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岩性圈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圈闭,珠江,惠州,全反射,油气藏,目的,地层。
岩性圈闭论文文献综述
朱明,陈维涛,杜家元,颜承志,刘汉卿[1](2019)在《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新近系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发育类型》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是南海北部陆架区岩性圈闭勘探的首选靶区,已发现岩性油气藏石油地质储量近亿方,对该区岩性圈闭的形成条件、发育类型进行分析有利于明确岩性圈闭勘探方向,提升陆架区海相沉积体系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受多期相对海平面变化和复杂水动力条件影响,新近纪古珠江叁角洲沉积形成的多成因砂体具有分带性发育和多层系储盖组合纵向迭置的特点,这为岩性圈闭的发育创造了物质基础;东沙运动使东沙隆起在新近纪晚期抬升,断裂体系发育,这为岩性圈闭形成提供了构造背景。惠西南地区岩性圈闭分为叁角洲平原带、叁角洲前缘带和条带砂发育带3个区带。叁角洲平原带以河道型岩性圈闭为主;叁角洲前缘带以岩性上倾尖灭圈闭为主,可进一步细分为前积末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前积内幕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和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条带砂发育带以形成于局限古地貌背景下的条带状砂岩圈闭为主。分析不同类型圈闭的发育位置、尖灭特征及储层物性,认为退积砂体岩性上倾尖灭圈闭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和圈闭边界条件。(本文来源于《油气地质与采收率》期刊2019年06期)
杨占龙,沙雪梅,魏立花,黄军平,肖冬生[2](2019)在《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高频层序格架建立与岩性圈闭勘探——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白垩系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地震资料识别的层序界面精度低于测井资料建立的空间层序格架精度,难以满足具层圈闭特征岩性圈闭勘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井-震时频匹配分析与地震全反射追踪相结合的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及高频层序格架建立方法,主要包括逐级细化的测井时频分析与井-震标定,得到与测井资料相适应的地震反射旋回变化关系;在小时窗地震时频分析基础上,通过地震全反射追踪技术,建立高频空间层序格架。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中的层序界面既具有反映沉积旋回变化特征的明确地质含义,又具有足够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地震资料中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层序界面,进而满足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对于层序地层研究的精度要求;结合吐哈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等开展了实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深入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开展地震高频层序地层研究和岩性油气藏勘探。(本文来源于《岩性油气藏》期刊2019年06期)
马黎[3](2019)在《塔河油田T208井区叁迭系阿二段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塔河油田碎屑岩主力开发层系为叁迭系,开发重心由构造油气藏转变为岩性油藏,通过滚动评价,形成了一套适合于埋深4500m左右、砂体厚度10m左右的薄砂体储层预测技术,但对于埋藏更深、储层厚度更薄的砂体,常规预测方法难以识别。研究人员通过精细小层对比,利用地层等时切片技术并结合沉积微相约束,成功刻画出了5 m左右的砂体,通过部署的新井,进一步证实该技术可靠。(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16期)
钟玮,林常梅,周凤春[4](2019)在《物源及沉积体系研究对识别岩性圈闭的意义——以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歧南斜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研究区物源波及范围不明确、沉积相带划分证据不充分等问题,首先通过单井资料及地震资料的综合研究,明确了歧南西斜坡区沙叁段沉积期的2个物源区位置及砂体分布特征。一是位于西部的羊叁木凸起物源区,砂体由凸起向东呈扇形分布,厚度依次减薄;二是东部埕宁隆起物源区,砂体由南向北呈条带状展布。其次,在参考前人研究成果,明确该区古背景、古地形条件下,利用钻井取心、测井及录井等资料,识别出辫状河叁角洲、扇叁角洲2种主要沉积相类型,结合物源体系综合分析,明确了2个物源区辫状河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在斜坡区内的展布特征:西部砂体受斜坡背景控制,向西斜坡高部位形成上倾尖灭形态,是形成砂岩上倾尖灭岩性油气藏较为有利的目标区;东部砂体位于斜坡相对较低部位,其物源方向由南向北,在区内形成透镜状,是形成砂岩透镜体油气藏的有利目标区。物源及沉积体系研究为歧南西斜坡区沙叁段的岩性尖灭圈闭和透镜体圈闭的识别提供了依据,为下一步刻画及评价这2类岩性圈闭油气藏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张向涛,杜家元,丁琳,黄鑫,贾培蒙[5](2019)在《不同水动力机制下砂体沉积响应及岩性圈闭形成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是岩性圈闭勘探的有利区之一,具有水动力多变、沉积微相类型丰富的特点,不同水动力条件下的砂体沉积响应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也不同。在精细解剖已钻岩性圈闭基础上,采用岩心、测井、地震等地质与地球物理手段,对惠州地区珠江组典型砂体沉积水动力条件、沉积微相展布及岩性圈闭形成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发育3类水动力作用下的沉积体系:珠江组五段海侵早期发育沿岸流、潮流水动力作用为主的滨岸砂坝体系;珠江组四段海侵期发育以河流水动力作用为主的叁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近端、远端与河口坝复合体系;珠江组四段高位晚期则发育以潮汐水动力作用为主的陆架砂脊体系。根据砂体尖灭特征,可将岩性圈闭发育模式划分为3种,即侵蚀尖灭型、缓慢尖灭型、快速尖灭型。勘探实践表明,惠州地区岩性圈闭勘探地质成功率近75%,已在多个砂体尖灭模式下的岩性圈闭中发现油气。因此,不同水动力条件下有利砂体沉积响应及岩性圈闭发育模式分析是岩性圈闭精细勘探的关键环节,对于深度挖掘类似地区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石油学报》期刊2019年S1期)
杨星星[6](2019)在《春光探区沙一段岩性圈闭精细识别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春光探区沙一段主要发育河流相和冲积扇两种沉积相,不同的沉积相发育不同储层结构的岩性圈闭。圈闭预测时,首先进行储层特征分析,总结出不同的储层组合结构及岩性圈闭类型,然后针对不同的岩性圈闭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进行储层预测,最后多方法进行圈闭含油气性分析与成藏条件分析综合应用,完成圈闭的评价与优选。(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9年08期)
陈希光,陈昌,王波,马玉亮,安新蕾[7](2019)在《油气双相介质理论在辽西凹陷南部岩性圈闭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辽河西部凹陷是辽河拗陷主要的生油凹陷.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勘探难度不断增大,近年来对辽西凹陷鸳鸯沟和清水洼陷坡折带以下的岩性油气藏勘探需求日益旺盛.通过双相介质油气勘探方法,利用小波变化时频分析特性,提取地震波能量和频率成分,对工作区内探井频谱特征进行了样本学习,总结出了区内高产井和无油井的频谱特征,预测出勘探风险区域的油气富集程度,再结合地球物理反演技术,明确了下一步岩性圈闭的勘探潜力区域,以降低勘探风险.(本文来源于《地质与资源》期刊2019年01期)
罗伟,阎贫,万琼华,陈兆明,黄鑫[8](2019)在《针对岩性圈闭的正演照明采集参数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老叁维地震资料品质难以解决珠江口盆地惠州地区中浅层岩性复合圈闭的圈闭有效性、圈闭规模和多套砂体迭置的问题,开展针对目标的地震勘探采集参数优化设计以提升二次叁维地震采集资料品质。首次提出针对岩性勘探应采用垂直于砂体展布方向采集的方案。首次在南海东部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获得针对岩性勘探的"高分辨率和高密度"采集结果。通过该地区成功应用的实例证明方法的合理性,对后续针对岩性圈闭的采集参数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物探化探计算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柯钦,于志龙,刘剑伦,朱绪峰,郭继茹[9](2018)在《井震结合识别砂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区概况随着油气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地层岩性等隐蔽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日趋突出。J50井区块位于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区西部超覆带,构造上整体为向东倾的斜坡,断裂发育较少,构造圈闭不发育。研究区萨二叁油层组处于辫状河叁角洲前缘的有利沉积相带,分流河道砂体发育,萨二叁油层组目前已发现并已圈定的储量油藏主要是砂岩上倾尖灭油藏。河道砂体具有纵向迭置,单层砂岩一般4~8m,横向具有变化快的特点。河道砂体在斜坡上沿南北方向条带状分布,砂体在斜坡的上倾方向相变为泥(本文来源于《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五)——专题98:东亚多板块汇聚与燕山运动、专题99:深部地球化学找矿、专题100:油气地球物理》期刊2018-10-21)
郭蓓蕾[10](2018)在《马王庙毛家场北构造-岩性圈闭储源情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毛场斜坡带新下段烃源岩岩石类型主要为泥岩、白云质泥岩、泥质白云岩,砂体发育整体可观,属中孔、低渗储层,具有较好的储油能力。通过分析已探圈闭主要目的层新下3123储集岩和烃源岩,认为潜江凹陷总口、潘场及毛场斜坡带邻近区域烃源岩的有效排烃厚度、围岩是烃源岩排烃能力的主控因素。(本文来源于《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岩性圈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震资料识别的层序界面精度低于测井资料建立的空间层序格架精度,难以满足具层圈闭特征岩性圈闭勘探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井-震时频匹配分析与地震全反射追踪相结合的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及高频层序格架建立方法,主要包括逐级细化的测井时频分析与井-震标定,得到与测井资料相适应的地震反射旋回变化关系;在小时窗地震时频分析基础上,通过地震全反射追踪技术,建立高频空间层序格架。利用该方法建立的层序格架中的层序界面既具有反映沉积旋回变化特征的明确地质含义,又具有足够的分辨率,能有效识别地震资料中采用常规方法难以识别的隐性层序界面,进而满足岩性圈闭识别、描述等对于层序地层研究的精度要求;结合吐哈盆地西缘地区侏罗系等开展了实例应用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方法的提出有助于深入挖掘现有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潜力、开展地震高频层序地层研究和岩性油气藏勘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性圈闭论文参考文献
[1].朱明,陈维涛,杜家元,颜承志,刘汉卿.珠江口盆地惠西南地区新近系岩性圈闭形成条件及发育类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9
[2].杨占龙,沙雪梅,魏立花,黄军平,肖冬生.地震隐性层序界面识别、高频层序格架建立与岩性圈闭勘探——以吐哈盆地西缘侏罗系—白垩系为例[J].岩性油气藏.2019
[3].马黎.塔河油田T208井区叁迭系阿二段岩性圈闭识别与评价[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4].钟玮,林常梅,周凤春.物源及沉积体系研究对识别岩性圈闭的意义——以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歧南斜坡为例[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张向涛,杜家元,丁琳,黄鑫,贾培蒙.不同水动力机制下砂体沉积响应及岩性圈闭形成模式[J].石油学报.2019
[6].杨星星.春光探区沙一段岩性圈闭精细识别技术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9
[7].陈希光,陈昌,王波,马玉亮,安新蕾.油气双相介质理论在辽西凹陷南部岩性圈闭中的应用[J].地质与资源.2019
[8].罗伟,阎贫,万琼华,陈兆明,黄鑫.针对岩性圈闭的正演照明采集参数优化设计[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9
[9].柯钦,于志龙,刘剑伦,朱绪峰,郭继茹.井震结合识别砂体上倾尖灭岩性圈闭[C].2018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四十五)——专题98:东亚多板块汇聚与燕山运动、专题99:深部地球化学找矿、专题100:油气地球物理.2018
[10].郭蓓蕾.马王庙毛家场北构造-岩性圈闭储源情况分析[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