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论文和设计-陈金芳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后包围与侧包围之间的弯角无法根据客车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弯角的问题;通过转动型材与第二型材的连接结构,使转动型材可以转动,从而在安装时,可以根据司机驾驶座的安装环境与需要,调节转动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后包围与侧包围之间弯角的调节;通过第二型材的弧形凸起对转动型材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使转动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的夹角范围在85°‑125°之间;通过型材组成后包围的基本框架,型材之间利用紧固件连接,重量轻便、安装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可拆卸,便于回收再利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围门、围板A、围板B、围板C、第一型材、第二型材、第三型材、第四型材、第五型材、第六型材、第七型材、第八型材、第九型材;第一型材靠近第二型材的一端设有开口A,开口A内设有插条A,插条A与第一型材,插条A截面为U形,插条A与第一型材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第一型材靠近第二型材的一端设有开口B,开口B内设有插条B,插条B与第一型材、插条A相连,插条B截面为L形,插条B与第一型材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第二型材包括拼接板、过渡板、连接板、调节板,拼接板包括连条A、连条B、连条C,连条B截面为圆弧形,连条B两端分别与连条A、连条C连接,连条A与连条B相切,连条C与连条B相切;过渡板包括支条A、支条B、支条C,支条B截面为圆弧形,支条B中心轴线与连条B中心轴线重合,支条B两端分别与支条A、支条C连接,支条A与支条B相切,支条C与支条B相切;连接板位于拼接板与过渡板之间,连接板包括安装条A、安装条B、安装条C,安装条A一端与拼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条B连接;安装条B截面为U形,安装条B内连有卡片,安装条B与卡片之间形成第三安装槽;安装条B远离安装条A的一端与安装条C连接,安装条C远离安装条B的一端与过渡板连接,安装条C与安装条B、过渡板之间形成第四安装槽;调节板位于拼接板与过渡板之间,调节板包括调节条A、调节条B、调节条C,调节条C截面为U形结构,调节条C前后两侧分别与调节条B连接,调节条B两端分别与调节条D、调节条A连接,调节条D两端分别与拼接板、过渡板连接;调节条A一端与调节条D连接,另一端为圆弧结构,调节条A上设有多个弧形凸起;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设有第三型材、第四型材、第五型材,第三型材、第五型材分别位于第四型材的上方与下方;第三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连接;第三型材下端面设有卡槽A;第四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连接;第四型材上端面、下端面分别设有卡槽B、卡槽C;第五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连接;第五型材上端面设有卡槽D;转动型材靠近第二型材一端连有插片,插片为圆弧形,插片内连有安装条,安装条的截面为U形;调节条A插入插片内,插片内表面抵接调节条A,调节条A中心轴线与插片中心轴线重合;转动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形成调节区,转轴位于调节区内,转轴通过紧固件与转动型材、第二型材连接;转动型材远离第二型材的一端设有插槽A、插槽B;第六型材位于转动型材远离第二型材的一侧,第六型材上设有插槽C、插槽D;转动型材与第六型材之间设有第七型材、第八型材、第九型材,第七型材、第九型材分别位于第八型材的上方与下方;第七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转动型材、第六型材连接;第七型材下端面设有卡槽E;第八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转动型材、第六型材连接;第八型材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设有卡槽F、卡槽G;第九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转动型材、第六型材连接;第九型材上端面设有卡槽H。

设计方案

1.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玻璃围门、围板A、围板B、围板C、第一型材、第二型材、第三型材、第四型材、第五型材、第六型材、第七型材、第八型材、第九型材;

第一型材靠近第二型材的一端设有开口A,开口A内设有插条A,插条A与第一型材,插条A截面为U形,插条A与第一型材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第一型材靠近第二型材的一端设有开口B,开口B内设有插条B,插条B与第一型材、插条A相连,插条B截面为L形,插条B与第一型材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

第二型材包括拼接板、过渡板、连接板、调节板,拼接板包括连条A、连条B、连条C,连条B截面为圆弧形,连条B两端分别与连条A、连条C连接,连条A与连条B相切,连条C与连条B相切;

过渡板包括支条A、支条B、支条C,支条B截面为圆弧形,支条B中心轴线与连条B中心轴线重合,支条B两端分别与支条A、支条C连接,支条A与支条B相切,支条C与支条B相切;

连接板位于拼接板与过渡板之间,连接板包括安装条A、安装条B、安装条C,安装条A一端与拼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条B连接;安装条B截面为U形,安装条B内连有卡片,安装条B与卡片之间形成第三安装槽;安装条B远离安装条A的一端与安装条C连接,安装条C远离安装条B的一端与过渡板连接,安装条C与安装条B、过渡板之间形成第四安装槽;

调节板位于拼接板与过渡板之间,调节板包括调节条A、调节条B、调节条C,调节条C截面为U形结构,调节条C前后两侧分别与调节条B连接,调节条B两端分别与调节条D、调节条A连接,调节条D两端分别与拼接板、过渡板连接;调节条A一端与调节条D连接,另一端为圆弧结构,调节条A上设有多个弧形凸起;

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设有第三型材、第四型材、第五型材,第三型材、第五型材分别位于第四型材的上方与下方;

第三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连接;第三型材下端面设有卡槽A;

第四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连接;第四型材上端面、下端面分别设有卡槽B、卡槽C;

第五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连接;第五型材上端面设有卡槽D;

转动型材靠近第二型材一端连有插片,插片为圆弧形,插片内连有安装条,安装条的截面为U形;调节条A插入插片内,插片内表面抵接调节条A,调节条A中心轴线与插片中心轴线重合;转动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形成调节区,转轴位于调节区内,转轴通过紧固件与转动型材、第二型材连接;

转动型材远离第二型材的一端设有插槽A、插槽B;第六型材位于转动型材远离第二型材的一侧,第六型材上设有插槽C、插槽D;

转动型材与第六型材之间设有第七型材、第八型材、第九型材,第七型材、第九型材分别位于第八型材的上方与下方;

第七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转动型材、第六型材连接;第七型材下端面设有卡槽E;

第八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转动型材、第六型材连接;第八型材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设有卡槽F、卡槽G;

第九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转动型材、第六型材连接;第九型材上端面设有卡槽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玻璃围门位于第三型材与第四型材之间,玻璃围门左右两端分别插入第二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内,玻璃围门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卡槽A、卡槽B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A位于第四型材与第五型材之间,围板A左右两端分别插入第二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内,围板A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卡槽C、卡槽D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门B位于第七型材与第八型材之间,围门B左右两端分别插入插槽B、插槽D内,玻璃围门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卡槽E、卡槽F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C位于第八型材与第九型材之间围板C左右两端分别插入插槽B、插槽D内,围板C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卡槽G、卡槽H内。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A、围板B、围板C均为ABS板。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型材、第六型材上设有支柱,支柱固定在安装座内,安装座通过紧固件与第二型材、第六型材连接; 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转动型材、第六型材上设有支架,支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转动型材、第六型材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的夹角范围在85°-125°之间。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客车作为日常出行的主要方式。客车司机一人身系全车人的安危,为了防止客车司机在驾驶时受到乘客们的干扰,客车内会用司机围将客车司机的驾驶区域与乘客乘坐区域隔离开来。现有的司机围包括后包围、侧包围,后包围与侧包围将司机驾驶座包围起来,但是现有的司机包围结构普遍采用玻璃钢浇制造而成,安装结构复杂,装配效率低,同时一旦制造完成,后包围与侧包围之间的弯角不可调节,无法根据客车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弯角。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具有弯角可调节、安装简单、装配效率高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包括玻璃围门、围板A、围板B、围板C、第一型材、第二型材、第三型材、第四型材、第五型材、第六型材、第七型材、第八型材、第九型材;

第一型材靠近第二型材的一端设有开口A,开口A内设有插条A,插条A与第一型材,插条A截面为U形,插条A与第一型材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第一型材靠近第二型材的一端设有开口B,开口B内设有插条B,插条B与第一型材、插条A相连,插条B截面为L形,插条B与第一型材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

第二型材包括拼接板、过渡板、连接板、调节板,拼接板包括连条A、连条B、连条C,连条B截面为圆弧形,连条B两端分别与连条A、连条C连接,连条A与连条B相切,连条C与连条B相切;

过渡板包括支条A、支条B、支条C,支条B截面为圆弧形,支条B中心轴线与连条B中心轴线重合,支条B两端分别与支条A、支条C连接,支条A与支条B相切,支条C与支条B相切;

连接板位于拼接板与过渡板之间,连接板包括安装条A、安装条B、安装条C,安装条A一端与拼接板连接,另一端与安装条B连接;安装条B截面为U形,安装条B内连有卡片,安装条B与卡片之间形成第三安装槽;安装条B远离安装条A的一端与安装条C连接,安装条C远离安装条B的一端与过渡板连接,安装条C与安装条B、过渡板之间形成第四安装槽;

调节板位于拼接板与过渡板之间,调节板包括调节条A、调节条B、调节条C,调节条C截面为U形结构,调节条C前后两侧分别与调节条B连接,调节条B两端分别与调节条D、调节条A连接,调节条D两端分别与拼接板、过渡板连接;调节条A一端与调节条D连接,另一端为圆弧结构,调节条A上设有多个弧形凸起;

第一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设有第三型材、第四型材、第五型材,第三型材、第五型材分别位于第四型材的上方与下方;

第三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连接;第三型材下端面设有卡槽A;

第四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连接;第四型材上端面、下端面分别设有卡槽B、卡槽C;

第五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连接;第五型材上端面设有卡槽D;

转动型材靠近第二型材一端连有插片,插片为圆弧形,插片内连有安装条,安装条的截面为U形;调节条A插入插片内,插片内表面抵接调节条A,调节条A中心轴线与插片中心轴线重合;转动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形成调节区,转轴位于调节区内,转轴通过紧固件与转动型材、第二型材连接;

转动型材远离第二型材的一端设有插槽A、插槽B;第六型材位于转动型材远离第二型材的一侧,第六型材上设有插槽C、插槽D;

转动型材与第六型材之间设有第七型材、第八型材、第九型材,第七型材、第九型材分别位于第八型材的上方与下方;

第七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转动型材、第六型材连接;第七型材下端面设有卡槽E;

第八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转动型材、第六型材连接;第八型材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设有卡槽F、卡槽G;

第九型材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与转动型材、第六型材连接;第九型材上端面设有卡槽H。

进一步的,围板A、围板B、围板C均为ABS板。

进一步的,玻璃围门位于第三型材与第四型材之间,玻璃围门左右两端分别插入第二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内,玻璃围门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卡槽A、卡槽B内。

进一步的,围板A位于第四型材与第五型材之间,围板A左右两端分别插入第二安装槽、第四安装槽内,围板A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卡槽C、卡槽D内。

进一步的,转动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的夹角范围在85°-125°之间。

进一步的,围门B位于第七型材与第八型材之间,围门B左右两端分别插入插槽B、插槽D内,玻璃围门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卡槽E、卡槽F内。

进一步的,围板C位于第八型材与第九型材之间围板C左右两端分别插入插槽B、插槽D内,围板C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卡槽G、卡槽H内。

进一步的,第二型材、第六型材上设有支柱,支柱固定在安装座内,安装座通过紧固件与第二型材、第六型材连接; 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转动型材、第六型材上设有支架,支架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型材、第二型材、转动型材、第六型材连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后包围与侧包围之间的弯角无法根据客车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弯角的问题;通过转动型材与第二型材的连接结构,使转动型材可以转动,从而在安装时,可以根据司机驾驶座的安装环境与需要,调节转动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的夹角,从而实现后包围与侧包围之间弯角的调节;通过第二型材的弧形凸起对转动型材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使转动型材与第二型材之间的夹角范围在85°-125°之间;通过型材组成后包围的基本框架,型材之间利用紧固件连接,重量轻便、安装结构简单,装配效率高,可拆卸,便于回收再利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1)。

图2为本实用新型立体图(2)。

图3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玻璃围门、围板A、围板B、围板C时的立体图(1)。

图4为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图3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6为图3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3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玻璃围门、围板A、围板B、围板C时的立体图(2)。

图10为图9中F部分的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G部分的放大图。

图12为图9中H部分的放大图。

图13为图9中J部分的放大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未安装玻璃围门、围板A、围板B、围板C时的剖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型材剖视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型材与转动型材安装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型材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型材剖视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转轴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型材转动范围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型材,2-第二型材,3-转动型材,4-第三型材,5-第四型材,6-第五型材,7-第六型材,8-第八型材,9-第九型材,10-玻璃围门,11-围板A,12-围板B,13-围板C,14-三角架,15-第七型材,16-支柱,17-安装座,18-支架, 101-开口A,102-插条A,103-第一安装槽,104-开口B,105-插条B,106-第二安装槽,201-拼接板,202-连条A,203-连条B,204-连条C,205-过渡板,206-支条A,207-支条B,208-支条C,209-连接板,210-安装条A,211-安装条B,212-安装条C,213-卡片,214-第三安装槽,215-第四安装槽,216-调节板,217-调节条A,218-调节条B,219-调节条C,220-弧形凸起,221-调节条D,301-插片,302-安装条,303-调节区,304-转轴,305-插槽A,306-插槽B,401-卡槽A,501-卡槽B,502-卡槽C,601-卡槽D,701-插槽C,702-插槽D, 801-卡槽F,802-卡槽G,901-卡槽H,1501-卡槽E。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包括玻璃围门10、围板A11、围板B12、围门C、第一型材1、第二型材2、第三型材4、第四型材5、第五型材6、第六型材7、第七型材15、第八型材8、第九型材9、转动型材3;

第一型材1靠近第二型材2的一端设有开口A101,开口A101内设有插条A102,插条A102与第一型材1相连成一体结构,插条A102截面为U形,插条A102与第一型材1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103;第一型材1靠近第二型材2的一端设有开口B104,开口B104内设有插条B105,插条B105与第一型材1、插条A102相连成一体结构,插条B105截面为L形,插条B105与第一型材1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106;

第二型材2包括拼接板201、过渡板205、连接板209、调节板216,拼接板201包括连条A202、连条B203、连条C204,连条B203截面为圆弧形,连条B203两端分别与连条A202、连条C204连接成一体结构,连条A202与连条B203相切,连条C204与连条B203相切;

过渡板205包括支条A206、支条B207、支条C208,支条B207截面为圆弧形,支条B207中心轴线与连条B203中心轴线重合,支条B207两端分别与支条A206、支条C208连接成一体结构,支条A206与支条B207相切,支条C208与支条B207相切;

连接板209位于拼接板201与过渡板205之间,连接板209包括安装条A210、安装条B211、安装条C212,安装条A210一端与拼接板201连接成一体,另一端与安装条B211连接成一体结构;安装条B211截面为U形,安装条B211内连有卡片213,安装条B211与卡片213之间形成第三安装槽214;安装条B211远离安装条A210的一端与安装条C212连接成一体,安装条C212远离安装条B211的一端与过渡板205连接成一体,安装条C212与安装条B211、过渡板205之间形成第四安装槽215;

调节板216位于拼接板201与过渡板205之间,调节板216包括调节条A217、调节条B218、调节条C219,调节条C219截面为U形结构,调节条C219前后两侧分别与调节条B218连接成一体结构,调节条B218两端分别与调节条D221、调节条A217连接成一体,调节条D221两端分别与拼接板201、过渡板205连接成一体;调节条A217一端与调节条D221连接成一体,另一端为圆弧结构,调节条A217上设有多个弧形凸起220;

第一型材1与第二型材2之间设有第三型材4、第四型材5、第五型材6,第三型材4、第五型材6分别位于第四型材5的上方与下方;

第三型材4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14与第一型材1、第二型材2连接,紧固件穿过第三型材4、第一安装槽103或第三安装槽214;第三型材4下端面设有卡槽A401;

第四型材5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14与第一型材1、第二型材2连接,紧固件穿过第四型材5、第一安装槽103或第三安装槽214;第四型材5上端面、下端面分别设有卡槽B501、卡槽C502;

第五型材6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14与第一型材1、第二型材2连接,紧固件穿过第五型材6、第一安装槽103或第三安装槽214;第五型材6上端面设有卡槽D601;

玻璃围门10位于第三型材4与第四型材5之间,玻璃围门10左右两端分别插入第二安装槽106、第四安装槽215内,玻璃围门10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卡槽A401、卡槽B501内;

围板A11位于第四型材5与第五型材6之间,围板A11左右两端分别插入第二安装槽106、第四安装槽215内,围板A11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卡槽C502、卡槽D601内;

转动型材3靠近第二型材2一端连有插片301,插片301与第二型材2连接成一体结构,插片301为圆弧形,插片301内连有安装条,安装条的截面为U形;调节条A217插入插片301内,插片301内表面抵接调节条A217,调节条A217中心轴线与插片301中心轴线重合;转动型材3与第二型材2之间形成调节区303,转轴304位于调节区303内,转轴304通过紧固件与转动型材3、第二型材2连接;U形结构的安装条与调节条C219为紧固件的安装提供了空间,利用转动型材3与第二型材2的圆弧形安装结构,转动型材3与第二型材2之间的弯角在安装过程中可以进行调节,利用调节条A217上的弧形凸起220对转动型材3的转动角度进行限位,安装过程中转动型材3转动到抵接弧形凸起220位置时即为极限位置,本申请中的转动型材3与第二型材2之间的夹角范围在85°-125°之间;

转动型材3远离第二型材2的一端设有插槽A305、插槽B306;第六型材7位于转动型材3远离第二型材2的一侧,第六型材7上设有插槽C701、插槽D702;

转动型材3与第六型材7之间设有第七型材15、第八型材8、第九型材9,第七型材15、第九型材9分别位于第八型材8的上方与下方;

第七型材15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14与转动型材3、第六型材7连接,紧固件穿过第七型材15、插槽A305或插槽C701;第七型材15下端面设有卡槽E1501;

第八型材8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14与转动型材3、第六型材7连接,紧固件穿过第八型材8、插槽A305或插槽C701;第八型材8上端面与下端面分别设有卡槽F801、卡槽G802;

第九型材9左右两端分别通过三角架14与转动型材3、第六型材7连接,紧固件穿过第九型材9、插槽A305或插槽C701;第九型材9上端面设有卡槽H901;

围门B位于第七型材15与第八型材8之间,围门B左右两端分别插入插槽B306、插槽D702内,玻璃围门10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卡槽E1501、卡槽F801内;

围板C13位于第八型材8与第九型材9之间围板C13左右两端分别插入插槽B306、插槽D702内,围板C13上下两端分别插入卡槽G802、卡槽H901内;

第二型材2、第六型材7上设有支柱16,支柱16固定在安装座17内,安装座17通过紧固件与第二型材2、第六型材7连接;

第一型材1、第二型材2、转动型材3、第六型材7上设有支架18,支架18通过紧固件与第一型材1、第二型材2、转动型材3、第六型材7连接;

围板A11、围板B12、围板C13均为ABS板;

本申请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司机驾驶座的安装环境与需要,转动转动型材3,调节转动型材3与第二型材2之间的夹角,然后利用转轴304将连接转动型材3与第二型材2;确定转动型材3与第二型材2的角度后,再通过支架18、支柱16将本申请固定在司机驾驶座后侧;最后将玻璃围门10、围板A11、围板B12、围板C13插入利用插槽或卡槽内,再利用紧固件将玻璃围门10、围板A11、围板B12、围板C13与型材紧密连接;

本申请可以与现有技术中的侧包围配合使用,转动型材3与第二型材2角度确定,侧包围与围板C13在一条直线,所以侧包围与本申请之间的角度确定,解决了现有后包围与侧包围之间的弯角不可调节,无法根据客车内的具体情况来调节弯角的问题;

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可以做出许多其他改变和改型。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

设计图

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75870.3

申请日:2019-01-17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581403U

授权时间:20191105

主分类号:B60R 21/02

专利分类号:B60R21/02;B60R21/12

范畴分类:32B;33B;

申请人:丹阳市金业来车辆装饰件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丹阳市金业来车辆装饰件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2323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界牌镇界东村红灯工业园

发明人:陈金芳;邵永坤;王成刚;王磊;孟鹏;洪立

第一发明人:陈金芳

当前权利人:丹阳市金业来车辆装饰件有限公司

代理人:阮志刚

代理机构:32322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一种用于客车司机的后包围结构论文和设计-陈金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