设起了孩子与父母“面对面沟通”的桥梁。我做到定期和孩子父母联系,向他们直接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让他们虽在千里之外,也不能忘记自己肩负的责任,并能参与到对子女的教育之中,并且和他们协商好了,每月务必和孩子微信视频一次,向孩子直接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鼓励他们努力向上,让孩子亲耳听到远方父母教诲,真切地感受到父母一直关爱着自己,父母一直在自己的身边,让他们知道自己不再孤独,从而产生自信心,同时也可以减少和预防他们不良行为的发生。这种做法,让家长在了解班级动态,分享孩子成功的喜悦,欣喜孩子成长的同时,也感受到老师平时教学的辛苦,育人的精心,对学校教育就更加支持了,对老师也就越发信任了,家校彼此的心也贴得更紧了。

三、用“偏爱”俘虏“留守的心”

留守儿童因为缺少父母引导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有时会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教师对他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都坚持以“鼓励”、“偏爱”为主,不失时机对他们进行“感情投资”。“鼓励”会让孩子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教师的一句热情的话语、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次亲切的抚摸、作业中的一句评语……都能让学生心荡涟漪、如沐春风。而“偏爱”则是缩短师生心灵距离的一剂“良药”。在路上遇见他,你可以主动先向孩子打招呼,并微笑着说:“孩子,加油!”或是当你发现孩子的作业有了一丁点进步,或者根本就不明显,你也可以鼓励他,在他的作业后面留言:“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这次作业有进步了,加油!老师相信你,能行!”或是早读时,和他闲聊几句,问问他近段时间学习、生活中的一些事,让他读懂,老师在关心他。或是学生生病了,就问问他是不是按时吃药了……这种做法,久而久之,你就会把孩子们的心“俘虏”了,孩子会和你无话不谈,真心把你当成自己的知心朋友。

四、用“活动”构筑快乐平台

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一些孩子内向、自卑、敏感、性格比较脆弱;一些孩子的父母在外打工,经常往家里寄钱,有的甚至给孩子买了手机,加上监护人的娇宠溺爱,导致孩子大把花钱、逃学上网、吸烟喝酒、自暴自弃。针对这些问题,我除了跟孩子们多交流外,还通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咨询、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做法,来规范“留守儿童”的心理行为,给他们传递一些积极健康的思想,帮助他们少走弯路,鼓励他们融入班级集体当中,减少其心灵的孤独和寂寞,使其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爱才能化尴尬为神奇,奏出和谐的育人旋律。”对于长期生活在“孤独城堡”中,处于父母“关爱缺失”的“留守儿童”,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应用爱心、真心、耐心、细心去帮助“留守儿童”,让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沐浴爱的阳光,快乐生活、安心学习,健康成长!

标签:;  ;  ;  

用爱关注用心呵护——浅谈如何弥补“留守儿童”的教育空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