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配网无功优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算法,分布式,蜂群,电源,目标,配电网,场景。
配网无功优化论文文献综述
董洁[1](2019)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无功优化研究现状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发展和电力技术的进步,电力用户对电能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配电网电压质量与无功功率紧密相关,故对无功进行经济合理地管理十分重要。因一次能源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的恶化,推广清洁可再生能源势在必行,很多清洁能源就近接入附近的配网,形成分布式电源。分布式发电(DG,Distributed Generation)并网会改变配网的潮流状态,引起配网的电压波动。因此,国内外很多研究者致力于研究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无功优化问题。(本文来源于《大众用电》期刊2019年12期)
刘斌,程杰,肖荣,胡彬靖[2](2019)在《面向中低压一体化的配网无功优化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中低压配电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问题,为提高中低压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分布式电源的利用率,建立了一种基于中压主干线-支路-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用户关系的中低压一体化的无功优化模型。考虑了配电网叁相不平衡的特点,以系统网损与电压偏移为优化目标,以传统无功设备和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为手段,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实现中低压一体化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对修改的IEEE37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电气自动化》期刊2019年06期)
闫何贵枝,王克文,刘艳红[3](2019)在《计及变电站AVC调节特性的省网无功优化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动电压控制(AVC)系统的投入极大改善了省网无功电压控制特性。然而,AVC系统自上而下的开放式控制方式较难达到理论上的整体最优。在分析现有省调AVC控制模式和变电站中自动电压控制方式的基础上,采用变电站AVC系统对各离散变量的具体控制方式,进行省调—地调联合无功优化计算。以网损和电压越界最小为目标函数,功率平衡和元件运行边界为约束,建立非线性无功优化模型,并将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进行交替迭代。该方法计及变电站的具体调节特性进行迭代优化,理论上能达到整体最优。通过某省级电网实际算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期刊2019年04期)
陈光宇,纪思,李干,黄良灿[4](2019)在《基于DESA算法且含风电接入的配网无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配电网无功规划优化的非线性和约束复杂的特点,提出一种DESA混合进化算法进行求解。该算法将DE和SA算法各自的优势相融合,利用DE算法的全局优化特性在解空间探寻全局最优解,利用SA算法的局部最优逃逸能力实现对DE算法不足的补偿。采用IEEE 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工技术》期刊2019年11期)
解锦[5](2019)在《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无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发电形式主要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其所用能源为不可再生能源,会带来能源短缺问题,二是煤、石油等的燃烧会产生大量温室效应气体,带来环境方面的问题。在此背景下,使用清洁能源进行发电的分布式电源快速发展了起来。当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以后,会对配电网造成一定的影响:有利影响包括可以减小系统网损等;不良影响包括电压不平衡、电压闪变、波形畸变等。因此有必要对其接入之后的配电网的优化运行进行研究,本文就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无功优化问题方面,做了如下研究:首先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静态无功优化模型,研究了两种较常见的分布式电源的无功功率特性:双馈式风力发电机组、光伏发电机组,在有功功率和其他参数已知的情况下,可得到其无功输出的范围,从而可将其无功输出作为优化手段之一纳入静态无功优化模型中,结合传统的电容器组投切优化手段,建立了以网损为优化目标的静态无功优化模型。其次,针对静态无功优化模型,考虑采用智能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针对粒子群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一方面对粒子群算法的参数进行改进,另一方面在粒子群算法优化过程中,考虑对粒子进行变异,采用测试函数Griewank对改进的粒子群算法进行测试,验证其比之传统粒子群算法的优越性。随后将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于无功优化模型,进行优化,算例仿真验证了其可以有效降低配电网的网损、优化节点电压,同时证明了将分布式电源的无功出力纳入优化模型的有效性。最后,针对实际情况中,负荷值总是波动的,分布式电源的出力往往也是波动的,动态无功优化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为此本文研究了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动态无功优化问题。针对此问题,采取基于Fisher分割法的分时段策略进行求解,首先引入Fisher最优分割法对一天的负荷、分布式电源出力的预测数据进行分段,针对每一段,用平均值等效该段,并考虑随机性的影响,计算该段分布式电源的无功出力范围,随后采用静态无功优化方法进行无功优化。通过算例验证了分时段方法求解动态无功优化问题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期刊2019-05-01)
陈国发,张文庆,刘锋,樊尚明,张永年[6](2019)在《基于改进蜂群算法的含DG配网多目标无功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大量的间歇性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带来的无功优化问题,提出基于高斯变异和混沌扰动的人工蜂群算法求取最优解。首先,建立以系统运行成本最小、有功网损最小、电压偏差最小的多目标无功优化模型;然后利用所提优化算法对模型求解,该算法利用了高斯变异搜索能力强、精度高的特点,加入混沌扰动,在提高算法鲁棒性的同时,克服了个体易陷入局部最优的不足。最后,以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进行分析,并与传统人工蜂群算法对比,表明所提算法收敛速度更快、搜索精度更高、运行稳定性更好,能够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与网络损耗。(本文来源于《智慧电力》期刊2019年03期)
朱凌[7](2019)在《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配网就地补偿无功优化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于惠州地区无功调控频繁的情况,提出了一种无功优化混合遗传算法的改进方案。通过在Ward&Hale 6节点系统的仿真结果显示,混合遗传算法具有更高的寻优效率,能有效地解决该地区搜寻最优无功资源调控的方案。(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2期)
王爱华,刘洋[8](2018)在《市场环境下的主动配网无功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光伏技术不断进步和电力改革利好政策双重推动下,配网中光伏装机容量快速增长。针对分布式光伏接入配电网产生的潮流分布、安全运行、市场利益博弈等问题,通过基于逆变器无功调节能力,以电网与光伏电站综合利益最优为目标,以电压偏差、网损、功率平衡为约束条件,构建主动配网无功优化模型。最后利用Matlab进行仿真分析,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引入光伏逆变器无功调节功能,可有效降低网损,改善电压偏差,提升电网和光伏效益。(本文来源于《江西电力》期刊2018年12期)
王冠翔,郭文萍,廖敬丹,陈国发,张永年[9](2018)在《计及DG随机性的配网无功优化与降损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无功优化是配网降损的有效措施之一,接入配电网的分布式电源DG(distribution generation),通过与其他无功补偿设备协调配合,可有效降低系统网络损耗,但DG和负荷的随机性与波动性会影响系统无功优化的结果。为此,该文提出采用最优场景法模拟DG和负荷的随机性,建立网损、电压偏差最小的多目标数学模型,对传统人工蜂群算法ABC(artificial bee colony algorithm)改进并用于模型求解。最后,在改进的IEEE-33节点系统中仿真分析,表明所提方法能够较为精确地模拟DG和负荷的随机性,有助于配电网无功优化运行,降低网损与电压偏差,提高电压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自动化与仪表》期刊2018年12期)
梁益潮[10](2018)在《全网无功优化的配电网无功优化系统的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有一种新的思想,即配电网全网无功优化,该思想的意思是把配电网分为高、中、低压叁各部分,优化是从下而上,将传统的无功系统的局部性问题和由电网管理分离而形成的高中低压所出现的无功电力重复性建设问题。由于这种问题的出现,工程师在图模库一体化的平台上建设出一个新的管理系统,即可视化配电网无功优化管理系统,这个系统功能复杂,由电压无功控制、无功规划、无功分析同报表等组成。我们以某供电公司为试点,得到了极为有用的数据成果和良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通讯世界》期刊2018年09期)
配网无功优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当前中低压配电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及分布式电源的大量接入问题,为提高中低压配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分布式电源的利用率,建立了一种基于中压主干线-支路-配电变压器-低压线路-用户关系的中低压一体化的无功优化模型。考虑了配电网叁相不平衡的特点,以系统网损与电压偏移为优化目标,以传统无功设备和分布式电源的协调控制为手段,通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以实现中低压一体化配电网无功优化控制。对修改的IEEE37节点配电网系统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是有效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配网无功优化论文参考文献
[1].董洁.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无功优化研究现状分析[J].大众用电.2019
[2].刘斌,程杰,肖荣,胡彬靖.面向中低压一体化的配网无功优化方法[J].电气自动化.2019
[3].闫何贵枝,王克文,刘艳红.计及变电站AVC调节特性的省网无功优化分析[J].电力电容器与无功补偿.2019
[4].陈光宇,纪思,李干,黄良灿.基于DESA算法且含风电接入的配网无功优化[J].电工技术.2019
[5].解锦.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网无功优化[D].中国矿业大学.2019
[6].陈国发,张文庆,刘锋,樊尚明,张永年.基于改进蜂群算法的含DG配网多目标无功优化[J].智慧电力.2019
[7].朱凌.基于混合遗传算法的配网就地补偿无功优化策略[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8].王爱华,刘洋.市场环境下的主动配网无功优化研究[J].江西电力.2018
[9].王冠翔,郭文萍,廖敬丹,陈国发,张永年.计及DG随机性的配网无功优化与降损策略[J].自动化与仪表.2018
[10].梁益潮.全网无功优化的配电网无功优化系统的设计探讨[J].通讯世界.2018
论文知识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