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神府县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张闻天,神府县,农业生产力,富裕中农
神府县论文文献综述
岳谦厚,闫晓静[1](2012)在《抗战时期神府县的“租佃关系资本主义化”问题——兼述革命过程中“富裕中农”的角色与地位》一文中研究指出1942年5月,张闻天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在《陕甘宁边区神府县八个自然村的调查》报告中提出神府县租佃关系资本主义化的判断,而这一定性论断明显地带有意识形态的色彩。根据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分析,该县农业生产力发展程度很不充分,仅仅处于一个低层次的维持生活的经济水平。张闻天所发现的租佃双方身份的变化不过是土地革命后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产物和土地分散后再集中的表现形式;土地再集中似乎是农业资本主义化经营的前奏,但这种再集中的数量十分有限且以农家自耕为主而雇工极少,丝毫未体现出资本主义规模经营的迹象;或者说,这种非正常的租佃关系发展过程并非因新经济因素出现发生,它不过是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延续而已。因此,张氏关于租佃关系资本主义化发展的结论实际很牵强。(本文来源于《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期刊2012-07-06)
赵丽芳[2](2007)在《土地革命与农村基层政权之中农化——以陕北神府县八个自然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问题始终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土地问题则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20世纪叁四十年代经历土地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阶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农成为农民中的主要成份。"乡村经济中农化"导致农村基层政权中农化。(本文来源于《晋中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赵丽芳[3](2007)在《中共土地革命与乡村政权之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问题始终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土地问题则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为了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中国共产党通过一系列的土地革命和改革,消灭了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本文以20世纪叁四十年代陕北神府县八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以土地革命后八个自然村农民社会阶层变化为线索,探讨中共土地革命对农村基层政权变动的影响。文章在简要叙述土地革命前神府县八个自然村农民社会阶层和村政权构成的基础上,从叁十年代两次土地分配政策入手,分析了土地革命后农村阶层的变化及其变化的结果——中农成为农民中的主要成份。随着经济情形的改变,农村社会发生了一系列变动,本文重点考察了乡村基层政权的变动以及党组织的中农化。文章再现了土地革命后陕北神府“乡村经济中农化”的特点以及导致的政治后果,即陕北神府县形成了乡村政权中农化、党员中农化的政权结构和组织结构。将土地分配与农村政权整合结合起来,旨在探讨中共土地革命的深层内涵和本质意义。本文主要考察的是,八个自然村叁十年代土地革命直至抗战结束之前的历史。这一时期,拥有了土地的农民在经济生活上发生了很大的改观,除此,对基层农村政权的变动也影响颇深。中共政权在乡村确立之前,民国时期的陕北农村仍然沿用清代的里甲制度,这种政权因便利于国民党征兵、征税而延续下来。中共通过土地革命,把行政管理的权力深入农村,最终实现了对旧政权的摧毁和新政权的建立。粉碎农村中旧的权力网络后,广大民众的政治归属感和民众向心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共产党人赢得极高的政治威望。同时,土地革命凭借其政治强力,推进和加速了对乡村社会的改造,在整合乡村社会资源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重塑了有利于共产党革命和斗争的广阔空间。(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7-06-01)
闫晓静[4](2007)在《对张闻天所谓“神府县租佃关系资本主义化的”质疑》一文中研究指出要从传统的封建生产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首要的任务即改变不平等且阻碍灵活生产的封建土地所有制。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了重新分配土地的革命,并对其予以法律保护。神府县作为一个土地革命较为彻底且革命成果较巩固的地区,土地占有情况发生了极大变化,除中农以外各村都按人口进行了平均分配。然而,这种情形又促使了另一种表现形式的租佃关系的出现:土地的出租者由地主变成了贫农,租入者由贫农变成了富裕中农或中农。当时,张闻天简单的凭借这种租佃双方身份的变化断言:“租佃关系是向着资本主义的而不是向着封建主义的”。但这种租佃双方身份的变化能否说明租佃关系的性质正在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呢?本文将以张闻天《陕甘宁边区神府县八个自然村的调查》报告中有关“神府县租佃关系资本主义化”的判断为切入点,运用经典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理论,对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神府县生产力水平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并通过分析得出“生产力发展不充分”的结论,进而否定租佃关系中的资本主义化倾向。事实表明,神府县八个自然村中租佃双方身份变化、租额减少这种非正常的租佃关系发展过程并非因新经济因素出现而发生,而是土地革命后农村社会结构变化的产物,是土地分散后再集中的表现形式,是各阶层农民为了更方便经营自家土地而进行的土地使用权调整,是对土地革命中由于土地平均分配所产生不利因素的修整,富裕中农和中农少量租入土地和雇佣劳动也仅仅是追求自家生活更富足的一种手段,完全没有体现出规模经营的意图。因此,租佃关系资本主义化发展的结论是牵强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生产力发展不充分呢?原因是复杂的。笔者在此仅就先进生产力代表——富裕中农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神府县八个自然村生产力没有得到充分发展的原因。富裕中农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理应承担起带动农村整体经济发展的重任,但历史表明富裕中农不仅没有起到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自身发展也是薄弱的,尽管政治约束是限制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但富裕中农自身的封闭保守更加剧了这种失败的必然性。(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7-06-01)
甄华丽[5](2007)在《对中共土地政策的合理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的内忧外患,使得近代中国在现代化的道路上步履维艰。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其现代化的实质是农村的现代化亦或是农业的现代化,因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就是其关键所在。对这一问题,近代社会的各阶级、阶层都有不同程度的认识和各有侧重的努力,尽管有些做法在当时未见太大成效,但却为以后的农村工作积累了宝贵的财富。作为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在其不断的探索中,认识到了发动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性。因此,通过一系列的土地革命和改革,消灭了封建的地主土地所有制,确立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历史已经证明,土地革命和改革是中国民主革命取胜的法宝之一,在当时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以往的研究大多也都侧重于此。但如果我们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这个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话,结论又会怎样呢?本文将以陕北神府县八个自然村为研究对象,在主要借助于历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外,将会吸收人口学、社会学、经济学和心理学等理论与方法,来阐述20世纪叁四十年代陕北神府八个自然村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变化)及其发生演变的原因。通过土地革命前后八个自然村的农业及农民生活的比较,得出结论:即土地革命后农业生产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发展,且从自然环境的恶化、中共土地政策的内在矛盾、各阶级对土地政策的回应叁个方面加以分析。本项研究成果与土地革命在当时所起的重大历史作用并无矛盾。近代中国的国情很是复杂,某一政策能够同时解决好内外问题实属困难。中国共产党的土地革命和改革,也许是在革命与发展生产这对矛盾下无奈也是唯一最佳的选择。(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07-06-01)
神府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农民问题始终是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而土地问题则是解决农民问题的关键。20世纪叁四十年代经历土地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社会阶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农成为农民中的主要成份。"乡村经济中农化"导致农村基层政权中农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神府县论文参考文献
[1].岳谦厚,闫晓静.抗战时期神府县的“租佃关系资本主义化”问题——兼述革命过程中“富裕中农”的角色与地位[C].中国近代乡村的危机与重建:革命、改良及其他.2012
[2].赵丽芳.土地革命与农村基层政权之中农化——以陕北神府县八个自然村为例[J].晋中学院学报.2007
[3].赵丽芳.中共土地革命与乡村政权之演变[D].山西大学.2007
[4].闫晓静.对张闻天所谓“神府县租佃关系资本主义化的”质疑[D].山西大学.2007
[5].甄华丽.对中共土地政策的合理性研究[D].山西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