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论文和设计-孟路

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属于烟气脱硫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脱硫塔的底部设有进口烟道,脱硫塔的顶部设有出口烟道,脱硫塔内设有用以实现烟气脱硫除尘的浆液喷淋层,浆液喷淋层的上方设有用以降低烟气带水量的除雾器,脱硫塔内还设有增效环和阻液环,增效环和阻液环均安装于脱硫塔的塔壁上,且增效环的数量与浆液喷淋层的层数相同,增效环分别对应安装于浆液喷淋层的下方,阻液环位于除雾器的上方,且靠近烟气出口位置处设置。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提高对烟气的脱硫除尘效率,同时降低脱硫后烟气的带水量,进而大大降低对下游设备的腐蚀影响,且结构简单实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的底部设有进口烟道,所述脱硫塔的顶部设有出口烟道,所述脱硫塔内设有用以实现烟气脱硫除尘的浆液喷淋层,所述浆液喷淋层的上方设有用以降低烟气带水量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内还设有增效环和阻液环,所述增效环和所述阻液环均安装于所述脱硫塔的塔壁上,且所述增效环的数量与所述浆液喷淋层的层数相同,所述增效环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浆液喷淋层的下方,所述阻液环位于所述除雾器的上方,且靠近所述烟气出口位置处设置。

设计方案

1.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的底部设有进口烟道,所述脱硫塔的顶部设有出口烟道,所述脱硫塔内设有用以实现烟气脱硫除尘的浆液喷淋层,所述浆液喷淋层的上方设有用以降低烟气带水量的除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硫塔内还设有增效环和阻液环,所述增效环和所述阻液环均安装于所述脱硫塔的塔壁上,且所述增效环的数量与所述浆液喷淋层的层数相同,所述增效环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浆液喷淋层的下方,所述阻液环位于所述除雾器的上方,且靠近所述烟气出口位置处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环的径向截面为V形结构,且所述增效环固定安装于所述脱硫塔的内壁上,所述增效环的脊棱朝向所述脱硫塔的中轴线设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环的两侧板与所述脱硫塔的内壁夹角相同,且夹角为25-30°。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效环与位于其上方的所述浆液喷淋层的间距为0.8-1.2m。

5.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液环包括第一阻液环和第二阻液环,所述第一阻液环位于所述脱硫塔的顶部缩口位置,所述第二阻液环位于所述脱硫塔的出口烟道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液环为沿所述脱硫塔轴线方向向下、且朝向所述脱硫塔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一阻液环的外径边缘固定安装于所述脱硫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阻液环的内径边缘与水平面具有一向下的倾斜角度。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阻液环的外径边缘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8-12°。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阻液环倾斜安装于所述脱硫塔的出口烟道内,且所述第二阻液环的顶部靠近所述脱硫塔设置。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烟气脱硫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

背景技术

烟气脱硫(Flue Gas Desulfurization,简称FGD),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大规模商业化应用的脱硫方式,是控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的最主要技术手段。烟气脱硫技术主要利用各种碱性的吸收剂或吸附剂捕集烟气中的二氧化硫,将之转化为较为稳定且易机械分离的硫化合物或单质硫,从而达到脱硫的目的。FGD的方法按脱硫剂和脱硫产物含水量的多少可分为两类:①湿法,即采用液体吸收剂如水或碱性溶液(或浆液)等洗涤以除去二氧化硫。②干法,用粉状或粒状吸收剂、吸附剂或催化剂以除去二氧化硫。按脱硫产物是否回用可分为回收法和抛弃法。按照吸收二氧化硫后吸收剂的处理方式可分为再生法和非再生法(抛弃法)。

目前,常利用脱硫塔实现对烟气的湿法脱硫,烟气自脱硫塔的烟气进口送入脱硫塔,上升烟气与脱硫塔内的喷淋碱液相接触,通过喷淋的碱液实现对烟气的脱硫除尘,达到脱硫效果,脱硫后的烟气自脱硫塔的烟气出口排出。但由于循环浆液喷淋系统在靠近塔壁位置喷淋的浆液相对于塔中心位置要少,使得塔壁位置的烟气阻力要小于塔中心,因而造成更多的烟气从阻力小的塔壁位置上升通过,发生沿塔壁“逃逸”现象,烟气通过量多而喷淋浆液反而较少,导致靠近塔壁的烟气脱硫效率远低于塔中心的脱硫效率;此外,目前的脱硫塔多无降低烟气带水量的设置,脱硫后的烟气由于带水量非常大,有明显游离水,对下游设备有很强的腐蚀性,导致下游设备使用寿命大大降低。

因此,开发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不但具有迫切的研究价值,也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工业应用潜力,这正是本实用新型得以完成的动力所在和基础。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所指出的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人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在付出了大量创造性劳动后,从而完成了本实用新型。

具体而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以提高对烟气的脱硫除尘效率,同时降低脱硫后烟气的带水量,从而大大降低对下游设备的腐蚀影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所述脱硫塔的底部设有进口烟道,所述脱硫塔的顶部设有出口烟道,所述脱硫塔内设有用以实现烟气脱硫除尘的浆液喷淋层,所述浆液喷淋层的上方设有用以降低烟气带水量的除雾器,所述脱硫塔内还设有增效环和阻液环,所述增效环和所述阻液环均安装于所述脱硫塔的塔壁上,且所述增效环的数量与所述浆液喷淋层的层数相同,所述增效环分别对应安装于所述浆液喷淋层的下方,所述阻液环位于所述除雾器的上方,且靠近所述烟气出口位置处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增效环的径向截面为V形结构,且所述增效环固定安装于所述脱硫塔的内壁上,所述增效环的脊棱朝向所述脱硫塔的中轴线设置。

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增效环的两侧板与所述脱硫塔的内壁夹角相同,且夹角为25-30°。

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增效环与位于其上方的所述浆液喷淋层的间距为0.8-1.2m。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阻液环包括第一阻液环和第二阻液环,所述第一阻液环位于所述脱硫塔的顶部缩口位置,所述第二阻液环位于所述脱硫塔的出口烟道内。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阻液环为沿所述脱硫塔轴线方向向下、且朝向所述脱硫塔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的环状结构,所述第一阻液环的外径边缘固定安装于所述脱硫塔的内壁上,所述第一阻液环的内径边缘与水平面具有一向下的倾斜角度。

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阻液环的外径边缘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8-12°。

作为一种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阻液环倾斜安装于所述脱硫塔的出口烟道内,且所述第二阻液环的顶部靠近所述脱硫塔设置。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设有的该增效环,靠近脱硫塔塔壁的烟气在通过增效环时,在增效环的作用下,能够强制靠近脱硫塔塔壁的烟气向脱硫塔中心方向流动,使得烟气与脱硫塔内相对喷淋量较多的浆液及经增效环重新分布的塔壁浆液接触并脱硫反应,在不增加液气比的情况下,烟气的脱硫及除尘效率大大提高,在相同脱硫效率要求下,可以降低液气比,从而实现节能减耗,降低运行成本。

设有的该阻液环,烟气经过阻液环时,能够实现烟气的强行变向,烟气中含有的大的液滴会被阻液环截留下,从而有效降低烟气的带水量,大大降低对下游设备的腐蚀性影响,延长下游设备使用寿命,且设有的第一阻液环和第二阻液环,能够实现烟气的二级阻液,使得对降低烟气带水量的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该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相较传统的未设置增效环及阻液环的脱硫塔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对烟气的脱硫除尘效率,同时降低脱硫后烟气的带水量,进而大大降低对下游设备的腐蚀影响,且结构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增效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增效环安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阻液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阻液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增效环的使用效果示意图;

附图标记:1-脱硫塔;101-进口烟道;102-出口烟道;103-浆液池;2-浆液喷淋层;3-除雾器;4-增效环;5-第一阻液环;6-第二阻液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但这些例举性实施方式的用途和目的仅用来例举本实用新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保护范围构成任何形式的任何限定,更非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此。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1,脱硫塔1的底部设有进口烟道101,脱硫塔1的顶部设有出口烟道102,脱硫塔1内设有用以实现烟气脱硫除尘的浆液喷淋层2,浆液喷淋层2的上方设有用以降低烟气带水量的除雾器3,脱硫塔1的进口烟道101位于脱硫塔1内浆液池103和浆液喷淋层2之间,脱硫塔1内还设有增效环4和阻液环,增效环4和阻液环均安装于脱硫塔1的塔壁上,且增效环4的数量与浆液喷淋层2的层数相同,增效环4分别对应安装于浆液喷淋层2的下方,阻液环位于除雾器3的上方,且靠近烟气出口位置处设置。

如图2和图3共同所示,增效环4的径向截面为V形结构,且增效环4采用焊接方式固定安装于脱硫塔1的内壁上,增效环4的脊棱朝向脱硫塔1的中轴线设置;本实施例中,增效环4为碳钢防腐材质,具有硬度及强度高、耐腐蚀等良好的使用性能,使用寿命长。

为使得对烟气的规流效果更好,更好的将脱硫塔1塔壁的烟气聚集向脱硫塔1中心,同时更加便于将沿脱硫塔1塔壁流下的浆液再重新输送到烟气中,增效环4的两侧板与脱硫塔1的内壁夹角相同,且夹角为25-30°,本实施例中,增效环4的两侧板的夹角为30°,且增效环4的脊棱距脱硫塔1的内壁的间距为150mm。

增效环4与位于其上方的浆液喷淋层2的间距为0.8-1.2m,增效环4与位于其上方的浆液喷淋层2的上述间距的设置,能够使得靠近脱硫塔1塔壁的烟气经增效环4后,与浆液喷淋层2喷淋量较多的浆液相接触,从而提高烟气的脱硫除尘效率及脱硫除尘效率效果;本实施例中,增效环4与位于其上方的浆液喷淋层2的间距为1m。

如图1所示,阻液环包括第一阻液环5和第二阻液环6,第一阻液环5位于脱硫塔1的顶部缩口位置,第二阻液环6位于脱硫塔1的出口烟道102内。

如图4所示,第一阻液环5为沿脱硫塔1轴线方向向下、且朝向脱硫塔1轴线方向延伸形成的环状结构,第一阻液环5的外径边缘固定安装于脱硫塔1的内壁上,第一阻液环5的内径边缘与水平面具有一向下的倾斜角度。

为实现对烟气中液滴的有效截留,同时降低对烟气气流的影响,第一阻液环5的外径边缘与水平面的倾斜角度为8-12°,本实施例中,第一阻液环5与水平面的倾斜安装角度为10°。

如图5所示,第二阻液环6倾斜安装于脱硫塔1的出口烟道102内,且第二阻液环6的顶部靠近脱硫塔1设置;倾斜安装的该第二阻液环6,能够增大与烟气的接触面积,且由于出口烟道102顶部的烟气流速大于底部烟气流速,倾斜安装的该第二阻液环6,能够使得对烟气中带水液滴的截留效果更好。

本实施例中,脱硫塔1的进口烟道101具有一向下的倾斜安装角度,且进口烟道101的倾斜角度为17°,进口烟道101的烟道口为倾斜面结构,进口烟道101的烟道口顶部距脱硫塔1的内壁距离大于烟道口底部距脱硫塔1的内壁距离,如图1所示。设有的该进口烟道101,在不影响烟气通入及脱硫除尘处理的同时,能够有效避免脱硫浆液流进进口烟道101,防止或减少喷淋浆液向进口烟道101的回流。

基于上述结构的该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1,设有的该增效环4,靠近脱硫塔1塔壁的烟气在通过增效环4时,在增效环4的作用下,能够强制靠近脱硫塔1塔壁的烟气向脱硫塔1中心方向流动,避免待脱硫除尘烟气发生沿脱硫塔1塔壁“逃逸”现象,使得烟气与脱硫塔1内相对喷淋量较多的浆液及经增效环4重新分布的塔壁浆液接触并脱硫反应,从而大大提高烟气的脱硫效率及脱硫质量,在不增加液气比的情况下,可以显著提高脱硫效率1~2%,并明显提高对烟气的除尘效率,在相同脱硫效率要求下,可以降低液气比,从而实现节能减耗,降低运行成本;设有的该阻液环,烟气经过阻液环时,能够实现烟气的强行变向,烟气中含有的大的液滴会被阻液环截留下,从而有效降低烟气的带水量,大大降低对下游设备的腐蚀性影响,延长下游设备使用寿命,且设有的第一阻液环5和第二阻液环6,能够实现烟气的二级阻液,使得对降低烟气带水量的效果更好。

如图6所示,对烟气脱硫除尘时,烟气自脱硫塔1的烟气进口进入脱硫塔1内,上升烟气在喷淋浆液的作用下实现脱硫除尘,靠近脱硫塔1塔壁的烟气经过增效环4时,在增效环4的作用下,强制外侧烟气向脱硫塔1中心方向流动,同时,浆液喷淋层2喷淋的浆液经增效环4向塔内流动,并在增效环4的作用下,使沿脱硫塔1塔壁流下的浆液再输送到烟气中,实现浆液重新分布,从而使得烟气与脱硫塔1内相对喷淋量较多的浆液及经增效环4重新分布的塔壁浆液接触并脱硫反应。

经过脱硫除尘后的带水烟气,在经过阻液环时,阻液环实现烟气的强行变向,烟气中含有的大的液滴会被阻液环截留下,随着被截留的液滴越来越多,形成壁流,壁流沿脱硫塔1内壁向下的重力大于烟气向上的脱离时,壁流会向下流向脱硫塔1的浆液池103。

利用该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1实现对烟气的脱硫除尘处理,相较传统的未设置增效环4及阻液环的脱硫塔1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对烟气的脱硫除尘效率,同时降低脱硫后烟气的带水量,进而大大降低对下游设备的腐蚀影响,且结构简单实用。

应当理解,这些实施例的用途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意欲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也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修改和\/或变型,所有的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论文和设计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099200.5

申请日:2019-01-21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7(山东)

授权编号:CN209475984U

授权时间:20191011

主分类号:B01D 53/78

专利分类号:B01D53/78;B01D53/50

范畴分类:41B;

申请人:山东科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山东科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61000 山东省潍坊市潍城区胜利西街1629号1号楼

发明人:孟路;王存;徐士杰;赵国亮;李顺旗;王义远

第一发明人:孟路

当前权利人:山东科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代理人:杨筠

代理机构:37105

代理机构编号: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

标签:;  ;  ;  ;  ;  

一种烟气湿法脱硫用脱硫塔论文和设计-孟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