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胡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胡蜂,蜂毒,蜂箱,蜂群,过敏原,外勤,多肽。
大胡蜂论文文献综述
徐祖荫[1](2019)在《一棍搞定大胡蜂》一文中研究指出胡蜂是蜜蜂的主要敌害,每年7~9月常到蜂场上来搔扰。小胡蜂(抱蜂)在蜂箱附近凌空捕捉蜜蜂,捉了就走。但大胡蜂(又叫大马蜂、金环胡蜂)却十分凶残,除了捕食蜜蜂而外,还企图咬穿蜂箱的巢门,攻入巢内,劫掠蜂子(主要是蜂蛹)回巢喂食其幼虫。蜂群(本文来源于《中国蜂业》期刊2019年09期)
周思彤,车逸豪,倪连丽,李龙星,袁仕梦[2](2019)在《大胡蜂蜂毒中多肽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证明大胡蜂Vespa magnifica(Smith)蜂毒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价值,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电泳技术对其多肽和蛋白质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7~45 kDa范围内。蜂毒多肽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呈"单峰"式分布,61%在500~3 000 Da范围内,为大胡蜂蜂毒中多肽含量最为丰富的部分。通过牛津杯法对蜂毒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且以HepG2人肝癌细胞及B16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检测蜂毒的细胞毒性活性,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和细胞毒活性,其结果与已报道的其他蜂类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具体差异,展示了大胡蜂蜂毒的分子多样性,为后续该毒素的物质基础研究及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期刊2019年09期)
赵力[3](2019)在《世界最大胡蜂个体发现记》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3月5日,新华社等媒体的报道引起轰动:成都华希昆虫博物馆馆长赵力在云南省普洱市与缅甸交界的地区考察时,发现了迄今为止人类已知最大的胡蜂个体。下面,本刊特邀赵力老师给我们讲讲世界最大胡蜂个体的发现故事。(本文来源于《大自然探索》期刊2019年06期)
文泽学[4](2016)在《消除大胡蜂危害之我见》一文中研究指出炎夏时节,气候干燥,酷暑难挡,此时外界已无蜜可采,是蜂群度夏的关键时期,养蜂人一定要时刻观察蜂群,一旦发现大胡蜂侵扰,立即捕杀。最好用一个捞鱼用的有手柄的网,网眼规格以大胡蜂不能跑掉而蜜蜂能自由出入为宜。用夹子夹住大胡蜂双翅,用毛笔蘸农药(虫清1、2、3、4号或苏云金杆菌,按1∶10兑水)涂于胡蜂背腹部,注意不要涂在胡蜂的双翅上,因翅膀沾水后不能起飞。然后放生,让其返巢。当带有药水的胡(本文来源于《中国蜂业》期刊2016年08期)
谢光同[5](2016)在《防治金环大胡蜂实战经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几年前,我养了几群中蜂,后因蜂疗需要,买了2群意蜂,中意蜂同场饲养。没想到胡蜂有欺软怕硬的特点,只进攻意蜂。2012年9月1日下午,最强的一群(12脾)意蜂死了1脾蜂,发现是金环大胡蜂咬死的,并有一只金环大胡蜂正在咬杀蜜蜂,我马上就近找到一块厚纸板将其打死。后来又打死2只,跑掉了2只。9月2日14:00,蜜蜂又死了一大片。每个意蜂群的蜂箱巢门前有几只金环大胡蜂在咬杀蜜蜂,立即拍打金环大胡蜂,不一会儿就打(本文来源于《蜜蜂杂志》期刊2016年02期)
刘文君,徐学清[6](2014)在《大胡蜂肥大细胞脱粒肽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大胡蜂肥大细胞脱粒肽12a对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CAM)实验体内观察不同浓度的12a对血管形成的影响;采用MTT法和小管形成实验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的12a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 0.1和1μg 12a能明显抑制0.2μg重组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h-bFGF)诱导的10 d龄鸡胚的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导致不同程度的CAM血管大范围明显褪色,密度减少,结构模糊,分支多处断开,生长抑制率分别为60.2%和90.3%;1 mg·L-1和10 mg·L-112a对HUVEC的增殖和血管形成分别有55.4%、39.3%和51.6%、26.7%的抑制率;结论大胡蜂肥大细胞脱粒肽12a能明显抑制新生血管的生成。(本文来源于《中国药理学通报》期刊2014年05期)
[7](2012)在《大胡蜂毒素中新发现2种过敏原》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常生活中,人们受到蜂、蚁类膜翅目昆虫的叮咬后,常会引起速发型过敏反应。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研究员赖仞带领团队发现了大胡蜂毒素中2种新的过敏原,从而加深了人们对大胡蜂毒素过敏原成分的了解,对大胡蜂及其他昆虫刺蜇引起过敏反应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相关研究日前发表于《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本文来源于《生物学通报》期刊2012年04期)
熊燕[8](2012)在《昆明动物所从大胡蜂毒素中分离出两种过敏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记者 熊燕)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学家日前发展了一套有效分离纯化识别胡蜂毒素过敏原的方法。利用该方法,该研究团队从大胡蜂毒素中分离纯化到两种新的过敏原,为胡蜂牛虻综合征从另一角度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膜翅目昆虫的叮咬是引起速发型过敏反(本文来源于《云南日报》期刊2012-03-29)
侯知柏[9](2011)在《湘南干旱大胡蜂成灾》一文中研究指出今年5~8月份湖南桂阳地区持续干旱,为百年不遇的自然灾害天气。水库蓄水量较往年偏少七成,小江断流,大河水位下降,部分农民的生活饮水困难。在樟市镇,烤烟、晚稻生产区因缺水而减种2/3以上。5~6月份,虽然干旱对黄荆条的生长有所影响,但对黄荆条流蜜影响不大。我地的养蜂人都收了1~2次蜂蜜,有的蜂场因蜂强子旺还取得从未有过的丰收,每(本文来源于《中国蜂业》期刊2011年11期)
田淑容[10](2009)在《大胡蜂、大黄蜂蜇伤60例儿童病例临床治疗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10年来蜜蜂对患儿蜇伤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近10年来60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大胡蜂、大黄蜂蜇伤全部治愈。结论大胡蜂、大黄蜂蜇伤是可以预防和治愈的。(本文来源于《中外医疗》期刊2009年24期)
大胡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证明大胡蜂Vespa magnifica(Smith)蜂毒具有较大的药用开发价值,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和电泳技术对其多肽和蛋白质的分布进行分析,发现其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主要分布在17~45 kDa范围内。蜂毒多肽类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呈"单峰"式分布,61%在500~3 000 Da范围内,为大胡蜂蜂毒中多肽含量最为丰富的部分。通过牛津杯法对蜂毒的抑菌活性进行研究,且以HepG2人肝癌细胞及B16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用MTT法检测蜂毒的细胞毒性活性,证明其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和细胞毒活性,其结果与已报道的其他蜂类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具体差异,展示了大胡蜂蜂毒的分子多样性,为后续该毒素的物质基础研究及药用价值开发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胡蜂论文参考文献
[1].徐祖荫.一棍搞定大胡蜂[J].中国蜂业.2019
[2].周思彤,车逸豪,倪连丽,李龙星,袁仕梦.大胡蜂蜂毒中多肽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多样性[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19
[3].赵力.世界最大胡蜂个体发现记[J].大自然探索.2019
[4].文泽学.消除大胡蜂危害之我见[J].中国蜂业.2016
[5].谢光同.防治金环大胡蜂实战经验[J].蜜蜂杂志.2016
[6].刘文君,徐学清.大胡蜂肥大细胞脱粒肽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
[7]..大胡蜂毒素中新发现2种过敏原[J].生物学通报.2012
[8].熊燕.昆明动物所从大胡蜂毒素中分离出两种过敏原[N].云南日报.2012
[9].侯知柏.湘南干旱大胡蜂成灾[J].中国蜂业.2011
[10].田淑容.大胡蜂、大黄蜂蜇伤60例儿童病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外医疗.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