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设备论文和设计-T·斯塔德勒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件货的运输设备(1)。这种运输设备(1)包括带有线性马达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第一导轨(11),线性马达驱动系统具有布置在第一导轨(11)的区域中的多个磁线圈(15)。在第一导轨(11)上布置至少一个运输单元(30),至少一个运输单元包括布置在第一导轨(11)上的至少一个运动装置(31),至少一个运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永磁体(40)。至少一个运输单元(30)可至少局部地在运输方向(TR)上运动且包括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在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之间布置和\/或固紧待运输的件货。对此规定,可设定与运输方向(TR)正交的在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之间的第一间距(A1)。

主设计要求

1.用于件货的运输设备(1),所述运输设备具有:包括线性马达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第一导轨(11),所述线性马达驱动系统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1)的区域中的多个磁线圈(15);布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1)上的至少一个运输单元(30),所述至少一个运输单元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1)上的至少一个运动装置(31),所述至少一个运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永磁体(4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运输单元(30)能至少局部地在运输方向(TR)上运动,其中,所述运输单元(30)包括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所述件货能布置和\/或能固紧在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和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之间,其中,能设定与所述运输方向(TR)正交的在所述第一保持装置(35)和所述第二保持装置(36)之间的第一间距(A1)。

设计方案

1.用于件货的运输设备(1),所述运输设备具有:包括线性马达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第一导轨(11),所述线性马达驱动系统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1)的区域中的多个磁线圈(15);布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1)上的至少一个运输单元(30),所述至少一个运输单元包括布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1)上的至少一个运动装置(31),所述至少一个运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永磁体(40),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运输单元(30)能至少局部地在运输方向(TR)上运动,其中,所述运输单元(30)包括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所述件货能布置和\/或能固紧在所述第一保持装置和所述第二保持装置之间,其中,能设定与所述运输方向(TR)正交的在所述第一保持装置(35)和所述第二保持装置(36)之间的第一间距(A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设备(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引导装置(21),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导装置平行于所述第一导轨(11)地构造且所述至少一个运输单元(30)的第一保持装置(35)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引导装置上引导。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单元的所述第二保持装置(36)和所述运动装置(31)受引导地布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1)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引导装置(21)能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第一引导装置(21)能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11)运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第一引导装置(21)配备用于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11)改变间距的器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通过改变在所述第一引导装置(21)和所述第一导轨(11)之间的间距(A)能设定与所述运输方向(TR)正交的在所述第一保持装置(35)和所述第二保持装置(36)之间的第一间距(A1)的变化。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设备(1)包括用于改变所述第一引导装置(21)和所述第一导轨(11)之间的间距的螺杆(55)。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设备(1)包括第一引导装置(21)和第二引导装置(22),其中,所述第一引导装置(21)和所述第二引导装置(22)在两侧平行于所述第一导轨(11)地布置,其中,在所述第一引导装置(21)上引导所述运输单元(30)的第一保持装置(35)且在所述第二引导装置(22)上引导所述运输单元(30)的第二保持装置(36),且其中,相应的所述运输单元(30)的运动装置(31)布置在位于所述第一引导装置(21)和所述第二引导装置(22)之间中间的第一导轨(11)上且在其上引导。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装置(21)和所述第二引导装置(22)能相对彼此进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装置(21)和所述第二引导装置(22)能彼此同步地或能彼此间隔开地进给。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设备(1)包括用于改变在所述第一引导装置(21)和所述第一导轨(11)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引导装置(22)和所述第一导轨(11)之间的间距的螺杆(55)。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引导装置(21)是具有线性马达驱动系统的第二导轨(72)且包括多个磁线圈(15),且其中,所述至少一个运输单元(30)包括为所述第一保持装置(35)配备的第一运动装置(32)和为所述第二保持装置(36)配备的第二运动装置(33),其中,所述第一运动装置(32)布置在所述第一导轨(11)上,且其中,所述第二运动装置(33)布置在所述第二导轨(72)上,且其中,所述运输设备(1)包括用于使所述第一运动装置(32)和所述第二运动装置(33)的运动同步的控制单元或控制装置(50)。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为所述第一保持装置(35)配备指向所述第二保持装置(36)的方向的第一部分区域(81),且其中,为所述第二保持装置(36)配备指向所述第一保持装置(35)的方向的第二部分区域(82),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区域(81)和所述第二部分区域形成用于待运输的件货的共同支承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区域(81)和所述第二部分区域(82)分别具有包括梳齿的梳子结构(85),其中,所述第一部分区域(81)和所述第二部分区域(82)的梳齿布置成至少部分地接合到彼此中。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运输单元(30)包括沿运输方向(TR)在前的第一运动装置(32)和沿运输方向(TR)随后的第二运动装置(33),其中,为所述第一运动装置(32)配备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能可变地设定与运输方向(TR)正交的在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之间的间距(A1),且其中,为所述第二运动装置(33)配备第三保持装置(37)和第四保持装置(38),同样能可变地设定与所述运输方向(TR)正交的在所述第三保持装置(37)和第四保持装置(38)之间的第一间距(A1)。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运输设备(1),其特征在于,能沿运输方向(TR)设定在运输单元(30)的第一运动装置(32)和第二运动装置(33)之间的第二间距(A2),由此,能设定在所述第一保持装置(35)和所述第三保持装置(37)之间以及在所述第二保持装置(36)和所述第四保持装置(38)之间的第三间距(A3)。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件货的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导轨的运输设备,第一导轨包括线性马达驱动系统。

背景技术

尤其在包装工业中将不同的件货从一个加工机运输给下一加工机。为此使用的运输设备对此必须部分地匹配待运输的件货,以便确保可靠的运输。例如尤其在单件运输件货时可为必须的是,确保件货在运输设备之内的确定的布置和\/或取向。为此通常在运输设备上设置特殊的引导和\/或保持结构,引导和\/或保持结构使件货在通过运输设备运动期间以期望的布置和\/或取向固紧。因此在更换产品时可为必须的是,根据新产品的类型和尺寸使引导和\/或保持结构匹配新产品。这例如可通过调节侧面的引导结构来进行。而保持结构大多以规格件的形式来提供,规格件在产品更换时必须手动地或自动地进行更换。

在使用具有线性驱动技术的运输装置中,各个件货布置在所谓的运输车或运输单元上并且进行输送。运输单元包括具有用于待运输的件货的保持结构的规格件。在产品转变成更宽或更窄的产品时必须更换规格件以便确保件货在运输单元上的可靠布置。尤其必须更换每个单个的运输单元的规格件。此外必须的是,储备多种不同的规格件且储存相应不需要的规格件。更换规格件所需的转换时间是生产损失,因为运输装置在该时间段中不可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构造具有线性驱动系统和多个运输单元的运输设备,使得在产品更换时运输设备可简单且快速地匹配新的生产条件。

上述目的通过一种运输设备实现,该运输设备具有下面描述的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件货的运输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轨和至少一个线性马达驱动系统。运输设备设置尤其用于在包装机之内运输件货。需要借助运输设备至少局部地在运输方向上运输的件货例如可为如包裹、收缩捆扎体等的单件货物。此外可规定,件货是空的或已经填装的包装,例如包装纸箱。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可规定,通过运输设备运输在上侧或侧面一侧打开的包装纸箱,包装纸箱例如在运输设备的区域中被装载商品,尤其从上方(顶装式)或通过侧面推入(侧向装载)进行装载。对此,可在连续式运输运行中或在间断式运输运行中进行装载。

第一导轨通常构造成位置固定的系统,优选构造成通过上传送带和下传送带环绕。线性马达驱动系统包括布置在第一导轨的区域中的多个磁线圈。多个磁线圈优选可分别单个地通电,其中这可通过运输设备的控制单元调节和控制。在至少一个第一导轨上布置至少一个用于件货的运输单元,优选设置多个用于件货的运输单元。例如涉及分别包括至少一个运动装置且可通过线性马达驱动系统至少局部在运输方向上驱动的运输车或运输滑块。尤其运输单元的运动装置分别包括至少一个永磁体。在将电能施加到第一导轨的磁线圈上时构建起变换的磁场,该磁场驱动运输单元。因为每个磁线圈都可个别地通电,每个运输单元的单独受控的个别运动是可能的。在环绕的第一导轨中运输单元通过线性马达驱动系统在上传送带的区域中优选沿运输方向且在下传送带的区域中优选反向于运输方向运动。

每个运输单元包括至少一个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可在它们之间布置件货和\/或对件货定向和\/或固紧。在此规定,可调节与运输方向正交的在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之间的第一间距。基于该可调节性此时可通过运输设备运输具有正交于运输方向构造的不同宽度的件货,而件货例如无需先前进行转动或无需在运输单元上进行麻烦的规格件更换。

优选地,在产品更换时可同步地、尤其同时地调节在前述运输设备之内的所有运输单元并且使其匹配新的产品。

根据第一实施例,运输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引导装置,至少一个第一引导装置构造成平行于第一导轨且在至少一个第一引导装置上相应地引导运输单元的第一保持装置,例如环绕的第一引导装置平行于环绕的第一导轨。运输单元的第二保持装置和相应的运输单元的运动装置被分配给第一导轨且在该第一导轨上引导。在该实施方式中规定,至少第一引导装置构造成可运动的。尤其为第一引导装置分配用于改变相对于第一导轨的间距的器件,从而可调节在第一引导装置和第一导轨之间的间距。优选地,相应地如此进行间距改变,使得第一导轨和第一引导装置在每个生产模式中都分别彼此平行地布置。而在调节模式中,在运输设备从第一生产模式转变到第二生产模式中时,可至少暂时地取消第一导轨和第一引导装置的平行布置。

运输单元构造成,运输单元包括两个优选彼此连接的、但是构造成可相对运动的部分区域。运输单元的第一保持装置被分配给第一部分区域且第二保持装置以及运动装置被分配给第二部分区域。尤其第一部分区域和第二部分区域可相对彼此运动,使得通过相应的相对运动可改变与运输方向正交的在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之间的第一间距。

如果此时在第一引导装置和第一导轨之间的间距减小,则布置在第一引导装置上的第一保持装置和布置在第一导轨上的第二保持装置之间的间距在正交于导轨和引导装置的纵向延伸方向且正交于运输方向上减小。如果在运输设备之内多个这种运输装置布置在第一引导装置和第一导轨上,则借助前述调节机构使所有运输装置同时且同步地匹配新的产品规格,由此取消耗时且耗工的规格件变更。

例如可借助于一个或多个螺杆改变第一导轨和第一引导装置之间的间距。通过使位于布置在第一导轨和第一引导装置之间的至少一个螺杆上的曲柄转动,第一引导装置以及运输单元的包括运输装置的第一保持装置的部分区域朝第一导轨的方向运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理解,替代地也可使第一导轨相对于第一引导装置移动或可使用具有反向螺纹的螺杆,以便产生第一导轨和第一引导装置朝向彼此或彼此背离的同步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运输设备包括第一引导装置和第二引导装置,第一引导装置和第二引导装置布置成在两侧平行于第一导轨。优选地,两个引导装置和第一导轨分别构造成环绕的系统且两个引导装置分别与布置在中间的第一导轨具有相同的间距。运输单元分别如此构造且布置在运输设备之内,使得运输单元的第一保持装置布置在第一引导装置上并且在其上引导,运输单元的第二保持装置布置在第二引导装置上且在其上引导,且相应的运输单元的运动装置布置在位于第一引导装置和第二引导装置之间的中间处的第一导轨上并且在其上引导。

在该实施方式中规定,第一引导装置和第二引导装置构造成可相对彼此进给,尤其可彼此同步进给或可彼此间隔开。例如作为调节机构可设置至少一个螺杆,至少一个螺杆在与第一引导装置连接的自由端部上具有构造成左旋螺纹的外螺纹,构造成左旋螺纹的外螺纹接合到第一引导装置的具有对应的内螺纹的相应的容纳部中。此外可规定,至少一个螺杆在相对的自由端部上具有构造成右旋螺纹的外螺纹,构造成右旋螺纹的外螺纹接合到第二引导装置的具有对应的内螺纹的相应的容纳部中。根据转动方向,两个引导装置彼此背离或朝向彼此地运动。因此,也相应地改变在引导装置和中间的导轨之间的相应间距或在两个引导装置之间的间距。优选设置至少两个螺杆,至少两个螺杆同步地运行,以便调节间距。在调节间距时,布置在运输设备上的所有运输单元同时调节其宽度,因为相应布置在第一引导装置上的第一保持装置和布置在第二引导装置上的第二保持装置与引导装置共同地相对彼此且相对于运输单元的运动方向移动且由此有不同的间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可替代的第三实施例,第一引导装置构造成第二导轨,第二导轨同样包括线性马达驱动系统。尤其第二导轨具有用于使运输单元运动的多个磁线圈。在运输设备的这种实施方式中使用具有两个运动装置的运输单元。尤其运输单元的第一运动装置和第一保持装置布置在第一导轨上,而运输单元的第二运动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布置在第二导轨上。此外设置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操控第一运动装置在第一导轨上的运动以及第二运动装置在第二导轨上的运动且尤其使其同步。优选地,通过运输设备,运输单元的第一运动装置和第二运动装置分别彼此平行且以相同的速度运动。

在相应的运输单元的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之间的间距可变性例如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即,为第一保持装置配备指向第二保持装置的方向的第一部分区域且为第二保持装置配备指向第一保持装置的方向的第二部分区域。第一部分区域和第二部分区域一起形成用于待运输的件货的共同的支承面。例如第一部分区域和第二部分区域分别构造成具有梳齿的梳子结构或具有这种结构,其中,第一部分区域的梳齿和第二部分区域的梳齿至少部分地接合到彼此中。如果在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之间的间距减小,则两个部分区域的梳齿更进一步地推入彼此中。而如果在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之间的间距增大,则梳齿被拉动彼此分开。优选设置限制装置,限制装置防止梳齿会完全地彼此拉开。限制装置可为运输单元本身上的机械锁止装置。但是对间距改变的限制也可通过限制在根据前述实施方式中的至少一个导轨和至少一个引导装置之间的间距改变来进行,该间距改变例如通过使用的螺杆的长度等来限制。

此外,描述尤其应用在运输装置的上述第二实施例中的运输单元的实施方式。运输单元具有布置在中间的第一导轨上的沿运输方向在前的第一运动装置和沿运输方向随后的第二运动装置。为第一运动装置配备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且可设定与运输方向正交的在两个保持装置之间的间距。为第二运动装置配备第三保持装置和第四保持装置且可设定与运输方向正交的在两个保持装置之间的间距。两个运动装置可在运输设备的一种设定模式中例如在产品更换期间彼此独立地调节。尤其可根据待运输的件货的产品长度沿运输方向设定在运输单元的第一运动装置和第二运动装置之间的第二间距。由此尤其可同时地和\/或同步地设定在第一引导装置上引导布置的第一保持装置和同样在第一引导装置上引导布置的第三保持装置之间以及在第二引导装置上引导布置的第二保持装置和同样在第二引导装置上引导布置的第四保持装置之间的第三间距。而在生产模式下,第一运动装置和第二运动装置通过线性马达驱动系统同步受控地被驱动,从而第二间距在生产模式中优选为恒定的且未改变。而通过调节在引导装置之间的间距可使在所有运输装置的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以及第三保持装置和第四保持装置之间的第一间距同时地匹配新的产品要求。

根据另一实施方式可规定,在未被通电的引导装置上布置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获取在运输单元上的相应信号并且传送给控制单元,由此在每个时间点或至少尽可能在每个时间点可正确确定在运输设备之内的至少一个运输单元的相应位置。对此可使用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不同的位置传感器,例如感应式传感器、电位器式传感器等。

此外描述用于在产品更换时使用于件货的运输设备匹配在产品更换之后需要运输的件货的相应尺寸的方法。运输设备包括借助线性马达驱动系统驱动的输送系统、尤其具有线性马达驱动系统的至少一个第一导轨和布置在第一导轨上的用于件货的至少一个运输单元。运输装置具有用于件货的至少一个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为了运输件货布置和\/或固紧在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之间。至少一个运输单元可在第一导轨上至少局部地沿运输方向运动。运输设备和至少一个运输单元可设定地构造成,使得可根据需要相应沿运输方向输送的件货的尺寸设定与运输方向正交的在运输单元的第一保持装置和第二保持装置之间的第一间距。该方法尤其用于设定上述运输设备的运输单元的宽度。

此处描述的运输设备和方法的特殊优点在于,同时且同步地变换在运输设备之内的运输单元,由此可在产品更换时非常快速地进行变换。这由于空驶时间短而对于设备的运营者来说是非常成本有利的。此外,一致地变换所有的运输装置。

此处应着重提及的是,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相关提及的所有方案和变体都可涉及或可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的相同部分方案。因此,此处在关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描述中提及特定的方案和\/或关系和\/或作用时,这同样适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相反也适用,从而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相关提及的所有方法和变体都可涉及或可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相同部分方案。因此,此处在关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的描述中提及特定的方案和\/或关系和\/或作用时,这同样适用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

附图说明

下面应根据附图详细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优点。各个元件彼此在附图中的尺寸比例不是始终与真实尺寸比例一致,因为相比于其他元件,一些形状被简化地示出并且为了更好地加以说明另一些形状被放大地示出。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该运输设备处于第一运行模式中;

图2示出了根据图1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设备的输送系统;

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设备的引导和调节系统;

图4再次示出了根据图1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该运输设备处于第一运行模式中;

图5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4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设备的第一实施方式,该运输设备处于第二运行模式中;

图6再次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4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第一运行模式中的运输设备的引导和调节系统;

图7示出了根据图5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第二运行模式中的运输设备的引导和调节系统;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第一运行模式中的运输设备的运输单元的透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第一运行模式中的运输设备的运输单元的从上方看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第二运行模式中的运输设备的运输单元的透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处于第二运行模式中的运输设备的运输单元的从上方看的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设备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运输单元的透视示意图;

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设备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运输单元的透视示意图。

对本实用新型的相同元件或作用相同的元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为了清楚起见,在各个附图中仅示出用于说明相应附图所必需的附图标记。所示出的实施方式仅是例如能够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的示例并且这些示例不是封闭性的限制。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设备1、1a的第一实施方式,该运输设备处于第一运行模式BM1中。图2示出了输送系统10以及图3示出了根据图1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在第一运行模式BM1中的运输设备1、1a的引导和调节系统20。

在此尤其涉及用于运输件货(未示出),例如包裹和\/或空的或装填有商品的包装的运输设备1、1a。运输设备1、1a包括输送系统10,输送系统包括具有上传送带12和下传送带13以及线性马达驱动单元14的至少一个第一环绕导轨11。线性马达驱动单元14包括布置在第一导轨11的区域中的多个磁线圈15,在图1中仅示例性地示出了其中的几个。磁线圈15优选可经由控制单元50单个地操控并且可分别单个地通电。

在第一导轨11上布置至少一个运输单元30以便接收相应的件货(未示出)而沿运输方向TR运输。尤其至少一个运输单元30在上传送带12上沿运输方向TR运动并且在下传送带13上反向于运输方向TR运动。

运输单元30包括布置在第一导轨11上的至少一个运动装置31以及为运动装置31配备的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在此种情况下,运输单元30具有第一运动装置32以及第二运动装置33,第一运动装置包括配备的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第二运动装置包括配备的第三保持装置37和第四保持装置38。件货布置在第一保持装置35、第二保持装置36、第三保持装置37和第四保持装置38之间并且通过它们保持且为了运输而固紧。尤其保持装置35、36、37、38构造成,使得它们防止布置在运输单元30上的件货沿运输方向TR或反向于运输方向TR和\/或与运输方向正交等地打滑。尤其通过保持装置35、36、37、38也防止在运输单元30上的件货转动并且实现了件货在运输单元30上的位置精确地设置。这例如确保件货的填充口的限定的设置和取向,从而例如可用商品填装成包装纸箱形式的件货,而件货位于运输设备1、1a上并且沿运输方向TR运输。对此可设置成,为了装填过程至少暂时地降低运输单元30的运输速度、尤其降低到零值。

为了通过运输设备1、1a使运输单元30沿着配备有磁线圈15的导轨11运动,运动装置33分别配备有至少一个永磁体40。尤其每个运输单元30的第一运动装置32和第二运动装置33分别配备有一个永磁体40。通过给磁线圈15通电产生局部磁场以及在磁线圈15和运输单元30的永磁体40之间的力流。通过对各个磁线圈的相应操控和通电可产生移动的磁场,每个运输单元30可独立于其他的运输单元30地运动通过该磁场。

运输单元30可匹配待输送的件货的尺寸,对此可使在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之间的第一间距A1以及在该实施例中与此同步地调节与运输方向TR正交的在第三保持装置37和第四保持装置38之间的第一间距(未示出)并且因此可匹配于件货的横向于运输方向TR的宽度。此外,在该示例中示出的运输单元30可基于应用通过沿运输方向TR依次布置的两个运动装置31还匹配于件货的沿运输方向TR来看的长度,对此可设置在第一运动装置32和第二运动装置33之间的第二间距A2,从而得出在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三保持装置37以及第二保持装置36和第四保持装置38之间的第三间距A3,其尤其根据件货的沿运输方向TR的长度来设定。尤其经由对输送系统10的各个磁线圈15的受控的通电来调节。在另一生产过程中,在完成设定在第一运输设备32和第二运输设备33之间的第二间距A2之后必须确保,每个运输单元30的两个运动装置32、33同步地运动,从而在通过运输设备1、1a运输件货期间设定的第二间距A2以及第三间距A3为恒定的且未改变。

运输设备1、1a还包括用于设定与运输方向TR正交的在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以及第三保持装置37和第四保持装置38之间的第一间距A1的引导和调节系统20(尤其参考图3)。引导和调节系统20包括至少一个环绕的第一引导装置21,环绕的第一引导装置平行于第一导轨11地构造且在第一引导装置上分别引导运输单元30的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三保持装置37。在示出的具有运输单元30的运输设备1、1a的第一实施方式中还设有环绕的第二引导装置22,在环绕的第二引导装置上相应引导运输单元30的第二保持装置36和第四保持装置38。两个引导装置21、22在两侧与导轨11平行地布置。运输单元30的运动装置31布置在导轨11上、在导轨上被引导且被驱动。

引导装置21、22构造成可相对于导轨11运动。尤其为引导装置21、22配备用于相对于导轨11改变间距的器件。例如导轨11具有与运输方向正交地指向两侧的具有调节曲柄56的螺杆55。引导装置21、22具有相应的用于螺杆55的带有内螺纹的容纳部57或贯穿孔以及至少一个用于调节曲柄56的容纳部58或贯穿孔。螺杆55的运动耦联到调节曲柄56的运动上。此外规定,每个螺杆55在一个自由端部的区域中具有左旋螺纹60且在相对的自由端部的区域中具有右旋螺纹61。引导装置21、22的对应的容纳部构造成与需要容纳的外螺纹60、61相应地具有对应的内螺纹。通过均等地转动两个调节曲柄56使引导装置21、22平行于导轨11地彼此移开或朝向彼此运动,由此改变运输单元30的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以及第三保持装置37和第四保持装置38之间的第一间距A1。

图4再次示出了根据图1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设备1、1a的第一实施方式处于第一运行模式BM1中,且图5与此相对地示出了根据图1和图4的运输1、1a处于第二运行模式BM2中。作为对此的补充,图6示出了在第一运行模式BM1中的引导和调节系统20,且图7示出了在第二运行模式BM2中的引导和调节系统20。此外,图8至图11示出了运输单元30在第一运行模式BM1中以及在第二运行模式BM2中的不同示意图。为了使示意图更加易于理解,在图8至图11中分别省略了第一导轨11。尤其通过图4至图11可见,通过设定平行取向的引导装置21、22之间的间距改变每个运输单元30的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之间的间距以及第三保持装置37和第四保持装置38之间的间距。尤其在第一运行模式BM1中存在的第一间距A1-1大于在第二运行模式BM2中的第一间距A1-2。因此,在第一运行模式BM1中,在运输设备1、1a之内输送宽度较大的件货(未示出)。此外可看出,在第一运动装置32和第二运动装置33之间的第二间距A2-1在第一运行模式BM1中比在第二运行模式BM2中选择得更大。因此在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三保持装置37之间以及在第二保持装置36和第四保持装置38之间的第三间距A3-1在第一运行模式BM1中同样比在第二运行模式BM2中更大。

图1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设备1、1b的第二实施方式上的运输单元30b的透视示意图,以及图1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设备1、1c的第三实施方式上的运输单元30c的透视示意图。

类似于在图1至图11中示出的实施方式,每个运输单元30b、30c具有四个保持装置35、36、37、38,保持装置用于使待运输的件货在相应的运输单元30b、30c上定位和固紧。在根据图12的第二实施例中,输送系统10b包括两个导轨70,尤其第一导轨11和第二导轨72,两个导轨分别配备有呈磁线圈15形式的线性马达驱动单元14。在该实施例中,每个运输单元30b包括总共四个运动装置80(此处也称为另外的运动装置80),其中,每个运动装置80或每个另外的运动装置80包括一个永磁体40,并且其中,为每个运动装置80配备一个保持装置35、36、37、38。通过设定在平行布置的第一导轨11和第二导轨72之间的间距A以及通过设定在分别布置在这些导轨11、72上的运动装置80之间的第二间距A2可使运输单元30b匹配待运输的件货(未示出)的尺寸。在该实施例中,在设定沿运输方向TR对齐布置的运动装置80之间的第二间距A2之后也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生产运行期间使它们同步受控地运动,以便确保件货的可靠运输。此外也必须使在不同导轨11、72上的彼此相对的运动装置80通过运输设备1b同步受控地运动,以便避免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和\/或第三保持装置37和第四保持装置38沿运输方向TR的彼此移动分开。

在根据图13的运输设备1c的第三实施例中,输送系统10c包括具有呈磁线圈15形式的线性马达驱动单元14的第一导轨11和第一引导装置21。在该实施例中,每个运输单元30c包括总共两个布置在第一导轨11上的运动装置32、33,运动装置具有永磁体40。在沿运输方向TR在前的第一运动装置32上布置第四保持装置38。在沿运输方向TR随后的第二运动装置33上布置第二保持装置36。而运输单元30c的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三保持装置37布置成在引导装置21上被引导。通过设定在布置的第一导轨11和与其平行布置的第一引导装置21之间的间距A以及通过设定在布置第一导轨11上的运动装置32、33之间的第二间距A2可使运输单元30c匹配待运输的件货(未示出)的尺寸。在该实施例中,在设定沿运输方向TR对齐布置的运动装置32、33之间的第二间距A2之后也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生产运行期间使它们同步受控地运动,以便在运输单元30c的尺寸不变的情况下确保件货的可靠运输。此外,在运输单元30c的包括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三保持装置37的区域以及运输单元30c的包括第二保持装置36和第四保持装置38的区域之间的机械耦联可为必须的和\/或有利的。该机械耦联应尤其确保,在运动装置32、33沿运输方向运动时运输单元30c的包括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三保持装置37的区域与运输单元30c的包括第二保持装置36和第四保持装置38的区域同步地被一起引导。该机械耦联尤其必须构造成,使得与运输方向TR正交的在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以及第三保持装置37和第四保持装置38之间的间距能改变。所述机械耦联不仅限于运输单元30c的实施例,而且尤其也可有利地应用在不同构造的运输单元中。

如在图12和图13中可看出地(关于附图标记仅涉及图13),机械耦联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为第一保持装置35配备指向第二保持装置36的方向的第一部分区域81并且为第二保持装置36配备指向第一保持装置35的方向的第二部分区域82,其中,第一部分区域81和第二部分区域82形成用于待运输的件货的共同的第一部分支承面。此外,为第三保持装置37配备指向第四保持装置38的方向的第三部分区域83且为第四保持装置38配备指向第三保持装置37的方向的第四部分区域84,其中,第三部分区域83和第四部分区域84形成用于待运输的件货的共同的第二部分支承面。尤其,共同的第一部分支承面和共同的第二部分支承面形成运输单元30c的整个支承面。

特别优选地,部分区域81、82、83、84分别构造成具有梳齿的梳子结构85,其中,第一部分区域81的梳齿接合到第二部分区域82的梳齿之间,且其中,第三部分区域83的梳齿接合到第四部分区域84的梳齿之间。尤其规定,在可设定的每种运行模式中梳齿分别至少局部地接合到彼此中,由此实现在第一保持装置35和第二保持装置36之间以及在第三保持装置37和第四保持装置38之间的机械耦联。为了在每种运行和\/或生产模式中确保这种至少局部的彼此接合可设置限制装置,限制装置防止梳齿完全彼此拉出,例如在运输单元30、30b、30c自身上的一种机械锁止装置。但是对间距改变的限制也可通过限制在根据前述实施方式的至少一个导轨11和至少一个引导装置21之间的间距改变来完成,该间距改变例如通过使用的螺杆55的长度等来限制(参见图1)。

在关于附图通常提及“示意性的”图示和视图时,对此绝不是指,附图图示对于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是次要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能够从示意性且抽象示出的图示中获取足够的信息使其轻易理解本实用新型,而其不会例如由于所绘制的且可能未精确按尺寸比例示出的运输单元和\/或设备的部件或绘制的其他元件以任意方式干扰其理解。因此,附图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作为读者可以基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方法的更具体阐述的变体和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设备的更具体阐述的工作方式对更一般的和\/或更简要说明的实用新型思想进行更好的理解。

即使在这些附图中分别描述了具有四个保持装置35、36、37、38的运输单元30、30b、30c,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还公开了具有仅两个保持装置35、36的其他的运输单元,保持单元可改变地设定与运输方向TR正交的第一间距A1且布置在运输设备1上。

附图标记列表

1 运输设备

1a、1b、1c 运输设备

10、10b、10c 输送系统

11 第一导轨

12 上传送带

13 下传送带

14 线性马达驱动单元

15 磁线圈

20 引导和调节系统

21 第一引导装置

22 第二引导装置

30、30b、30c 运输单元

31 运动装置

32 第一运动装置

33 第二运动装置

35 第一保持装置

36 第二保持装置

37 第三保持装置

38 第四保持装置

40 永磁体

50 控制装置

55 螺杆

56 调节曲柄

57 具有内螺纹的容纳部

58 容纳部

60 外螺纹、左旋螺纹

61 外螺纹、右旋螺纹

70 导轨

72 第二导轨

80 运动装置、另外的运动装置

81 第一部分区域

82 第二部分区域

83 第三部分区域

84 第四部分区域

85 梳子结构

A 间距

A1、A1-1、A1-2 第一间距

A2、A2-1、A2-2 第二间距

A3、A3-1、A3-2 第三间距

BM1 第一运行模式

BM2 第二运行模式

TR 运输方向

设计图

运输设备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51587.7

申请日:2019-01-10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DE

国家/省市:DE(联邦德国)

授权编号:CN209635251U

授权时间:20191115

主分类号:B65G 35/00

专利分类号:B65G35/00

范畴分类:32F;

申请人:克朗斯股份公司

第一申请人:克朗斯股份公司

申请人地址:德国新特劳布林

发明人:T·斯塔德勒;M·迪特斯伯格;C·卡纳利基奥;W·费希特尔;A·胡特尔;A·特里弗

第一发明人:T·斯塔德勒

当前权利人:克朗斯股份公司

代理人:张瑾;吴召玲

代理机构:11326

代理机构编号:北京市路盛律师事务所 11326

优先权:DE102018102612.9

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运输设备论文和设计-T·斯塔德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