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先彪广东省云浮市云安县富林中学西教学区527526
在教学中,课堂教学是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活动形式,搞好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和主要措施。“教育有法,教无定法”就是要求教师在教法上回味以创新,富于探索和实践,寻找出符合当今教育教学的新形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让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取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新的知识。
一、把微笑带进课堂
教师面带微笑出现在课堂上,能给课堂带来生机,增添活跃的气氛。教学和谐情为桥,课中本应是流动着学习情、教学情的情感场。在这情感场中,教师带着对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关心和期待,领着学生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与满足,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到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进行心灵接触。”感情中蕴藏着巨大的动力,深厚的师生友谊像阳光、雨露和春风,潜移默化地滋润着和温暖着学生的心田。在课堂上,教师如果把微笑贯穿于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微笑是师生交流的润滑剂,是调节师生情绪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例如有一天我去上课的时候,刚迈进教室的门槛,只听“嗖”的一声,一只纸折的“火箭”飞到了讲台上。定睛一看,原来是我班好恶作剧的廖家华和廖天保所为。当时我没有发火,也没有大声训斥学生,而是面带笑容地说:“宇宙飞船上天,是人类为征服太空所驱,这种‘火箭’在上课之前射向讲台,他的发射者一定为渴求知识而来。”这位同学挨批评惯了,批评时他满不在乎,这一次我微笑着表扬了他,他反而不好意思起来。接下来讲课,他听得比哪堂课都认真,效果比哪堂课都好。下课后,他跑到我面前说:“老师,谢谢你,以后我一定好好学习。”我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我相信你,老师等你的好成绩。
微笑是教师与学生心灵交融的催化剂。微笑可以鼓舞学生的勇气。记得一次在我的数学课上,小组讨论后,我让同学们推荐一名同学到前面讲题,同学们让刘清华去讲,刘清华学习成绩优秀,而性格比较内向,刘清华一到讲台上由于紧张,把解题思路全忘了,他无助地站在那里,面红耳赤,不知所措,忽然间他的目光和坐在角落的我相遇了,他神情焦急地看着我,希望我喊他下去再准备一下,但我没有吱声,只是安静地望着他微笑,示意他不着急,慢慢来,他似乎明白了我的暗示,给自己提提神,然后注视着全班同学,缓缓地讲了起来,开始的时候声音发颤,但越讲越流畅,声音也越洪亮,最后赢得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下台的时候他感激地朝我望望,我依然是微笑着表示赞扬。然后他轻松地走下讲台,坐在自己位子上,那节课他听得格外认真。事后碰到他提起这件事,我说“我很惊讶你讲的比我想象中好很多啊!”他不好意思地说,其实是看到我一直对他笑,他心里才没有了压力的。可见如果当时我板着脸或让他下去重新准备,那只会让他更紧张,永远也没法迈开第一步。可见微笑能缓和学生不利的处境,减轻他心灵的负担,除去他前进的障碍,启迪思想,开拓思路,使他们重振自尊、自信和勇气。
二、把鼓励带进课堂
“赏识犹如阳光滋养万物生长,而赏识教育是自下而上教育、发展教育、成功教育,它是一把打开希望之门的金钥匙。”赏识鼓励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催化剂,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正确多样的解答方法,哪怕是一星点闪光之处,也要捕捉,加以表扬、鼓励,让学生尝到学习的甜蜜,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看到学习的前景,感到有奔头,树立信心。对于那些学困生,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与学习积极性。
我在讲解《多边形内角和》时,问题:一个多边形截去一个角后,形成另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2520°,求这个多边形是几边形?小组合作探究,注意引导学生分析每一种可能的截取情况,根据不同截法得出不同结论。我想方设法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尝试,主动探讨。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合作交流的重要性,体味成功的喜悦。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上课没有回答出提问时,微笑着鼓励他“再想想”“你会回答好的”,这样我认为能够缓解他的尴尬和紧张进而深入思考;当学生表现得出色或有进步时,我微笑着给予表扬和赞赏,这样可以使他感受到自己的成功,激励自己不断努力;当学生偶尔犯错时决心改正时,我的微笑代表着对他信任与宽容;当学生遇到困难,暗自伤心时,我的微笑能让他感受到安慰和关心。
三、把合作与创新带进课堂
“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合作是由几个人组成的一个群体,为实现共同的目标在学习活动中联合协作的行为,合作各方目标一致,结果有利于各方,他方的成功是自己成功的条件。创新有时是一种群体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应该让学生集体学习、充分交流、相互合作。学生在有效的学习合作中互相沟通信息、互相学习模仿、互相取长补短,能够扩大眼界、开阔思路,从而想到难以想到的新想法、新主意。在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学生兴趣浓、热情高、学习积极主动、创新意识强。
例如,我在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想别人没有想到的方法,找别人没有找到的窍门,动用已有知识经验,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积极地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求异中创新。《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课堂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体验到数学就在身边,从而对“问题”产生极大的探究兴趣。
我在“勾股定理逆定理的应用”教学中,设计如下问题:总务主任想要检测学校旗台底座的正面AD边和BC边是否分别垂直于底边AB,但随身只带了卷尺。1.你能替他想办法完成任务吗?2.如果量得AD的长是60厘米,AB的长是80厘米,BD长是100厘米,问:AD边垂直于AB边吗?3.他随身只有一个长度为50厘米的刻度尺,能有办法检验AD边是否垂直于AB边吗?BC边与AB边呢?四人一组,各自分工(一人画图,一人记录,一人计算,一人整理。)他们学习热情很高,本例通过对教材的灵活处理,创设了学生的实际生活熟悉的现实生活素材,贴近学生的数学现实,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意义,通过学生主动观察、探索、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感受勾股定理的本质和应用价值,激发了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创新意识。
我在讲解“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时,先让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已学过的图形,由学生自己推导出梯形可以的面积计算公式。有的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每个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还有的学生发现:不用书本的方法也能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即用一个梯形把它割补成已学过的平行四边形的“(上底+下底)×高/2”(即“中位线×高”);还有一个平时好动、调皮的学生又发现:将梯形连接对角线,分成两个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也能很快推导出来。此时,我表扬了他们创新思维的做法,让他们感到了创新成功的喜悦,树立了创新信心。
又如在讲解《实数》一节的循环小数时,很多学生在小学学过忘了。我在教学循环小数时,让学生首先列竖式计算:1/3=0.3333…、58/11=5.3272727…,然后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第一道算式,余数重复出现1,发现商就重复出现3;第二道算式,余数重复出现3和8,商就重复出现“27”,总也除不尽。最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同时对照课本,构建新知,在他们有新发现中激发思维,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我认为把“三带进”带进课堂后,减轻了学生的压抑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了更多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