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生物氯氰菊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生物,沉积物,毒性,顺式,烷基苯,铜绿,乳剂。
生物氯氰菊酯论文文献综述
张杰[1](2018)在《沉积物粒径对氯氰菊酯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污染物进入水环境中,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沉积物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其中污染物的毒性,对于准确开展水环境风险评估至关重要,也是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疏水性污染物经地表径流、地表渗透等进入水环境,蓄积于沉积物中。沉积物颗粒组成、材质、大小等性质不同,使其具有不同的沉降速度和沉降距离,形成沉积物不同粒径分布,进而影响沉积物中污染物的吸附/解吸行为,可能导致高毒性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差异,从而改变沉积物的生态风险。但沉积物粒径粒径对高毒性污染物的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的影响仍不清楚。本研究以对底栖动物具有高毒性的杀虫剂氯氰菊酯为目标污染物,从微观层面研究不同粒径沉积物的性质差异,包括总有机碳(TOC)含量、组成、材质、比表面积、孔体积和吸附量;同时,结合生物累积(夹杂带丝蚓)和仿生萃取技术,包括Tenax吸附解吸和固相微萃取(SPME),探讨沉积物粒径对氯氰菊酯解吸过程及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最后,以摇蚊幼虫和钩虾为模式生物开展毒性测试,评估沉积物粒径对毒性的影响。首先,通过湿筛法将野外采集沉积物分成五个粒径,即<20、20-63、63-180、180-500和>500μm,并分别对其进行性质表征。沉积物性质表征结果显示,不同粒径的沉积物TOC含量存在差异,分别为1.78±0.02%、0.817±0.12%、1.04±0.12%、1.66±0.15%和7.99±1.8%。从组成和材质上,五种沉积物可分成四个类型,<20μm的沉积物颗粒主要是表面疏松多孔的黏土;20–63和63–180μm的沉积物既包含表面光滑块状的沙壤土,又包含少量黏土;180–500μm的沉积物颗粒呈块状,表面光滑的沙土;>500μm的沉积物颗粒主要是植物碎屑。不同粒径沉积物的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随沉积物粒径的减小而增加。然后,利用这些沉积物开展仿生萃取和生物积累测试,并结合沉积物孔体积和TOC研究沉积物粒径对生物可及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沉积物中氯氰菊酯的快速解吸部分(F_r)随着孔体积的增加(粒径的减小)而增加;快速解吸速率(k_r)随着TOC含量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孔隙水中氯氰菊酯的自由溶解态浓度(C_f)随着沉积物中TOC含量的增加而降低。不同粒径沉积物中k_r和C_f的变化并未影响氯氰菊酯在生物体内的累积,表明生物摄食沉积物的行为对氯氰菊酯在生物体内蓄积具有重要作用。最后,建立了不同粒径沉积物中氯氰菊酯对摇蚊幼虫和钩虾的剂量-效应曲线,结果显示沉积物粒径越细,氯氰菊酯的半致死浓度(LC50)值越小,即毒性越强。对比仿生萃取数据,虽然粗粒径沉积物中氯氰菊酯解吸速率更快,自由溶解态浓度更高,但细颗粒沉积物的毒性更强,这也进一步表明摄食细颗粒是影响氯氰菊酯毒性的重要暴露途径。在研究沉积物中污染物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时,需要考虑沉积物粒径,特别是细颗粒沉积物的摄食暴露。(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6-01)
姚国君[2](2017)在《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代谢物的环境行为、生物毒性及其污染修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表明,农药使用后80%-90%会进入到土壤中,造成土壤的污染。同时,现有的农药中约30%左右具有手性特征,手性农药对映体在结构上的微小差异可能导致它们在环境中的吸收、分布、降解、富集等行为及毒性毒理存在差异。本论文选取目前广泛使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顺式氯氰菊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主要代谢物顺式菊酸(cis-DCCA)和3-苯氧基苯甲酸(3-PBA)在土壤中的立体选择性环境行为,并研究了该农药在复合污染条件下(重金属和肥料存在下)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同时选择了叁种环境生物:植物(甘蓝,油菜,辣椒,西红柿和黄瓜)、土壤生物(蚯蚓)、两栖生物(牛蛙),分别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选择性吸收、分布、代谢等行为。除环境行为外,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代谢物对蚯蚓的单独和联合毒性以及顺式氯氰菊酯母体及代谢物联合重金属离子对土壤酶的单独和联合毒性也被测定。此外,鉴于顺式氯氰菊酯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及其环境风险,本研究还选取了两种生物炭(竹炭和秸秆),研究了生物炭对土壤中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主要代谢物的修复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在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主要代谢物在土壤中的立体选择性环境行为研究中,本论文选择了五种自然土壤,分别研究了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代谢物在土壤中的选择性降解行为。结果表明,顺式氯氰菊酯在五种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半衰期为13.3天到47.08天。顺式氯氰菊酯在五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有所差异,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降解较慢。同时,五种土壤中的顺式氯氰菊酯表现出了不同的对映体选择性,顺式氯氰菊酯的(+)-(1R,cis,αS)体要比(-)-(1 S,cis,αR)体降解速率快。在实验过程中,顺式氯氰菊酯的两种代谢物cis-DCCA和3-PBA均能检出,且顺式菊酸和3-苯氧基苯甲酸在酸性土壤中更不易降解。在研究了顺式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立体选择性环境行为的基础上,考虑到重金属及肥料与农药的复合污染可能会对农药的环境行为产生影响,本论文选择了黑龙江土壤,研究了两种重金属及四种肥料对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代谢物的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添加组中的顺式氯氰菊酯的降解半衰期要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同时重金属添加组中的的代谢物cis-DCCA和3-PBA的浓度要显着低于空白组,这可能是由于重金属的添加导致了顺式氯氰菊酯降解速率的降低,从而导致代谢物生成速率减慢。顺式氯氰菊酯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降解选择性结果还表明:顺式氯氰菊酯的(+)-(1R,cis,αS)体优先降解,同时对照组相对于重金属添加组选择性更加显着。本实验还测定了顺式氯氰菊酯和重金属对土壤酶的单独和联合毒性,结果显示无论是单独毒性实验组和联合毒性实验组,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实验组。另外,四种肥料对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代谢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的加入会影响顺式氯氰菊酯的降解半衰期。其中尿素和鸡粪的加入可以加速顺式氯氰菊酯的降解,而微生物和过磷酸钙则抑制了顺式氯氰菊酯的降解。同时,肥料添加组中的代谢物cis-DCCA和3-PBA的浓度要与空白组有较大差异,在尿素添加组中,添加组的浓度要高于空白对照组,而在微生物肥中,添加组的cis-DCCA和3-PBA的浓度小于空白对照组的浓度。这可能是因为添加组中的母体代谢物的降解速率的变化影响了代谢物的生成。顺式氯氰菊酯的选择性降解结果表明:顺式氯氰菊酯的(+)-(1R,cis,αS)体优先降解,同时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选择性降解呈现出差异。鸡粪和尿素的加入可以增强顺式氯氰菊酯的选择性降解,其中以鸡粪添加组最为显着,其EF值为0.38,而过磷酸钙和微生物肥料的加入则抑制了顺式氯氰菊酯的选择性降解,其中以微生物肥料的加入最为显着,其EF值为0.50。本论文还选择了五种植物(甘蓝,油菜,辣椒,西红柿和黄瓜),研究了顺式氯氰菊酯在植物体内的立体选择性降解。顺式氯氰菊酯在五种植物中的降解速率有差异,其在甘蓝里的降解速率最快。同时,五种植物中的顺式氯氰菊酯表现出了不同的对映体选择性,顺式氯氰菊酯的(+)-(1R,cis,αS)体要比(-)-(1 S,cis,αR)体降解速率快,但顺式氯氰菊酯在不同植物中的立体选择性表现出差异,通过ES值检验,在辣椒中的立体选择性最高。为评价顺式氯氰菊酯在生物体中的立体选择性残留及代谢行为,本论文选择两栖动物牛蛙和土壤生物蚯蚓为受试生物,研究其母体及代谢物在生物体内的残留及代谢行为。首先,本研究检测了在口服和水暴露条件下,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代谢产物cis-DCCA和3-PBA在牛蛙体内的代谢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暴露实验中,牛蛙的皮肤可以吸收顺式氯氰菊酯,并且该化合物和其两个代谢物在牛蛙的各个器官中检出率较高,这叁个化合物在牛蛙的各个器官中的代谢趋势均是浓度先上升然后5-7天后达到平衡。而在口服实验中,顺式氯氰菊酯和其两个代谢物在牛蛙的各个器官中代谢较快,在8-12h时到达浓度顶峰,然后迅速降解。此实验还研究了顺式氯氰菊酯在牛蛙的各个器官中的分布及对映体选择性,在两种不同暴露条件下,肝脏都更易聚集(-)-(1S-cis-aR)。在顺式氯氰菊酯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和降解行为研究中发现,顺式氯氰菊酯的在蚯蚓体内的代谢曲线峰型富集,且cis-DCCA的浓度要显着高于顺式氯氰菊酯和3-PBA。而在代谢过程中,顺式氯氰菊酯的两种代谢物cis-DCCA和3-PBA的代谢趋势与其母体相似。同时对蚯蚓的毒性结果研究显示:在单独测定叁种化合物(顺式氯氰菊酯、cis-DCCA和3-PBA)时,cis-DCCA和3-PBA对蚯蚓的48h的急性毒性要高于母体化合物顺式氯氰菊酯。联合毒性的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顺式菊酸+3-苯氧基苯甲酸或顺式菊酸+3-苯氧基苯甲酸+顺式氯氰菊酯对蚯蚓的联合毒性均表现为拮抗作用。由于顺式氯氰菊酯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十分必要。因此本论文研究了向土壤中中加入两种生物炭(竹炭和秸秆)对土壤中顺式氯氰菊酯环境行为及对土壤指示生物蚯蚓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生物炭的添加会显着抑制顺式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并导致蚯蚓体内的顺式氯氰菊酯和其两种代谢物浓度下降,对顺式氯氰菊酯的土壤污染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大学》期刊2017-06-01)
张园园[3](2014)在《德国小蠊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抗性遗传方式及生物适合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德国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作为一种世界性的城市卫生害虫,在蜚蠊目中也是最难以治理的种类,它们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环境。德国小蠊还是我国重要的媒介生物控制重点,但是目前的防治手段还是主要通过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随着人类大量使用杀虫剂,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已证实德国小蠊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从而使卫生防疫工作加大了对它的防治难度,因此如何更好地防治德国小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及时、准确地确定德国小蠊抗药性的发生率、抗性水平和发展速度并在此基础上从不同的新角度探讨防治德国小蠊的新方法、新技术将有利于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治策略,同时还将有利于进一步研究杀虫剂的毒性机理。在昆虫抗药性研究中,研究抗性发展和解决抗性问题的基础是抗性品系的抗性遗传方式及生物适合度。本研究将德国小蠊敏感品系(SS)和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品系(RR)作为研究对象。先使用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进行抗性的选育;其次研究了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遗传方式以及杂交品系的相对适合度;还研究了杂交对德国小蠊抗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敌敌畏叁种杀虫剂的影响以及验证了无药剂选择压下的抗性衰退;最后从抗性遗传方式及生物适合度角度探讨了德国小蠊的防治策略,从而为德国小蠊的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德国小蠊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的选育本实验首先用15ppm浓度的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进行了抗性筛选,培育抗性品系。通过对德国小蠊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进行比较发现,高效氯氰菊酯对德国小蠊半致死浓度由原来敏感品系的5.295ppm增加到21.202ppm,抗性倍数提高了4.004倍。(2)德国小蠊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的抗性遗传研究通过将德国小蠊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进行正交和反交,分析得出德国小蠊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的抗性遗传方式。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小蠊抗高效氯氰菊酯的正交品系(RS)与反交品系(SR)的LD-P线(剂量对数-死亡率几率值线)斜率基本相同,且雌雄比例接近1:1,因此抗高效氯氰菊酯德国小蠊的抗性遗传受常染色体控制;德国小蠊抗高效氯氰菊酯的正交品系与反交品系的抗性显性度D值分别为0.236和0.279,均在0-1之间,抗性基因是不完全显性基因;实验表明实际测得的BC代(回交代)高效氯氰菊酯反应曲线在死亡率50%处,实际测得的F2代(自交代)对高效氯氰菊酯的反应曲线在死亡率25%以及75%处也都没有明显的平坡,且Σχ2(BC)为12.3378、Σχ2(F2))为37.6869均大于Σχ2(0.05)为11.07,抗性遗传为多基因遗传。(3)德国小蠊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的生物适合度研究本实验通过比较德国小蠊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以及敏感品系和两者的杂交品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各种生物学特征发现,德国小蠊抗性品系在产卵荚时间、卵荚脱落时间、卵荚孵化率、幼虫孵化个数、卵荚长宽度、幼虫羽化率、发育历期、雌雄比例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利性,适合度下降了62%。杂交品系的各种适合度指标都在敏感品系与抗性品系之间,正交和反交品系的相对适合度分别为0.79、0.74。(4)杂交作用对德国小蠊抗药性的影响RR、SS、RS、SR、BC、F2六种品系德国小蠊分别对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和敌敌畏进行抗药性检测,研究结果显示杂交品系的德国小蠊比抗性品系的德国小蠊的KT50小,说明了杂交品系的德国小蠊抗药性低,杂交作用对德国小蠊的抗药性产生了影响,同时本次实验还验证了无药剂选择压力下德国小蠊抗药性的衰退。(5)德国小蠊的防治策略探讨通过本次实验对德国小蠊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抗性遗传方式及生物适合度的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小蠊杂交容易对药剂产生抗性。在没有产生抗性的区域,应该轮换使用交互抗性低的药剂;在已经产生抗性的区域,应该选择使用没有交互抗性的药剂。本研究为杀虫剂的轮用与暂停使用提供依据,对抗性策略及时做出调整,为德国小蠊的防治提供新理论、新前景。(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3)
曾朝懿[4](2014)在《氯氰菊酯农药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氯氰菊酯(Cypermethrin,CP)等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高效、广谱且最有发展前景的杀虫剂。随着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广泛长期施用,由其所引起的环境问题和农产品中的残留,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特别是第二代菊酯类农药在自然环境中半衰期较长,具有对光和热稳定的特点,经长期的积聚,更加剧了其对环境的威胁。本文从长期喷洒CP的果园土壤中筛选出具备降解CP能力的菌种,通过诱导驯化分离后,获得可耐受CP的菌株20株。从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CP农药的菌株N-02,经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16S rDNA等特征鉴定,结果显示源自果园土壤的N-02菌株为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考察了培养基组成对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N-02降解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胰蛋白胨和酵母浸出粉为培养基提供了主要的氮源和碳源,Zn~(2+)对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N-02降解CP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探讨了不同因素对降解体系中CP含量的影响,其中,装液量、底物浓度、初始pH和培养温度对其降解率有较大影响。经过响应面优化得出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N-02降解CP的优化条件为:装液量21.61 mL、CP浓度26.84 mg/L、初始pH 7.14、胰蛋白胨含量0.30%(w/v)、酵母浸出粉含量0.15%(w/v)、氯化锌含量0.05%(w/v)、培养温度35℃、接种量为5%(v/v)、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96 h,CP降解率为63.36%,与验证实验实测值(62.10%)相接近。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N-02降解CP的特性研究结果显示,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N-02对CP具有较高的降解能力,其生长曲线和CP的降解曲线相对应,且菌株在对数期生长中,对CP降解率达到最快,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在96h时点状气单胞菌(Aeromonas punctata)N-02对20 mg/L CP降解率达到62.31%。该菌株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降解谱较宽,除能降解CP外,还能降解氟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采用GC-MS检测方法,通过分析在优化条件下CP降解生成的中间产物,发现有二氯菊酸(DCVA)及3-苯氧基苯甲醛的生成,说明该菌株降解CP的第一步是由酯酶催化的水解反应。利用该菌株直接降解3-苯氧基苯甲酸(3-PBA),其生成的中间产物中有苯酚与苯甲酸的生成,因此可确定其生物降解途径。论文研究结果丰富了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菌的资源库,为其进一步研究拟除虫菊酯类农药降解途径及生物修复奠定了基础,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价值。(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4-04-01)
许迪,潘竟林,刘万强,姜福平,董俊霞[5](2013)在《多杀菌素、阿维菌素乳油和高效氯氰菊酯3种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防治同一类病虫害的农药种类很多,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选择对施药环境中其他生物安全的农药是非常必要的。通过毒性试验,比较了25 g·L-1多杀菌素悬浮剂、1.8%阿维菌素乳油和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对环境生物蜜蜂、家蚕、赤眼蜂、大型溞和斑马鱼的风险。结果表明,25 g·L-1多杀菌素悬浮剂对蜜蜂为高毒,对家蚕为剧毒,对赤眼蜂为高风险,对斑马鱼和大型溞为低毒;1.8%阿维菌素乳油对蜜蜂为高毒,对家蚕为剧毒,对赤眼蜂为高风险,对斑马鱼和大型溞为剧毒;4.5%高效氯氰菊酯水乳剂对蜜蜂为高毒,对家蚕为剧毒,对赤眼蜂为高风险,对斑马鱼和大型溞为剧毒。3种农药对家蚕、蜜蜂、赤眼蜂均为高风险,但与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氰菊酯相比多杀菌素对水生生物更安全。(本文来源于《生态毒理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郑庆伟[6](2013)在《欧盟批准将氯氰菊酯作为生物杀灭剂产品》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从WTO检验检疫信息网获悉,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公布已批准将氯氰菊酯(cypermethrin)作为一种活性物质用于生物杀灭剂产品。另外,根据欧盟生物灭杀剂产品法规(BPR),该物质批准为产品类型8,作为木材防腐剂的有效期将于2025年5月31日到期。(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3年27期)
陈圆,张龙,李佳佳,刘天晴[7](2013)在《生物相容型氯氰菊酯农药微乳剂的制备与性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2-丁酮为溶剂、葡萄糖酯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为表面活性剂、正丁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生物相容型氯氰菊酯农药微乳剂,通过紫外-可见光光谱测定、负染-电镜分析对体系形貌和结构进行了表征,并进行接触角测定。结果表明,该微乳体系具有较好的热贮稳定性、冷贮稳定性、稀释稳定性和经时稳定性;氯氰菊酯的增溶效果较好,粒径分布均匀,符合微乳剂的标准。在杨福麦7116叶面的接触角较小,易于铺展,适合农业生产上应用。(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3年06期)
董园[8](2012)在《农药氯氰菊酯的生物降解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农药氯氰菊酯疏水性大,性质稳定,半衰期较长,在农田环境中易造成农药残留积累,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生物降解氯氰菊酯不会造成后续污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处理方法。本文利用实验室自有菌株--铜绿假单胞菌GF31截取分子量大于10kDa的胞外粗酶用于氯氰菊酯的降解,温度在20~60℃之间,pH值在5.0~9.0范围内,粗酶都能保持较好的降解活力,最适温度约为60℃左右,最适pH7.0左右。分析了不同浓度、pH值、温度条件下的降解进程、并进行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反应速率符合Michaelis-Menten公式,经实验测定求出米氏常数Km是30.38μg·L-1,最大降解速率Vmax是33.78μg·(L·min)-1。在不同pH值、温度条件下农药降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和动态非线性动力学模型,一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大于0.9,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相关系数R2大于0.97。pH5.0~9.0实测数据与两种拟合曲线的吻合度都较好,酶促降解动力学过程具有较宽的pH适应范围;不同温度对降解进程的模拟效果,相比而言,非线性动力学拟合程度更高。测定外加营养源的铜绿假单胞菌GF31对氯氰菊酯的生物降解规律,可知铜绿假单胞菌GF31能够以50mg·L-1的氯氰菊酯作为唯一碳氮源生长,其降解率是35.41%。无机盐培养基中添加硫酸铵、葡萄糖、蛋白胨均能提高氯氰菊酯降解率,尤其以添加蛋白胨效果最明显,7d后降解率达到81.00%。经GS-MS对产物检测分析,判定氯氰菊酯首先降解成二氯菊酸和间苯氧基苯甲酸,然后进一步分解。无论是酶促降解还是菌体GF31降解,二氯菊酸和间苯氧基苯甲酸浓度均在降解过程中先增大后减小,其中酶促降解的中间产物再次降解的起始时间比菌体降解提前。(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2-05-01)
刘彪,陈桂来,孙彬,王祥川,李云[9](2010)在《氯氰菊酯对斑马鱼生物毒性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鱼类在水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也是主要经济资源之一,对水生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平衡及正常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充分发挥水体生产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均起着重要作用。然而,近几十年来,农药作为一类主要的污染物通过地表径流、淋、溶、干/湿沉降等方式进入水体,在直接影响大型水生植物和浮游藻类的同时,给鱼类等水生动物也带来了一定的毒性效应。因农药使用量大、残留期长、在水体环境中检出率高,因此对农药进行水生生态安全性评价显得十分重要。氯氰菊酯是水体常见的农药污染物,本实验从氯氰菊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实验的传统环境毒理学实验方法入手,在掌握了其半致死浓度的基础上;采用了亚急性毒性实验方式进一步来探讨氯氰菊酯对其组织代谢酶类和HSP70mRNA以及其胚胎发育方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下册)》期刊2010-10-28)
张文雅,张迎梅[10](2009)在《氯氰菊酯通过食物链在鲤鱼肾脏和小肠中的生物积累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鲤鱼为研究对象,对常用农药氯氰菊酯通过食物链(蔬菜-黄粉虫幼虫-鲤鱼)在鲤鱼肾脏和小肠内的富集效应进行了研究。饲喂的蔬菜农药残留剂量为2.00mg·kg-1和10.00mg·kg-1,通过HPLC定量检测黄粉虫幼虫体内及鲤鱼肾脏和小肠内氯氰菊酯的富集浓度,同时对鲤鱼肾脏和小肠组织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氯氰菊酯在黄粉虫幼虫及鲤鱼体内的富集浓度与剂量呈正相关,在食物链中的富集呈逐级递增,且对黄粉虫幼虫及鲤鱼的摄食情况及活动能力有明显的影响,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增大,氯氰菊酯对鲤鱼肾脏及小肠结构损伤程度也增大。因此,杀虫剂氯氰菊酯的使用会通过食物链对环境中生物乃至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影响,应慎重使用。(本文来源于《农业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09年08期)
生物氯氰菊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研究表明,农药使用后80%-90%会进入到土壤中,造成土壤的污染。同时,现有的农药中约30%左右具有手性特征,手性农药对映体在结构上的微小差异可能导致它们在环境中的吸收、分布、降解、富集等行为及毒性毒理存在差异。本论文选取目前广泛使用的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顺式氯氰菊酯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主要代谢物顺式菊酸(cis-DCCA)和3-苯氧基苯甲酸(3-PBA)在土壤中的立体选择性环境行为,并研究了该农药在复合污染条件下(重金属和肥料存在下)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同时选择了叁种环境生物:植物(甘蓝,油菜,辣椒,西红柿和黄瓜)、土壤生物(蚯蚓)、两栖生物(牛蛙),分别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选择性吸收、分布、代谢等行为。除环境行为外,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代谢物对蚯蚓的单独和联合毒性以及顺式氯氰菊酯母体及代谢物联合重金属离子对土壤酶的单独和联合毒性也被测定。此外,鉴于顺式氯氰菊酯对土壤造成的污染及其环境风险,本研究还选取了两种生物炭(竹炭和秸秆),研究了生物炭对土壤中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主要代谢物的修复作用。具体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如下:在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主要代谢物在土壤中的立体选择性环境行为研究中,本论文选择了五种自然土壤,分别研究了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代谢物在土壤中的选择性降解行为。结果表明,顺式氯氰菊酯在五种土壤中的降解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半衰期为13.3天到47.08天。顺式氯氰菊酯在五种土壤中的降解速率有所差异,在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中降解较慢。同时,五种土壤中的顺式氯氰菊酯表现出了不同的对映体选择性,顺式氯氰菊酯的(+)-(1R,cis,αS)体要比(-)-(1 S,cis,αR)体降解速率快。在实验过程中,顺式氯氰菊酯的两种代谢物cis-DCCA和3-PBA均能检出,且顺式菊酸和3-苯氧基苯甲酸在酸性土壤中更不易降解。在研究了顺式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立体选择性环境行为的基础上,考虑到重金属及肥料与农药的复合污染可能会对农药的环境行为产生影响,本论文选择了黑龙江土壤,研究了两种重金属及四种肥料对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代谢物的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重金属添加组中的顺式氯氰菊酯的降解半衰期要显着低于空白对照组,同时重金属添加组中的的代谢物cis-DCCA和3-PBA的浓度要显着低于空白组,这可能是由于重金属的添加导致了顺式氯氰菊酯降解速率的降低,从而导致代谢物生成速率减慢。顺式氯氰菊酯在对照组和实验组中的降解选择性结果还表明:顺式氯氰菊酯的(+)-(1R,cis,αS)体优先降解,同时对照组相对于重金属添加组选择性更加显着。本实验还测定了顺式氯氰菊酯和重金属对土壤酶的单独和联合毒性,结果显示无论是单独毒性实验组和联合毒性实验组,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的活性均低于对照实验组。另外,四种肥料对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代谢物环境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的加入会影响顺式氯氰菊酯的降解半衰期。其中尿素和鸡粪的加入可以加速顺式氯氰菊酯的降解,而微生物和过磷酸钙则抑制了顺式氯氰菊酯的降解。同时,肥料添加组中的代谢物cis-DCCA和3-PBA的浓度要与空白组有较大差异,在尿素添加组中,添加组的浓度要高于空白对照组,而在微生物肥中,添加组的cis-DCCA和3-PBA的浓度小于空白对照组的浓度。这可能是因为添加组中的母体代谢物的降解速率的变化影响了代谢物的生成。顺式氯氰菊酯的选择性降解结果表明:顺式氯氰菊酯的(+)-(1R,cis,αS)体优先降解,同时对照组和实验组中选择性降解呈现出差异。鸡粪和尿素的加入可以增强顺式氯氰菊酯的选择性降解,其中以鸡粪添加组最为显着,其EF值为0.38,而过磷酸钙和微生物肥料的加入则抑制了顺式氯氰菊酯的选择性降解,其中以微生物肥料的加入最为显着,其EF值为0.50。本论文还选择了五种植物(甘蓝,油菜,辣椒,西红柿和黄瓜),研究了顺式氯氰菊酯在植物体内的立体选择性降解。顺式氯氰菊酯在五种植物中的降解速率有差异,其在甘蓝里的降解速率最快。同时,五种植物中的顺式氯氰菊酯表现出了不同的对映体选择性,顺式氯氰菊酯的(+)-(1R,cis,αS)体要比(-)-(1 S,cis,αR)体降解速率快,但顺式氯氰菊酯在不同植物中的立体选择性表现出差异,通过ES值检验,在辣椒中的立体选择性最高。为评价顺式氯氰菊酯在生物体中的立体选择性残留及代谢行为,本论文选择两栖动物牛蛙和土壤生物蚯蚓为受试生物,研究其母体及代谢物在生物体内的残留及代谢行为。首先,本研究检测了在口服和水暴露条件下,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代谢产物cis-DCCA和3-PBA在牛蛙体内的代谢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在水暴露实验中,牛蛙的皮肤可以吸收顺式氯氰菊酯,并且该化合物和其两个代谢物在牛蛙的各个器官中检出率较高,这叁个化合物在牛蛙的各个器官中的代谢趋势均是浓度先上升然后5-7天后达到平衡。而在口服实验中,顺式氯氰菊酯和其两个代谢物在牛蛙的各个器官中代谢较快,在8-12h时到达浓度顶峰,然后迅速降解。此实验还研究了顺式氯氰菊酯在牛蛙的各个器官中的分布及对映体选择性,在两种不同暴露条件下,肝脏都更易聚集(-)-(1S-cis-aR)。在顺式氯氰菊酯在蚯蚓体内的富集和降解行为研究中发现,顺式氯氰菊酯的在蚯蚓体内的代谢曲线峰型富集,且cis-DCCA的浓度要显着高于顺式氯氰菊酯和3-PBA。而在代谢过程中,顺式氯氰菊酯的两种代谢物cis-DCCA和3-PBA的代谢趋势与其母体相似。同时对蚯蚓的毒性结果研究显示:在单独测定叁种化合物(顺式氯氰菊酯、cis-DCCA和3-PBA)时,cis-DCCA和3-PBA对蚯蚓的48h的急性毒性要高于母体化合物顺式氯氰菊酯。联合毒性的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顺式菊酸+3-苯氧基苯甲酸或顺式菊酸+3-苯氧基苯甲酸+顺式氯氰菊酯对蚯蚓的联合毒性均表现为拮抗作用。由于顺式氯氰菊酯在使用过程中会对土壤造成污染,因此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十分必要。因此本论文研究了向土壤中中加入两种生物炭(竹炭和秸秆)对土壤中顺式氯氰菊酯环境行为及对土壤指示生物蚯蚓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生物炭的添加会显着抑制顺式氯氰菊酯在土壤中的降解,并导致蚯蚓体内的顺式氯氰菊酯和其两种代谢物浓度下降,对顺式氯氰菊酯的土壤污染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物氯氰菊酯论文参考文献
[1].张杰.沉积物粒径对氯氰菊酯生物可利用性和毒性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8
[2].姚国君.顺式氯氰菊酯及其代谢物的环境行为、生物毒性及其污染修复[D].中国农业大学.2017
[3].张园园.德国小蠊抗高效氯氰菊酯品系抗性遗传方式及生物适合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4].曾朝懿.氯氰菊酯农药生物降解特性的研究[D].西华大学.2014
[5].许迪,潘竟林,刘万强,姜福平,董俊霞.多杀菌素、阿维菌素乳油和高效氯氰菊酯3种农药对环境生物的安全性评价[J].生态毒理学报.2013
[6].郑庆伟.欧盟批准将氯氰菊酯作为生物杀灭剂产品[J].农药市场信息.2013
[7].陈圆,张龙,李佳佳,刘天晴.生物相容型氯氰菊酯农药微乳剂的制备与性质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3
[8].董园.农药氯氰菊酯的生物降解规律研究[D].广西大学.2012
[9].刘彪,陈桂来,孙彬,王祥川,李云.氯氰菊酯对斑马鱼生物毒性效应研究[C].中国南方十六省(市、区)水产学会渔业学术论坛第二十六次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下册).2010
[10].张文雅,张迎梅.氯氰菊酯通过食物链在鲤鱼肾脏和小肠中的生物积累效应[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