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变流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量,水系,特性,水力,压缩机,系统,频率。
变流量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俞倩,蒋云凤,王玉刚,耿丽萍,赵晓东[1](2019)在《基于遗传算法的中央空调水系统变流量节能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中央空调系统能耗占建筑总能耗比例较高,在工频运行模式下能源浪费严重的问题,通过辨识压缩机、冷冻水泵、冷却水泵的运行数学模型,以冷负荷需求为约束,建立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优化模型,找到不同负荷率下系统能效比最高的频率匹配方式。将优化结果于实验台进行验证,与工频运行结果进行比较,系统平均能效比提高53.6%,平均节能率为35.95%。(本文来源于《低温与超导》期刊2019年11期)
董哲生[2](2019)在《表冷器及其温控调节阀在空调变流量冷水系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既有研究结论的分析,指出表冷器相对供冷量与相对流量之间的静特性函数及温控调节阀相对流量与开度之间的调节特性函数在实际工程中几乎不可能恰好是一对反函数,对表冷器静特性与温控调节阀理想特性进行反向补偿以得到表冷器相对供冷量与温控调节阀开度的线性比例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难以实现,也毫无必要。提出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对温控调节阀采用基于通断控制策略的水力平衡解决方案。(本文来源于《暖通空调》期刊2019年11期)
杨永安,蒋春艳,武传志,罗建成[3](2019)在《变流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改善变工况条件下,定频双级压缩制冷系统不能达到最佳状态运行的现状,本文搭建变流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实验台,分析了变工况条件下,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比对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制冷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冷凝温度为30℃,蒸发温度为-35~-20℃,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比由1. 25增至3. 33时,系统制冷量随着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比的增加逐渐减少,性能系数COP最大为2. 37;当蒸发温度从-20℃降至-35℃,每降低5℃,最佳COP下的低高压压缩机输气量比依次增大22. 10%、12. 52%、14. 29%。故实际系统设计时,可参考实验数据,根据不同蒸发温度和制冷量需求,调节合适的低高压级压缩机输气量比,使系统运行达到最佳状态。(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何丽[4](2019)在《研究二次泵空调水系统的变流量调节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相应增加了建筑层数和楼高,以空调为主的建筑配套设施也日益复杂。空调水系统庞大,且阻力较高,再加上环路负荷特性问题,所以需要应用二次泵系统。此次研究主要是探讨分析二次泵空调水系统的变流量调节与控制,希望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性价值。(本文来源于《建筑技术开发》期刊2019年19期)
常亮[5](2019)在《谈空调水系统变流量运行节能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于房屋建筑不仅有着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而且更加注重房屋使用的舒适性,所以很多工程承建单位在建设房屋建筑工程时,通过设计单位进行了建筑工程空调系统安装设计,借助于空调系统达到房屋室温调节、改善空气质量等目的,确保人们使用房屋时有着较高的舒适度。分析当前诸多建筑工程空调系统的使用情况,可知空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室内温度升高、下调作用,但是系统运行期间使用的能源较多,从而加剧了我国能源紧缺、环境污染问题的严重性,所以空调生产厂家与工程设计人员需要本着节能降耗、环境保护的理念,完成空调系统节能优化设计工作,确保建筑工程施工单位可以利用有着较好节能降耗效果的空调,高质量地完成空调系统安装工作,促使用户可以更加节能的应用空调。文章对建筑使用的空调系统进行了研究,重点对水系统变流量进行了节能改造控制,以达到能源节约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智能城市》期刊2019年13期)
孟庆龙,王文强,郭雪丽,常赛南,谷雅秀[6](2019)在《变流量空调水系统稳定性的定量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次泵变流量水系统为研究对象,实验研究了无压差控制和定压差控制下变流量空调水系统的水力稳定性.建立了相应的TRNSYS仿真模型,仿真研究了变压差控制下水系统的水力稳定性.结果表明:对于提高系统水力稳定性和节能效益,变压差控制策略效果显着.变压差控制下管网的水力失调系数为0.072,较无压差控制时减小了0.442;关闭任一支路阀门,变压差控制下冷冻水泵节能可达到27.1%.(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何俊,陶乐仁,胡鹏荣[7](2019)在《变流量制冷系统中频率与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协同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变流量(VRF)制冷系统控制中的滞后或超调现象,本文以变频滚动转子式制冷系统为研究对象,分别通过改变压缩机频率与电子膨胀阀开度,建立了两者单独控制下的曲线拟合模型,并对不同工况下两者的同步控制方法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过热度随膨胀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增大而减小,在电子膨胀阀开度为28%~32%与频率为44.5~46.5 Hz时,过热度控制难度上升,通过调节冷冻水温度可改善这一状况;在一定的工况下,通过控制质量流量,可以得到频率与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关系式,实现电子膨胀阀开度与压缩机频率的同步控制,使系统迅速达到稳定状态。(本文来源于《制冷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殷元生,鱼亮[8](2019)在《分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变流量冷机技术,对常规空调水系统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分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技术,并以西安大唐西市项目为例,介绍了该系统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与应用。对该系统的水力稳定性运行原理,设计要点,控制要求,应用场合和范围等进行了说明。(本文来源于《建筑热能通风空调》期刊2019年05期)
孔帅[9](2019)在《R134a/R410A变流量复迭式制冷系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复迭式制冷系统与单级、双级压缩制冷系统相比,能够避免压比限制、回油不均、气缸容积过大等问题,同时还减小了蒸发压力对系统的不良影响。针对复迭式制冷系统的现有研究中,普遍在制取低温环境方面,在-30~-40℃范围内的研究以及应用于高温环境中的复迭式制冷系统相对较少。因此,应用于该温度范围内的小型复迭式制冷系统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本文设计研究了小型变流量复迭式制冷系统,能耗低且不需设置膨胀容器,结构更加简单紧凑,变频压缩机的使用极大地提升了系统性能,为扩大复迭式制冷系统的使用范围提出参考。本课题主要按照模拟分析、计算选型、实验台搭建、实验研究的步骤开展,设计出的R134a/R410A变流量复迭式制冷系统,高温级采用定频压缩机和毛细管节流的方式;低温级采用变频压缩机和电子膨胀阀节流的方式。通过对系统循环的各阶段进行热力性能理论分析,研究了蒸发温度T_0、冷凝温度T_k、中间温度T_m、级间容量比Q_v、传热温差△T等参数对系统制冷系数COP的影响,以及各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蒸发温度升高与冷凝温度降低,都会使得COP升高、级间容量比降低;随着中间温度的增大,COP先增大后减小,存在最佳中间温度使得系统效率最高;传热温差越大,系统理论耗功增大,COP减小。另外,针对主要部件及辅助设备依次进行了设计计算选型,实验台的搭建过程中还叙述了电气控制系统以及数据测量仪器的使用。在实验研究方面,重点分析了蒸发温度、压缩机频率、级间容量比等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维持冷凝温度40℃,蒸发温度在-34℃~-30℃范围内变化,低温级压缩机频率在50~65Hz范围内变化,依次调节不同参数进行实验,以此研究系统能耗与效率等变化趋势。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蒸发温度每升高1℃,COP平均增大0.3%;低温级耗功逐渐减小,降低了25.1%,仅在-34~-32℃范围内变化时,就降低了23.2%。随着频率的增大,COP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当频率为59Hz,电子膨胀阀开度为85%时,COP取得最大值1.43;级间容量比增大,增长率由12.8%增至14.4%。随着级间容量比的增大,COP也是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通过分析还可以看出,电子膨胀阀开度对级间容量比的影响与压缩机频率存在正相关。综上所述,设计搭建的R134a/R410A变流量复迭式制冷系统结构紧凑,成本较低,即使在环境恶劣(冷凝温度40℃)的情况下,也具有较高的制冷效率。实验研究表明,存在最佳低温级频率使系统效率最高,由此看出使用变频技术能够更大程度上提高系统效率。在实际运行状态下,低温级需要更大流量才能获得更高效率;蒸发温度越低,低温级耗功越大,因此该机组应用于-32℃以上温度领域具有更高效率,节能效果更优。同时,改善低温级耗功也是提升该复迭式制冷机组性能的关键。(本文来源于《天津商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黎宗义[10](2019)在《空调水变流量系统全年综合能耗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空调水变流量系统已经在工程设计中得到了普遍应用,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明确,导致实际应用中的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在设计方案比选阶段,大多采用设计工况对空调水变流量和定流量系统进行经济性比较,冷水机组COP大多采用额定参数,进而得出结论,认为变流量系统的经济性远高于定流量系统,静态投资回报周期在2年左右。实际上,空调水系统的综合能耗是一个复杂的、内在耦合的多因素影响的问题,空调水变流量运行虽然能够降低水泵的能耗[1],但是冷水机组的COP会随着冷冻水和冷却水流量的降低而降低,从而降低变流量系统的节能效果。(本文来源于《城市建筑》期刊2019年08期)
变流量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对既有研究结论的分析,指出表冷器相对供冷量与相对流量之间的静特性函数及温控调节阀相对流量与开度之间的调节特性函数在实际工程中几乎不可能恰好是一对反函数,对表冷器静特性与温控调节阀理想特性进行反向补偿以得到表冷器相对供冷量与温控调节阀开度的线性比例关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难以实现,也毫无必要。提出了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可对温控调节阀采用基于通断控制策略的水力平衡解决方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变流量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俞倩,蒋云凤,王玉刚,耿丽萍,赵晓东.基于遗传算法的中央空调水系统变流量节能优化研究[J].低温与超导.2019
[2].董哲生.表冷器及其温控调节阀在空调变流量冷水系统中的应用[J].暖通空调.2019
[3].杨永安,蒋春艳,武传志,罗建成.变流量双级压缩制冷系统实验研究[J].制冷学报.2019
[4].何丽.研究二次泵空调水系统的变流量调节与控制[J].建筑技术开发.2019
[5].常亮.谈空调水系统变流量运行节能措施[J].智能城市.2019
[6].孟庆龙,王文强,郭雪丽,常赛南,谷雅秀.变流量空调水系统稳定性的定量评价[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7].何俊,陶乐仁,胡鹏荣.变流量制冷系统中频率与电子膨胀阀开度的协同控制研究[J].制冷学报.2019
[8].殷元生,鱼亮.分区一级泵变流量系统的应用[J].建筑热能通风空调.2019
[9].孔帅.R134a/R410A变流量复迭式制冷系统性能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9
[10].黎宗义.空调水变流量系统全年综合能耗评价研究[J].城市建筑.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