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土地权益论文-谭衷

农民土地权益论文-谭衷

导读:本文包含了农民土地权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民土地权益,土地管理法,集体建设用地,土生万物,区片综合地价,宅基地,征地补偿,国有土地,土地制度,红线

农民土地权益论文文献综述

谭衷[1](2019)在《新土地管理法:将农民土地权益“大写”》一文中研究指出首次对征地的公共利益进行明确界定、取消集体建设用地不能直接入市的限制、规定政府不能强迫农民退出宅基地……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的决定。土生万物,地载万代。土地制度是国家的基础性制度,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本文来源于《云南法制报》期刊2019-10-16)

[2](2019)在《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26日,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以163票赞成、1票反对、3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此次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最大亮点,是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这次修改,首次明确了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新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征地将受到为公共利益的前提限制,被征收土地不再按土地年产值一定倍数补偿,而是综合考虑未来发展增值空间、制订区(本文来源于《中国老区建设》期刊2019年10期)

杨菲菲,李小健,张钰钗[3](2019)在《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修改的土地管理法坚持保护农民利益这一基本原则和重要目标,给亿万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土地问题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叁次作出授权决定,积极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为将党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和试点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2019年8(本文来源于《江淮法治》期刊2019年18期)

杨菲菲,李小健,张钰钗[4](2019)在《修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土地问题事关广大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国家长治久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将党中央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决策和试点成功经验上升为法律,8月26日上午,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决定。其中,决定主要对土地管理法作出修改。(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大》期刊2019年17期)

金细簪,周家乐,储炜玮[5](2019)在《叁权改革背景下土地权益与农民永久性迁移分析——来自浙江4个县市4个行政村的实证》一文中研究指出既有研究论证了农民的非永久迁移是户籍制度以及农村土地制度造成的不正常现象。但这是不是就意味着一旦这些制度被完善,这种非永久人口迁移就将被永久迁移取代?本文基于浙江省4个县市4个行政村的家庭普查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和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在户籍、土地"叁权"改革制度背景下,农民永久性迁移意愿及土地权益对其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对于举家永久性迁移定居城镇的总体意愿并不强烈,进城落户后普遍选择继续保留"叁权"。进一步探究具体的土地权益因素影响及机制发现:叁权制度改革对农民的永久性迁移意愿产生显着影响;现阶段土地禀赋对农民进城落户意愿具有负向影响;土地流转不直接导致农民的永久性迁移,但其可以通过部分禀赋因素的改变(如家庭非农业就业人口)解决农地流转中农民永久性迁移的困境。控制因素中,家庭中成员外出就业情况、是否已在城镇购房或建房等指标对农民永久性迁移意愿产生显着影响。因此,为了进一步有序促进农民的永久性迁移,推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加快推进"叁权到人(户)、权跟人(户)走"改革,加大政策改革的宣传力度,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政策,关注农民理性决策中预期的风险成本收益,如土地权益、流入地的居住成本等,要解决农民想进来、进得来的问题,更要关注农民住得下、留得下的问题。(本文来源于《人口学刊》期刊2019年05期)

龚玫[6](2019)在《土地确权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为了解决农村集体土地权属纠纷、保障农民的土地产权,开始在全国各地开展"土地确权"运动。该文首先介绍了土地确权的相关知识,并对农村土地确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答。土地确权可以保护农民的财产,加快土地流转,使农民获得更多实惠,贷款更加方便,更出现了一些种植大户,农民积极配合并从中受益。(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技术》期刊2019年20期)

柴姣,柴苗苗[7](2019)在《农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问题和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农地流转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农地制度的创新形式,但在农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土地权益受到侵害,实际权益缺失成为了实现乡村振兴的绊脚石,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成为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举措和重要环节。强化政府职能、完善法律制度、加大国家对农村金融财政的支持力度、改革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土地流转的中介服务组织机构、健全信息平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等措施可以有序推进土地流转,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庆斌[8](2019)在《乡村振兴视域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是亿万农民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是农民潜在的最大利益所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土地是重要的资源支撑。因此,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必须把最大限度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一方面依法赋予农民更多的土地自主权,激发乡村振兴的内在活力,进一步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和提高农业农村(本文来源于《山东经济战略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尹冯樟[9](2019)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叁农问题始终是国家的重点工作。“叁农”问题的关键在农民,农民的核心是其自身的权益问题。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成为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同时也是我国有效解决“叁农”问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但是通过对杨洲乡旅游发展调研发现,乡村旅游在开发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农民的土地在流转给开发企业时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这些问题如果不妥善解决会影响基层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本文希望通过深入的研究,尝试建立相应机制来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分析了当前国内外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民土地权益现状以及表现形式,采用实地调研法,对江西省杨洲乡境内界牌村的旅游开发企业管理人员、政府工作人员以及相关农民进行深入调研,得出农民在把土地流转给旅游开发企业过程中权益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针对调研分析得出的结论,运用了人本法律观、土地地租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对农民土地权益受到损害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主要从农民的参与模式、土地流转制度、利益表达机制、农民维权渠道、问责制度等五个方面入手,从政府、农民、开发企业、农村集体组织几个主体进行深入分析。最后,根据前文提出的问题以及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乡村旅游开发中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机制,希望能够从法律和制度层面上做出改变,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土地权益,为我国乡村旅游规范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为实现乡村振兴做出积极贡献。(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9-06-01)

陈柏峰,孙明扬[10](2019)在《资本下乡规模经营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资本下乡实践通过资本强力和组织吸纳的方式迅速集中土地,实现规模经营。在此过程中,农民基于经济收入和家计模式产生了差异化的土地诉求。资本下乡的流转方式迎合了离土离乡农民的土地变现需求,而损害了部分农民的基本生活,更切断了小农依托土地实现的灵活生产模式和家庭自我循环,难以回应分化农民的土地诉求。同时,资本重构了土地利益空间,捆绑政府吸附大量的农业治理资源,普通农户无法以土地为载体分享国家农业投入,进而被农业治理资源体系边缘化。因而,在资本下乡的规模经营中应坚持土地集体所有,保证农民的基本土地需求,通过农地政策和村级民主制度限制和规范土地流转,并且调整农业资源分配体系,以实现农民土地权益的保障。(本文来源于《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农民土地权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8月26日,十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以163票赞成、1票反对、3票弃权,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的决定。此次土地管理法修改的最大亮点,是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这次修改,首次明确了农村土地征收补偿的基本原则,是保障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新修改后的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征地将受到为公共利益的前提限制,被征收土地不再按土地年产值一定倍数补偿,而是综合考虑未来发展增值空间、制订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农民土地权益论文参考文献

[1].谭衷.新土地管理法:将农民土地权益“大写”[N].云南法制报.2019

[2]..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法律保障[J].中国老区建设.2019

[3].杨菲菲,李小健,张钰钗.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J].江淮法治.2019

[4].杨菲菲,李小健,张钰钗.修法保护农民土地权益:只做加法不做减法[J].中国人大.2019

[5].金细簪,周家乐,储炜玮.叁权改革背景下土地权益与农民永久性迁移分析——来自浙江4个县市4个行政村的实证[J].人口学刊.2019

[6].龚玫.土地确权与农民土地权益保护[J].农业工程技术.2019

[7].柴姣,柴苗苗.农地流转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的问题和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8].刘庆斌.乡村振兴视域下保障农民土地权益的路径[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19

[9].尹冯樟.乡村旅游开发中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机制研究[D].广西大学.2019

[10].陈柏峰,孙明扬.资本下乡规模经营中的农民土地权益保障[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标签:;  ;  ;  ;  ;  ;  ;  ;  ;  ;  

农民土地权益论文-谭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