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感染性肺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亲情式护理模式,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
感染性肺炎论文文献综述
费晓甜[1](2019)在《探讨亲情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中的问题,提出亲情式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数据选择采用随机抽取方式,以2018年3月~2019年1月本院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为样本依据,自其中选择80例,实验患儿以n=40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基础护理模式,给予观察组亲情式护理模式,对比指标选择:不良反应率。结果不良反应率,观察组更低,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中借助亲情式护理模式,患儿在护理后的各项不良反应得到改善,充分考虑患儿年龄特征,护理质量理想。(本文来源于《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34期)
朱娟[2](2019)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致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针对60例本院因感染性肺炎就诊的新生儿进行,记录各项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感染肺炎危险因素。结果胎龄:<35周发病6例(10.00%)、35~37周发病26例(43.33%)、≥37周发病28例(46.67%);体重指数<2.5 kg发病17例(28.33%)、2.5~4 kg发病40例(66.67%)、>4周发病3例(5.00%),体;Apgar≤3分发病3例(5.00%)、≥3分发病57例(95.00%);人血白蛋白≤30 g/L发病3例(5.00%)、≥30 g/L发病20例(95.00%),;存在胎膜早破发病8例(13.33%),无52例(86.67%);存在羊水污染发病5例(8.33%),无55例(91.67%);存在宫内窘迫发病6例(10.00%),无54例(90.00%)。结论导致新生儿出现感染性肺炎的原因有很多种,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疾病发生率,进而减少疾病对新生儿造成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1期)
潘慧,王晨岑,朱莉莉[3](2019)在《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及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Toll样受体(TLRs)表达的变化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2月天津市北辰区中医医院儿科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118例(感染组),并根据病原体种类,将感染组分为细菌性肺炎组(56例)、病毒性肺炎组(24例)、支原体肺炎组(20例)及衣原体肺炎组(18例);同期选取儿科支气管哮喘非感染性肺炎患儿30例(非感染组)以及健康体检儿童30例(健康组)。入院次日清晨或体检当天采空腹外周静脉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D64及Toll样受体TLR2、TLR4、TLR7及TLR9水平,电化学发光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并对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与TLR2、TLR4、TLR7及TLR9水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组中性粒细胞CD64指数及P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感染组(4. 82±1. 55,5. 19±5. 34)>非感染组(2. 46±0. 99,0. 35±0. 13)>健康组(0. 99±0. 29,0. 23±0. 09);感染组中,细菌性肺炎组CD64指数及PCT水平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支原体肺炎组及衣原体肺炎组,病毒性肺炎组CD64指数高于支原体肺炎组及衣原体肺炎组(P<0. 05); 3组中性粒细胞TLR2、TLR4、TLR7及TLR9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感染组TLRs水平高于非感染组及健康组,非感染组TLRs水平高于健康组;CD64指数与TLR2、TLR4、TLR7呈正相关(r=0. 421、0. 355、0. 458,均P<0. 05)。结论感染性肺炎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发病密切相关,感染时中性粒细胞CD64及TLR2、TLR4、TLR7及TLR9表达增加,TLRs固有免疫调节在感染性肺炎患儿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妇幼保健》期刊2019年21期)
陈艳,张丽平[4](2019)在《集束化干预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总结分析集束化干预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0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护理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运用常规护理方案,观察组运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呼吸恢复平稳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4.00%,呼吸恢复平稳的时间(1.2±0.6)d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92.2±1.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护理过程中集束化干预应用效果明显,可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儿恢复正常呼吸,并同时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9年87期)
张健,王静[5](2019)在《免疫球蛋白联合头孢吡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2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儿静脉滴注头孢吡肟注射液60 mg/(kg·d),分两次给药。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400mg/kg,1次/d。两组患者治疗7~14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的临床症状、血气指标、免疫球蛋白、炎性因子。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1.7%、9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退热时间、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氧分压(p O2)水平显着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显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血气指标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均显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显着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炎性因子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联合注射用盐酸头孢吡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增强机体免疫力,降低血清炎性因子,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现代药物与临床》期刊2019年10期)
李雯,罗敏,陈春燕[6](2019)在《舒普深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sTREM-1、MCP-1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舒普深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髓系细胞触发受体-1(sTREM-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16年12月~2018年1月本院收治的感染性肺炎新生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舒普深治疗,观察组给予舒普深联合氨溴索治疗,治疗10天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sTREM-1、MCP-1水平等。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81.67%,观察组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部湿啰音消失时间、吸痰的次数、咳嗽消失的时间、住院的时间均显着由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患者的sTREM-1、MCP-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TREM-1、MCP-1水平均显着下降,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舒普深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较显着,可通过降低sTREM-1、MCP-1水平改善体内的炎症反应,并且不良反应较少,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周冰燕[7](2019)在《布地奈德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改善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布地奈德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8年7月间诊治的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101例资料,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0);对照组患者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与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即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FEV1)、第1秒最大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和最大呼气峰流量(PEF),以及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测得值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FEV1、FEV1/FVC、PEF、IL-2、IL-6和TNF-α水平测得值经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FEV1、FEV1/FVC和PEF水平测得值均高于治疗前(P<0.05),IL-2、IL-6和TNF-α水平测得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FVC和PEF水平测得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L-2、IL-6和TNF-α水平测得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布地奈德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疗效较为确切,有效改善了其肺功能指标以及炎症因子水平。(本文来源于《抗感染药学》期刊2019年10期)
周颖,杨剑敏,黄洁,王宝平,赵琦[8](2019)在《hs-CRP、WBC、PCT及T细胞免疫指标在不同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不同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P,hs-CRP)、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降钙素原(procalcitoin,PCT)和T细胞免疫标志物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120例肺炎患儿,其中45例为细菌性肺炎,39例为支原体肺炎,36例为病毒性肺炎,另25例为正常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测定四组儿童血清hs-CRP、PCT、T细胞免疫指标及全血WBC水平。结果细菌性肺炎和支原体肺炎患儿hs-CRP、WBC和PCT水平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而患病毒性肺炎儿童hs-CRP、WBC和PCT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肺炎患儿的hs-CRP、WBC、PCT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显着高于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毒性肺炎患儿及对照组儿童(P<0.05)。患有细菌性肺炎患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病毒性肺炎患儿CD3~+、CD4~+、CD4~+/CD8~+、CD4~+CD25~+Tre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有肺炎的儿童体内存在免疫失调,临床上联合检测hs-CRP、WBC、PCT对诊断儿童细菌性肺炎、监测细菌性肺炎患儿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本文来源于《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期刊2019年10期)
朱兆奎,乔立兴,谢佳丽,钱丽娟[9](2019)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呼吸道菌群及免疫状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呼吸道菌群构成特征,分析不同感染情况患儿机体免疫情况。方法将2016年3月-2018年5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68例纳入研究组,根据患儿住院时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将其中32例纳入轻度组,36例纳入重度组,同期医院健康新生儿28例纳入对照组。检测新生儿痰液中目标条带菌数、丰富度、香农-威纳指数、NK细胞含量、各细胞亚群及维生素D、免疫球蛋白表达。结果 68例感染性肺炎新生儿呼吸道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0.29%(41/68),共检出菌株64株,检出率居前3位病原菌由高至低分别为鲍氏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患儿插管1 d内、3~5 d条带数目、香农-威纳指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1~3 d,重度组条带数目、香农-威纳指数均小于轻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NK、CD_3~-CD_(56)~(neg)CD_(16)~(bright)水平低于对照组,CD_3~-CD_(56)~(dim)CD_(16)~(bright)、CD_3~-CD_(56)~(bright)CD_(16)~(neg/dim)水平高于对照组,组间CD_3~-CD~(56dim)CD_(16)~(bright)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_3~-CD_(56)~(bright)CD_(16)~(neg/di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CD_3~+CD_8~+、CD_3~+/CD_8~+、IgG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CD_3~+、CD_3~+CD_4~+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致病菌主要以鲍氏复合醋酸钙不动杆菌为主,患儿普遍存在NK细胞数量及功能缺陷,其细胞免疫功能受不同程度抑制。(本文来源于《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期刊2019年21期)
何敏[10](2019)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生儿患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采用相应预防措施。方法选取感染性肺炎的新生儿78例,对其病原菌分布、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101株,其中以革兰阴性菌占比最高为67. 33%,真菌占比最低为0. 99%(P <0. 05)。且胎龄、出生体质量、血清白蛋白、羊水、胎膜、宫内窘迫、气管插管等均为诱发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新生儿性别无关。结论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同多种因素均存在密切关联,应做好相关预防及处理措施,降低感染率,保证新生儿健康。(本文来源于《临床合理用药杂志》期刊2019年29期)
感染性肺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分析致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在2018年1月~2019年5月,针对60例本院因感染性肺炎就诊的新生儿进行,记录各项临床资料,分析新生儿感染肺炎危险因素。结果胎龄:<35周发病6例(10.00%)、35~37周发病26例(43.33%)、≥37周发病28例(46.67%);体重指数<2.5 kg发病17例(28.33%)、2.5~4 kg发病40例(66.67%)、>4周发病3例(5.00%),体;Apgar≤3分发病3例(5.00%)、≥3分发病57例(95.00%);人血白蛋白≤30 g/L发病3例(5.00%)、≥30 g/L发病20例(95.00%),;存在胎膜早破发病8例(13.33%),无52例(86.67%);存在羊水污染发病5例(8.33%),无55例(91.67%);存在宫内窘迫发病6例(10.00%),无54例(90.00%)。结论导致新生儿出现感染性肺炎的原因有很多种,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做好预防工作,降低疾病发生率,进而减少疾病对新生儿造成的影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感染性肺炎论文参考文献
[1].费晓甜.探讨亲情式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2019
[2].朱娟.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心理月刊.2019
[3].潘慧,王晨岑,朱莉莉.支气管哮喘合并感染性肺炎患儿中性粒细胞CD64及Toll样受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9
[4].陈艳,张丽平.集束化干预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护理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
[5].张健,王静.免疫球蛋白联合头孢吡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9
[6].李雯,罗敏,陈春燕.舒普深联合氨溴索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疗效及对血清sTREM-1、MCP-1水平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9
[7].周冰燕.布地奈德辅助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急性感染性肺炎患儿的疗效及其对肺功能改善的影响[J].抗感染药学.2019
[8].周颖,杨剑敏,黄洁,王宝平,赵琦.hs-CRP、WBC、PCT及T细胞免疫指标在不同感染性肺炎患儿血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9
[9].朱兆奎,乔立兴,谢佳丽,钱丽娟.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呼吸道菌群及免疫状况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9
[10].何敏.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