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铜管论文_莫永达,姜雁斌,刘新华,谢建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铜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铜管,隔板,换热器,连铸,水平,硫酸亚铁,组织。

黄铜管论文文献综述

莫永达,姜雁斌,刘新华,谢建新[1](2017)在《HCCM水平连铸黄铜管坯表面点状缺陷的形成机理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热冷组合铸型(HCCM)水平连铸H62(UNS C27400)黄铜管坯外表面点状缺陷的特点和形成机理,提出消除点状缺陷的措施。结果表明:管坯外表面点状缺陷主要为富锌低熔点物质,其锌含量达80%(质量分数);点状缺陷的出现沿连铸方向呈周期性特征,管坯上部的点状缺陷数量明显多于下部的;连铸过程中,挥发的锌在冷型内表面形成的锌液滴与管坯外表面接触后发生熔蚀反应,使管坯外表面形成富锌的点状缺陷;通过快速降低冷型段内管坯温度,减少锌元素挥发及石墨铸型内表面锌液滴的形成,可有效消除点状缺陷。(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邵帅[2](2016)在《旋转弯曲工艺对铝合金管和黄铜管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管材作为空心构件具有重量轻、利用率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然而,利用传统方法生产的金属管材往往存在晶粒粗大、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其力学性能不佳。为了细化管材微观组织并提高其力学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大塑性变形工艺-管材旋转弯曲工艺。为了获得旋转弯曲工艺对金属管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选取具有多相组织的6061铝合金管和双相组织的H65黄铜管,研究其在不同变形温度、变形时间、弯曲角和旋转速度的旋转弯曲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配备有EBSD的扫描电镜对变形后的试样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并采用拉伸试验和显微硬度检测其力学性能。另外,为了获得管材在旋转弯曲变形过程中的变形行为以及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两种金属管材的旋转弯曲变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本文完成的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大塑性变形工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典型大塑性变形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2)对旋转弯曲工艺的原理、特点以及实验过程进行了介绍。为了获得旋转弯曲工艺参数对金属管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并进行了不同变形温度、变形时间、弯曲角和旋转速度的旋转弯曲实验。(3)对不同旋转弯曲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试样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检测,分析了工艺参数对试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4)为了研究管材在旋转弯曲变形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并获得管材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金属管材旋转弯曲变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5)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获得旋转弯曲工艺各工艺参数下塑性应变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实验和模拟结果获得了累积有效应变与晶粒平均尺寸减少率以及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本文来源于《东北大学》期刊2016-12-01)

黄绍辉,冯卫,巢国辉,裘桂群,刘钦雷[3](2015)在《耐磨复杂黄铜管组织及磨损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摩擦磨损试验机等设备,研究了不同退火温度下CuZn35Mn2SiPb试验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α相逐渐上升,在500℃时达到峰值,之后又逐渐下降,而α相数量是影响磨损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α相的增多,磨损深度越来越浅.(本文来源于《上海有色金属》期刊2015年04期)

田芳,刘政,田晓辉[4](2015)在《黄铜管残碳膜成分检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就残碳膜定性检验、化学分析光电子能谱仪ESCA半定量检验进行膜成分分析,确定残碳膜的存在,提出预防措施。(本文来源于《东北电力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柳迅,马立[5](2014)在《锡黄铜管与管板胀接工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锡黄铜管换热器换热管与管板采用胀接连接的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关键环节及液压试验要求。锡黄铜管的胀接性能较差,通过实例说明严格控制胀接工艺和保证胀管率才能保证换热管与管板连接的密封性能及抗拉脱强度,并进行液压试验来检验胀接效果。从而说明,管板管孔加工精度和合理的胀管率是保证胀接质量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科技视界》期刊2014年15期)

陶桂花,董雪[6](2013)在《小型黄铜管管壳式换热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黄铜管管壳式换热器中黄铜管与管板连接型式及隔板与前端管箱的连接形式特点出发,提出小型黄铜管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辽宁化工》期刊2013年06期)

董素芳[7](2013)在《黄铜管器件硫酸亚铁镀膜中常见问题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1前言硫酸亚铁在黄铜管器件上镀膜,具有工艺简单成熟、价格便宜、操作简单、安全可靠、不污染环境等优点,在国内外工业上应用较为普遍,尤其在电厂中硫酸亚铁成膜可以有效地防止凝汽器铜管的各类腐蚀,用硫酸亚铁处理铜管内壁,可提高铜管的耐蚀性,使铜管的使用年限提高50%~100%。然而如果关键技术把握不当,致使成膜后铜管在短期内失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造成爆炸事故。本文总结了硫酸亚铁镀膜中的一些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同行商榷。(本文来源于《表面工程资讯》期刊2013年02期)

陶桂花[8](2012)在《非标小直径黄铜管换热器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铜管换热器作为一种典型的耐海水腐蚀的管壳式换热器(换热管为海军黄铜),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简单等优点。目前只有钢制管壳式换热器设备的设计及制造标准,没有有色金属制换热器的设计及制造标准,因此存在设计和制造上的盲点,从而影响其推广应用。本论文的目的是要研制一种非标小直径黄铜管换热器来满足用户的需求。主要分为设计和制造两大部分。根据用户提供的设计条件图,应用了第一强度理论并建立模型,用SW6-98软件对其主要受压元件(管板,简体、椭圆形封头及开孔接管)进行强度计算,借助CAD绘图软件,绘制出设计施工图纸。对管箱分程隔板和管孔槽作了一些改进,最终通过了无损检测及耐压试验工艺性检查,最终试验得知,本设备的设计满足强度、致密性及密封性要求。通过对这次课题的研究,除了要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标准进行设计和制造换热器外,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在实际工作中的遇到的难点,而在标准中未提到解决此问题方法的,可以修改一贯的设计思路,打破常规理论的束缚,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最终得到一合格产品。(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12-12-01)

周玉雄,林高用,雷玉霞,王宏,张胜华[9](2012)在《H65黄铜管冷轧变形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续)》一文中研究指出图3-b可以看出,孔型脊部区域的管坯内表面温度明显高于外表面,这主要是由于外表面摩擦较小,而内表面的摩擦相对较大,产生的摩擦热远远大于外表面。由此可知,对于减壁量不大的皮尔格冷轧管,引起金属温度变化的主要因素不是塑性功的转化而是由于摩擦所引起的,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加强对管坯表面的润滑,以免产生过高的温升。H65黄铜在200℃~700℃会发生脆性转变,如果实际冷轧管生产中,管坯变形区的温度出现如图3所示的情况,即使工作应力较小,也可能超过材料此时的强度极限,从而产生如图4所示的周期性横向裂纹。(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加工》期刊2012年04期)

周玉雄[10](2012)在《黄铜管“连铸—冷轧法”生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黄铜管生产工艺主要采用“半连续(连续)实心锭—穿孔挤压—(冷轧)—拉伸”法,即挤压法。然而,挤压法生产黄铜管存在工艺流程长、能耗高、成品率较低等缺点,该方法现在逐渐受到新型的高效短流程铜管生产技术的挑战。因此,本文探索了采用一种无挤压工序的“水平连铸空心锭—冷轧开坯—拉拔”的高效短流程新工艺—“连铸-冷轧”法进行热交换用H65、H80及耐腐蚀用HAl77-2黄铜管生产,与挤压法相比,该法能显着缩短工艺流程、降低能耗和提高成品率。本文重点对“连铸-冷轧”法中的两道关键技术,即水平连铸空心管坯和皮尔格冷轧开坯技术进行深入研究。水平连铸空心管坯时,重点研究铸造温度、冷却水压和拉坯制度等工艺参数对管坯表面质量和组织的影响规律,并对水平连铸过程出现的缺陷进行分析,通过不断调整和优化工艺参数,最终成功制备良好表面质量与组织的空心管坯。空心管坯皮尔格冷轧时,本文以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重点考察了冷轧加工率、送进量和润滑情况对皮尔格冷轧管质量的影响,通过适当降低加工率、送进量,同时加强对管坯的润滑和冷却,从而成功实现H65、H80和HAl77-2黄铜管的皮尔格冷轧开坯。对“连铸-冷轧”法新工艺与挤压法传统工艺生产的H65、H80和HAl77-2黄铜管的组织与性能、成品尺寸精度及成品率进行综合比较,结果表明:“连铸-冷轧”法与挤压法生产的H65、H80和HAl77-2成品组织和性能相当,产品质量均达到相关标准和用户要求;与挤压法相比,“连铸-冷轧”法的综合成材率可提高约20~30%,成品偏心率可降低4~8%;另外还可实现节电约300~500度/吨以上。由此可知,无挤压工序的“连铸-冷轧”工艺是一种生产H65、H80和HAl77-2黄铜管的高效短流程新工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12-06-30)

黄铜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属管材作为空心构件具有重量轻、利用率高、应用范围广等优点。然而,利用传统方法生产的金属管材往往存在晶粒粗大、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导致其力学性能不佳。为了细化管材微观组织并提高其力学性能,本文提出一种全新的大塑性变形工艺-管材旋转弯曲工艺。为了获得旋转弯曲工艺对金属管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本文选取具有多相组织的6061铝合金管和双相组织的H65黄铜管,研究其在不同变形温度、变形时间、弯曲角和旋转速度的旋转弯曲变形过程中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演变规律。采用光学显微镜和配备有EBSD的扫描电镜对变形后的试样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并采用拉伸试验和显微硬度检测其力学性能。另外,为了获得管材在旋转弯曲变形过程中的变形行为以及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两种金属管材的旋转弯曲变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本文完成的工作内容如下:(1)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大塑性变形工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梳理,并对典型大塑性变形工艺进行了简单介绍。(2)对旋转弯曲工艺的原理、特点以及实验过程进行了介绍。为了获得旋转弯曲工艺参数对金属管材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设计并进行了不同变形温度、变形时间、弯曲角和旋转速度的旋转弯曲实验。(3)对不同旋转弯曲工艺条件下获得的试样进行微观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检测,分析了工艺参数对试样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4)为了研究管材在旋转弯曲变形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并获得管材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本文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金属管材旋转弯曲变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5)对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分析,获得旋转弯曲工艺各工艺参数下塑性应变分布规律。通过分析实验和模拟结果获得了累积有效应变与晶粒平均尺寸减少率以及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铜管论文参考文献

[1].莫永达,姜雁斌,刘新华,谢建新.HCCM水平连铸黄铜管坯表面点状缺陷的形成机理与控制[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7

[2].邵帅.旋转弯曲工艺对铝合金管和黄铜管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影响规律研究[D].东北大学.2016

[3].黄绍辉,冯卫,巢国辉,裘桂群,刘钦雷.耐磨复杂黄铜管组织及磨损性能研究[J].上海有色金属.2015

[4].田芳,刘政,田晓辉.黄铜管残碳膜成分检验[J].东北电力技术.2015

[5].柳迅,马立.锡黄铜管与管板胀接工艺研究[J].科技视界.2014

[6].陶桂花,董雪.小型黄铜管管壳式换热器的研制[J].辽宁化工.2013

[7].董素芳.黄铜管器件硫酸亚铁镀膜中常见问题与对策[J].表面工程资讯.2013

[8].陶桂花.非标小直径黄铜管换热器的研制[D].大连理工大学.2012

[9].周玉雄,林高用,雷玉霞,王宏,张胜华.H65黄铜管冷轧变形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续)[J].有色金属加工.2012

[10].周玉雄.黄铜管“连铸—冷轧法”生产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12

论文知识图

黄铜管各流速下污垢热阻随时间...304不锈钢管和HSn70-1黄铜管电极...黄铜管剖开后的内壁形貌黄铜管母材H黄铜管碎片黄铜管的显微组织

标签:;  ;  ;  ;  ;  ;  ;  

黄铜管论文_莫永达,姜雁斌,刘新华,谢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