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云山东省寿光市营里一中262700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在教育过程中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也是日益重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此体育学科作为一门强身健体的课程也显得尤为重要。体育学科的教育内容也是受到广大师生的广泛关注,要使教育内容适合不断变化的学生体质,让学生与教师在学习与教育的过程中因地制宜,有选择地学习。
关键词:体育教育因地制宜教学内容规划重组思路
教育模式的改变使得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灵活性大大加强,不再那么呆板、乏味,各学科的教育成果都日益改善。体育的教育效果也是越来越受到各阶层人士的关注,随之而来的体育的教材内容所出现的问题也日益被明朗化,没有可以参考的成套的教学材料,使得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对内容的把握不够规范化,因此教育成果也是有所逊色。鉴于此种状况,本文展开了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规划组合的分析。
一、怎样选择体育教学重组的内容
教师可以在教育的过程中本着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制定自己的教学内容计划。所选择的教学内容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1.要与体育教学课程标准不同阶段不同的教育水平相一致。2.要与不同阶段不同时期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与心理素质相一致。3.要与学校的具体教育设施情况和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4.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发挥自身的教育个性化,也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专业型的体育人才,以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5.所教内容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的爱好,在学生强身健体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初中学生体育学科教学内容的重组规划
1.突出重点知识和次要知识,进行有选择的学习。根据所选择教学内容的要求以及学校的自身情况和学生的底子,不同阶段的学生可进行不同的学习。对于重点知识,可让学生对篮球、中长跑、跳高、羽毛球等等众多体育项目中任选两样进行重点学习,与自己的爱好相结合,熟练学习,把握技能。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也有助于学生学有所长和专业化人才的塑造。对于其他的没有选择的项目,则要求学生进行了解,学会多种运动技能。
2.对于各项体育项目的教学时间要进行合理的规划。根据国家规定,学生在学校的教育过程中,一个星期安排3节体育课。粗略计算,学生一年的体育学习时间大约为105节。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所学内容的难易程度、不同知识的重要程度以及学生的自身情况,不同的内容要进行不同的时间安排,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占二分之一,粗略掌握的知识占十分之一,需要锻炼的教学内容也大约占二分之一。因此,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要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进行不同的节数安排。
三、在初中生体育教育内容重组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教学策略
1.教师要高瞻远瞩,创新教学。教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高瞻远瞩,树立好教育内容重组与自身情况相结合的意识,了解学生的不同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不同的学生不同对待,把握好教学的重点,依据重点内容审视自己的教学模式、对学生教学内容重组的规划,不被书本所拘泥,结合实际,创新教学。
2.了解学生情况,从学生出发进行教学。教师对教材进行讲解,在理清教育内容的同时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重点,把教育思路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结合,既要把握好自己的教育方式,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状况。不同的学生身体素质不同,要依据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促进全体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让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3.结合新的知识,活学活用。不同的教育版本,所记载的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教师可以多结合其他教材,活用其他教育材料,激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之中把握住重点知识。要将所教内容与生活相结合,形象化、具体化,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使得学生提高对体育学习的热情。
4.把握体育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在体育教育之中,教师要把握好体育教学的内涵,通过对知识的传授,提升学生的运动技巧,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所受益,领悟体育的宗旨,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把握好体育的内涵,以学生为根本,在教育之中围绕体育的宗旨进行知识的传播。切不可偏离宗旨,不与学生的自身情况相结合,盲目地教学,以为体育课是无关紧要的课程,违背体育课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宗旨。
5.突破疑难问题,抓住关键。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与学生的情况相结合,根据不同的基础,进行不同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规划,减轻问题的难疑程度,使得教育合理化、有效化。要抓住所学重点,进行重点分析,让学生熟练掌握,进而学有所用,用到生活中,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黄达伟宽带IP城域网设计思路[J].广东科技,2009,(16)。
[2]张爱山科学设计“工程机械运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科技信息,2010,(04)。
[3]吴海荣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及应用[J].科技信息,2010,(11)。
[4]陈学明贫困山区县域基础控制网的布设方案探讨[J].中国建设信息,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