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结构大变形论文-张顺琦,张书扬,陈敏

膜结构大变形论文-张顺琦,张书扬,陈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膜结构大变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压电结构,几何非线性,材料非线性

膜结构大变形论文文献综述

张顺琦,张书扬,陈敏[1](2017)在《强电场下压电智能结构大变形非线性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将压电等智能材料集成于普通薄壁结构中形成智能结构,在航空航天、汽车工业等,常常被用作振动和噪声控制、健康监测及能量收集。为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压电材料的致动效果,往往需要加载强致动电压,同时也导致薄壁结构发生大变形。此时,几何和材料线性模型,以及单一考虑几何非线性或机电耦合非线性,显然不能得到准确计算结果。为了给压电智能薄壁结构的设计和应用提供更准确的计算模型,本文基于一阶剪切变形假设,并同时考虑压电材料非线性本构关系和大变形几何非线性理论,建立了压电智能薄壁结构在强致动电压下的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模型。最后,本文模型通过文献中的实验数据进行了验证,并对智能板壳结构进行了非线性计算仿真与验证。(本文来源于《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期刊2017-08-13)

胡邹恒[2](2015)在《基于单相机的叁维坐标测量及其在结构大变形测量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单相机的标志点叁维坐标测量是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中的一种测量方式,它主要是利用单个数码相机在多个位置和角度拍摄多张包含标志点的像片,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算法重建出标志点的叁维坐标。这种测量方法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逐渐成为了光学非接触测量的一个热点方向。本文以工程应用为目标,在基于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理论的基础上,对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相机成像模型、相机标定、标志点的设计、标志点的识别和圆心亚像素定位、像片定向方法、非编码点匹配方法以及核心的自标定光束平差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算法研究的基础上独自编写了数字近景测量软件CMM 2014,通过实验对该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并将该系统应用于瑜伽球的体积测量和土木钢结构变形实验中去。论文研究内容及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了相机的分类,对相机成像的基础知识中的透镜成像、弥散圆、景深、视场范围进行公式推导研究,研究分析了相机成像的数学模型,并介绍了张正友标定法以及本文所采用的基于光束平差的相机自标定方法。(2)设计制作了编码标志点和非编码标志点,并对15位同心圆环型编码标志点的容量和编码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3)针对设计的编码点,提出了自动识别算法,其步骤为:图像预处理、边缘提取、特征识别筛选以及编码点解码。介绍了传统的圆心亚像素定位方法:基于灰度质心的定位算法和基于亚像素边缘的椭圆拟合算法,并提出了改进的多阈值形心法、多阈值灰度重心法和多阈值灰度平方重心法。(4)编码点的自动识别实验证明了本文的识别算法具有较高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圆心亚像素定位的仿真实验和真实图像实验,发现本文提出的圆心定位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其精度优于0.02pixel。(5)研究分析了像片概略定向,提出了适用于包含定向棒和不包含定向两种情况的像片连续定向策略。研究分析了基于极线的非编码点匹配,提出了多像片的非编码点匹配策略。研究分析了整体法化光束平差算法和基于逐点法化的光束平差算法,发现后者在计算速度方面有大大的提高。(6)对CMM_2014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组成进行了介绍。通过精度测试实验,证明该系统的相对测量精度优于02mm/m。成功地将该系统应用于瑜伽球体积测量和土木钢结构变形测量实验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5-04-01)

章杰,刘应华[3](2015)在《板壳结构大变形大范围运动的数值求解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建立了一种用于求解板壳结构大变形、大平动及大转动响应的退化壳单元-复合时间积分方法。结构动力学方程在实体单元上采用梯形法与3点向后欧拉法复合的隐式时间积分方法(Bathe方法)依次进行时间离散,进一步变换到壳单元上求解,并基于大转动公式更新实体单元节点变量。翻滚柱壳算例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保持板壳结构能量、动量守恒/衰减的性能,能够准确地求解板壳结构大变形大范围运动问题。(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01-11)

虞志浩,杨卫东[4](2014)在《一种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结构大变形分析方法的改进及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直升机旋翼复合材料桨叶大变形分析的改进方法。将旋翼桨叶变形分析分解为一维非线性分析和二维剖面特性分析,并考虑横向剪切、翘曲对剖面刚度及弹性耦合的影响;为使方法适用于旋翼气动弹性分析,将应变能中的广义应变用参考轴线处的弹性运动表示,保留所有非线性项,推导出计算复合材料桨叶大变形的公式;采用有限元法处理方程,对梁结构进行了分析,并将大变形状态下的位移计算结果与Princeton梁实验值、Minguet复合材料梁实验值以及中等变形梁理论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验证了大变形状态下本文计算方法的正确性;此外与中等变形梁模型计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在计算精度上的提高。(本文来源于《应用力学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王树英,阳军生,李习平[5](2014)在《高地应力凝灰岩地层铁路隧道支护结构大变形的原因及其整治》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贵昆铁路叁联隧道施工中出现多处支护结构大变形的现象,采用现场地应力测试、数值分析和现场监测的方法,研究高地应力强风化凝灰岩地层隧道支护结构大变形的原因及其整治方案。通过现场地应力测试得知:隧道围岩最大主应力为6.87MPa,远大于岩体单轴抗压强度,高地应力状态是诱发强风化凝灰岩地层隧道支护结构大变形的主要因素。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对地应力的影响主要局限于1倍洞径范围之内,在隧道右下侧基底围岩上产生高达17.5%的剪应变,仰拱与边墙过渡段二衬的安全系数小于1.0;数值分析结果与现场地应力测试结果和破检揭露情况基本吻合。采用加深仰拱的方案整治仰拱破损段后,仰拱二衬结构安全系数的最小值达到1.9,监测显示隧道结构处于安全状态。该方案成功地应用于后续相似地层隧道区段的施工中。(本文来源于《中国铁道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王震,赵阳[6](2013)在《膜结构大变形分析的向量式有限元4节点膜单元》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向量式有限元基本原理,首先推导了4节点膜单元的基本公式,详细阐述了通过逆向运动获得单元节点纯变形位移的过程,以及进一步通过变形坐标系获得单元节点内力的求解方法;同时对4节点膜单元的位置模式和内力计算的数值积分等问题提出了合理可行的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编制了4节点膜单元的计算分析程序,通过算例分析验证了理论公式和所编制程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进而将本文方法应用于气枕充气和布料悬垂等膜结构大变形大转动问题的计算分析。(本文来源于《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期刊2013年04期)

严巍,林琳,谢会雪[7](2013)在《通风管道跨越结构大变形部位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通风管道跨越结构大变形部位施工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大变形部位通风系统安装工艺,此工艺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更加满足结构大变形部位大位移量的要求,能够达到更高的抗震等级,工艺简单和成本低效益高等诸多优点。以昆明新机场航站楼工程的应用为例,对跨越结构大变形部通风管道及其部件,软连接和支吊架的制作、安装形式以及位置布置进行详细论述,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3年08期)

张正,谢会雪,李振威[8](2013)在《流体管道跨越结构大变形部位施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昆明新机场位于地震带边缘属地震高烈度区、多条断层从场区穿过,航站楼隔震区和非隔震区之间设置大变位量抗震缝。工程采用BIM信息技术综合排布不同结构变形位移量的流体管道,通过对各种变形状态下管道受力的计算分析,合理选用抗变形软管、补偿器及支吊架,选择之字形和几字形的连接方式,满足跨越结构大变形部位管道系统各类变形的要求,保证管道安全性能,提高重要建筑物保障生命财产安全的水平。(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期刊2013年08期)

徐友良[9](2010)在《桁架结构大变形问题的位置解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个求解桁架结构大变形问题的新方法:按变形后的平衡位置建立平衡方程,以该位置时各铰链(节点)处的位置矢量(而不是位移矢量)为基本未知量进行求解。该方法的基本步骤与现行有限元方法是基本一致的,但组建的不是刚度矩阵。通过编制通用程序,该方法可求解任意桁架结构的大变形问题。实例表明:该方法效率很高,而且可以获得非常精确的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工程力学》期刊2010年S1期)

徐友良[10](2009)在《桁架结构大变形问题的位置解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提出了一个求解桁架结构大变形问题的新方法:按变形后的平衡位置建立平衡方程,以该位置时各铰链(节点)处的位置矢量(而不是位移矢量)为基本未知量进行求解。该方法的基本步骤与现行有限元方法是基本一致的,但组建的不是刚度矩阵。通过编制通用程序,该方法可求解任意桁架结构的大变形问题。实例表明,该方法效率很高,而且可以获得非常精确的计算结果。(本文来源于《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期刊2009-11-28)

膜结构大变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基于单相机的标志点叁维坐标测量是数字近景摄影测量中的一种测量方式,它主要是利用单个数码相机在多个位置和角度拍摄多张包含标志点的像片,利用数字图像处理和摄影测量算法重建出标志点的叁维坐标。这种测量方法以其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逐渐成为了光学非接触测量的一个热点方向。本文以工程应用为目标,在基于摄影测量和计算机视觉理论的基础上,对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相机成像模型、相机标定、标志点的设计、标志点的识别和圆心亚像素定位、像片定向方法、非编码点匹配方法以及核心的自标定光束平差算法进行了研究分析。在算法研究的基础上独自编写了数字近景测量软件CMM 2014,通过实验对该系统的测量精度进行了分析,并将该系统应用于瑜伽球的体积测量和土木钢结构变形实验中去。论文研究内容及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介绍了相机的分类,对相机成像的基础知识中的透镜成像、弥散圆、景深、视场范围进行公式推导研究,研究分析了相机成像的数学模型,并介绍了张正友标定法以及本文所采用的基于光束平差的相机自标定方法。(2)设计制作了编码标志点和非编码标志点,并对15位同心圆环型编码标志点的容量和编码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3)针对设计的编码点,提出了自动识别算法,其步骤为:图像预处理、边缘提取、特征识别筛选以及编码点解码。介绍了传统的圆心亚像素定位方法:基于灰度质心的定位算法和基于亚像素边缘的椭圆拟合算法,并提出了改进的多阈值形心法、多阈值灰度重心法和多阈值灰度平方重心法。(4)编码点的自动识别实验证明了本文的识别算法具有较高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圆心亚像素定位的仿真实验和真实图像实验,发现本文提出的圆心定位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其精度优于0.02pixel。(5)研究分析了像片概略定向,提出了适用于包含定向棒和不包含定向两种情况的像片连续定向策略。研究分析了基于极线的非编码点匹配,提出了多像片的非编码点匹配策略。研究分析了整体法化光束平差算法和基于逐点法化的光束平差算法,发现后者在计算速度方面有大大的提高。(6)对CMM_2014数字近景摄影测量系统的组成进行了介绍。通过精度测试实验,证明该系统的相对测量精度优于02mm/m。成功地将该系统应用于瑜伽球体积测量和土木钢结构变形测量实验中去,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膜结构大变形论文参考文献

[1].张顺琦,张书扬,陈敏.强电场下压电智能结构大变形非线性建模与仿真[C].中国力学大会-2017暨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60周年大会论文集(A).2017

[2].胡邹恒.基于单相机的叁维坐标测量及其在结构大变形测量中的应用[D].东南大学.2015

[3].章杰,刘应华.板壳结构大变形大范围运动的数值求解研究[C].北京力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暨北京振动工程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5

[4].虞志浩,杨卫东.一种复合材料旋翼桨叶结构大变形分析方法的改进及验证[J].应用力学学报.2014

[5].王树英,阳军生,李习平.高地应力凝灰岩地层铁路隧道支护结构大变形的原因及其整治[J].中国铁道科学.2014

[6].王震,赵阳.膜结构大变形分析的向量式有限元4节点膜单元[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3

[7].严巍,林琳,谢会雪.通风管道跨越结构大变形部位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3

[8].张正,谢会雪,李振威.流体管道跨越结构大变形部位施工技术[J].建筑技术.2013

[9].徐友良.桁架结构大变形问题的位置解法[J].工程力学.2010

[10].徐友良.桁架结构大变形问题的位置解法[C].第18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2009

标签:;  ;  ;  

膜结构大变形论文-张顺琦,张书扬,陈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