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支架和搅拌器,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底板,且底板顶部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内设置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贯穿螺母和底板,所述螺纹杆上端贯穿支撑架,且支撑架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件,同时限位件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支撑架前侧固定有固定架,且固定架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转动连接有电机轴,且电机轴转动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底部转动连接有主轴。该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设置有支架、底板、螺母、螺纹杆、支撑架、限位件和固定架,装置整体紧凑型的设计,便于在进行储存和运输时降低装置的整体高度,以便于携带和在较小的建造场所进行使用。
主设计要求
1.一种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支架(1)和搅拌器(1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底部设置有底板(2),且底板(2)顶部设置有螺母(3),所述螺母(3)内设置有螺纹杆(4),且螺纹杆(4)贯穿螺母(3)和底板(2),所述螺纹杆(4)上端贯穿支撑架(5),且支撑架(5)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件(6),同时限位件(6)与支撑架(5)相连接,所述支撑架(5)前侧固定有固定架(7),且固定架(7)顶部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转动连接有电机轴(9),且电机轴(9)转动连接有减速机(10),所述减速机(10)底部转动连接有主轴(11),且主轴(11)贯穿固定架(7)顶部,同时主轴(11)底部设置有第一齿轮(12),所述固定架(7)内设置有内齿圈(13),且内齿圈(13)内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4),同时第二齿轮(14)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12),所述搅拌器(15)顶部与第二齿轮(14)底部相连接。
设计方案
1.一种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支架(1)和搅拌器(15),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底部设置有底板(2),且底板(2)顶部设置有螺母(3),所述螺母(3)内设置有螺纹杆(4),且螺纹杆(4)贯穿螺母(3)和底板(2),所述螺纹杆(4)上端贯穿支撑架(5),且支撑架(5)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件(6),同时限位件(6)与支撑架(5)相连接,所述支撑架(5)前侧固定有固定架(7),且固定架(7)顶部设置有电机(8),所述电机(8)转动连接有电机轴(9),且电机轴(9)转动连接有减速机(10),所述减速机(10)底部转动连接有主轴(11),且主轴(11)贯穿固定架(7)顶部,同时主轴(11)底部设置有第一齿轮(12),所述固定架(7)内设置有内齿圈(13),且内齿圈(13)内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4),同时第二齿轮(14)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12),所述搅拌器(15)顶部与第二齿轮(14)底部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与螺母(3)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螺母(3)与螺纹杆(4)的外侧相连接,同时螺纹杆(4)底部与底板(2)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杆(4)与支撑架(5)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螺纹杆(4)的中心点与支撑架(5)的中心点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5)通过限位件(6)与固定架(7)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支撑架(5)的滑动距离小于螺纹杆(4)底部与支架(1)底部的间距。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11)的中心点、第一齿轮(12)的中心点和内齿圈(13)的中心点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器(15)的竖截面呈“亚”字形。
设计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因此在施工前需要使用到混凝土混合装置。
现有混凝土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大型的搅拌车对混凝土进行预搅拌混合后再运输至指定地点,或者依靠固定式的搅拌装置来对混凝土进行混合,而搅拌车和固定式的搅拌装置体积过大,不便于在一些小型的建造场所进行使用,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混凝土在使用时通常需要大型的搅拌车进行与搅拌混合再运输至指定地点,或者依靠固定式的搅拌装置来对混凝土进行混合,而搅拌车和固定式的搅拌装置体积过大,不便于在一些小型的建造场所进行使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包括支架和搅拌器,所述支架底部设置有底板,且底板顶部设置有螺母,所述螺母内设置有螺纹杆,且螺纹杆贯穿螺母和底板,所述螺纹杆上端贯穿支撑架,且支撑架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件,同时限位件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支撑架前侧固定有固定架,且固定架顶部设置有电机,所述电机转动连接有电机轴,且电机轴转动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底部转动连接有主轴,且主轴贯穿固定架顶部,同时主轴底部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固定架内设置有内齿圈,且内齿圈内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同时第二齿轮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所述搅拌器顶部与第二齿轮底部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与螺母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螺母与螺纹杆的外侧相连接,同时螺纹杆底部与底板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螺纹杆与支撑架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螺纹杆的中心点与支撑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支撑架通过限位件与固定架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支撑架的滑动距离小于螺纹杆底部与支架底部的间距。
优选的,所述主轴的中心点、第一齿轮的中心点和内齿圈的中心点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
优选的,所述搅拌器的竖截面呈“亚”字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
(1)设置有支架、底板、螺母、螺纹杆、支撑架、限位件和固定架,装置整体紧凑型的设计,可通过转动螺母带动螺纹杆进行转动,通过螺纹杆的转动带动支撑架和固定架进行升降,便于调节搅拌器的所在位置,同时便于在进行储存和运输时降低装置的整体高度,以便于携带和在较小的建造场所进行使用;
(2)设置有主轴、第一齿轮、内齿圈、第二齿轮和搅拌器,在进行使用时,可根据需要将混凝土原料放置在外部容器中,再将容器放置在搅拌器下方,通过转动的搅拌器来对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同时在第一齿轮、内齿圈和第二齿轮的相互配合下,搅拌器在自转的同时还会在内齿圈内进行公转,提高搅拌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右侧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支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第一齿轮与内齿圈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限位件与支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底板,3、螺母,4、螺纹杆,5、支撑架,6、限位件,7、固定架,8、电机,9、电机轴,10、减速机,11、主轴,12、第一齿轮,13、内齿圈,14、第二齿轮,15、搅拌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如图2所示,支架1底部设置有底板2,且底板2顶部设置有螺母3,底板2与螺母3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且螺母3与螺纹杆4的外侧相连接,同时螺纹杆4底部与底板2的连接方式为转动连接,通过转动螺母3的转动带动螺纹杆4转动,螺母3内设置有螺纹杆4,且螺纹杆4贯穿螺母3和底板2,螺纹杆4与支撑架5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螺纹杆4的中心点与支撑架5的中心点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通过螺纹杆4的转动,带动支撑架5进行垂直的上下移动。
如图2和图4所示,螺纹杆4上端贯穿支撑架5,且支撑架5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限位件6,同时限位件6与支撑架5相连接,支撑架5通过限位件6与固定架7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支撑架5的滑动距离小于螺纹杆4底部与支架1底部的间距,通过限位件6确保支撑架5在进行上下移动时保持平稳。
如图1、图3和图5所示,支撑架5前侧固定有固定架7,且固定架7顶部设置有电机8,电机8转动连接有电机轴9,且电机轴9转动连接有减速机10,减速机10底部转动连接有主轴11,且主轴11贯穿固定架7顶部,同时主轴11底部设置有第一齿轮12,主轴11的中心点、第一齿轮12的中心点和内齿圈13的中心点在同一条竖直直线上,通过第一齿轮12带动第二齿轮14自转的同时,在内齿圈13内进行公转。
如图1所示,固定架7内设置有内齿圈13,且内齿圈13内部啮合连接有第二齿轮14,同时第二齿轮14啮合连接有第一齿轮12,搅拌器15顶部与第二齿轮14底部相连接,搅拌器15的竖截面呈“亚”字形,搅拌器15由一根钢管弯曲组成,便于提高搅拌器15的整体搅拌效率。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携带的外置混凝土混合装置时,首先将装置移动至指定地点,根据需要将混凝土原料放置在外部容器中,将容器放置在搅拌器15的正下方,此时根据容器的内部高度,使用外部工具转动螺母3,通过螺母3带动螺纹杆4开始转动,当螺纹杆4转动时,带动支撑架5开始向下移动,在支撑架5向下移动时,限位件6在支架1内竖直向下滑动,同时带动固定架7和搅拌器15向下移动,当搅拌器15移动至指定位置时,停止转动螺母3,此时接通外部电源,启动电机8,通过电机轴9带动减速机10和主轴11开始转动,转动的主轴11带动第一齿轮12和第二齿轮14开始转动,第二齿轮14在自身进行转动的同时,会在内齿圈13内部进行公转,从而带动搅拌器15在转动的同时不断改变搅拌器15的所在位置,确保对容器内的混凝土进行充分的搅拌,混凝土一般在搅拌时重量较大,比较沉重,一般情况下难以移动,同时搅拌混凝土时的搅拌速度较慢,所以在搅拌时,外部容器在内部混凝土的重力作用下不会移动,这就完成整个工作,且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设计图
相关信息详情
申请码:申请号:CN201920121524.4
申请日:2019-01-24
公开号:公开日:国家:CN
国家/省市:32(江苏)
授权编号:CN209699508U
授权时间:20191129
主分类号:B28C5/08
专利分类号:B28C5/08
范畴分类:26K;
申请人:江苏城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第一申请人:江苏城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申请人地址: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高资街道正东村招甸江苏城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企业管理部
发明人:杨毅
第一发明人:杨毅
当前权利人:江苏城科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代理人:董学文
代理机构:32322
代理机构编号:苏州创策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2
优先权:关键词:当前状态:审核中
类型名称:外观设计