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固热耦合论文_余航,赵新文,傅晟威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固热耦合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结焦,参数,沉积物,力场,静压,钢包,沟槽。

流固热耦合论文文献综述

余航,赵新文,傅晟威[1](2019)在《船用核动力装置止回阀的流固热耦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船用核动力装置中止回阀的泄漏问题,利用流固热耦合仿真方法研究了温度快速变化对止回阀的影响,结果表明:止回阀的等效应力和变形量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密封压垫和四合环最大等效应力位于阀门管道两端,最大变形量位于阀门前后部位;密封压垫的最大变形量和收缩率都比四合环大;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密封压垫与阀盖之间产生了明显的间隙,易发生泄漏,且该间隙随温度的降低而扩大,可能加剧泄漏。(本文来源于《核动力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马灵童[2](2019)在《液粘传动摩擦副流固热耦合分析及起动过程流场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液体粘性传动技术具有高效节能,调速性能优,可实现同步传动、自动控制等优点,在风机、水泵的调速以及带式输送机等大功率重载设备的软启等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液粘传动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无沟槽摩擦副间油膜径向流量、压力及承载力的解析式,分析了动力粘度、油膜厚度及旋转速度对径向流量的影响以及转速对压力、承载力的影响,得到了压力沿径向的分布规律;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推导出径向槽形式摩擦副动压承载力的解析式,得到了动压力沿径向及周向的分布规律;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建立了无沟槽及有沟槽摩擦副传递扭矩的解析式,分析了油液粘度、厚度及转速差等对传递扭矩的影响。设计了多组不同沟槽尺寸的径向槽摩擦副,建立了叁维模型并进行了网格划分,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摩擦副流固热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工作油扭矩传递能力、油膜温度场及压力场在沟槽尺寸变化下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沟槽尺寸对液粘传动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径向槽摩擦副沟槽尺寸设计的合理建议;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了摩擦副流固热耦合与热流耦合的结果,结果表明:两种耦合方式在压力场、温度场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两种耦合方式所得压力值大小相近、温度值热流耦合方法比流固热耦合方法高出10%左右。基于热流耦合方法,考虑工作油的粘温特性,对液粘传动起动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平行界面和变形界面不同工况下流体摩擦阶段各膜厚状态下工作油液扭矩传递能力、油膜压力场和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平行界面和变形界面液粘起动过程流体摩擦阶段的起动特性。搭建了液粘传动实验台,对径向槽摩擦副展开了实验研究,得到了摩擦副间油膜扭矩传递能力、压力场及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对液粘传动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并为液粘传动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朱玉华,付思[3](2019)在《基于流固热耦合的干式变压器温度场数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中作者采用有限元法对干式变压器进行二维对称结构的流-固-热耦合数值分析,得到了在不同负载情况下干式变压器铁心和绕组的温度分布规律。(本文来源于《变压器》期刊2019年01期)

胡均平,刘成沛[4](2018)在《液体静压转台流固热耦合建模及其工作参数对性能影响的分析(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流体-结构-热耦合模型研究了工作参数对液体静压转台性能的影响。该模型采用了流体-结构相互作用(FSI)技术和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方法,并考虑了热效应。论文研究了具有不同供油压力、油槽深度和表面粗糙度参数的静压转台系统。从转台的工作参数(转台转速和施加的外载荷)出发,推导出了转台的位移、系统流量、润滑油的温升、刚度和阻尼系数等性能参数。从该流固热耦合模型得到的数值结果进行研究,理论预测与实验数据有很好的吻合。因此,该流固热耦合模型是一个研究静压转台非常有用的工具。计算结果表明,为了获得更好的性能,合理选择液体静压转台系统的设计参数是必要的。(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期刊2018年11期)

关鹏,艾延廷,王志,包天南[5](2018)在《热冲击后气膜冷却叶片结构强度流固热耦合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冷气流量对气孔周围热应力的影响,为气膜冷却叶片可靠性设计提供参考。改变气孔的孔径,并建立有限元模型,结合有限元/边界元理论,通过流固热叁场耦合技术获得热冲击后的叶片最大温度、温度不均衡程度及最大热应力。研究表明:增加冷气量有利于改善叶片冷却效率降低叶片温度,但也会使叶片温度不均衡程度增加,加剧尾缘气孔内的热应力载荷;增加前缘气孔直径可提升66%的平均冷却效率,有利于减缓气孔内的热应力,增加尾缘气孔的直径对冷却效率及热应力的影响均较小。此外,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及解析解较为吻合,对于气膜冷却叶片结构设计具有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曹琼,陆道纲,常牧[6](2018)在《平行喷口流动引起温度振荡流固热耦合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FLUENT软件,采用大涡模拟(LES)方法对平行喷口冷热流体搅混产生的流固热耦合现象进行了数值模拟。首先将模拟值与实验值进行了对比,验证了模拟方法的正确性。其次,针对多种入口工况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出:某一时刻,流体温度处于波谷时,热量从固体传递给流体,下一时刻,当流体温度处于波峰时,热量则从流体传递给固体,故而形成了流固间周期性的热传递现象;随着固体厚度的增加,温度振荡的振幅呈非线性减小,但频率不变;随着入口速度的增加,流体和固体温度振荡的主频逐渐增大,当速度从0.5 m/s变化到1.5 m/s时,主频率可从2 Hz升高到11 Hz。(本文来源于《核科学与工程》期刊2018年01期)

梁修天[7](2017)在《基于流固热耦合理论的分动器摩擦片散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动器在四驱汽车的传动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多片离合器是四驱汽车多片离合器式分动器的关键部件。多片离合器中的摩擦片(主动片)、对偶钢片(从动片)在相对摩擦过程中动能转化为热能使摩擦副升温,从而影响分动器的扭矩传递性能。对多片离合器进行摩擦热分析和润滑油流场散热分析,研究分动器摩擦片的散热特性,对分动器的性能预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宝马某款多片离合器式分动器进行研究,首先对摩擦学传热理论、流场运动理论和流场运散热理论进行了介绍。建立热传导方程和换热边界模型,求出热流密度表达式,并根据摩擦副内外径对摩擦片和对偶钢片的热流密度进行分配;在计算流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确定叁维湍流数值模拟方法和RNG k-ε湍流模型,RNG k-ε模型通过修正湍动粘度,考虑了平均流动中的旋转及旋流流动情况,并能更好地处理高应变率及流线弯曲程度较大的流动。热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理论模型的选择为计算机数值模拟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次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中对多片离合器摩擦副进行动力学摩擦生热数值模拟,以一对摩擦副为例,经过模型简化、材料定义、相互作用设置、网格单元划分等过程,分别对不同摩擦系数、不同摩擦片压盘压强、不同旋转速度以及不同摩擦片数下的温度场进行了仿真,四种因素下摩擦片温度均比对偶钢片温度高。分别对四种变量下的摩擦副最高温度变化趋势拟合,根据拟合模型预测摩擦系数0.25、摩擦片压强1Mpa、相对转速450 r/min、摩擦片数为8片下的摩擦副最高温,并通过CAE模拟对拟合模型自检,与预测数值对比,摩擦片最高温相对误差分别为:1.13%、4.05%、6.14%和7.48%,对偶钢片最高温相对误差分别为:9.31%、1.06%、4.93%、6.28%。然后对分动器摩擦片在润滑油中的散热特性进行研究。以完整的8片摩擦片为例,在Fluent中导入ICEM CFD建立的静止域和旋转域网格,建立VOF两相流模型,使用UDF定义自由液面高度,选择RNG k-ε湍流模型,摩擦副间加载平均热流密度。分别对注油高度浸没摩擦副径向1/4(实际浸油深度49.5mm)、1/3(实际浸油深度61.7mm)、1/2(实际浸油深度86mm)和压盘压强在0.2Mpa、0.4Mpa、0.6Mpa下的流场温度分布进行模拟分析。揭示了润滑油温度分布区和最高温点位置规律。最后建立分动器多片离合器试验台,使用透明PC材料制作分动器外壳,对分动器内润滑油运动状态和温度场分布进行验证。摩擦盘压强越大,最高点温度越高,最高点均出现在初始自由液面附近。高温分布区逐渐扩散到油液稳定流动和飞溅到的大部分区域,分动器壳体内部的整体温度也有所提高。最高温度值仿真试验对比验证,不同注油量下相对误差分别为12.6%、8.4%、9.9%;不同压强下相对误差分别为13.1%、8.4%、6.9%。(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7-05-01)

张志鑫,李旭东[8](2016)在《叁通管接头流固、流固热耦合计算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叁通管接头在流体运输过程中的力学性能变化,基于多物理场耦合程序MpCCI,联立结构场分析软件ABAQUS和流场计算软件FLUENT,对叁通管接头的力学性能变化进行了流固耦合、流固热耦合数值仿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流场边界条件下,流固热耦合计算得出管对应部位的应力、位移比没有温度场的流固耦合计算得到的都大了数百倍;在叁通管存在尖角以及管接合的区域,应力集中的现象很明显,有温度场时应力集中更严重,应力集中的区域也更大。(本文来源于《甘肃科学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蔡辉,贺铸,潘丽萍,廖明建,金胜利[9](2016)在《流固热耦合模拟研究钢包透气砖温度场和应力场》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透气砖的设计制作及实际操作应用提供一些参考,利用ANSYS软件对透气砖体与氩气进行共轭传热计算,得到在钢包运行中透气砖内的温度变化及应力分布。研究结果表明:装钢过程中透气砖轴线上距底面150 mm以下的位置,温度基本不变;吹氩时砖体温度迅速下降,轴线上最大温降超过800℃;整个精炼过程中等效应力最大值出现在吹氩结束时刻的工作面处,为381 MPa,而远离工作面位置的点在装钢运输结束时刻等效应力最大。内圈狭缝靠近中心轴一端的等效应力最大,约为中心轴上的2.5倍,是外圈狭缝的1.5倍。(本文来源于《耐火材料》期刊2016年04期)

李潜[10](2016)在《柴油机喷油嘴流固热耦合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柴油机喷嘴内流动和沉积物形成情况的已有研究成果,重点对喷油结束后喷孔内的燃气倒流特性及喷嘴的温度分布开展研究,以分析喷嘴内沉积物的成因。随着柴油喷油间隔期的缩短以及多次喷射技术的逐渐普及,这一研究工程意义重大,有必要深入开展研究。目前,通过实验方法很难获取喷嘴内外的实际工作循环热力学参数,所以本文采用CFD手段对全循环工作过程柴油机喷孔内流及温度分布进行研究。对某款柴油发动机进行了BOOST一维性能模型的构建,根据额定性能指标矫正模型之后,仿真得到了CFD数值模拟所需的进排气端口压力和温度瞬态边界条件及其他相关参数,为喷嘴流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采用多款软件联合开展了柴油机几何文件的构建及格式转换工作,详细论述了模型构建过程及导入CFD之前的文件转换过程,论述了文件转换过程的优势和必要性。本文提出通过将曲面建模、模型文件格式转换、导入CFD几何文件修补等环节分软件分步处理的方式,可大幅提升复杂模型开展CFD计算的前期工作效率。针对CFD软件设定不同区域边界及初始计算条件,设定了湍流、喷雾、点火和燃烧模型参数并制定了计算结果输出规则。开展基于柴油机工作循环缸内流场的喷嘴沉积物成因分析。在额定功率转速工况开展整个工作循环缸内流场的数值模拟研究,分析缸内流场及热力学参数的循环变动特点,着重分析喷嘴周围瞬变高温高压的燃气流场流动对喷孔及压力室内区域的冲击和热力学影响,进而开展了由于喷孔射流后燃气倒流冲击产生的高温沉积物成因分析。基于CFD软件的super-cycle流固耦合计算技术,开展喷嘴缸内尖端部分的流固耦合模拟研究。利用内燃机周期性工作特点,对喷嘴耦合系统周期性瞬态传热展开计算,进而得出转矩为最大值时内燃机整个工作循环内不同时刻的耦合温度分布。分析缸内燃气在整个工作循环中对喷嘴的加热作用,同时根据喷嘴固体内部在工作循环中的温度分布规律,分析导致喷嘴内外沉积物形成的原因。(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6-05-27)

流固热耦合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液体粘性传动技术具有高效节能,调速性能优,可实现同步传动、自动控制等优点,在风机、水泵的调速以及带式输送机等大功率重载设备的软启等多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对液粘传动技术开展进一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无沟槽摩擦副间油膜径向流量、压力及承载力的解析式,分析了动力粘度、油膜厚度及旋转速度对径向流量的影响以及转速对压力、承载力的影响,得到了压力沿径向的分布规律;基于流体动压润滑理论,推导出径向槽形式摩擦副动压承载力的解析式,得到了动压力沿径向及周向的分布规律;根据牛顿内摩擦定律,建立了无沟槽及有沟槽摩擦副传递扭矩的解析式,分析了油液粘度、厚度及转速差等对传递扭矩的影响。设计了多组不同沟槽尺寸的径向槽摩擦副,建立了叁维模型并进行了网格划分,利用FLUENT软件进行了摩擦副流固热耦合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工作油扭矩传递能力、油膜温度场及压力场在沟槽尺寸变化下的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沟槽尺寸对液粘传动特性的影响,提出了径向槽摩擦副沟槽尺寸设计的合理建议;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了摩擦副流固热耦合与热流耦合的结果,结果表明:两种耦合方式在压力场、温度场分布规律和变化趋势大致相同;两种耦合方式所得压力值大小相近、温度值热流耦合方法比流固热耦合方法高出10%左右。基于热流耦合方法,考虑工作油的粘温特性,对液粘传动起动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平行界面和变形界面不同工况下流体摩擦阶段各膜厚状态下工作油液扭矩传递能力、油膜压力场和温度场的变化规律,对比了平行界面和变形界面液粘起动过程流体摩擦阶段的起动特性。搭建了液粘传动实验台,对径向槽摩擦副展开了实验研究,得到了摩擦副间油膜扭矩传递能力、压力场及温度场的分布规律;实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研究成果对液粘传动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打下良好基础,并为液粘传动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固热耦合论文参考文献

[1].余航,赵新文,傅晟威.船用核动力装置止回阀的流固热耦合研究[J].核动力工程.2019

[2].马灵童.液粘传动摩擦副流固热耦合分析及起动过程流场特性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3].朱玉华,付思.基于流固热耦合的干式变压器温度场数值分析[J].变压器.2019

[4].胡均平,刘成沛.液体静压转台流固热耦合建模及其工作参数对性能影响的分析(英文)[J].JournalofCentralSouthUniversity.2018

[5].关鹏,艾延廷,王志,包天南.热冲击后气膜冷却叶片结构强度流固热耦合仿真[J].航空动力学报.2018

[6].曹琼,陆道纲,常牧.平行喷口流动引起温度振荡流固热耦合数值模拟研究[J].核科学与工程.2018

[7].梁修天.基于流固热耦合理论的分动器摩擦片散热特性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7

[8].张志鑫,李旭东.叁通管接头流固、流固热耦合计算对比分析[J].甘肃科学学报.2016

[9].蔡辉,贺铸,潘丽萍,廖明建,金胜利.流固热耦合模拟研究钢包透气砖温度场和应力场[J].耐火材料.2016

[10].李潜.柴油机喷油嘴流固热耦合模拟研究[D].南昌大学.2016

论文知识图

流固热耦合示意螺旋冷却系统流-固-热耦合仿真结果循环冷却系统流-固-热耦合仿真结果柱塞副流固热耦合模型柱塞副油膜流固热耦合模型算法...5.1流固热耦合非定常数值求解流...

标签:;  ;  ;  ;  ;  ;  ;  

流固热耦合论文_余航,赵新文,傅晟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