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康安医院(原传染病医院)三病区,,157000
【摘要】目的:利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临床病情有效控制,观察临床效果。方法:在我院采取自愿参与原则选取4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参与本次探究,就诊时间是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组别是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均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期间应用中医内科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经过中医内科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患者且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
【关键词】中医内科;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效果
本组探究中样本人群为4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探究目的是深入探析利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样本人群临床资料
本次探究对象需在我院2015年11月至2016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选取,患者例数是44例,组别是2组,分组方法是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中患者例数是22例,男女比例是12:10,患者年龄在79岁至35岁不等且中位年龄是(51.4±3.6)岁;观察组中患者例数是22例,男女比例是11:11,患者年龄在78岁至34岁不等且中位年龄是(51.1±4.5)岁。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组间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对比结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P>0.05,组间数据包括患者性别、年龄以及一般病情变化等,均无统计学意义存在。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西医治疗:在给予患者抗生素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及支气管舒张药物治疗,叮嘱患者卧床休息并酌情给予患者氧气支持治疗等;
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期间应用中医内科治疗:按照辨证施治原则将慢性支气管炎分为4种疾病类型,分别是肺虚型、肾虚型、脾虚型、肺肾两虚型,给予不同疾病类型患者对应中药方剂治疗。
1.3判定标准
当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喘息等)得到完全缓解且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为正常、肺部哮鸣音基本消失时判定为临床治愈;当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喘息等)得到明显缓解且患者正常生活以及正常工作均不会受限,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症状改善且肺部哮鸣音改善时判定为显效;当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喘息等)有所改善且肺功能检查结果显示症状有所好转则时判定为有效;当患者经过治疗后的临床症状(咳嗽、咳痰、喘息等)不符合以上标准时判定为无效。临床总有效率是临床治愈率、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统计学处理
给予本次参与探究的4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所有临床数据深入分析,分析软件是SPSS19.0软件,表示计量资料时利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且行t检验,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表示计数资料时利用率的形式且行X2检验,P<0.05时表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对比分析2组患者经过5周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可发现明显观察组患者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组间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2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且属于“咳嗽”、“痰症”范畴,致病机制较为复杂,病机在肺部[1],可影响到多种器官功能,可受外邪侵袭,可受内邪干扰,病情会呈现反复发作和不易治疗的临床特点,临床上主要应用中医内科治疗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病情有效治疗。在中医内科治疗中,给予肺虚型患者以下中药组方治疗[2]:陈皮、杏仁、半夏、桔梗、炙麻黄、百部、茯苓、苏子各12g,厚朴15g,炙甘草、紫苑、白前各6g,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加减方治疗;给予肾虚型患者以下中药组方治疗:半夏、附子、白术、熟地、泽泻各15g,陈皮、肉桂、茱萸、甘草各10g,茯苓20g,淮山药、党参各25g,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加减方治疗;利用党参12g,白术、五味子、茯苓各9g以及防风6g,甘草3g,黄芪、山药各20g来给予脾虚型患者加减方治疗;利用太子参30g,茯苓、甘草、陈皮、五味子、半夏各6g,熟地黄12g,枇杷叶10g,麦冬15g。以上药方均水煎服且每日分早晚服用1剂[3],给予患者连续治疗时间是5周。
本次探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是90.90%,明显更佳。
综合以上理论得出,利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给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治疗,可以促使患者临床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临床总有效率最佳,值得临床借鉴。
参考文献:
[1]龚明煜.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4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3):9-10.
[2]陈寿艳.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内科治疗分析[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5):82-83.
[3]刘素红.中医内科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探究[J].中外医疗,2015(9):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