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预防地方性氟病改水降氟现状(论文文献综述)
黄开莲[1](2019)在《云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评价》文中提出目的了解云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现况,分析和查找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为及时调整全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云南省历史上病情最重的3个饮水型氟中毒重点病区县——元谋县、牟定县和洱源县,调查病区村主要饮用水源、降氟改水措施落实及运转情况,所有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抽样调查812岁儿童尿氟含量、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选择国标或行标方法开展氟斑牙分度诊断和水氟、尿氟含量检测,根据《重点地方病控制和消除评价办法》进行病区控制评价;使用Excel 2019、Epi info3.5.4、SPSS 25.0、ArcGIS10.6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结果1.调查点主要饮用水水源及降氟改水措施落实情况三个病区县85个病区自然村共有主要饮用水水源213个,井水、地表水、泉水分别为121、40和52个。水氟含量中位数为0.60mg/L,超标率27.40%(57/208),超标水源覆盖人口占病区村总人口数的18.18%(6801/37418)。病区村改水率为91.76%(78/85),改水工程正常运转率为80.85%(76/94),改水工程末稍水氟含量中位数为0.53 mg/L,水氟含量合格率为84.88%(73/86);共调查24所中心小学校的饮用水情况,水氟含量中位数为0.47 mg/L,学校水氟含量合格率为87.50%(21/24)。2.儿童氟斑牙检查和尿氟含量检测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检出率10.02%(155/1547),氟斑牙指数为0.18,流行程度为阴性;元谋、牟定、洱源3个县812岁儿童检出率分别为12.38%、4.86%、7.88%,元谋县儿童氟斑牙患病率高于牟定县和洱源县(P均<0.05);812岁各年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7.51%、9.31%、8.65%、12.79%、12.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6.975,P=0.137);男、女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0.05%和9.9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0.002,P=0.966);已改水村和未改水村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0.36%和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3.678,P=0.055);正常运转工程所在病区村和不正常运转工程所在病区村的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0.24%和11.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3.930,P=0.140);改水工程正常运转且水氟含量合格病区村与改水工程正常运转但水氟含量超标病区村儿童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0.71%、6.0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2=2.867,P=0.090)。将812岁儿童氟斑牙检查结果(患病、未患病)与病区县、儿童年龄、性别、是否改水、水氟合格情况等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病区县和年龄两变量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其余变量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共检测812岁儿童即时尿样876份,尿氟几何均数为0.66 mg/L,3个县的儿童尿氟几何均数均<1.4 mg/L,尿氟结果均在人群尿氟正常范围之内;812岁不同年龄儿童尿氟几何均数分别为0.58 mg/L、0.63 mg/L、0.67 mg/L、0.67 mg/L、0.73 mg/L,儿童年龄越小尿氟含量越低(rs=0.119,P<0.001);男、女儿童尿氟几何均数分别为0.70 mg/L、0.61 mg/L,男生尿氟含量略高于女生(U=107058.000,P=0.003);812岁儿童尿氟含量与氟斑牙分度诊断结果两者呈弱正相关关系(r=0.114,P=0.001),即尿氟含量越高,氟斑牙病情程度越重。3.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分别为64.05%、69.55%,家庭主妇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高于小学生(c2=9.173,P=0.002)。4.病区防治效果评价1984-1992年间开展调查时元谋、牟定和洱源三个县的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33.32%、61.18%和70.32%,而本次调查三个县的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为12.38%、4.86%和7.88%,三个县氟斑牙检出率分别下降20.92、56.34、62.42个百分点。改水措施落实后,元谋、牟定、洱源的氟斑牙病情均显着下降(P均<0.001);71.76%(61/85)的村达到了病区控制标准。结论1.大部分病区已完成改水,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较改水前大大降低,92.94%的病区村氟斑牙病情达到了控制标准,表明病区降氟改水防治效果显着。2.小学生和家庭主妇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均较低且小学生知晓率低于家庭主妇,应加大病区健康教育宣传力度。3.仍有部分病区未完成改水,部分已改水工程报废或水氟含量超标,三个病区县中有两个县尚未达到控制标准,防治工作仍需加强。
马海昀[2](2019)在《2008-2017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分析2008-2017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合生活饮用水水氟离子浓度,评价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改水降氟措施的效果,为完善甘肃省氟中毒防控措施和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国家地氟病监测项目数据,通过历史资料整理和现场监测的方法,调查目标人群的一般情况、氟斑牙患病情况及监测县(区、市)丰枯水期水样水氟浓度,分析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儿童(8-12岁)氟斑牙患病率(总体患病率、性别患病率、年龄别患病率、标化患病率等),并进行年与年之间水氟离子浓度达标率、村落改水率等指标纵向比较,采用单因素相关分析地氟病区水氟离子浓度与儿童(8-12岁)氟斑牙患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1.监测期间调查对象氟斑牙患病率年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16.348,P=0.000),随着改水降氟措施的实施,儿童(8-12岁)氟斑牙患病率趋于下降,整体呈低水平流行态势。2.调查对象氟斑牙总体性别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5.114,P=0.012),年龄别患病率在2009年、2015年、2016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2.29,P=0.013;c2=28.34,P=0.000;c2=46.66,P=0.000)。各年度性别、年龄因素标化处理后发现:除2016年与2015年外,其余各相邻年度间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277.50,P=0.000;c2=1157.01,P=0.000;c2=340.54,P=0.000;c2=45.11,P=0.000;c2=531.46,P=0.000;c2=1032.33,P=0.000)。3.通过对病区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监测的18个村水氟离子浓度比较发现水氟离子浓度与儿童(8-12岁)氟斑牙患病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弱(R2=0.0108、0.0608、0.1682、0.0108)。结论1.2008年至2017年来,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趋于下降,总体呈低水平流行态势。但各监测县(区、市)之间氟斑牙患病率有差异。2.18个监测县(区、市)村落改水率到2017年提升至77.78%,水质改善进一步落实。3.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改水降氟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是有意义的,监测点饮用水水氟浓度基本达标,消除了中重度流行。同时也发现,此综合防控措施未全覆盖所有病区,有些已改水设施运行不正常。4.仅以水氟浓度作为单一改水效果评价和导致儿童氟斑牙相关因素指标欠合理,应综合监测儿童总膳食氟摄入量和尿氟变化,更能全面反映实际情况。
郭晶晶,焦莉萍,刘玮,赵爱珠,沈托,郭欣[3](2018)在《渭南市部分县区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监测结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了解渭南市澄城县、白水县、蒲城县、大荔县和临渭区5个县区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含量状况,为饮用水水质安全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GB/T 5750—2006对样品进行检测和分析,按照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进行结果评价。结果连续5年的监测结果显示,澄城县水中氟化物合格率为51.79%,白水县为45.24%,蒲城县为96.59%,大荔县为61.94%,临渭区为44.01%。5个县区之间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967,P<0.05),2012年-2016年不同年份监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83,P<0.05),不同监测水期氟化物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14,P>0.05)。结论渭南市澄城县、白水县、蒲城县等5个县区生活饮用水中的氟化物含量分布存在地域差异,澄城县和大荔县属于高氟区,白水县和临渭区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低于0.5 mg/L的样本量占比例较大;总体上丰水期饮用水中氟化物的合格率稍高于枯水期,可能原因是丰水期降水量较多,稀释了地下水中氟化物含量。部分县区的生活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进一步加强水质安全监测工作,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许友苓,杨英,赵引峰,崔国勇,张克杰[4](2017)在《2016年廊坊市生活饮用水监督抽检结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通过开展监督抽检,了解廊坊市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填补贾地鞭毛虫、隐孢子虫、总ɑ放射性、总β放射性4项检测指标空白,为饮用水综合治理和卫生监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市区和11个县(区)的城市集中式供水、乡镇集中式供水、学校自建集中式供水、二次供水、现制现售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开展卫生学调查和水质抽检。结果共检测水样248份,合格193份,合格率77.82%。其中城市集中式供水、乡镇集中式供水、学校自建供水、二次供水和现制现售水合格率分别为66.67%、65.22%、75%、85.29%和96%。经统计学检验,不同类型水质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87,P<0.05)。枯水期、丰水期合格率分别为78.22%、77.42%。经统计学检验,枯水期与丰水期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P>0.05),但枯水期、丰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有显着差异(χ2=6.68,P<0.01)。不合格指标从高到低为氟化物(24.61%)、消毒剂余量(16.67%)、pH值(10.48%)、菌落总数(4.44%)、浑浊度(3.03%)、总大肠菌群(2.02%)、肉眼可见物(0.5%)。从区域分布来看,水质不合格率主要分布在廊坊市南部文安、霸州、大城3个县,不合格率分别为100%、83.33%、83.33%。结论目前,廊坊市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廊坊市南部3县因地域不同水氟含量、pH值超标;农村饮用水水质处理设施不完善,尤其是乡镇集中式供水存在微生物污染。应采取综合措施,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改水降氟工程,加强卫生监督和水质定期抽检力度,防止介水传染病和地方性氟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饮用水卫生安全。
陈少贤[5](2013)在《饮水型氟病区改水后儿童健康风险度评价》文中提出背景:氟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是地球表面第13个最丰富的天然元素。虽然科学家们仍不确定氟化物是否对人体健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许多人认为,在日常饮食中少量的氟有助于防止龋齿,强化骨骼。另一方面,长期摄入高剂量的氟对人体健康可产生的不良影响,包括氟斑牙和氟骨症、增加骨折风险、导致出生率下降、增加尿路结石(肾结石)、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降低儿童智力等。地方性氟中毒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流行于五大洲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是世界上地氟病分布最广、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氟的摄入途径不同,我国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可分为饮水型、燃煤污染型、饮茶型和混合型等几种,其中以饮水型氟中毒为最严重,其次为煤烟污染型,均可导致牙齿和骨骼的氟中毒流行。广东省是我国南方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分布范围最广泛的省份之一,1980年已查清全省共有396个氟病区村,分布在14个地级市37个县,115个乡镇。病区人口数50.24万。广东省粤东地区的汕头市是广东省病区人口数最多的地级市,查明的病区人口数为21.61万,病区8-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62.01%。广东省各饮水型氟病区自1985年开展饮水降氟措施以来,已取得了显着成效,至2003年,全省各氟病区改水后,改水受益率已达到病区总人口数的93.3%,儿童氟斑牙平均患病率由改水前的61.12%降至41.5%。然而,虽然改水降氟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氟对人体的健康具有双重效应作用,在地氟病防治过程中,氟在多大的剂量范围内对人体健康是有益的,低于多大剂量或者高于多大剂量是有害的?可接受剂量是多少?引起不同健康效应的基准剂量是多少?高氟区氟暴露人群尤其是儿童群体的健康风险度如何评价?改水后氟病区饮水氟的安全剂量应该是多少为好,如何确定等等,这些问题均需进一步探索研究。本课题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高氟病区改水后氟暴露儿童健康的风险度评价方法,通过基准剂量模型的构建,寻找氟暴露安全剂量,为改水地区氟的安全剂量确定提供科学的依据。目的:通过对不同改水时间儿童氟暴露水平、基本特征和氟暴露各种特定效应的研究,确定氟暴露各特定效应的基准剂量,寻求不同改水时间、儿童不同尿氟含量的各特定效应指标的变化规律及剂量-反应关系,建立氟病区改水后儿童健康风险度综合评价模型,为制定氟暴露限值、提高氟病区儿童健康水平的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从汕头市潮南区63个氟病村中随机抽取4个氟病村以及一个非氟病村进行6-12岁儿童氟斑牙、龋齿的普查;同时从中抽取600名儿童,检测其尿氟含量及血清中骨钙素、降钙素、碱性磷酸酶含量和骨密度。根据上述各项指标的检测结果进行氟病区改水后儿童健康风险度评价,评价方法采用美国环保署2001年修订的风险度评价指南,评价步骤有:危害认定、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暴露评定、危险度特征分析。各步骤的统计方法采用SPSS软件16.0以及BMDS软件进行(P<0.05表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危害认定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氟暴露与各指标的患病情况的相关性分析;剂量-反应关系评价使用BMDS软件绘制尿氟与各指标的剂量-反应曲线并计算基准剂量以及基准剂量下限;暴露评定采用平均水平来描述氟暴露的剂量,用各指标90%的上限来确定异常指标的范围,用Logistic回归分析暴露与异常的关系;危险度特征分析根据基准剂量下限确定的范围来定量认定风险,衡量风险的大小。结果:A、B、C、D四个氟病区村改水前水氟含量分别是5.51mg/1、2.17mg/1、3.99mg/1和3.31mg/,改水后的水氟含量均降至0.11mg/1,与对照村一致。对照E村儿童尿氟含量平均水平为0.48mg/l,改水后A、B、C、D村儿童尿氟含量分别是:0.62MG/1、0.51mg/1、0.36mg/1和0.27mg/l,各观察村与对照村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7.915,P<0.001),A村儿童尿氟平均水平高于对照村,而C、D村尿氟平均水平低于对照村。不同改水年限氟病区儿童血清骨钙素水平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14.465,P<0.001),改水年限为14年的B村和对照E村低于其他村。儿童血清降钙素水平之间有差别;F=48.959,P<0.001), B、C村间无差别,低于其他村。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9.831,P<0.001),C村、D村均低于E村。儿童总骨密度值之间有差别(F=3.781,P=0.005),A村、C村均高于B村。改水前4个氟病区村氟斑牙患病率为76.99%。改水后除A村氟斑牙患病率高于30%(低于此值可判断为非氟病区)外,其他村均远低于30%。以E村为对照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A村OR值为7.71(χ2=212.02,P<0.001),其他村OR值没有统计学意义。五个村龋齿患病率均高于30%。E村龋齿患病率为49.7%,以E村为对照,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B、C、D村龋齿患病率分别为31.97%(OR=0.48, χ2=73.62, P<0.001)、65.0%(OR=1.88,χ2=21.38, P<0.001)、56.3%(OR=1.31,χ2=10.81,P<0.001)、45.2%(OR=0.83, χ2=3.40,P=0.045)。各氟病区村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骨密度异常率均不高于对照村。A村降钙素异常率高于对照E村,其OR值为6.39(χ2=27.14,P<0.001)。随着尿氟含量的增加,氟斑牙患病率逐渐增加,OR值也逐渐增加。尿氟剂量组在0.00~组龋齿患病率最高,为53.9%;0.37~组龋齿患病率最低,为39.8%;呈U型变化趋势。骨钙素、碱性磷酸酶、骨密度异常率在不同尿氟组间无差别,而降钙素异常率则有随着尿氟含量的增加而上升的趋势,相比尿氟含量0.0~组,0.6~组骨钙素异常的OR值为2.35(χ2=4.02,P=0.045),0.9~组的OR值为2.78(χ2=4.90,P=0.027)。尿氟与氟斑牙的剂量-反应模型选用Logistic模型,计算的基准剂量BMD=0.857mg/1, BMDL=0.720mg/1.儿童尿氟含量与龋齿间的剂量-反应关系选用Multistage模型,下降曲线的BMD和BMDL(基准剂量下限)值分别为1.095mg/l和0.898mg/l,上升曲线的BMD和BMDL值分别为0.275mg/l和0.124mg/l。尿氟与骨钙素剂量-反应关系模型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的BMD=0.975mg/1, BMDL=0.622mg/1。降钙素异常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为Quantal-线性模型;计算的BMD=0.636mg/1, BMDL=0.383mg/1。碱性磷酸酶异常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是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的BMD=2.299mg/1, BMDL=0.837mg/1.尿氟与骨密度异常的剂量-反应关系模型为对数-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的BMD=0.941mg/1, BMDL=0.811mg/1。氟斑牙在改水年限为6年的归因危险度(ARP)最低,为0.41;而改水年限为14年、15年、17年的归因危险度分别是0.91、0.92、0.96。以各效应指标安全剂量范围下限为对照,计算超过安全剂量范围的OR值:氟斑牙、骨钙素、降钙素OR值分别为2.415、1.945、1.761。龋齿、碱性磷酸酶、骨密度OR值均无统计学意义。以疾病危害程度所占权重乘以异常率作为合计风险,计算各基准剂量组总的风险值,结果显示随尿氟含量的增加,总的风险有上升的趋势。结论:1.改水后各观察村居民饮用水均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1.0mmg/1以下)。2.改水超过六年,观察村儿童尿氟含量、氟斑牙患病率及健康效应指标已达到非氟病区水平。3.儿童尿氟与儿童氟斑牙、龋齿患病率及氟性骨损伤四项指标(BPG, CT, ALP和骨密度)均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其中尿氟含量与龋齿呈U型曲线关系。4.通过尿氟与儿童氟斑牙、龋齿患病率及氟性骨损伤四项指标(BPG, CT, ALP和骨密度)的剂量-反应关系构建,计算出各效应指标的BMD值分别为:0.857mg/1、1.095mg/1(龋齿上限值)和0.275mg/l(龋齿下限值)、0.975mg/1、0.636mg/1、2.299mg/1和0.941mg/1; BMDL值分别为:0.720mg/1、0.898mg/1(龋齿上限值)和0.124mg/1(龋齿下限值)、0.622mg/1、0.383mg/1、0.837mg/1和0.811mg/l。5.各效应指标的尿氟基准剂量下限可作为当地尿氟含量的生物限值。6.在改水后的4个氟病村中,B村和C村儿童患龋齿的风险高于其他村。
徐立荣,徐征和,钟鸣,刘明生[6](2012)在《鲁西南高氟水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分析》文中研究说明鲁西南地区高氟地下水分布广泛,是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严重流行区,高氟地下水的形成与地层、地貌、气候及地下水径流条件等密切相关;鲁西南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形势严峻,且多为高氟水导致的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解决鲁西南高氟区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的主要措施有打低氟深水井或修建平原水库积极利用地表水,在无低氟水源区建议采用混凝沉淀法进行饮水除氟,以及加强饮水安全工程管理,建立良好的管理体制和运营模式,确保工程长期良性运行。
杨晨[7](2012)在《云南省元谋县河西和帕郎村改水前后村民尿氟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对云南省元谋县河西、帕郎两村村民晨尿、饮用水及周围环境中的氟含量进行检测,与改水前进行比较,监测改水降氟工程后尿氟、饮用水氟含量动态变化。了解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问题提出建议,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典型抽样选择河西村、帕郎村为调查地点。对改水后两村315名村民进行访谈,并按照国家标准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改水后村民的晨尿、饮用水氟含量检测,并结合人口学特征,灌溉水、农作物和土壤中氟含量进行探讨。所检测数据用SPSS17.0软件的秩和检验、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等方法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共315人,平均年龄为37.0±28.0(M±Q)岁。以中青年为主。男性占50.5%;女性占49.5%。已婚者占71.1%。汉族占89.2%,文化程度集中在小学(63.7%)、初中(26.4%)。(2)改水前后儿童(8-12岁)和成人(>18岁)的尿氟几何均值都超过国家标准(儿童几何均值:≤1.4mg/L,成人几何均值:≤1.6mg/L),河西村改水后儿童尿氟几何均值由改水前的2.69mg/L降为2.60mg/L,成人尿氟均值由改水前的3.29mg/L升至3.57mg/L。帕郎村改水后儿童尿氟几何均值由2.94mg/L降为2.06mg/L,成人尿氟几何均值由改水前4.04mg/L回升至4.81mg/L。河西村除高龄组(67-83岁)尿氟均值有回升现象,其余各年龄组都降低;帕郎村除7-21岁和37~51岁年龄段尿氟均值下降,其余各年龄段均未下降。(3)对儿童及成人尿氟含量有影响的因素是改水前的尿氟含量,即改水前尿氟含量越高的人改水后尿氟含量也较高。(儿童:OR=12.056,P<0.05)、(成人:OR=7.609,P<0.05)。(4,改水后,河西村饮用水氟含量均值为0.96mg/L,达到国家标准(≤1.2mg/L);帕郎村饮用水氟含量均值为1.29mg/L,未达到国家标准(≤1.2mg/L)。两村饮用水氟含量与改水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5)按照国家标准高氟地区灌溉水氟含量应≤3.0mg/L,河西村灌溉水氟含量均达标,帕郎村村头灌溉水氟含量未达标。(6)在对农作物氟含量检测时,除帕郎村的韭菜氟含量达标(限值1.0mg/kg)外,其余农作物氟含量均未达标。(7)河西、帕郎两村土壤水溶性氟均超过国家标准(几何均值:0.15mg/kg)。[结论]新水源投入使用时间较短,帕郎村改水后饮用水氟含量仍未达国家标准,部分农作物、灌溉水、土壤中氟含量超标。当地村民文化水平不高,参与培训积极性小,缺乏地氟病防治知识。
陈玉明,梁林章,张硕,张碧燕[8](2011)在《罗定市地方性氟中毒现状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检测罗定市5个地方性氟中毒村的水氟、尿氟,了解该地区地方性氟中毒的现状及防治效果。方法氟斑牙诊断采用Dean氏氟斑牙诊断方法;水氟检测采用GB/T 5750.5—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尿中氟化物的测定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氟骨症诊断采用地方性氟骨症诊断标准。结果 1989年采取改水降氟措施后,本次水氟、尿氟检测均未超标,氟斑牙患病率迅速下降,本市地氟病得到有效的控制。结论政府应强化氟病区群众的防病意识,加强对各病区改水设施的管理,保持正常运作,并定期监测。
王烁[9](2011)在《基准剂量法在改水后氟病区儿童健康风险度评估中的应用》文中研究说明氟是自然环境中广泛分布且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微量化学元素之一,对人体健康影响具有双重性,摄入不足或过量均可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如果氟摄入量不足或过高,可导致龋齿患病率升高;当经各种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又可引起以氟骨症和氟斑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即地方性氟中毒,又称地方性氟病。健康危险度评价是按一定的准则,对有害环境因素作用于特定人群的有害健康效应进行综合定性、定量评价的过程。经典的健康危险度评价包括4个步骤,即危害性鉴定、剂量―反应关系评价、暴露评价和危险度特征分析。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倾向于使用基准剂量(benchmark dose,BMD)法制定参考剂量(reference dose,RfD)。与传统的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 observed adverse effect level,NOAEL)方法相比,基准剂量法有许多优越性:①全面评价整个剂量—反应曲线,而不像NOAEL方法那样仅着眼于某一个剂量;②应用可信限来衡量和考虑变异因素;③可以根据基准反应(benchmark response,BMR)选择、了解BMD相应的反应水平,BMR可以人为确定;④而BMD提供了更加可靠的方法,避免由NOAEL所引起的极端事件发生。本研究将基准剂量法应用于改水后氟病区儿童的健康危险度评价中,为今后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目的:将基准剂量法应用于改水后氟病区儿童健康风险度评估中,分析尿氟含量与各生物效应指标的关系,计算特定效应的基准计量并寻求敏感生物监测指标,预测改水后地氟病区儿童的健康水平。方法:从汕头市潮南区13个氟病区村中根据不同改水年限及水氟含量随机抽取4个氟病区自然村(A、B、C、D村)和一个生活条件和生活方式相近的非氟病区村(E村),采用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各村饮水氟含量,及8~12岁小学生尿氟含量并记录各村改水时间,对各村在校小学生进行氟斑牙、龋齿患病情况的普查,并每村随即抽取100名8~12岁小学生(男女各半)测定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KP)活性、骨钙素(BGP)、降钙素(CT)、骨密度,并检查其氟斑牙、龋齿患病情况。以尿氟为氟接触指标,用基准剂量法计算氟接触相对各健康效应指标的基准剂量。对改水后氟病区儿童健康风险度评价,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对不同改水时间的氟病区儿童健康水平进行全面的定性定量评价。结果:改水前,汕头市潮南区4个氟病区村水氟含量均高于1.0mg/L的国家卫生标准,氟斑牙患病率达76.99%;改水至2009年,除A村以外,其他病区村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均随改水时间的延长呈下降水平,4个病区村改水均超过10年,氟斑牙患病率也基本已达到非病区的水平。改水后非氟病区龋齿患病高于氟病区。根据尿氟同各健康效应标志物间的剂量—反应关系,计算得到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AKP活性、BGP水平、Z评分的BMDL分别为0.71 mg/L、1.19 mg/L、0.56 mg/L、1.50 mg/L。汕头市潮南区居民对氟的外暴露处于较低水平,改水时间最短的A村儿童内暴露水平高于对照村,改水时间最长的两个村D村和C村内暴露水平低于对照村。综合国内同类研究结果,建议将改水后氟病区儿童尿氟含量的生物接触限值范围确定为≤1.5 mg/L。结论:汕头市潮南区经过较长时间改水,效果显着,各健康效应指标基本降至非氟病区水平,基准剂量法计算得到的水氟及尿氟生物接触限值安全合理,该地氟病区和非氟病区分别2.74%和0.77%儿童仍存在健康风险,预计氟病区改水15~20年后,氟不引起特定健康效应的改变。
熊伟,王玉斐,张青碧[10](2011)在《某县改水降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实施情况监测与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了解某县改水降氟工程运行情况及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方法]于2009年46月,从某县随机抽取8个镇,调查共计32处改水降氟工程质量及出厂前后水中氟含量,检查8个镇共计1 059名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并从每个镇随机抽取50名812周岁儿童检测尿氟含量。[结果]32处改水降氟工程中,正常使用16处,正常使用率50%,间歇使用5处,可用共计21处,受益人口18 835人。水源水中氟含量与改水后管网末梢水中氟含量有差异(T=1.000,P=0.001)。有5镇儿童尿氟含量中位数>1.40 mg/L。儿童氟斑牙的平均检出率为48.91%,缺损率为14.92%,氟斑牙指数为1.06。[结论]该县改水降氟工程运行情况不佳,多数地区改水后水中氟浓度依然超标,改水降氟工作任重而道远。
二、预防地方性氟病改水降氟现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预防地方性氟病改水降氟现状(论文提纲范文)
(1)云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一节 调查对象 |
第二节 调查内容和方法 |
第三节 质量控制 |
第四节 技术路线 |
第三章 结果 |
第一节 调查点基本情况 |
第二节 病区村主要饮用水水源及改水情况 |
第三节 8~12岁儿童氟斑牙检查及尿氟检测结果 |
第四节 地氟病健康教育知识知晓情况 |
第五节 儿童氟斑牙相关因素分析 |
第六节 病区控制评价 |
第七节 防治效果评价 |
第四章 讨论 |
第五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健康教育问卷调查表(表1—表2) |
附录2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综述 地方性氟中毒病情与相关化学元素关系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2)2008-2017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研究背景 |
1.氟与健康的关系 |
2.我国地氟病流行概况 |
3.我国地氟病防控措施 |
4.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流行概况及防控措施 |
5.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设计、技术路线图 |
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5.2 研究设计 |
5.3 技术路线图 |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监测点选择 |
2.监测对象选择 |
3.监测时间选择 |
4.主要研究内容 |
4.1 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8-12 岁儿童氟斑牙监测 |
4.2 甘肃省饮水型饮水型地氟病区生活饮用水氟离子浓度测定 |
4.3 甘肃省饮水型饮水型地氟病区水中氟离子浓度实验室检测 |
5.质量控制 |
5.1 调查方案的设计 |
5.2 调查人员培训 |
5.3 实验室检测 |
6.数据整理与分析 |
6.1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清理 |
6.2 数据统计分析 |
第三章 研究结果 |
1.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
2.2008 -2017 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8-12 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 |
2.1 2008 -2017 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8-12 岁儿童氟斑牙总体患病率变化情况 |
2.2 2008 -2017 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性别和年龄别儿童(8-12 岁)氟斑牙患病情况 |
2.3 2008 -2017 年甘肃省各地区儿童氟斑牙流行情况 |
2.4 2008 -2017 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8-12 岁儿童氟斑牙标化患病率比较 |
3.2009 -2017 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改水情况及水中氟离子浓度比较 |
3.1 2009 -2017 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调查村落基本情况 |
3.2 2014 -2017 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水中氟离子浓度比较 |
3.3 2014 -2017 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水氟浓度与8-12 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 |
第四章 讨论 |
1.2008 -2017 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8-12 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
1.1 分析2008-2017 年甘肃省8-12 岁儿童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总体患病率变化情况 |
1.2 分析2008-2017 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性别和年龄别儿童(8-12岁)氟斑牙患病情况 |
2.2014 -2017 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改水情况及水中氟离子浓度分析 |
3.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水氟浓度与儿童(8-12岁)氟斑牙患病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
第五章 结论 |
第六章 本研究不足与建议 |
参考文献 |
在学期间度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表(附表 1-2) |
(3)渭南市部分县区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监测结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
1.1 样品 |
1.2 方法 |
1.2.1 检测标准 |
1.2.2 评价标准 |
1.2.3 质量控制 |
1.3 统计学处理 |
2 结果 |
2.1 2012年-2016年饮用水中氟化物监测结果总体状况 |
2.2 2012年-2016年不同地区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 |
2.3 2012年-2016年不同年份监测结果 |
2.4 2012年-2016年不同监测水期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 |
3 讨论 |
(4)2016年廊坊市生活饮用水监督抽检结果(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对象 |
1.2 方法 |
1.2.1 水源卫生学调查 |
1.2.2水质抽检 |
1.2.3 检测项目 |
1.3 检测与评价 |
2 结果 |
2.1 现场卫生学调查 |
2.1.1 集中式供水单位调查情况 |
2.1.2 二次供水调查情况 |
2.1.3 现制现售水调查情况 |
2.2 水质检测结果 |
2.2.1 不同供水方式水质检测情况 |
2.2.2 枯水期与丰水期水质检测情况 |
2.2.3 水质检测不合格项目情况 |
2.2.3. 1 不合格项目供水类型分布情况 |
2.2.3. 2 不合格项目区域分布情况 |
3 讨论 |
3.1 现场卫生学调查分析 |
3.2 水质抽检结果分析 |
3.3 二次供水单位抽检结果分析 |
3.4现制现售水抽检结果分析 |
4 对策 |
4.1 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强化改水降氟工作 |
4.2 通过资源整合, 完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监管体系 |
4.3 强化监督, 加大饮用水监督检查和巡查力度 |
4.4 定期开展水质检测, 掌握水质动态 |
4.5 强化卫生知识培训, 提高生活饮用水监管水平 |
(5)饮水型氟病区改水后儿童健康风险度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外研究现状 |
1.3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目的 |
1.5 研究意义 |
1.6 研究内容 |
1.7 技术路线 |
1.8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9 创新之处 |
第2章 对象与方法 |
2.1 对象 |
2.1.1 调查地点 |
2.1.2 调查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复习以及历史资料整理 |
2.2.2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
2.2.3 实验室研究 |
2.2.4 血清骨钙素、降钙素含量、碱性磷酸酶活性及骨密度的测定. |
2.2.5 儿童氟斑牙、龋齿的检查 |
2.3 风险度特征分析 |
2.3.1 危害认定 |
2.3.2 剂量-反应关系分析 |
2.3.3 氟暴露评价 |
2.3.4 风险度特征分析 |
2.4 统计分析 |
2.5 质量控制 |
2.5.1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的质量控制 |
2.5.2 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情况 |
3.1.1 改水前后水氟含量的基本情况 |
3.1.2 改水后尿氟的基本情况 |
3.1.3 改水后四项氟性骨损伤指标的基本情况 |
3.2 危害认定 |
3.2.1 改水前后氟斑牙、龋齿的危害认定 |
3.2.2 改水年限与氟性骨损伤指标异常的危害认定 |
3.3 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
3.3.1 尿氟与氟斑牙患病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
3.3.2 尿氟与龋齿患病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
3.3.3 尿氟与氟性骨损伤指标异常的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
3.3.4 改水年限与氟斑牙患病关系评价 |
3.4 暴露评定 |
3.4.1 汕头市潮南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人口分布 |
3.4.2 改水前后饮用水中氟化物的暴露水平 |
3.4.3 改水后儿童尿中氟化物的暴露水平 |
3.4.4 不同改水年限儿童尿中氟化物的暴露水平 |
3.5 风险度特征分析 |
3.5.1 改水对氟斑牙发病率下降的归因危险度 |
3.5.2 氟斑牙、龋齿、骨性损伤指标的风险度特征分析 |
3.5.3 总风险度特征分析 |
3.6 不确定因素的分析与控制 |
3.6.1 饮水氟含量评价中的不确定因素分析与控制 |
3.6.2 改水时间评价的不确定性 |
3.6.3 尿氟评估中的不确定性 |
3.6.4 剂量-反应关系评估中的不确定性 |
3.7 儿童尿氟含量参考剂量建议 |
第4章 讨论 |
4.1 一般情况 |
4.2 氟暴露与儿童氟斑牙的风险度评价 |
4.2.1 改水前水氟与儿童氟斑牙患病的关系 |
4.2.2 改水时间与儿童氟斑牙患病的关系 |
4.2.3 改水前后水氟与尿氟的关系 |
4.2.4 改水前后水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的关系 |
4.2.5 尿氟与氟斑牙患病的关系 |
4.2.6 尿氟对氟斑牙影响的风险度特征分析 |
4.3 尿氟对龋齿影响的风险度评价 |
4.3.1 水氟与龋齿患病的关系 |
4.3.2 尿氟与龋齿患病的关系 |
4.3.3 尿氟与龋齿患病的风险度特征分析 |
4.4 尿氟对骨性损伤指标影响的风险度评价 |
4.4.1 尿氟对骨钙素异常的风险度评价 |
4.4.2 尿氟与降钙素异常的风险度评价 |
4.4.3 尿氟与碱性磷酸酶异常的风险度评价 |
4.4.4 尿氟与骨密度异常的风险度评价 |
4.5 总风险度评价 |
第5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致谢 |
统计学证明 |
(7)云南省元谋县河西和帕郎村改水前后村民尿氟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词缩略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1.1 地方性氟中毒 |
1.2 全球饮水型氟中毒现状 |
1.3 中国饮水型氟中毒现状 |
1.4 云南省及元谋县饮水型氟中毒现状 |
2. 目前高氟水的降氟方法 |
2.1 物理化学降氟法 |
2.2 新型材料降氟法 |
2.3 改水降氟法 |
3. 课题小组前期研究 |
4.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 |
对象与方法 |
1. 调查地点 |
2. 调查对象的选择 |
2.1 尿氟检测对象 |
2.2 饮用水、土壤、农作物及灌溉水 |
3. 内容与方法 |
3.1 基本信息收集 |
3.2 实验室检测 |
3.3 访谈 |
3.4 质量控制 |
3.5 资料整理与分析 |
3.6 技术路线 |
结果 |
1. 基本人口学情况 |
1.1 年龄、性别分布 |
1.2 婚姻分布 |
1.3 民族分布 |
1.4 文化程度 |
2. 村民尿氟含量检测结果 |
2.1 改水前村民尿氟含量 |
2.2 改水后村民尿氟含量 |
2.3 改水前后村民尿氟含量比较 |
2.4 改水后村民尿氟含量相关性检验 |
3. 饮用水氟含量检测结果 |
3.1 改水前村民饮用水类型 |
3.2 改水前后饮用水氟含量 |
3.3 改水前后饮用水氟含量比较 |
4. 灌溉水、农作物、土壤氟含量(x:算术均数) |
5. 访谈结果 |
讨论 |
1. 调查对象基本特征 |
1.1 基本情况 |
1.2 村民氟中毒情况 |
2. 尿氟含量 |
2.1 改水前后尿氟含量 |
2.2 尿氟含量相关因素 |
2.3 影响尿氟含量的因素 |
3. 饮用水氟含量 |
4. 灌溉水、土壤、农作物氟含量 |
结论 |
1. 改水后的尿氟含量 |
2. 改水后饮用水氟含量 |
3. 灌溉水、农作物、土壤氟含量 |
4. 村民防氟治氟知识知晓情况 |
5. 村民的传统生活习俗观念 |
建议 |
1. 加强管理、注重宣传 |
2. 培养骨干村民 |
3. 合理搭配饮食 |
4. 加大医疗卫生投入 |
5. 提高村民的教育文化水平 |
6. 增强政府的监管职能 |
7. 寻求适合的降氟法 |
本研究的局限性 |
参考文献 |
附件1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9)基准剂量法在改水后氟病区儿童健康风险度评估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主要缩略词表 |
前言 |
一、危害认定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二、剂量—反应关系评价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三、暴露评价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四、危险度特征分析 |
1.材料与方法 |
2.结果 |
3.讨论 |
小结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研究生期间已(待)发表的文章 |
附录 |
致谢 |
(10)某县改水降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实施情况监测与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监测点选择 |
1.2 监测内容及方法 |
1.3 数据分析 |
1.4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改水降氟工程总体情况 |
2.2 正常运行改水降氟工程水中氟检测情况 |
2.3 改水降氟工程现在运行情况与既往资料比较 |
2.4 儿童尿样氟含量检测结果 |
2.5 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 |
3 讨论 |
四、预防地方性氟病改水降氟现状(论文参考文献)
- [1]云南省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评价[D]. 黄开莲. 大理大学, 2019(01)
- [2]2008-2017年甘肃省饮水型地氟病区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分析[D]. 马海昀. 兰州大学, 2019(08)
- [3]渭南市部分县区生活饮用水中氟化物监测结果分析[J]. 郭晶晶,焦莉萍,刘玮,赵爱珠,沈托,郭欣.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8(15)
- [4]2016年廊坊市生活饮用水监督抽检结果[J]. 许友苓,杨英,赵引峰,崔国勇,张克杰. 职业与健康, 2017(13)
- [5]饮水型氟病区改水后儿童健康风险度评价[D]. 陈少贤. 南方医科大学, 2013(03)
- [6]鲁西南高氟水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分析[J]. 徐立荣,徐征和,钟鸣,刘明生.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2(10)
- [7]云南省元谋县河西和帕郎村改水前后村民尿氟比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 杨晨. 昆明医科大学, 2012(11)
- [8]罗定市地方性氟中毒现状分析[J]. 陈玉明,梁林章,张硕,张碧燕. 中国职业医学, 2011(S1)
- [9]基准剂量法在改水后氟病区儿童健康风险度评估中的应用[D]. 王烁. 广东药学院, 2011(01)
- [10]某县改水降氟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实施情况监测与分析[J]. 熊伟,王玉斐,张青碧. 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