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孔隙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孔隙,结构,致密,砂岩,微观,曲线,油层。
孔隙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樊鲁浩,张驰,焦增彤,贺林峰,祁美丽[1](2019)在《基体石墨的孔隙结构及其对单质Ag扩散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高温气冷堆燃料元件的基体石墨是一种多孔复合材料,是燃料元件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结构影响燃料元件的性能和裂变产物在燃料元件中的扩散。本文利用压汞法表征基体石墨的孔隙结构,并讨论了基体石墨制备工艺中最大压制压强与热处理过程对孔隙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基体石墨大孔孔径分布为600~1900 nm,高温热处理使基体石墨的总孔隙率、中值孔径、大孔孔容均减小;基体石墨热处理样品的大孔孔容随最大压制压强的增加而呈线性减少,热处理过程单质Ag在石墨基体中的扩散速度与大孔孔容变化具有正相关性。(本文来源于《应用化学》期刊2019年12期)
李海东[2](2019)在《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属于叁角洲前缘水下滑塌浊积扇沉积。目的层砂岩粒度较细,分选较好,杂基含量高(7%);几种储集岩的孔隙均极不发育,面孔率低(2.73%~5.7%),孔径小(平均27.12μm),喉道细,孔隙度平均9.0%,渗透率平均0.24×10-3μm2,物性差。其致密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隙、微裂缝次之,偶见粒内溶孔发育。据研究区铸体薄片、压汞曲线、图像孔隙等综合分析,将研究区长6储层主要孔隙结构划分为4种类型:Ⅰ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16.25%,Ⅱ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38.75%,Ⅲ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17.5%,Ⅳ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27.5%。(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10期)
王文凤[3](2019)在《CT技术研究堆浸散体孔隙结构现状及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了CT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介绍了CT技术研究散体孔隙结构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指出了CT技术研究堆浸散体所存在的问题,对运用CT技术研究生物浸铀过程中孔隙结构变化特征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最后指出X射线CT技术对堆浸散体孔隙结构的研究,可深入研究浸矿过程孔隙变化特征与溶质运移之间的关系,提高对堆浸体系生物浸出机理的认识。(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9年06期)
李霏,陈铭谦,赵御庭,殷存敏,张凯[4](2019)在《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孔隙是流体赋存于岩石中的基本储集空间,吼道则是连通孔隙的细小通道,控制了流体在岩石中的流通。储集层岩石的孔隙结构特征是影响储集层流体(油气水)的储集能力和开采油气资源的主控因素,它不仅控制了石油的运移和储集,而且影响采收率,因此研究孔隙结构对认识和评价储集层及油气层产能的预测、油气层改造等具有重要意义。介绍了岩石孔隙结构研究方法:毛细管压力曲线法(半渗透隔板法、压汞法和离心机法等)、铸体薄片法、扫描电镜法及CT扫描法和利用测井资料研究岩石孔隙结构特征以及叁维孔隙结构模拟法。介绍了它们基本原理和优缺点。(本文来源于《地下水》期刊2019年06期)
李留仁[5](2019)在《多孔介质宏观参数表征微观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表征参数与宏观参数相关性低、数据分散的问题,分析了压汞法存在的不足,结合毛管束模型理论,提出了一种用多孔介质的宏观参数渗透率和孔隙度计算表征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的新方法。该参数综合表征了多孔介质微观孔隙结构的孔喉大小、变径、变形、迂曲度、交叉和配位数等复杂程度,同时还能很好地表征多孔介质储存能力和渗流能力。该参数具有很强的工程意义和理论意义,它决定了水驱油见水的快慢,可以作为储层评价分类参数,且易得和使用方便。(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郭秀娟,夏东领,庞雯,吴胜和,邹敏[6](2019)在《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基质储层质量差异展布——以红河油田长8油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基质储层质量差异研究难度大、分布规律不清楚。文中从导致基质储层质量差异的根本原因——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入手,在大量岩心分析实验基础上,开展基质储层精细分类及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红河油田长8油层基质储层孔隙结构发育7类孔喉组合样式,不同孔隙结构的储层储渗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优选了代表致密储层储集能力的可动流体孔隙度和代表渗流能力的主流喉道半径作为储层质量分类的关键参数,将长8油层致密砂岩基质储层分为4类;搭建微观-宏观研究桥梁,采用基于沉积的成岩相控方法,预测了4类基质储层质量的展布,为下一步"甜点区"评价及优选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来源于《断块油气田》期刊2019年06期)
王妍,马瑶,王若谷,陈永振,孙博亚[7](2019)在《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致密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储层有效性评价困难的问题,基于分形理论,分别利用压汞曲线及CT图像对分形维数求解。通过计算的分形维数求解分形孔隙度,并与实验孔隙度对比。结果表明,两类分形维数的计算结果能反映其与孔隙结构间的关系,均表明该样品为中等非均质性。研究后认为,分形维数可以用于孔隙结构类型的表征。(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顾雅頔,喻高明,李桂姗[8](2019)在《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自发渗吸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低渗致密砂岩储层渗吸驱油机理以及渗吸过程的影响因素,以鄂尔多斯盆地H区块长8储层段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以及恒速压汞等实验手段对孔隙类型、孔隙半径、喉道半径以及孔喉比等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渗吸实验和核磁共振实验对自发渗吸驱油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以粒间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孔等为主,主要分为中大孔型和微小孔型孔隙,这两类孔隙的孔隙半径相差不大,但孔隙数量、喉道半径以及孔喉比的差异较大。致密砂岩岩心自发渗吸初始阶段渗吸速度较快,后期逐渐下降,中大孔型的岩心自发渗吸驱油效果好于微小孔型岩心;随着致密砂岩岩心表面水润湿程度的增强,自发渗吸采收率逐渐增大;而随着渗吸液界面张力的降低,自发渗吸采收率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应使渗吸液具有合适的界面张力,从而使自发渗吸采收率达到最大。(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9年32期)
王海艳[9](2019)在《杏七区东部Ⅲ块微观孔隙结构宏观表征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指的是储集层中孔隙和喉道的几何形状、大小、分布及其相互连通和配比关系。本文基于神经网络算法探讨了通过测井曲线表征微观孔隙结构,采用岩心资料标定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及相关参数,通过不同类型孔隙结构在测井曲线上的不同反映特征,建立神经网络模型,最后在杏七区东部Ⅲ块实现单井单层微观孔隙结构类型的识别,并绘制出微观孔隙结构平面分布图,指导化学驱开发与调整。(本文来源于《石油知识》期刊2019年06期)
慕月[10](2019)在《恒速压汞法研究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大庆油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恒速压汞是利用非常低的进汞速度测得压力曲线,从而获得喉道数量、孔道大小等参数。本文选取大庆油田不同区块的岩芯进行恒速压汞实验,通过对比不同区块的数据,寻找各自孔隙结构的发育特点,从而实现对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认识与分析,研究成果对储层后续的压裂、注水方式及措施开发等具有一定得指导意义。结果表明,储层渗透率2m D以下,其喉道细小,孔喉比大,储层能否动用是开发面临的关键问题,当储层渗透率大于5m D时,孔喉半径较大,孔喉比小,降低了注水难度。(本文来源于《石油知识》期刊2019年06期)
孔隙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延长组长6储层属于叁角洲前缘水下滑塌浊积扇沉积。目的层砂岩粒度较细,分选较好,杂基含量高(7%);几种储集岩的孔隙均极不发育,面孔率低(2.73%~5.7%),孔径小(平均27.12μm),喉道细,孔隙度平均9.0%,渗透率平均0.24×10-3μm2,物性差。其致密储层主要发育粒间孔隙、微裂缝次之,偶见粒内溶孔发育。据研究区铸体薄片、压汞曲线、图像孔隙等综合分析,将研究区长6储层主要孔隙结构划分为4种类型:Ⅰ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16.25%,Ⅱ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38.75%,Ⅲ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17.5%,Ⅳ类孔隙结构占总数的27.5%。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孔隙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樊鲁浩,张驰,焦增彤,贺林峰,祁美丽.基体石墨的孔隙结构及其对单质Ag扩散的影响[J].应用化学.2019
[2].李海东.鄂尔多斯盆地黄陵地区长6储层孔隙结构特征[J].云南化工.2019
[3].王文凤.CT技术研究堆浸散体孔隙结构现状及展望[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9
[4].李霏,陈铭谦,赵御庭,殷存敏,张凯.岩石微观孔隙结构研究方法综述[J].地下水.2019
[5].李留仁.多孔介质宏观参数表征微观孔隙结构复杂程度的新方法[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6].郭秀娟,夏东领,庞雯,吴胜和,邹敏.基于微观孔隙结构的基质储层质量差异展布——以红河油田长8油层为例[J].断块油气田.2019
[7].王妍,马瑶,王若谷,陈永振,孙博亚.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的分形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8].顾雅頔,喻高明,李桂姗.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及自发渗吸实验[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
[9].王海艳.杏七区东部Ⅲ块微观孔隙结构宏观表征方法探讨[J].石油知识.2019
[10].慕月.恒速压汞法研究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以大庆油田为例[J].石油知识.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